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肺癌化疗患者拒绝静脉置管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取将2019年1月-2020年3月的80名肺癌化疗患者作为常规组,2019年1月-2020年3月的131名肺癌化疗患者作为试验组,收集其一般资料参考文献制作问卷调查表,统计并分析肺癌化疗患者拒绝静脉置管的原因。试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护理,观察两组静脉置管率。结果 共发放211份调查问卷,回收211份,回收率为100.00%。经过调查表显示,占比最高的原因为担心置管影响日常生活,占比88.8%,其次为担心置管风险及并发症,占比78.8%。占比最少为置管禁忌症,仅为7.5%。常规组患者干预后的接受静脉置管的人数为30例,占比37.5%,试验组患者接受静脉置管的人数为80例,占比61.1%,差异显著,P<0.05。结论 肺癌化患者拒绝静脉置管治疗的住院原因为担忧置管的带来的风险,故针对患者进行置管的基本知识普及,提升护理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改善患者对于静脉置管治疗的恐惧心理,保障生命安全。

  • 标签: 肺癌 化疗 深静脉置管 拒绝置管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抑素结合静脉-静脉液滤过(CVVH)早期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SAP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2例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对照组56例进行常规治疗。观察治疗后第1,3,5天两组临床疗效及APACHEⅡ评分、血生化指标和预后指标。结果治疗后第5天观察组APACHEⅡ评分优于对照组(t=6.9664,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肝肾功能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提示生长抑素有益于患者肝肾功能恢复。观察组炎性指标中的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0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白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均下降(P〈0.05),联合治疗在清除炎性介质保护组织器官发挥作用。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3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观察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预后指标中的禁食、住院、腹痛、腹胀、发热的天数观察组都较对照组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SAP早期应用生长抑素结合CVVH治疗,可缓解临床症状,缓解病情向危重发展,降低并发症发生和死亡率,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预后恢复率。

  • 标签: 生长抑素 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重症急性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在护理肝硬化患者过程当中,气温变化对门静脉流动力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按照不同月份的温差进行统计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和食道胃底静脉出血的变化。选择78例肝硬化患者在11月-2月和6月-9月用多普勒彩色超声对门静脉流动力精选检测。结果:11-2月份肝硬化患者出血率高于6-9月份,差异有显著意义(P

  • 标签: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 出血 气温护理 血液动力学
  • 简介:目的评价颠行性下肢静脉造影对下肢静脉疾病诊治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01-2005年50例共62条肢体,临床表现主要是下肢静脉曲张、皮肤色素沉着或伴溃疡者进行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结果造影X线表现正常10条(16.1%),单纯浅静脉-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2条(19.3%),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2条(51.6%),静脉瘤样改变2条(3.2%),静脉形成6条(9.7%)。结论顺行性下肢静脉造影简便安全,创伤少,可作为诊断下肢静脉疾病的首选和可靠方法,能为血管外科治疗提供准确信息。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静脉造影术 静脉瓣膜功能不全 静脉血栓形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干预对预防重症监护病房患者静脉导管堵塞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ICU收治的60例建立上腔中心静脉并有单独通路微泵泵注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采用循证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中心静脉导管堵塞、导管留置天数和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的差异。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导管留置天数(13.52±2.57)d,显著长于对照组的(6.17±1.2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循证护理干预 预防 重症监护病房 深静脉导管堵塞 满意度
  • 作者: 李新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6-16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6期
  • 机构:荆门第一人民医院李新[摘要]中心静脉导管是血液透析患者的血管通路之一,目前被广泛应血液透析患者中;而随着导管的应用各种相关并发症也相继发生。其中,导管相关性血栓是血液透析导管最严重、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中心静脉导管栓塞后,部分栓塞会引起导管通路血流量不足,导致透析治疗不充分;完全栓塞则会导致血液透析无法进行,甚者可造成导管所在静脉狭窄或永久性堵塞等[1]。有效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至关重要,其中风险识别是关键。本文针阐述了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危险因素国内外研究现状,旨在为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检验中进行静脉检验与末梢血检验的结果。方法:2021.02.01-2023.1.30,筛选80例接受血常规检查的受检者,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末梢血检验,观察组:静脉检验,对比组间检验结果,采血疼痛度。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验结果更高于对照组(P<0.05);组间采血疼痛度无差异(P>0.05)。结论:血常规检验中,取静脉检验结果比末梢血更加准确,且疼痛度较轻,值得推广。

