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的作用。方法以我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进行治疗的56例心肺复苏后患者为本次研究的对象,56例患者按照入院号随机的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8例,对照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在研究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心率、动脉压以及心理状况。结果研究组康复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心率低于对照组,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心理状况评分低于对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肺复苏后患者以常规护理为基础,实施急诊护理,提高康复效果,具有很好的临床价值。

  • 标签: 急诊护理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影响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效果。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居民140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70例,向社区居民发放宣传手册,并举办知识讲座,组织居民自主学习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研究组70例,采用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模拟人教学以及医院急诊室参观等教学模式对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对比两组的培训效果。结果研究组社区居民心肺急救知识知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单人徒手心肺复苏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社区中开展心肺复苏知识技能培训,可有效促进社区公众应急能力以及急救技能水平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实践应用价值。

  • 标签: 社区居民 心肺复苏知识技能 技能培训
  • 作者: 陈俊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4期
  • 机构:        (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人民医院    四川内江    641100)   【摘    要】    目的:分析急诊护理干预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后康复效果。方法:从2017年5月~2019年3月于我院选择158例进行过心肺复苏后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随机分配的方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79例。参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则在传统护理的基础进行急诊护理干预。经持续一段时间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经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参照组,不良反应降低,数据有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对于进行过心肺复苏的患者有较好的康复帮助效果,护理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对康复有帮助。  【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窒息患儿60例,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至2015年5月间,按照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分别为30例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重点实施并发症预防与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复苏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复苏成功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复苏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采取措施对患儿实施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干预,有利于降低并发症率,提高复苏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并发症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麻醉复苏过程中老年患者低体温的护理措施和效果,以避免低体温导致的不良反应。方法随机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2例全麻术后发生低体温的患者,11随机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温度干预护理,分别监测术前及入麻醉复苏室的体温,记录患者在复苏室复温时间和停留时间。结果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术前体温、术后体温、体温降低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复温时间(33±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9±13)分;停留时间观察组(50±12)分也优于对照(90±16)分,两组复温时间、停留时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低体温患者的温度干预护理,可以缩短患者在复苏室的复温时间及停留时间,有效的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手术室护理质量,深化护理内涵,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 标签: 麻醉复苏期 低温护理 麻醉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对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并发症的防治进行分析。方法总结2012年11月-2013年10月间在我院产科出现新生儿窒息的患儿86例,对一组患儿进行复苏治疗作为对照组,对另一组患儿进行复苏治疗后加强并发症的防治作为观察组,分析两组患儿的救治情况和并发症的产生状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5.62%;观察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85%,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对新生儿窒息的患儿进行复苏治疗,并加强规范的操作,可减少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新生儿的救治率。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复苏 并发症的防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脏骤停病人心肺复苏临床急救措施和护理对策。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06月-2016年06月期间在我院诊疗的40例心脏骤停患者,并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与护理,总结患者临床治疗的效果。结果40例心脏骤停的患者,有25例死亡、8例成功、7例存活;心脏骤停患者在心肺复苏时,复苏时间越长,死亡的可能性越大。结论由于心脏骤停患者极其容易发生死亡,因此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抢救与护理,保证患者获得及时的救治,以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 标签: 心脏骤停 心肺复苏 临床急救 护理
  • 简介:急性心梗(AMI)已成为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指因持久而严重的心肌缺血所致的部分心肌急性坏死。在临床上常表现为胸痛、急性循环功能障碍以及反映心肌损伤、缺血和坏死等一系列特征,如不及时抢救,猝死率极高。故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对患者至关重要。我院2014年3月成功抢救1例急性心梗突发心脏骤停的患者,现将护理内容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7岁,冠心病史3年,于2014年3月突发胸闷,气

