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在肿瘤患者化疗中应用深静脉置管以及静脉留置针的效果进行研究。方法:研究选取在本院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102例,诊治时间段为2020年10月至2022年3月,按照抽签法对患者进行处理,将其分成实验组与参照组。在化疗中,参照组应用静脉留置针,实验组选取深静脉置管,对两组患者穿刺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命质量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穿刺一次成功率相比于参照组较高;参照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患者生命质量相比于参照组较优(P<0.05)。结论: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相比于静脉留置针,深静脉置管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穿刺一次成功率,还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 标签: 肿瘤患者 静脉留置针 深静脉置管 化疗
  • 简介:摘要  目的: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不同对静脉渗出外渗的影响分析。方法:选择我院静脉留置针输液渗漏患者15例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开始于2020年1月,观察结束于2022年1月,并且采取回顾资料分析方法,获得不同部位静脉穿刺留置针治疗对渗漏的影响。结果:(1)对15例患者渗漏部位统计,上臂静脉穿刺渗漏占比60.00%,手背静脉穿刺渗漏占比20.00%,下肢静脉穿刺渗漏占比13.33%,头部静脉穿刺渗漏占比6.66%。(x2=13.276,p=0.012),组间数据有差异。(2)对15例不同部位穿刺渗漏面积统计,下肢静脉部位4.34±0.76(cm2),上臂静脉部位为2.71±0.32(cm2),头部静脉部位为1.35±0.21(cm2),手臂静脉部位1.02±0.19(cm2),(t=4.723,p=0.023),组间数据有差异。(3)对不同部位穿刺留置针使用时间统计,手背静脉部位为60.24±7.38(h),下肢静脉部位为42.19±5.38(h),上臂静脉部位为30.33±4.59(h),头部静脉部位为24.73±3.65(h),(t=4.774,p=0.023),组间数据有差异。结论:静脉留置针穿刺部位选择中,上臂静脉穿刺渗漏占比最多、渗漏面积下肢静脉穿刺最大、手背静脉穿刺留置针使用时间最长,临床开展静脉留置针治疗时,可以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穿刺部位,以提高患者静脉留置针使用效果。

  • 标签: 静脉渗出 留置针 不同部位 静脉穿刺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颅内深髓静脉(DMV)可见性,探讨其与近期皮质下小梗死(RSSI)的相关。方法回顾连续纳入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内科自2021年3月至2022年5月经头部MRI检查确诊为脑小血管病(CSVD)的患者277例,根据近1周是否出现RSSI分为RSSI组(128例)和非RSSI组(149例),根据患者DMV评分将其分为轻中度DMV评分分级组(0~12分,199例)和重度DMV评分分级组(13~18分,78例)。比较不同组别患者临床和影像学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DMV与RSSI的相关,以及DMV评分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RSSI组患者的脑微出血(CMB)、脑室旁脑白质高信号(WMH)评分、深部WMH评分、WMH总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DMV评分等指标均明显高于非RSSI组,年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非RSS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调整了HDL-C、深部WMH评分后,DMV评分(OR=1.142,95%CI:1.026~1.271,P=0.016)与RSSI独立相关。重度DMV评分患者的年龄、高血压、CMB、腔隙、基底节中重度EPVS、脑室旁WMH评分、深部WMH评分、WMH总评分、CSVD总负荷评分明显高于轻中度DMV评分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1,95%CI:1.060~1.143,P<0.001)、CSVD总负荷评分(OR=3.589,95%CI:2.506~5.141,P<0.001)是DMV评分分级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DMV参与RSSI的发病机制,DMV可见性可以作为一项诊断和评估RSSI疾病进展的指标。

  • 标签: 近期皮质下小梗死 脑小血管病 深髓静脉 磁敏感加权成像
  • 作者: 杨昌瑞 狄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妇产科杂志》 2022年第09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妇产科 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 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127
  • 简介:摘要恶性肿瘤患者极易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且近20年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呈上升趋势。卵巢上皮癌(卵巢癌)是最易并发VTE的妇科肿瘤,卵巢癌相关VTE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本身因素、肿瘤相关因素和治疗相关因素3个方面,所涉及的病理生理机制已有系统研究。卵巢癌相关VTE的发生率高,对患者的预后有不利影响,因此,其预防和治疗亟需受到重视,建立能对患者进行有效分层的VTE风险评估模型十分重要。本文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卵巢癌相关VTE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卵巢癌相关VTE的抗凝治疗、预防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门静脉肺动脉高压(POPH)是在门静脉高压基础上发生以肺动脉压升高、肺血管阻力增加而肺毛细血管楔压正常为特点的疾病。肝移植是POPH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目前我国尚缺少指导POPH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的规范。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围手术期管理学组、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器官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专业委员会基于国内外该领域循证医学证据,结合我国临床实践,制订《门静脉肺动脉高压肝移植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该共识通过对POPH肝移植术前一般治疗、术前评估、术中管理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进行规范,旨在提高POPH肝移植围手术期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改善预后。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门静脉性肺动脉高压 肝移植 共识 指南 围手术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术后机械静脉炎高危因素,为预防机械静脉炎发生提供护理参照。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8月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产科出生并入住NICU新生儿病例共216例,依据术后是否并发机械静脉炎,分为机械静脉炎组33例和非机械静脉炎组183例,研究各种因素对新生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静脉炎发生情况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接受PICC置管术的216例新生患儿中,发生机械静脉炎的有33例,发生率为15.28%,分别采取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儿(OR=2.287)、置管时间≥3 d(OR=0.593)、体重(OR=0.478)、屈曲位测量(OR=0.495)是影响新生儿PICC置管术后机械静脉炎高危因素。结论早产儿、置管时间≥3 d、体重、屈曲位测量是新生儿PICC导管术后机械静脉炎高危因素,临床上应从改善新生儿患者自身条件,提升操作者技能两方面予以对应干预,规避术后机械静脉炎风险。

