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2011年我院癌症患者麻醉性镇痛用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其临床应用现状,便于进一步加强麻醉性镇痛的管理。方法药师结合所学药学知识,采用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efinedDailyDose(DDD)作为测定药物的利用单位,通过用药频度(DDDS)分析用药情况。结果我院2011年麻醉性镇痛各季度的DDDS总体呈现下降趋势,2011年我院治疗癌症疼痛的镇痛物在剂型的选择上主要以缓、控释制剂和皮肤贴剂为主。结论2011年我院用于癌痛治疗的麻醉性镇痛从品种、剂型和给途径的选择基本合理,提倡癌痛患者多应用阿片制剂,遵循口服给、按时给、按阶梯给和个体化给的治疗原则。

  • 标签: 癌症 麻醉性镇痛药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度
  • 简介:目的比较剖宫产全麻诱导使用氯胺酮或瑞芬太尼对产妇术后疼痛及镇痛物需求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凉山州第一人民医院全麻下择期剖宫产患者70例,纳入ASAI-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氯胺酮组(K组)和瑞芬太尼组(R组),每组各35例。全麻诱导使用丙泊酚2mg/kg,琥珀胆碱1.5-2mg/kg。K组加用氯胺酮1ms/kg,R组加用瑞芬太尼1μg/kg。观察两组产妇术后2、6、24h静息及运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Score,VAS),术后镇痛物消耗量及镇痛物追加次数。结果与R组比较,K组患者术后2h和6h静息VAS评分显著降低,分别为[(7.2±0.9)分VS(4.1±0.9)分]和[(7.1±0.3)分VS(5.6±0.5)分](P〈0.05);各时点运动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组患者镇痛物追加次数显著少于R组[(6.0±3.5)次VS(2.2±2.3)次](P〈0.05)。24h和48h镇痛物消耗量K组显著低于R组,分别为[(50.8±7.6)mgvs(72.4±8.2)mg]和[(100.4±8.1)mgVS(128.3±11.2)mg](P〈0.05)。结论氯胺酮用于剖宫产全麻诱导可降低术后疼痛评分,并明显减少术后镇痛物的需求量。

  • 标签: 剖宫产 术后镇痛 瑞芬太尼 氯胺酮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芬太尼联合镇痛用于老年患者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上述研究对象分为舒芬太尼联合镇痛组和舒芬太尼组。结果两组患者性别、ASA分级、年龄、体重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BP、DBP、HR,在1h时点,试验组组患者术后SBP较试验组组降低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联合镇痛用于老年患者静脉麻醉的临床效果观察较好,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舒芬太尼 镇痛药 静脉麻醉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10-0016-0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麻醉镇痛物在癌症疼痛患者中的使用情况。方法于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之间,选取100例患有癌症疼痛患者,并对其使用麻醉镇痛物的品种、剂量、处方数、规格、用药频度等进行全方面的分析。结果进行对选取患者使用的药物品种进行分析,发现常用的药物有盐酸吗啡注射液、曲马注射液、地佐辛注射液,盐酸吗啡缓释片、盐酸曲马多缓释片、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芬太尼透明贴,而其中在使用频数方面,使用频数最多的为芬太尼透明贴,最低的是地佐辛注射液;在用药量方面,最多的药品是盐酸吗啡注射液;在药物利用指数方面,指数最高的药物为盐酸吗啡缓释片,最低的药物是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结论利用麻醉镇痛物减轻癌症患者的疼痛感,是一种比较合理的方法,并且在使用药物的剂量、处方数、规格等方面也比较合理,但仍然需要进一步的合理化。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胰腺炎腹痛患者应用镇痛物治疗的药学作用。 方法: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100例慢性胰腺炎腹痛患者分为50例/组。对照组采取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增加镇痛物治疗。比较临床各项观察指标。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腹痛评分(1.05±0.34分)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17.18±2.10天)短于对照组(p<0.05)。 结论:在慢性胰腺炎腹痛患者治疗中,合理应用镇痛物可以缓解腹痛,提升疗效。

  • 标签: 慢性胰腺炎 腹痛 镇痛药物 药学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究麻醉苏醒室患者应用镇痛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麻醉苏醒室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此间,根据患者是否应用镇痛类药物分组,对照组未应用镇痛物,观察组应用镇痛物,对比效果差异。结果:经镇痛物干预后,观察组疼痛、镇静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明显优势,数值对比差异显著P

