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应用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缺损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皮肤缺损患者126例,按照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焦虑和抑郁状态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平均负压吸引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治疗皮肤缺损结合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负性情绪,缩短负压吸引的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VSD 皮肤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光子嫩肤在皮肤美容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经我院确诊并利用光子嫩肤技术治疗患者120例,依据光子嫩肤技术适应症将其分为色斑组(62例)、毛细血管扩张组(28例),及胶原纤维蜕变组(30例),组间差异在一般资料上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给予色斑组与毛细血管扩张组I型光子嫩肤治疗,给予胶原纤维蜕变组II型光子嫩肤治疗,比较疗效,观察复发情况。结果色斑组、毛细血管扩张组和胶原纤维蜕变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16%、93.34%和96.43%,治疗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率为3.33%。结论光子嫩肤技术可有效治疗面部色斑、皮肤衰老、毛孔粗大等皮肤问题,且操作简单,安全高,疼痛小,是皮肤美容中的良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光子嫩肤 皮肤美容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皮肤性病学》的课程特点和教学中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要环节,就提高《皮肤性病学》教学质量进行了一些思考,并结合我校经验提出了该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路。

  • 标签: 皮肤性病学 课堂教学
  • 简介:一般说来,春季是过敏的高发、易发季节。此时,过敏体质者一般会小心谨慎,严加防范,但到了夏季就松懈了。然而,在夏季同样有许多过敏原,并且有夏季特有的强光日晒、空调内难以清洗掉的微生物等过敏原,也使很多人染上皮肤过敏等病症。在夏季,有过敏体质者同样要严防过敏。对此,皮肤科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 标签: 皮肤过敏 夏季 微生物 皮肤科 体质
  • 简介:摘要目的为挽救患者的生命,减轻患者的痛苦,针对骨科损伤患者损伤控制骨科临床应用研究。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入住我院的80例骨科损伤患者,采取损伤控制骨科原则进行治疗。结果68例患者伤愈出院,随访2—20个月,平均随访11个月,患者骨折愈合时间为4.5—10个月,均无畸形愈合与远期并发症发生,12例治疗无效死亡(15%);骨科损伤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死亡率,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值得在骨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推广使用。

  • 标签:
  • 简介:本文融合新制度主义学派的适应观点和能动观点,探索了制度创业帮助企业在制度压力下实现组织合法的途径。以新疆特变为案例研究对象,通过纵向追踪该企业的发展过程,横向剖析其成熟阶段的两个关键事件,研究其如何采取合适的组织行动和策略,赢得组织合法的动态平衡。结果表明企业组织一方面不得不服从制度压力,另一方面采取对资源调配、意义建构、关系重塑的聚焦或融合战略重塑制度环境,以获得组织合法

  • 标签: 制度创业 制度压力 组织合法性 案例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治疗压力尿失禁经闭孔时的临床护理体会进行分析。方法抽取我院收治的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进行治疗的压力尿失禁经闭孔患者86例,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在围术期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是接受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降低(P<0.05)。结论在采取经阴道无张力尿道中段悬吊术的过程中应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对患者实施有针对的护理干预措施,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尿道中段悬吊术 压力性尿失禁 护理体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锻炼治疗女性压力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对36例压力尿失禁患者使用盆底功能障碍治疗仪(法国USB4)进行生物反馈及电刺激治疗,2次/周,20~30min/次,10~15次为1个疗程,同时结合盆底肌肉训练,2次/d,15min/次。根据患者临床参数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治疗后半年效果,36例患者治疗结束时,治愈25例(70%),有效8例(22.7%),无效0例(0%);治疗后半年治愈29例(80.5%),有效10例(27.7%),无效0例(0%)。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可以有效治疗压力尿失禁,是一种安全、简便、无创、无痛,治愈率均较高的治疗方法,盆底肌锻炼起着非常重要的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压力性尿失禁 生物反馈电刺激 盆底肌锻练
  • 简介:目的分析立止血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在烧伤整形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将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收治的12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行术前静脉注射立止血措施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术前常规静滴止血敏止血和复合皮移植术治疗。治疗后,分别对两组患者创面修复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同时,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出血量、出血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修复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73.3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P〈0.01)。观察组患者平均出血量及出血时间分别为(88.64±20.22)g、(118.23±42.23)s;对照组分别为(136.45±30.43)g、(153.46±55.52)s,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2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烧伤整形中,静脉注射立止血能有效减少患者创面的出血量,加快出血控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烧伤整形 立止血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复合皮移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对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脑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展开分析讨论。方法将我院2010年1月30日—2012年12月30日所收治200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患者出现了脑梗死的情况,将其作为观察组,其余16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脱水药、活血药、低血压休克、感染、颅底骨折、脑疝、GCS评分、是否存在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性别、年龄等因素进行对比,并利用Logistic来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脱水药使用过量、蛛网膜下腔出血、低血压休克、感染、颅底骨折、脑疝、GCS评分、年龄等因素,比较两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引发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脑梗死的主要原因有脱水药使用过量、低血压休克、感染、合并糖尿病、脑疝、GCS评分、年龄等,而使用活血药物则可以对患者给予一定的保护,通过上述引起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脑梗死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以此来为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外伤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特重型 重型 颅脑损伤 外伤性脑梗死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穿刺术在外科急腹症和闭合腹部损伤中的诊断应用。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13年2月,在我院求诊的外科急腹症患者80例和闭合腹部损伤患者62例,全部采用腹腔穿刺术对其进行帮助辅助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做出诊断,进行合理的临床治疗,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比较腹腔穿刺术在诊断中的准确率。结果外科急腹症在腹腔穿刺中,检出阳性78例,阴性2例,检出率达到97.5%,闭合腹部损伤在腹腔穿刺中,检出阳性54例,阴性8例,检出率达到87.1%,并与病理相符。结论腹腔穿刺术在临床诊断中,无论是对外科急腹症患者还是闭合腹部损失患者,都能快速诊断,简单易行,为患者减轻了多重检查的痛苦,为医生提供了必要的依据,是适合推广的方法。