  • 标签: 机械性静脉炎 新生儿 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开展早期护理对动静脉内瘘并发症的改善作用。方法:选取岳池县人民医院血液科2018年4月-2019年4月期间收诊的60例维持血液透析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抽取30例研究对象,前者维持血液透析期间开展早期护理干预,后者开展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生活质量得分。结果:组间维持血液透析期间,观察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呈更低水平,且该组生活质量所测分值均呈更高水平(P

  • 标签: 早期护理 维持性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并发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预警护理干预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深静脉置管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本院2020年11月~2021年7月收治的呼吸重症监护患者中选取32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实施预警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指标。结果 观察组优良率 87.5%高于对照组 56.2%,组间对比统计学意义存在(p

  • 标签: 预警性护理 呼吸重症监护 深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对于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从我院治疗的肿瘤患者中抽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病例,给予早期护理干预,统计护理对象发生机械静脉炎的几率。结果:200例患者中共有23例在PICC置管术后出现了机械静脉炎,其中大部分患者为I级和II级,未出现IV度患者。结论: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静脉炎具有良好效果,可降低发病率和重型静脉炎的发生率,对肿瘤患者的治疗及生存质量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建议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机械性静脉炎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及临床影响。方法:抽选本院急诊接诊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接诊时间2019年9月~2020年11月),取分层随机化分组法划分组别为对照组45例、观察组43例,开展对比治疗研究。比较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剂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结果:(1)治疗效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后脑血管血液流速指标较对照组均上升,差异显著,P<0.05。(2)治疗预后:治疗前实验室检验、神经功能损伤评估结果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MCP-1、NSE及NIHSS评分均下降,MMP-9上升,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尤瑞克林联合静脉溶栓剂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在积极辅助溶栓,改善脑部血流供给同时,延缓梗死损伤进展,改善患者病情预后。

  • 标签: 尤瑞克林 静脉溶栓剂 急性脑梗死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闭塞的原因及再通术后护理分析。方法:将我院(2020年01月-2021年01月)收治60例动静脉内瘘闭塞拟接受再通术患者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行血液透析未发生内瘘闭塞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分析其发生内瘘闭塞的因素,并且实施术后针对护理,随访1年明确内瘘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内瘘感染、低血压及血容量不足率高于对照组,且对内瘘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血栓患者护理期间应用综合护理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选取84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患者康复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脑血栓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脑血栓 综合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脑血栓患者护理期间应用综合护理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在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选取84例脑血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综合护理,对比患者康复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脑血栓知识掌握水平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经护理,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价值(P

  • 标签: 脑血栓 综合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生活质量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预防护理在骨创伤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01~2021.12期间于我院行骨创伤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据入院先后时间分为两组:甲组(35例,常规护理)、乙组(35例,预防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乙组术后DVT发生率明显低于甲组(X2=3.968,P<0.05);乙组护理质量评分明显高于甲组(P<0.05)。结论 预防护理对于骨创伤DVT形成有着良好预防效果,可为患者提供全面、科学的护理服务,培养良好护患关系。

  • 标签: 骨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性护理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伴随多种并发症,如血栓阻塞,影响疾病治疗,给患者带来痛苦。本文首先分析PICC血栓堵塞危险因素,并总结护理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血栓性堵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防护理干预对骨科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方法:以我院2019.4~2021.4内收治的150例骨科术后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所选患者以临床护理差异分为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和研究组(实施预防护理干预),统计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常规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为5.33%,显著高于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评分也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骨科术后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取预防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保护护理在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以2019.02-2021.12间的62例为样本,做随机数字分组,随后给予对照组(n=31)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31)以保护护理,针对具体护理效果做进一步分析。结果:就动静脉内瘘相关情况而言,观察组血流量大于对照组、使用寿命更长、完好率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就生活质量而言,观察组主观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接受保护护理的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患者其内瘘使用寿命更长、血量更大、内瘘更为完好,在减少并发症的同时还提高了生活质量,其应用效果明显好于常规护理。

  • 标签: 保护性护理 血液透析 动静脉内瘘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有效。方法 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2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9名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后心律失常患者,分为对照组(29名)和观察组(30名)。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护理。将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护理效果予以对比,并分析。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0.0%(3/30)显著低于对照组20.7%(6/29)。比对差异明显(P

  • 标签: 急性心肌梗塞 静脉溶栓 心律失常 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集束化护理在预防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60例中心静脉导管患者以抽签的方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集束化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后CRBSI的发生率、导管安全留置时间和护理满意度。结果:实施护理后,实验组CRBSI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导管安全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集束化护理可减少中心静脉导管患者CRBSI的发生,延长导管安全留置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中心静脉导管 血流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