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护理。方法通过对31例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进行心理护理,体位护理,持续负压封闭引流,密切护理观察等。结果23例创面植皮后愈合;8例瘢痕愈合。结论VSD治疗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过程中,细致到位的护理,能够大大提高植皮成功率,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 标签: VSD 大面积软组织缺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产程中胎儿位不正与产程进展的关系,探讨使用导乐球联合徒手旋转,加速产程进展,促进自然分娩,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将139例单位,分娩过程中发生持续性枕后(横)位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在活跃早期使用导乐球,适时联合手转;对照组69例未加以干预。结果观察组产妇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产妇的耐受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诊断头位不正,适时使用导乐球并行徒手旋转,对缩短产程,减轻产妇痛苦,减少母儿损伤,降低剖宫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持续性枕后(横)位 导乐球 徒手旋胎头 剖宫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调整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端异位的新方法。方法在X线透视下应用DSA技术将异位导管的端按血管走行重新置入上腔静脉与右心房交界处的理想位置。结果患者采用DSA引导下调整成功。结论DSA调整PICC端异位具有成功率高安全性强等优点,值得临床借鉴使用。

  • 标签: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外周中心静脉置管 导管异位调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徒手旋转对头位难产产妇助产护理的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90例位难产产妇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评分表的分组方法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45例,观察组45例。对照组患者选用常规助产方法,观察组患者则选用徒手旋转助产方法,产后,比较两组患者产程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指标,进而评价徒手旋转的护理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活跃期及第二产程,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等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时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位难产产妇的助产中应用徒手旋转可有效缩短产程活跃期及产程的长短,加快胎儿娩出体外以防止发生新生儿窒息、宫内窘迫等并发症状,因此徒手旋转在助产护理中的意义显著。

  • 标签: 头位难产 助产护理 徒手旋转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了解磨镇2003-2012年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死亡状况,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降低儿童死亡率。方法对磨镇2003-2012年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率的47.73%,其中早期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71.43%,婴儿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72.13%。新生儿死亡原因以先天异常、出生窒息、意外窒息为第一、二、三位,婴儿以先心病、先天异常、意外窒息为第一、二、三位,1-4岁儿童则以溺水、交通意外、白血病为第一、二、三位。5岁以下儿童接受保健服务情况总治疗率达86.89%,在途中死亡人数明显减少。结论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首先要降低婴儿死亡率,特别是新生儿死亡率,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服用叶酸,开展婚前医学检查,加强产前疾病筛查,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培训,加强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疾病的管理,加强对小儿的监管,提高家长的交通安全意识。进一步提高基层儿童保健服务水平,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 标签: 5岁以下儿童 死亡率 干预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头体针并用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选取40例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其中对照组使用基础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结合针治疗,5个疗程后对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疗效的比较经相应的治疗后,治疗组痊愈9例,显效6例,有效3例,无效只有2例,总的有效率90%,与对照组的70%对比,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0.05。结论体针结合治疗脑血栓比常规体针刺治疗,疗效更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脑血栓 头体针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九狮子草醇提乙酸乙酯部位的解热、止咳作用。方法采用系统溶剂法对九狮子草醇提物进行初步分离。采用用酵母人工发热模型,测量大鼠体温变化;采用氨水引咳法,研究九狮子草乙酸乙酯部位的解热止咳作用。结果九狮子草醇提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有明显的解热作用,九狮子草乙酸乙酯部位中、高剂量组可明显减少浓氨水引起的咳嗽次数。结论九狮子草乙酸乙酯部位具有较强的解热止咳作用

  • 标签: 九头狮子草 乙酸乙酯部位 解热 止咳
  • 简介:摘要穴治疗脑病历史悠久,后世在穴基础上逐渐发展为各种针疗法。本文对东氏穴透刺法近20余年治疗急性中风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其基本内容,临床有效性、安全性及相关实验研究,并初步提出头穴效应机理。

  • 标签: 东氏头穴透刺 临床研究 实验研究 头穴机理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手法按摩配合可调式负压吸引在母婴分离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院产科100例足月分娩产妇,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按爱婴医院规定实行早接触、早吸吮等母乳喂养正确指导,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手法按摩同时配合使用可调式负压吸乳器模拟新生儿吸吮给与母亲乳房定时吸吮。结果手法按摩配合可调式负压吸奶器,在产妇产后避免奶胀及新生儿出生后3月纯母乳喂养率有明显提高,在母婴分离护理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将两组产妇母婴分离总有效率之间具有着明显的差异性(P<0.05)。结论手法按摩配合可调式负压吸引在母婴分离护理中,降低产妇乳房胀痛发生机率,并通过乳房按摩,帮助产妇乳房分泌乳汁,可帮助产妇实行母乳喂养,在临床上具有良好的推荐价值。

