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大黄和芒硝外敷剖宫产切口切口愈合的影响。方法使用大黄和芒硝外敷剖宫产切口200例,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剖宫产术后伤口出现红肿,使用大黄和芒硝外敷伤口,能迅速有效的吸收渗液,同时减轻红肿,促进伤口愈合,甲级愈合率74%,对照组甲级愈合率54%,两组相比效果显著(P﹤0.05);(2)剖宫产术后使用大黄和芒硝外敷伤口,能保持伤口干燥无红肿,减轻缝线反应,减少硬结及缝线处皮肤破溃,有效促进伤口愈合,甲级愈合率90%,对照组甲级愈合率78%,两组相比效果显著(P﹤0.05)。结论大黄和芒硝外敷切口能有效吸收切口渗液,具有消炎和消肿的作用,能够促进剖宫产切口的愈合。

  • 标签: 剖宫产腹壁切口 大黄 芒硝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干预对策进行分析。方法于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集骨科手术患者的资料72份,根据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情况分为两组,每组36例,A组为切口感染患者,B组为非切口感染患者;通过组间资料的比对,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高危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对策。结果A组(切口感染)患者年龄、手术时间、体质量指数、卧床时间、开放性骨折发生率等指标均较B组(非切口感染)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以上指标均是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针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需采取科学、有效对策加强防控,进行持续质量改进,以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干预对策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10-02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斜切口冶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并进行讨论分析。方法随机把本院从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位阑尾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且每组40人。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中的出血量;手术的平均时间、手术留下的切口长度、手术完毕至下床活动的时长以及住院治疗的时间都要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对照组患者。且两组相关数据的差异对比,并且在治疗结束后,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传统的阑尾炎切除术,小斜切口阑尾炎切除手术有以下优点切口小、患者恢复较快,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低和治疗时间相对较短等优点。

  • 标签: 小斜切口阑尾炎切除术 临床效果 传统阑尾炎切除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河北省赤城县人民医院对56例腹壁切口疝患者行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的临床资料,对其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复发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20±10)min,住院时间为(8.5±2.0)d。术后补片感染8例,伤口感染2例,局部血清肿7例,腹壁钉合区域疼痛11例,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随访12~36个月,全部患者均无复发。结论腹腔镜切口疝修补术安全可靠,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低,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切口 疝修补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的探讨高龄白内障患者小切口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20例(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和对照组20例(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一周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一个月、三个月的治疗效果两组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高龄白内障的治疗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手术的并发症比较少,核硬度较高的高龄白内障患者更适合采用此方法进行治疗。

  • 标签: 高龄白内障 小切口术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将我院2013年6——2015年6月收治的61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1),观察组应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是3.3%(1/3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83.9%,手术切口感染发生率是12.9%(4/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手术部位切口感染预防中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并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 标签: 手术室 手术部位切口感染 针对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普外科Ⅰ类手术切口的患者术后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为普外科围手术期切口感染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1年8月至2014年8月期间普外科Ⅰ类手术切口的患者458例,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242例,对照组216例,观察组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对照组患者在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然后对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有2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出现术后切口感染。两组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差别。结论普外科Ⅰ类手术切口围手术期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是安全的,因而可以避免由于滥用抗生素而给临床带来严重后果。

  • 标签: 普外科 切口感染 抗生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取小切口手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以为我院2013年1至2014年12月所收治的48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4例患者,对A组24例患者采取小切口于术治疗的方法,对B组24例患者的治疗采用传统于术方法。对两组患者的的康复情况、手术耗时、住院长短和不民反座进行比较。结果经对两组患者比较后的结果显示,在手术所需时间、恢复所需时间、住院长短和不良反应的发作情况方面,A组患者比B组患者均显著要低,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本研究的结果表示,采用小切口于术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能够取得比传统手术更好的治疗效果,应在治疗急性阑尾炎患者中有着比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小切口手术 传统手术 急性阑尾炎患者 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3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次剖宫产术中子宫切口方式及娩胎头时如何避免或预防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裂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性采用石膏绷带剪刀剪开子宫下段切口及胎头吸引器娩出胎头。资料将我院2011年元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收治的行剖宫产分娩者1237例,其中行二次、三次剖宫产人数236例(二次剖宫产234例、三次剖宫产两例)。年龄最大41岁,最小17岁,平均年龄29岁。再次剖宫产产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胎位均为单胎头位。比较两组母体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裂、出血量、胎儿娩出时间及母婴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裂发生率及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新生儿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母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再次剖宫产术中适时采用石膏绷带剪刀剪开子宫切口及胎头吸引器助娩胎头,能够改善妊娠结局、避免子宫下段撕裂或切口延裂的发生,减少术中出血、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

  • 标签: 再次剖宫产 下段撕裂或切口延裂 石膏绷带剪刀 胎头吸引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切口感染是外科术后常见并发症,也是外科最敏感技术指标之一。据有关文献报道,无菌切口感染率在1%以下是高水平,在1—2%之间是可接受的。而基层医院条件设备有限,有菌切口感染率占2%左右,有菌切口感染率则高达25—30左右。为了降低术中细菌污染机会,减少切口感染率。我院外科腹部手术终了时用甲硝唑注射液冲洗,并进行30例临床观察。使用甲硝唑注射液后,切口感染率减少。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甲硝唑注射液 预防 切口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本院I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抽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的I类切口手术511例,对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11例I类切口手术中,407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占79.65%。预防用药均为单用,术前给药1次的有97例,占18.98%,用药时间﹤24h的有89例,占17.42%,用药时间﹤48h的有99例,占19.37%,用药时间≧72h的有122例,占23.87%。抗菌药物3类7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类,其次是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结论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仍不合理,必须进一步加强管理,规范使用。

  • 标签: I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合理使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护理。方法从我院选取1200例进行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的腋臭患者,由计算机随机分取,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照组中600例腋臭患者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的600例腋臭患者则给予专项化护理。将观察组和对照组腋臭患者在不同护理方法后的效果相比较,并分析讨论。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经过不同的护理方法后,其中观察组的护理总有效率为100%,优于对照组的护理总有效率80%。p<0.05,数据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专项化护理在进行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的腋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效果良好,不仅可防止术后并发症,还有利于术后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腋臭患者 小切口皮下大汗腺清除术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索皮肤伤口减张器在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切除术后,减少切口瘢痕形成和抑制瘢痕增生的作用。方法选取10例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行病理性瘢痕切除术,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将瘢痕术后切口分为减张组和对照组。减张组瘢痕术后切口局部使用皮肤减张器,对照组瘢痕术后切口不使用减张器。定期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瘢痕宽度、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1、3个月减张组术后瘢痕宽度较对照组窄,温哥华瘢痕量表评分低,差异显著(P〈0.05)。结论皮肤伤口减张器对抑制手术后皮肤切口张力导致的瘢痕形成具有明确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瘢痕宽度、抑制瘢痕增生,从而提高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皮肤伤口张力 皮肤伤口减张器 增生性瘢痕 瘢痕疙瘩 温哥华瘢痕量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择手术室行手术的240例患者分为管理组和对照组,比较切口感染因素,分析护理管理对策。结果手术室温度、湿度、人员流动情况、人员数、无菌操作情况等多因素的影响作用下,均可导致手术切口感染出现,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应保证在无菌的条件下进行无菌操作,有效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降低切口感染率,提高手术治疗效果。

  • 标签: 手术切口 相关因素 护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