  • 标签: 麻醉苏醒室 镇痛药物 临床效果 护理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不同镇痛物对胃癌术后镇痛时效的影响。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8 月期间行胃癌根治术治疗患者 54 例,按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 27 例,参照组实施舒芬太尼 + 盐酸托烷司琼镇痛,研究组实施舒芬太尼 + 盐酸托烷司琼 + 右美托咪定镇痛,对比两组术后不同时刻 MAP (平均动脉压)、 HR (心率 ) 及 VAS (数字模拟评分法)评分。 结果: 研究组术后 6h 、 12h 、 24h 的 VAS 评分低于参照组,且研究组术后 6h 、 12h 、 24hMAP 、 HR 低于参照组,对比差异明显( P < 0.05 )。 结论: 静吸复合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胃癌手术患者镇痛的效果更优,患者术后痛感小且心血管系统稳定性好。

  • 标签: 舒芬太尼 右美托咪定 胃癌 镇痛时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三种不同镇痛物(地左辛、芬太尼、瑞芬太尼)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300例自愿行无痛人流术的早期孕妇,依据双盲法将其分为三组,每组各100例,A组丙泊酚+地左辛,B组丙泊酚+芬太尼,C组丙泊酚+瑞芬太尼;比较3组麻醉后镇痛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丙泊酚用量、苏醒时间、VAS评分,A组显著优于B、C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HR、SpO2、MAP比较,麻醉并发症比较,A、C组均显著优于B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A、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地左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不仅麻醉并发症少,且可减少丙泊酚用量,镇痛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丙泊酚 无痛人工流产 地左辛 芬太尼 瑞芬太尼 镇痛效果
  • 简介:热学问题中,往往由于物理量多、单位杂、过程繁等特点,而带来分析的难度,若同学们能掌握一些窍门,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 标签: 热学题 比例法 初三 物理 解题方法
  • 简介:摘要:延胡索-川楝子对,二相配,一寒一温,一气一血,合用后能使气行血畅,疼痛自止,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从延胡索-川楝子对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方面进行综述,为其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的借鉴。

  • 标签: 延胡索 川楝子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绝经后妇女应用镇痛物取环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至2017年10月间取环的绝经后妇女200例,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组,每组患者100例,观察组在进行麻醉后进行无痛取环术,在术前给予芬太尼注射液、丙泊酚注射液,在手术过程中追加丙泊酚,并根据患者生命体征给予相应处理,对照组在患者宫颈处注射利多卡因后进行取环,比较两组患者在取环过程中的疼痛情况和取环成功率。结果观察组取环结果顺利94例,对照组取环结果顺利72例,观察组顺利94%高于对照组顺利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镇痛效果情况,观察组0级疼痛97例,I级疼痛3例,对照组0级疼痛30例,I级疼痛50例,II级疼痛15例,III级疼痛5例,观察组患者在取环术中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绝经后妇女镇痛取环术的取环成功率较高,并且镇痛效果较理想,患者依从性好,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有效的取环方式值得推广。

  • 标签: 绝经后 无痛取环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镇痛物地佐辛的临床应用与合理用药评价。 方法 : 选择我院 2018 年 4 月到 2019 年 4 月住院患者 110 例,从适应证、用法用量等调查镇痛物地佐辛的运用状况,并对其进行分析与合理用药评价。 结果: 110 例患者运用地佐辛,年龄 6~74 岁,平均年龄 ( 48.43±5.64) 岁。因手术运用地佐辛注射液的患者为 98 例( 89.09% );而科室中运用最多的为骨科 16 例( 14.55% )、手外科 12 例( 10.91% )以及肝胆外科 10 例( 9.09% )。而肿瘤患者通常连续使用药剂超过 7d 为 43 例( 39.09% )。 结论: 通过调查分析,其临床上运用镇痛物地佐辛较为合理,但依旧存在部分问题,需要对医师进行合理的培训,从而提升合理用药,减少用药的风险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镇痛物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中的止痛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Pubmed、Embase、CINAHL、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搜索有关ESWL术中镇痛镇痛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30日。文献纳入标准:对门诊行ESWL的≥18岁上尿路结石患者,使用单一用药或与对照组相同的基础用药,伴或不伴术中疼痛追加镇痛用药,对照组采取安慰剂或其他药物镇痛;给药方式为静脉注射、肌肉注射、局部浸润或表面涂抹;结局指标为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排除标准:研究对象有药物滥用史或<18岁;数据不完整或无法提取数据的研究。由2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4.0和WinBugs 1.43软件对数据进行网状Meta分析,比较ESWL术中使用不同镇痛物患者的VAS。结果最终纳入17篇随机对照研究,共包含1 427例患者。17篇文献质量等级均为B级,漏斗图评估结果显示均无发表偏移。网状Meta分析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安慰剂之间镇痛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CI均不包含0)。网状Meta分析镇痛效果排序由强至弱依次为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排序概率分别为0.7719、0.7657、0.4141、0.4059、0.1425。结论在ESWL术中,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药物与安慰剂比较,均可以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镇痛效果由强至弱依次为强效阿片类、非甾体类、局麻类、弱效阿片类。