  • 标签: 手法按摩 可调式负压吸引 产妇 纯母乳喂养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封闭式负压吸引与常规换药在骨科创伤感染治疗当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在本院2016年2月到2018年1月间收治的患者当中进行筛选,选取68例骨科创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进行分组,每组患者34例,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换药的治疗方案,治疗组采用的是封闭式负压吸引治疗方案,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费用以及临床效果等等。结果在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之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仅仅为69.44%,治疗组达到了94.44%,χ2检验为6.2318,P<0.05,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当前的临床治疗当中,骨科创伤感染患者在确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通过采用封闭式负压吸引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的降低感染的创面,同时极大的缩短患者的愈合时间,为患者临床效果的改善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着很强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封闭式负压吸引 常规换药 骨科创伤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负压吸引与传统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对比。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到2013年12月我科住院期间收治入院的糖尿病足的病人,2012年间的患者采用传统的方法治疗,2013年的患者采用负压吸引的方式治疗及护理,两组患者对比研究疗效,采用统计学方法得出结论。结论负压吸引(vsd)在治疗糖尿病足感染的方面疗效较好。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足 负压吸引(VSD)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制双套管持续冲洗加负压吸引治疗消化道瘘的效果。方法对17例消化道瘘患者采用自制双套管持续冲洗加负压吸引治疗的效果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经7~52d治疗,瘘口全部愈合.随访3-24个月,无相关不良并发症发生。结论自制双套管持续冲洗加负压吸引治疗消化道瘘,愈合时间短,治愈率高,且取材方便,制作简单,价格低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自制双套管 消化道瘘 冲洗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在产程中改变产妇体位对方位进行矫正,并观察其临床效果。方法120例来我院进行产检的初产妇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不进行体位指导,观察组对产妇进行体位指导,观察两组产妇生产情况、生产方式以及产程、新生儿状况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根据所记录数据可以得出,观察组中有47例产妇进行自然分娩,阴道分娩率为78.33%,对照组中仅有19例,阴道分娩率仅为31.67%,P<0.01;两组进行剖宫产产妇情况进行比较,观察组各指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程比较,观察组整体情况更佳(P<0.01);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P>0.05。结论在产程中通过指导产妇改变体位以对方位进行矫正,可有效帮助产妇顺利生产,减少难产情况的发生。

  • 标签: 体位指导 胎方位矫正 临床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甲蛋白AFP诊断试剂盒的精密度、灵敏度和准确性,判断它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12月湖北省妇幼保健院50例健康血清样本、80例原发性肝癌血清样本和50例原发性肝病血清样本。按照相关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性能验证,在允许误差范围50%以内可接受。结果AFP诊断试剂盒的精密度误差在±3%以内,测试结果的数值在误差在±10%以内,准确性符合WST420-2013的要求。线性范围在(15-1000ng/ml)符合要求。结论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甲蛋白AFP诊断试剂盒能满足临床要求,可应用于常规检测。

  • 标签: 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 甲胎蛋白AFP诊断试剂盒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二高龄产妇助产过程中应用情志干预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高龄二产妇38例进行研究,将其分为常规组和干预组,为所有产妇实施常规助产护理措施,为干预组产妇加用情志干预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以及疼痛耐受度。结果干预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产妇,P<0.05。干预组产妇的疼痛耐受度显著优于常规组产妇,P<0.05。结论在助产时应用情志干预护理能够有效提高二高龄产妇的护理满意度和疼痛耐受度,因此,应在护理工作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二胎 高龄 产妇 助产 情志干预护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肾结石患者尿液炎症细胞因子变化以及氧化应激在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择75例草酸钙结石住院患者,随机挑选25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组。收集两组人的晨尿,分别运用ELLISA法和TBA法检测尿液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球蛋白-A(Fetuin-A)及丙二醛(MDA)的含量。结果MCP-1在结石组含量为212.45(59.24,673.50)pg/mgcr,在对照组为74.36(22.45,203.57)pg/mgcr,结石组高于对照组(P<0.05);球蛋白-A在结石组为320.80(42.28,1819.85)ng/mgcr,在对照组为787.94(187.03,3269.17)ng/mgcr,结石组低于对照组(P<0.05);MDA在结石组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石组尿液MCP-1和MDA不相关,r=0.045,P>0.05;球蛋白-A和MDA不相关,r=-0.016,P>0.05。结论尿液炎症细胞因子变化和氧化应激损伤可能在肾结石形成中起作用,但是氧化应激损伤可能未参与尿液炎症细胞因子的调节。

  • 标签: 肾结石 MCP-1 胎球蛋白-A MDA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机性访谈技术对促进单独二产妇自然分娩的影响。方法对单独二计划再生育的妇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孕前、孕期按妊娠相关焦虑量表进行动机性访谈技术;对照组按照常规围产期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的单独二产妇平均平均住院日缩短,阴道分娩率提高,剖宫产率下降,产程时间缩短,产后出血发生率降低。结论对单独二再生育妇女建立动机性访谈技术,可以促进产妇自然分娩。

  • 标签: 动机性访谈技术 单独二胎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妊娠并发症、孕周、胎位及妊娠结局与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86例双妊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7周之前的孕产妇中,随着孕周的增加,刮宫产率增加而阴道分娩率下降,不同孕周产妇的分娩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不同胎位的妊娠分娩方式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分娩方式对第一胎儿Apgar评分影响不大,但是阴道分娩中第二胎儿Apgar评分≤7分比例较高,新生儿体重≤2500g者比例明显高于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率、围生儿死亡率显著也高于剖宫产分娩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周、新生儿体重和分娩方式的关系密切,胎位对分娩方式影响不大,但是不同分娩方式围产儿情况差异较大。

  • 标签: 双胎妊娠 孕周 胎位 分娩方式 妊娠结局 围产儿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的护理配合。方法对150例行剖宫产病人进行了术前、中的护理配合。结果手术进程顺利,手术时间缩短,出血少,术后切口愈合良好。结论精心准备加强手术室护士对剖宫产的手术配合是确保母婴安全及手术成关键。

  • 标签: 剖宫产术 手术护理配合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肱二肌远端肌腱断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肱二肌远端肌腱断裂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单切口锚钉固定和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进行治疗。结果单切口锚钉固定组远期疗效的优良率高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并且并发症少于双切口骨隧道技术固定组。结论单切口锚钉固定治疗肱二肌远端肌腱断裂操作时间短,并发症少,且疗效较为明确的一种方法。

  • 标签: 肱二头肌 肌腱断裂 锚钉固定 骨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