  • 标签: 血常规检验 静脉血检验 末梢血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影响血液透析患者长时间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于我院长时间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中按照功能正常和功能不良各抽取30例,作为对照组(30例,导管功能正常)和观察组(30例,导管功能不良),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护理措施。结果:观察组FIB(3.82±0.74)g/L,置管时间(8.49±1.40)月,导管感染22例(73.33%),发生血栓21例(70.00%),使用单腔导管19例(63.33%),均较对照组高。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影响留置导管功能不良的因素包括FIB、置管时间、导管感染、发生血栓、使用单腔导管。结论:对长时间静脉置管患者要密切监控FIB,注意预防血栓和感染的发生,积极使用双腔导管取代单腔导管,严格控制置管时间。

  • 标签: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功能不良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在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应用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10-2023.10本院进行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141例,将其随机抽样分组为对照组(70例,基础护理)和干预组(71例,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比较两组在护理干预后的置管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置管感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在护理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进行静脉置管的血液透析患者应用血管通路护理小组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患者发生置管感染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血管通路护理小组 置管感染率
  • 简介:目的评价介入技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15例诊断为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患者进行了介入治疗。使用技术有经导管做肠系膜上动脉(SMA)溶栓(8例)和经颈静脉途径经肝穿刺门静脉(简称TIPS途径)介入治疗(7例)。男性9例,女6例,年龄28岁至68岁。主要症状有腹痛、腹胀、腹泻6例,少量腹水3例。体检腹部均无腹肌紧张和反跳痛,超声波和增强CT诊断为本病。结果治疗技术均成功13例,无重要并发症。经导管SMA内溶栓治疗8例,术后症状逐渐改善7例,无效1例。经TIPS途径治疗7例,6例治疗结束时造影显示大部分血栓被清除,门静脉系统有血流通过,临床症状缓解。1例虽然PV—SMV恢复血流,但于12天后死于腹腔脓肿、多器官衰竭。结论介入治疗技术,包括经导管SMA溶栓和经TIPS途径介入技术是治疗急性和亚急性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 标签: 门静脉血栓 介入治疗 肠系膜上静脉血栓 微创技术 禁忌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空腹静脉标本放置时间不同对其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2021年10月之间在我院150例进行全民健康体检的受检者血样为研究样本,以放置时间不同为分组依据,均进行生化检验,对比采血后不同时间下测得各项数据差异。结果:空腹静脉标本在5h与1h比较,血糖、碱性磷酸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以及总蛋白指标存在差异,P<0.05说明存在对比意义。结论:空腹静脉标本时间放置不同时间进行生化检验数据会导致各项指标出现偏差,因此要依照相关规范做好各项工作,以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和医院整体性医疗水平。

  • 标签: 常规生化检验 空腹静脉血标本 放置时间不同 检验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对血液净化患者静脉导管感染中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在本院治疗的血液净化患者60例,平均随机性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行临床护理路径,对比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以及导管感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性以及对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评分更高,导管感染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显著的降低导管感染发生率,各项护理指标显示更好,具有更为积极的效果。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 血液净化 深静脉导管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末梢血与静脉在血常规检验中对检验结果的作用。方法:摘选2019-2020年在我院需要接受血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实施末梢血与静脉检测,比较具体的检测结果。结果:检测结果显示,末梢血的Hct、PLt、RBC、MCHC、MCH检测数值小于静脉的检测数值,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末梢血 静脉血 血常规 检测结果
  • 简介:目的总结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的溶栓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用内瘘穿刺针穿刺靠近血栓部位的内瘘静脉端,经内瘘穿刺导管间断注入尿激酶;另选外周静脉缓慢滴注肝素盐水。两者联合治疗血栓形成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结果本组52例患者,溶栓治疗成功40例,失败12例,成功率76.9%;治疗时间为0.5~4h,平均治疗时间2h。结论尿激酶联合肝素钠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降低了患者再次动静脉内瘘手术的风险。

