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护理对普外科手术后急性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回顾本院2008年1月~2012年4月资料完整的996例普外手术病例,发生有症状的下肢静脉形成28例,其中2011年3月以前病例未采取血栓预防措施,2011年3月以后对于高危病例,采用以穿弹力袜和使用腿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双下肢压力波治疗)为主的血栓预防措施,比较两组静脉的发生率。结果未采取预防性措施组病例575例,发生下肢静脉23例;采取预防性措施组病例421例,发生下肢静脉5例,采取预防性措施组下肢静脉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未采取预防性措施组(P<0.01)。结论对于普外科手术后后行以穿弹力袜和使用腿部间歇梯度充气加压(双下肢压力波治疗)为主的血栓预防护理是必要的。

  • 标签: 下肢护理 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的临床处理措施。方法将我院骨科在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30例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的处理方法。结果30例创伤术后并发下肢静脉患者中,下肢髂外静脉12例,小腿部静脉10例,混合型静脉6例,混合型肾动脉血栓2例。所有患者经过药物促进或介入治疗,下肢静脉症状得到缓解和治疗。结论对骨科创伤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患者进行及时诊治,缓解临床症状,可促进其康复,适合临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骨科创伤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临床处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研究骨科大手术静脉预防技术推广与应用,同时探讨适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宜技术推广机制、模式。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预防 技术推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预防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静脉的应用体会。方法分析、总结260例患者术后护理观察及预防静脉形成措施,对所有患者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物理预防、抗凝药及细致的观察护理。结果发生静脉2例,经早发现,早治疗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细致的观察护理,有效地采取预防措施,是预防静脉形成的关键。

  • 标签: 髋关节置换术后 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置管溶栓在治疗下肢静脉中的护理措施,并且对其护理效果进行观察。方法回顾分析我院在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接受置管溶栓治疗的共42例行导管溶栓术治疗急性下肢静脉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髂静脉5条,髂股静脉11条,全肢型血栓26条,都使用Unifuse溶栓导管,经小隐静脉途径26人、胫后静脉6人、大隐静脉7人、大隐静脉-交通静脉3人,在插入血栓中使用尿激酶、肝素实施抗凝以及溶栓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病总结护理体会。结果经顺行静脉的造影确认得知全部患者的静脉通常度都得到了明显改善,并且患肢的情况出现了显著好转。42患者都为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仅有5名患出现一般性出血,并且在对症处理后都获得了出血缓解。结论CDT治疗下的肢静脉治疗效果显著,在治疗中要实施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强化对并发症的处理和观察是保证导管溶栓成功的关键。

  • 标签: 导管溶栓术 并发症 护理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预防下肢骨折术后静脉形成(下称DVT)的效果。方法将126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按下肢骨折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术前心理辅导、正确评估识别高危者、做好血管保护避免加重静脉内膜的损伤、健康宣教知识宣教;术后早期做深呼吸运动、人力挤压腓肠肌、主动功能训练。观察两组术后14天静脉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发生DVT2例(3.17%),对照组发生9例(14.2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19)。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患者术后DVT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骨折 护理干预 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医用弹力袜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1170例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590例和对照组580例。实验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加医用弹力袜。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及发生DVT的情况并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两组疗效比较,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医用弹力袜能安全有效的预防剖宫产术后静脉的形成,对减少产后并发症、促进产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医用弹力袜 剖宫产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骨科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对本院收治的84例骨科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全面的护理干预,包括术前指导、药物预防、心理护理、肢体训练等,对照组采用简单的传统护理方式,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出现下肢静脉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也明显降低,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全面的防范和护理是避免骨科术后下肢静脉生成血栓的有效措施,能够提升预后水平,降低患者住院成本,提高满意度。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手术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科创伤手术后患者并发下肢静脉(DVT)的预防与治疗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骨科创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必要的预防措施,同时对并发DVT患者行手术取栓、药物抗凝以及导管溶栓等治疗。结果对照组26例并发DVT,DVT发生率为65.0%,观察组8例并发DVT,DVT发生率为20.0%;34例患者行下腔静脉过滤器植入治疗,12例患者行药物抗凝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5.0%,12例患者行导管溶栓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1.7%,10例手术取栓的总有效率为90.0%,导管溶栓与手术取栓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与药物抗凝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科创伤手术患者行必要的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DVT发生率,一旦发生,可行导管溶栓、手术取栓治疗。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骨科创伤手术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溶栓联合血管介入技术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静脉形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7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67例Cockett综合征伴下肢静脉患者资料,采用经腘静脉置入溶栓导管持续灌注溶栓药物+溶栓(前/后)行髂静脉球囊扩张+血栓碎吸+髂静脉支架置入术等技术进行综合性血管介入治疗。结果67例中治愈49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100%,溶栓后静脉平均通畅率为89.55%。6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6~24个月,平均(12.2±2.4)个月,41例行支架置入术者,1例出现血栓复发,远期通畅率达97.56%。结论经腘静脉置管溶栓联合髂静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治疗急性DVT合并cocektt综合征近中期效果好,再通率高,选择溶栓治疗前行球囊扩张术,可以缩短溶栓治疗时间。

