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由于急诊病人病情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往往急诊病人静脉输液发生皮下淤血的几率高于门诊和病房其他科室。本文针对于急诊静脉输液引起皮下淤血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当发生皮下淤血时积极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对病人的伤害,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皮下淤血的发生,保证护理安全。

  • 标签: 急诊静脉输液 皮下淤血 原因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流经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及并发症的防范。方法400患者均选择锁骨下静脉行中心静脉置管术,统计穿刺成功率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400例患者穿刺成功率达96%,其中发生并发症率7.03%,并经妥善处理恢复。结论经锁骨下静脉是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较优选择。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并发症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颈内静脉移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我院乳腺科收治的8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进行药物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40例住院期间接受预见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住院期间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观察组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乳腺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应用期间采取预见性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 标签: 预见性护理干预 乳腺癌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 颈内静脉移位
  • 简介:本文对《临床检验学》课程中《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检验》单元的教材内容和课时结构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课堂目标教学又要强调单元整体教学。课堂教学是单元整体教学的主要环节,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活动方式,并注重采用多种评价反馈方法对存在总是及时进行补救,可取得明显的教学效果。

  • 标签: 临床检验学 目标教学 《出血及血栓性疾病的检验》 单元整体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不同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135例脑血栓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入院给予积极治疗的同时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入院治疗实施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正货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接受护理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均有所改善;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经护理总满意率96%;对照组患者经护理后总满意率85%;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满意率明显高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血栓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后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较为明显,同时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大大提高,利于临床治疗、护理工作的开展,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脑血栓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脑血栓的效果及对相关指标影响。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3月-2018年2月90例脑血栓患者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则给予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脑血栓治疗效果;住院治疗时间;治疗前后患者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脑血栓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治疗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浆黏度、全血黏度、血小板黏附指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辛伐他汀治疗脑血栓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血流动力学相关指标,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脑血栓 效果 相关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脑血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为依达拉奉,观察组为辛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为90.00%和7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联合依达拉奉在脑血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 标签: 辛伐他汀 依达拉奉 脑血栓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行PICC置管肿瘤患者发生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78例行PICC置管的肿瘤患者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组,给予延续护理干预者设定为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者设定为对照组,每组39例患者。结果观察组静脉发生率为5.13%,对照组静脉发生率为25.64%,(P<0.05)。且观察组以97.44%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92%,(P<0.05)。结论对PICC置管肿瘤患者出院后,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降低静脉发生率,提升护理满意度,故方案推广意义大。

  • 标签: PICC置管 延续护理 肿瘤 血栓
  • 简介:出血病(hemorrhagicdisease)和易栓症(thrombophilia)是2种临床常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其诊断在一定程度上需依赖血栓、止血检测的结果。本文就血栓与止血检测在出血病和易栓症中的应用作一简述。

  • 标签: 出血病 易栓症 实验室检测 基因检测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116例急性脑血栓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形成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临床应用的重要价值。

  • 标签: 急性脑血栓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栓通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合并急性肾损伤(AKI)患者的肾脏保护作用进行分析。方法选取94例SAP合并AKI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47例,常规综合治疗)与观察组(常规综合治疗+血栓通注射液)。对比治疗前后不同组别肾功能指标、治疗后不同组别器官功能衰竭评分(SOFA)。结果治疗前,不同组别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均有所降低(P<0.05),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SOFA评分显著低于参照组(P<0.05)。结论血栓通注射液可改善SAP合并AKI患者肾功能指标、减少急性肾损伤。

  • 标签: 血栓通注射液 重症急性胰腺炎 急性肾损伤 肾脏保护作用
  • 简介:目的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指标的变化,探讨其对妊高征血栓前状态(PTS)的诊断意义。方法采用ELlSA法和全自动血凝仪分析,检测了正常非妊娠非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52例妊高征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血小板o—颗粒膜蛋白(GMP—140)、抗凝血酶、蛋白C系统筛选(ProCGlobal)、纤维蛋白原(Fbg)、纤溶酶原(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物(PAI)、D—二聚体(D—Dimer)等指标。结果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vWF、GMP—140水平均显著增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增高趋势,而AT、ProC活性均显著下降,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纤溶系统各项指标妊高征组、正常晚期妊娠组均显著高于非孕组;而与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妊高征组Fbg、PLG、D—Dimer、PAI均显著增高.中重度患者尤其明显,而t—PA无显著性改变。结论正常妊娠妇女存在高凝状态,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产前测定有关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对妊高征的防治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血栓前状态指标 检测 临床意义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血管内皮损伤 血小板活化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精索静脉曲张不良患者精液质量、精液生殖激素通过精索静脉高位结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3至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作为本文观察对象72例,并进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6例,给予常规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对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经治疗后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精子存活率、精子密度、A+B级活动力精子相比于观察组治疗后的精子存活率、精子密度、A+B级活动力精子较差,且P小于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选用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能够将自身的精子质量有效提升,改善精液生殖激素,临床上值得加大力度进行推广、宣传。

  • 标签: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 精索静脉曲张不育 精液质量 精液生殖激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时,吻合一条静脉和吻合两条静脉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通过回顾分析从2012年7月至2018年5月,我科85例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治疗肢体创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吻合1条静脉的病例为46例,吻合2条静脉的病例39例。对手术时间,术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二次手术率和皮瓣成活率进行比较。结果吻合一条静脉的病例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少于两条静脉组,静脉栓塞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需要二次手术探查率显著高于两条静脉组,皮瓣成活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应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皮瓣修复肢体的创面时,吻合两条静脉可以减低静脉栓塞的发生率并可降低二次手术的风险,是值得采用的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7年5月我院急诊室与ICU接收的需大量输血治疗的62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仅用凝血四项指导患者用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血栓弹力图指导患者用血,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好转率、病死率、渗血时间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红细胞悬液、血浆以及冷沉淀的平均治疗量也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在创伤后大出血患者输血治疗中具有显著作用,能够给予患者输血治疗针对性指导,提高预后,节约血液资源,值得推广。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创伤 大出血 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脑梗塞患者中抽取7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实验组中30例患者,采用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照组中40例患者,采用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对应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对应的总有效率为75.0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于对照组,而且,实验组患者无论是在社会能力、心理能力还是自理能力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对应的数据结果显示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血栓通联合依达拉奉 老年脑梗塞 应用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疼痛的影响,为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期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0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疼痛时给予常规止痛处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我院血管外科收治的20名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作为观察组,患者疼痛时给予有效护理干预。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疼痛情况明显弱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护理干预措施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的效果良好,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血管外科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监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其中轻度患者40例,中度患者28例,重度患者22例。然后选择同一时期的5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给予所有患者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和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凝集块形成速率和血凝块最大强度及硬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血栓弹力图的检测效果会随着急性脑梗死病情的变化而变化。结论血栓弹力图检测可以有效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况以及患者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具有较好的检测效果以及预后效果。

  • 标签: 血栓弹力图 急性脑梗死 凝血监测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