  • 标签: 心肌梗死 心脏骤停 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诊护理干预对实施心肺复苏抢救后患者近期生理以及身体近期健康效果的影响。方法我院在2014年5月~2015年6月紧急抢救了88例心肺复苏患者,并且随机分为对照组合观察组两组,观察组采用紧急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比较两组心肺复苏患者护理后的身体恢复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采用紧急护理干预不仅比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的平均住院时间减少了而且不良反应也有明显的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患者的康复有着积极作用,不仅能够缩短住院时间,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健康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现场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的相关因素。方法抽查2012年心肺复苏成功率比较高的13名医生的心肺复苏病例168份,其中复苏成功组人数为81例,复苏无效组人数为87例。分析患者因素以及现场第一目击人参与救治程度对复苏成功的影响。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发病年龄上表现的特点几近相同(P>0.05),都是以偏态形式出现。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70岁及以上,平均发病年龄为77岁。在发病年龄上,女性要偏高于男性。②心电图表现为无脉搏心电活动(PEA)患者在成功复苏组的比例为45.2%,明显要高于复苏无效组(17.3%,P<0.05)。③在复苏成功组中发现患者心脏骤停时没有意识,反复呼叫得不到回应之后平均10.4min发出呼救信号,呼救所用时间明显要低于复苏无效组(平均为22.6min,P<0.05)。④在现场对复苏成功组进行CPR的占5.1%,复苏无效组仅为2.33%(P>0.5)。⑤从接到急救指令到达到事发现场施救的时间分别在7min左右(7.35min,7.86min,P>0.05)。结论现场第一目击人施救意识和能力低下,普及第一目击人的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是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关键。

  • 标签: 现场心脏骤停患者 心肺复苏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临床产科采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88例产妇(均出现新生儿窒息症状)根据随机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术)以及对照组(选择传统的对口人工呼吸复苏),将两组新生儿复苏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产妇产前妊高征、胎膜早破、胎儿窘迫、尖锐湿疹、骨盆狭窄以及胎位不正等各方面情况并没有很大差异(P>0.05)。实验组中13例出现重度窒息,并无1例死亡;对照组14例出现重度窒息,其中3例新生儿窒息死亡,实验组新生儿死亡率(0%)明显低于对照组(21.4%)。结论产科中应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术的临床效果良好,具有有效、快速、简便、科学等诸多优点,值得推广。

  • 标签: 产科 新生儿窒息复苏术 应用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针对心肺复苏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后康复产生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自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180例心肺复苏患者,按照其所接受护理干预手段的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的数量均为90例,将接受常规护理的90例患者全部纳入至对照组中,剩余的90例患者自动归类至观察组,并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干预,护理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及康复效果。结果 综合比较两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及康复效果得知:对照组患者的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等心肺功能指标改善情况不及观察组,其康复效果不及观察组(p<0.05),上述两项数据的比较在临床上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心肺复苏后患者的临床上,为了加快患者的康复,获得显著的临床疗效,须实施急诊护理干预,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的心肺功能指标,值得在临床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4月到2021年7月收治的进行心肺复苏患者100例进行研究,平均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50例,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急诊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手段对患者的价值。结果:观察组(96.00%)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60.00%),2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急诊护理干预 心肺复苏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心跳骤停患者运用心肺复苏的急救护理的疗效。方法:选择2020年1—12月在某院进行急救的180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以急救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心肺复苏方式,对照组患者采用一般急救措施。观察和比较复苏和急救效果(成功抢救率、自主心跳恢复时间和通气建立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院前急救成功率为25.56%,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观察其康复效果情况。方法:本组研究中,观察开始时间为2020年10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9月,将82例患者分组对比,普通组采用临床常规护理,急诊组采用急诊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普通组和急诊组不良反应发生对照中,普通组总发生率为11(例)26.82%,急诊组为3(例)7.31%,(x2=18.317,p=0.013),两组结果有差异。结论:对心肺复苏患者治疗中,采用急诊护理干预效果优越,值得推荐。

  • 标签: 心肺复苏 急诊护理干预 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心肺复苏后实施急诊护理对康复的影响。方法:以50例心肺复苏患者为样本,以入急诊选顺序分组,前25例为基础组,执行常规护理,后25例为调查组,执行急诊护理,研究在2023年3月-2024年3月实施,观察生命体征并统计安全事件。结果:施护前心率以及各组平均动脉压均未构成客观差异,P>0.05。施护后心率以及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在调查组明显更高,与基础组体征构成差异,P<0.05。安全事件在调查组有4.00%的发生率,明显更低,与基础组的24.00%构成差异,P<0.05。结论:急诊护理执行后可对心肺复苏产生积极影响,能改善其体征指标,减少就诊时的安全事件,达到较为优良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心肺复苏 安全事件 急诊护理 生命体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