  • 标签: 碎石术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 镇痛 网状Meta分析
  • 简介:目前,临床用于畜禽退烧退热的药物主要以西药为主.但西药应用后病情反复性较强。对此,天津市必佳动物科技药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了新一代中西结合的强效抗炎镇痛物——金热Ⅱ号,通过临床试验使用后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已获得了天津市新兽药证书,现正申报国家四类新兽药。

  • 标签: 镇痛药物 中西结合 抗炎 临床试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过程中局部注射混合镇痛物在术后镇痛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单侧THA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术中局部注射预先配置好的镇痛液体,对照组术中局部不注射镇痛液体。比较两组术前VAS疼痛评分、术后3天VAS疼痛评分、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术后引流量指标。[结果]术后1天VAS疼痛评分,观察组5.4±0.4分,对照组8.9±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引流量,观察组135.4±27.7ml,对照组122.0±20.9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观察组68.4±2.3分,对照组44.4±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VAS疼痛评分,观察组9.2±0.8分,对照组9.2±0.7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局部注射混合镇痛液体,经济实用,简单有效,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早期疼痛。

  • 标签: []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镇痛药物 股骨颈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镇痛物地佐辛注射液的临床应用情况,然后分析如何合理用药,为该药物的规范应用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21年整年中应用地佐辛治疗的21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用药情况,分析住院患者地佐辛在不同科室中的应用剂量;住院患者的地佐辛应用频次、应用途径;住院患者地佐辛的用药时间;地佐辛患者的用药适应症、用药前的疼痛评估情况;患者的肝肾功能情况。结果:应用地佐辛治疗的患者共2168例,平均住院时间为(18.43±3.79)d,男性患者有1283例,女性患者有885例,年龄在8-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8.46±10.25)岁,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40-69岁之间,占比为66.0%(1431/2168);地佐辛的总用药剂量为568.56g,地佐辛用量前十的科室包括:胸外科、神经外科、手足外科、胸外微创肺移植科、骨关节骨肿瘤外科、心外科、创伤骨科、泌尿微创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住院患者中立即用药占比高于用药频次为2次/d的占比,高于用药频次为1次/d的占比,高于每8小时用药一次的占比,高于每6小时用药一次的占比,高于每4小时用药一次的占比;静脉滴注给的占比高于肌内注射占比,高于静脉注射的占比,高于微量泵入的占比。住院患者用药时间≤7d的占比高于用药时间>7d的占比。地佐辛的用药适应症均为手术后镇痛治疗,且其中未进行疼痛评估用药的占比高于发生疼痛评估后用药的占比,高于入院时疼痛评估后用药的占比。患者中肝、肾功能正常率高于非正常率,且肝肾功能异常患者应用地佐辛时并未调整剂量。结论:我院在镇痛物地佐辛的应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情况,对于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及时采用科学性用药管理,规范处方,有效评估患者疼痛,且药师参与其中,审核处方,加强和临床沟通合作,对用药方案的合理性进行评估,提升用药合理性。

  • 标签: 镇痛药物 地佐辛 临床应用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物应用效果观察与护理。方法:选择2022年1月-12月我院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镇静镇痛物。比较两组镇静、镇痛效果,麻醉剂量以及各项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BPS评分、RA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剂量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物应用效果显著,缩短机械通气时间、ICU治疗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 镇静镇痛药物 麻醉剂量 机械通气时间
  • 简介:良好的术后镇痛十分重要,能缓解病人的痛苦,阻断不良应激,促使早期活动,减少心血管、呼吸系统的不良反应以及下肢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发生,也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从而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提高了围手术期病人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术后镇痛 非甾体类药 阿片类药 联合用 围手术期病人 下肢血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