  • 标签: 联合血管介入技术 cockett综合征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下肢骨折手术后静脉形成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12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发生静脉形成、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手术后静脉形成发生率较高,护理干预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同时可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DTV)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下肢静脉(DVT)是一种发病率逐年升高的常见病,其远期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各国对本病的探索及研究,使临床医师对下肢静脉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笔者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就下肢静脉的病因及诊断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危险因素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偏瘫脑梗塞患者中行早期运动护理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方法本次实验对象为偏瘫脑梗塞120例患者(在2016年5月22日至2017年5月22日期间选取),采用计算机分组模式,观察组进行早期运动护理,有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有60例。结果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68.91±6.31)分、NIHSS(9.41±1.22)分、静脉流峰速度(21.33±3.85)cm/s、血流速度(17.42±2.65)cm/s、下肢静脉形成(1.67%)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运动护理用于偏瘫脑梗塞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够预防下肢静脉形成。

  • 标签: 偏瘫脑梗塞 早期运动护理 预防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妇科患者应用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纳入77例自2017年2月至2017年11月间在我院妇科进行治疗的患者,将纳入对象随机分为对比组和探究组,对比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探究组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结果对比组患者住院时间为(12.9±2.3)天,探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为(7.4±2.3)天,2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t=9.2913,P=0.0198)。对比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15.79%,下肢静脉发生率为18.42%,探究组术后下肢肿胀疼痛发生率为5.13%,下肢静脉发生率为5.13%,2组患者下肢肿胀疼痛率以及下肢静脉发生率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应用预防性护理干预可显著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降低下肢静脉形成率。

  • 标签: 护理干预 妇科手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小隐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下肢静脉形成(DVT)的C反应白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下肢静脉形成(DVT)30例,分为单纯DVT组(对照组)15例和DVT合并肺塞组(观察组)15例,均用经小隐静脉置管导管溶栓治疗,常规测定血浆C反应蛋白(C-RP)含量,分析两组C反应蛋白的差异。结果观察组C反应蛋白含量(75.22±30.78)mg/L明显高于对照组(40.12±25.33)mg/L(t=3.45,P<0.05)。结论C反应蛋白显著异常患者肺栓塞的可能性较大,C反应蛋白可以作为静脉住院患者合并肺栓塞的预测因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栓塞 小隐静脉置管导管静脉 C反应蛋白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华法林联合尿激酶对于急性下肢静脉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8例急性下肢静脉患者,根据临床前瞻性研究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即观察组予以华法林联合尿激酶干预,对照组予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干预。治疗后根据患者不同时间段的下肢肿胀程度、血液D-二聚体的测定。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的下肢周径差以及D-二聚体水平均降低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华法林联合尿激酶可较好的降低急性下肢静脉患者的下肢肿胀程度以及D-二聚体水平。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华法林 尿激酶 D-二聚体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