  • 标签: 自体动静脉内瘘 尿激酶 肝素钠 溶栓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置换术体外循环过程中不同温度阶段脑静脉氧含量的变化。方法在术中不同时点诱导气管插管后10min(T136.5℃)、转流低温期(T232℃)、复温期(T334℃)、转流结束20min(T436.5℃),分别采桡动脉及颈静脉球部血样本行脑静脉氧变化监测。结果在在体外循环开始后Hb、PaO2、CaO2、CjvO2均有不同程度下降,随温度降低PjvO2、SjvO2升高,O2ER、O2EI降低;复温后PjvO2、SjvO2下降,O2ER、O2EI升高,CjvO2持续下降。结论脑组织氧耗随温度下降而减少,温度上升而增加;复温时注意加深麻醉,缓慢复温以减少脑氧耗,保持脑氧供需平衡。

  • 标签: 体外循环 温度 脑静脉血氧含量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对经静脉穿刺置管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并发症及护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 选择100例2020年1月-2021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呼吸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做为本次研究对象,研究期间100例患者均接受静脉穿刺置管,并以护理措施不同展开分组研究,研究组50例患者均接受针对性护理错,参照组50例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措施,针对不同护理干预后,来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以研究组发生情况较少3(6.00%),参照组发生率较高17(34.00%);患者满意度情况,研究组总满意率更高49(98.00%),参照组满意率相对较低36(72.00%);利用统计学针对两组研究数据进行检验,组间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 针对呼吸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在实施静脉穿刺置管期间应用更具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效果显著,可帮助患者出现并发症的几率明显降低,进而获得患者满意,具备较高的安全性、可行性,值得临床借鉴。

  • 标签: 深静脉穿刺置管 重症监护室 并发症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的感染问题预防要点与应用精细化护理模式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入院进行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选取90例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精细化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感染率低于对照组;经治疗,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意义(P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血液净化治疗 精细化护理 感染率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 目的:康柏西普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管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 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至我院治疗 87例视网膜静脉管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 43例采取激光治疗,观察组 44例在激光治疗时辅以康柏西普进行治疗,治疗后检查视网膜厚度,记录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视网膜厚度数据较优,治疗期间不良反应较少,数据差异显著( P< 0.05)。 结论:治疗视网膜静脉管阻塞并发黄斑囊样水肿时,在激光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康柏西普,能够有效改善视网膜厚度,并且不良反应较少,疗效较好。

  • 标签: 视网膜静脉血管阻塞 黄斑囊样水肿 康柏西普 激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于血液透析治疗的同时为其提供预防性护理对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血栓形成产生的预防性作用。方法:选取本院2023年1月至2023年10月采取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研究主体,共计66例,经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划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预防性护理,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以对照组为参照,观察组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在护理期间应用预防性护理具有突出效果,可以降低中心静脉导管、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率,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标签: 预防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率 血栓形成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道与皮肤护理对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至2015年3月在我院ICU收治的600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8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观察组患者有针对性的静脉置管与皮肤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情况。结果600例患者中有214例患者发生了导管相关性感染,达到了35.7%的感染率;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APACHEⅡ评分、有静脉营养操作、导管留置时间、存在其他部位感染;观察组患者的穿刺处局部感染发生率、导管尖端培养阳性率、血培养阳性率均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气道与皮肤护理对预防ICU危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的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气道与皮肤护理 ICU危重症患者 导管相关性感染 预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