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肝功检查对肝炎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2017年12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接收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并择取同期前来本院体检的健康人士6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纳入对象均行肝功检查,比较两组肝功指标水平,并分析不同程度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指标水平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清胆固醇、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肝功能 肝炎 肝硬化 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孙悦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4-04-08
  • 机构:四川省乐至县中医医院  检验科  641500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儿童腺病毒肺炎伴肝功异常患儿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生对腺病毒肺炎合并肝功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儿童社区获得性腺病毒肺炎3 294例临床资料,分析肝功正常组以及肝功异常组临床特征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应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相关因素。结果1 704例纳入患儿在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和/或谷草转氨酶升高,肝功损伤率(51.7%,1 704/3 294)。轻度损伤1 671例(98.1%,1 671/1 704)、中度损伤28例(1.64%,28/1 704)、重度损伤5例(0.29%,5/1 704)。肝功正常组与肝功异常组进行单因素比较,肝功异常组男性患儿比例高于肝功正常组(68.1%,64.2%,P=0.017),且年龄较小[16(9,30)月,38(19,53)月,P<0.001]。肝功异常组患儿更容易出现喘息(32.9%,18.7%,P<0.001)、气促(13.7%,9.1%,P<0.001)和腹泻(11.0%,4.7%,P<0.001)。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肝功异常组患儿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组,淋巴细胞则高于正常组,肌酸激酶、心型肌酸激酶和乳酸脱氢酶水平较高。肝功异常组患儿发生重症肺炎的比例(26.9%,11.2%,P<0.001)高于肝功正常的患者,病死率明显较高(1.47%,0.25%,P<0.001)。对轻症及重症腺病毒肺炎儿童肝功损伤机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重症肺炎组儿童发生肝损伤更为多见(73.0%,46.6%,P<0.001),且中度及重度肝损伤均高于轻症组。进一步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并未发现与肝损伤的发生率显著相关因素。结论儿童腺病毒肺炎伴肝功损伤的发生率高,以轻度损伤多见。发生肝功损伤患儿年龄较小,喘息及气促等临床症状相对更重,重症肺炎比例及病死率更高。儿童重症腺病毒肺炎发生肝损伤比例更高,中重度损伤更为常见。对伴有不同程度肝功损伤患儿应加强监测。

  • 标签: 儿童 腺病毒肺炎 肝功能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肝功生化指标变化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45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甲状腺激素和肝功生化指标检测,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和肝功生化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甲状腺激素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1;观察组ALT、AST、ALP、GGT、TB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P、ALB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和肝功生化指标能及时了解肝功损害程度,肝功生化指标可作为判断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病情程度及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肝功能生化指标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检测肝功指标在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 4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 2019年 3月 -2019年 9月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 46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观察对象的肝功指标,主要包括谷氨酞转移酶( GGT)、谷草转氨酶( AST)、血清总胆红素( TB)、谷丙转氨酶( ALT)、梅毒螺旋体抗体( TP)、碱性磷酸酶( ALP)、白蛋白( ALB)、直接胆红素( DBIL)。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AST、 ALT、 ALP、 GGT、 TB及 DBIL水平均明显升高, TP、 ALB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的肝功水平异常,提示患者可能有肝损伤,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应该定期接受肝功的检测。

  • 标签: 甲状腺功能亢进 肝功能检测 甲状腺激素 肝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功损害治疗中131碘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180例甲亢合并肝功损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AST(22.85±14.80)U·L-1、ALT(32.07±10.85)U·L-1、AKP(90.65±24.81)U·L-1,甲亢复发率为3.33%,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44%,观察组为92.22%,两组患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31碘放射治疗可诱导甲亢患者甲状腺滤泡细胞损伤或坏死,减少甲状腺激素分泌,避免进一步肝损伤,131碘治疗安全性和稳定性好,可在甲亢合并肝损治疗中广泛应用。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肝功能损害 131碘治疗 安全性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全麻术后患者肝功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3年3月至2014年月3进入我院治疗的41例全麻患者,随机将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进行联合全身麻醉手术,对照组采用复合全身麻醉处理,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术后观察记录并对比分析患者肝功的不良反应。结果全麻术后患者出现不同现象的肝功障碍,联合实验组效果明显高于复合对照组(P<0.05)。结论全麻手术处理对患者肝功障碍有一定影响,且麻醉手段不同影响不同。