  • 标签: 腹腔穿刺术 外科急腹症 闭合性腹部损伤 诊断
  • 简介:目的分析心脏外科手术治疗后并发急性。肾损伤(acutekidneyinjury,AKI)的可能原因,并初步探讨其预后。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行心脏外科手术后并发AKI的2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设为观察组;同时,配对抽取同期行心脏外科手术治疗,术后未并发AKI的患者300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研究指标再进行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多因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患者术后并发AKI的原因与患者术前肾功能状况差(OR=0.01,95%CI:0.000~0.474)、术前心功能分级差(OR=1.67,95%CI:0.195~14.389)、术后出血量多(OR=0.98,95%CI:0.981~0.996)、术后机械通气时间长(OR=0.68,95%CI:0.556~0.832)、术后合并肺部并发症(OR=0.00,95%CI:0.000~0.178)以及术前合并有糖尿病(OR=0.00。95%CI:0.000~0.067)相关。结论AKI是心脏外科术后一个灾难的并发症,防重于治;对围手术期评估为高危的患者更应重视AKI的预防。

  • 标签: 心脏手术 并发症 急性肾损伤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创伤颌面骨骨折合并颅脑损伤护理体会。方法对合并颅脑损伤患者进行的急救处理,同时配合颌面骨骨折切开复位加内固定术及术前、术后的护理。结果通过以上护理措施,本组28例颌面骨骨折并颅脑损伤患者,其中12例患者因颅脑损伤先进行神经外科治疗后行颌面骨骨折治疗,2例患者因颅脑损伤严重治疗无效死亡;有22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良好,咬合关系恢复良好,张口度正常;4例颌面骨骨折患者术后咬合关系恢复不良,后期行正畸治疗。结论创伤早期,护士除进行颌面骨骨折专科护理以外,还应密切观察患者意识及瞳孔变化,及时发现患者颅脑损伤病情进展是抢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中后期待患者颅脑损伤病情稳定以后应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围手术期护理,如心理护理,帮助患者走出面部形象受损的阴影,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 标签: 创伤 颌面骨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进一步研究和比较临床治疗急性化脓胆囊炎过程中采用腹腔镜切除治疗方法与传统开腹切除治疗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差异,从而为临床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本文选取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拾的400例急性化脓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1)采用腹腔镜切除治疗方法的患者与采用开腹切除治疗方法的患者,胆道损伤率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五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腹腔镜组患者的五项指标均显著地优于传统开腹组患者的水平,且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化脓胆囊炎的过程中,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相比较,采用腹腔镜技术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的创伤小且恢复快,是临床治疗急性化脓胆囊炎的可靠选择。

  • 标签: 腹腔镜 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胆道损伤
  • 简介:中图分类号R-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8-0206-01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肝炎小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与肝损伤的相关。方法利用3型鼠肝炎病毒体外感染Babl/cJ小鼠建立急性肝炎小鼠模型,肝脏HE染色进行肝脏病理评估,常规生化和定量ELISA方法检测感染后各时间点血清ALT及IL-12的水平。结果感染后的Balb/cJ小鼠血清ALT的水平持续升高,在在72h达到峰值,IL-12的水平在感染48h后达到峰值,随后有所回落;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2水平与ALT的水平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34;P<0.05)。结论IL-12在小鼠急性肝炎肝细胞损伤中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肝炎 干扰素 TNF
  • 简介:目的:分析45例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MAP)的波幅、时程,探讨其与周围神经损伤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45例不同程度腓总神经不全损伤患者,根据患者胫前肌肌力级别将45例患者分为三组(n=15):胫前肌肌力4-5级(P1组)、胫前肌肌力2-3级(P2组)、胫前肌肌力1级(P3组).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记录45例患者的CMAP波形,测量CMAP波幅与时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各组间CMAP波幅与时程的差别.结果:(1)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波幅分别为7.1±0.2mv、3.3±0.3mv和0.5±0.1mv;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波幅均有显著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波幅亦有显著差异(P<0.05).(2)P1组、P2组和P3组腓总神经-胫前肌CMAP平均时程分别为11.4±0.4ms、16.9±0.6ms和23.3±1.2ms;P2组、P3组与P1组相比,时程均有显著差异(P<0.05);P3组与P2组相比,时程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1)CMAP波幅、时程有助于评价周围神经受损的严重程度.(2)CMAP波幅降低提示有功能的周围神经轴突数量减少,时程延长反映了周围神经的脱髓鞘损害.

  • 标签: 腓总神经损伤 复合肌肉动作电位 轴突 髓鞘
  • 简介:摘要护士的职业责任重,面临的压力源又多,所以对护士心理健康带来了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护士职业的各种压力源,探讨了缓解护士职业压力,维持良好心理状态的对策。本文的研究希望能为改善护士职业压力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 标签: 护士 职业压力 心理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