  • 标签: 全麻手术 肝功能不良反应 影响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检验工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方法 抽取在 2013年 1月~ 2014年 4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炎肝硬化患者 45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 60例,对其展开肝功检验,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经对比发现,肝炎肝硬化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较健康组发生明显降低( P<0.05),总胆汁酸水平较健康组发生显著升高( P<0.05),白蛋白水平较健康组低( P<0.05)。结论 对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肝功检测可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关注。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 临床检验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检验结果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37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参照组。根据研究组患者肝功分为A级7例,B级14例,C级16例。比较研究组和参照组及不同肝功分级患者TBA、CHO、ALB、CHE水平。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及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研究组TBA、CHO、ALB、CHE分别为(48.55±30.45)μmol/L、(2.26±0.13)mmol/L、(30.22±3.14)g/L、(2313.40±150.61)U/L,参照组分别为(5.11±2.13)μmol/L、(5.23±0.32)mmol/L、(47.12±4.22)g/L、(8709.37±340.55)U/L,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功A级患者TBA、CHO、ALB、CHE分别为(37.51±6.53)μmol/L、(3.23±1.12)mmol/L、(41.02±3.15)g/L、(3141.37±1032.55)U/L,B级分别为(41.35±20.43)μmol/L、(2.46±1.05)mmol/L、(32.12±2.54)g/L、(1823.34±473.24)U/L,C级分别为(81.25±50.24)μmol/L、(2.11±0.13)mmol/L、(20.41±3.04)g/L、(1343.23±231.21)U/L,三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肝功检验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检验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3月-2017年6月对我院接收的肝炎肝硬化62例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看作研究组;同期另选取62例行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经采取肝功检验,比较观察检验结果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胆汁酸指标情况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活性和血清胆固醇等指标情况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肝炎肝硬化患者实施肝功检验,可有效评定患者的肝组织受损情况,有助于临床对肝硬化发展情况予以深入了解,对治疗方案予以合理调整,加快患者机体恢复。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检验 检验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阿托伐他汀致肝功异常的情况,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医务人员报告的59例阿托伐他汀致肝功异常的ADR报告,按患者的一般情况、肝功异常发生时间、用药数量、用药途经、治疗措施与转归等进行汇总和分析。结果59例肝功异常患者中,年龄超过60岁的36例(占61.01%),静脉滴注的5例(8.47%),口服54例(91.53%);出现肝功异常时间最短的是3天,最长的是19天;停药或相应护肝治疗后57例(占96.61%)好转,2例(占3.39%)治愈。结论使用阿托他汀之前及剂量增加后需检查肝功,治疗过程中要定期(如每半年)复查肝功,有利于及时发现肝功损害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肝功能异常 分析
  • 简介:【摘要】旨在探究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肝功受损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有益的参考。观察不同类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纤维化和肝细胞癌的风险差异,评价其对肝脏功能的损害程度及其预后影响。本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68例,旨在探究肝功损伤患者的临床表现特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对其进行血清生化指标检测,观察肝功损害程度。在这68个确诊病例中,有56个患者属于轻型或普通型,而另外22个患者则出现了肝功的受损;共有12名患者被诊断为重型或危重型,其中11名患者出现了肝功受损的情况。其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相比,其肝硬化程度较轻,且合并基础疾病越多,发生肝功损伤几率越大。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肝功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超重或肥胖、重型、危重型,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对这些患者的肝功指标检测、评估和治疗。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功能损伤
  • 作者: 赵克开 刘纯 马红英 方晶晶 郑继楠 缪敏 江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宁波 315020,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心血管外科,武汉 43003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科,宁波 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宁波 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急诊监护病房,宁波 315020,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宁波 315020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功损伤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对病情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20年2月11日至3月28日于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住院并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且有肺炎表现的67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患者入院时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和凝血功能的异常情况。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方差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结果67例患者中,7例(10.4%)总胆红素升高,且均为轻度异常;36例(53.7%)白蛋白下降,15例(22.4%)降至30 g/L以下;19例(28.4%)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12例(17.9%)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升高,ALT和(或)AST升高者占32.8%(22/67)。普通型、重型患者ALT和(或)AST升高发生率分别为33.3%(10/30)、26.9%(7/26),11例危重型患者中5例ALT和(或)AST升高,但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1,P=0.546)。碱性磷酸酶和(或)γ-谷氨酰转肽酶异常者占16.4%(11/67)。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者分别占14.9%(10/67)和25.4%(17/67),但多为轻度异常,只有1例患者PT和APTT延长达到肝衰竭诊断标准。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升高者分别占61.2%(41/67)和65.7%(44/67),明显升高者分别占28.4%(19/67)和19.4%(13/67)。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的白蛋白分别为(37.85±6.19)、(32.96±4.33)和(33.02±3.63)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6,P=0.001); 3组患者的PT、APTT、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22、3.31、4.06,H=17.63,均P<0.05)。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损伤较轻,对肝功的影响较小。白蛋白下降和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升高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肝损伤 白蛋白类 血栓形成 抗凝治疗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