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经腹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的疗效。方法用经腹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17例。结果16例均手术均成功。其余1例因大出血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40~150分钟(平均100分钟),术中出血量30~320m1(平均130m1)。住院时间范围7~12天(平均8天),随访5~30个月(平均16个月),除1例需口服降压药外,血压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无肿瘤残留和复发。结论经腹腔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术中解剖标志清楚,手术安全性高,效果满意,可作为肾上腺嗜铬细胞首选治疗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肾上腺肿瘤 嗜铬细胞瘤
  • 简介:目的初步探讨永生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umbilicalveinendothelialcells,HUVEC)构建血管疾病模型的可行性。方法永生化HUVEC与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分别在普通的DMEM培养液(含10%FBS)中贴壁培养至完全融合后,胰酶消化为单细胞悬液;细胞计数后按不同细胞组合分组,与Matrigel混合后分别注射至裸鼠皮下,移植后1周及5周取材,HE染色观察血管生成情况。结果1周后HE所见:空白组与单纯注射BMSC组均无管样结构形成:单纯注射HUVEC组和注射混合细胞组均有管样结构形成。5周后HE所见:空白组被吸收;单纯注射BMSC组可见大量的脂肪组织;注射单纯HUVEC组以及混合组可见血管样结构存在。结论HUVEC在裸鼠皮下注射具有形成血管的能力,有望构建增生期血管模型。

  • 标签: 脐静脉内皮细胞 血管瘤 动物模型
  • 简介:嗜铬细胞起源于嗜铬细胞,90%位于肾上腺,发病突然,病情凶险,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腹膜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具有创伤小、失血少、康复快等优点。我院自2003年8月~2007年8月行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患者8例,通过加强术前、术后护理,获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 标签: 腹腔镜术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护理
  • 简介:针对皮肤镜黑色素细胞图像,提出一种基于自生成神经网络(self-generatingneuralnet-work,SGNN)的自动分割算法。算法首先采用区域生长的方法将图像进行粗分割;然后将每一个子区域看作一个叶节点,根据节点之间的相邻关系定义连接规则;最后采用SGNN对这些节点进行聚类,完成黑色素细胞图像的分割。本文方法克服了传统SGNN算法对样本训练顺序敏感的缺陷,提高了效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自适应确定聚类数目并准确分割黑色素细胞图像。

  • 标签: 皮肤镜图像 自生成神经网络 图像分割 区域生长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脊椎骨巨细胞的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方法对我院2010年10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20例脊椎骨巨细胞患者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X线片、CT及磁共振表现。结果本组腰椎肿瘤5例、胸椎肿瘤11例、颈椎肿瘤4例,其中12例累及椎体和附件,8例累及椎体;病变均突入椎管,对脊髓造成压迫。X线片、CT表现为膨胀性、溶骨性及偏心性骨质破坏,磁共振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增强后病变实性部分呈不均匀强化。结论脊椎骨巨细胞的影像学特征比较典型,CT及磁共振检查可明确显示病变及其累及范围,对临床治疗策略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 标签: 骨巨细胞瘤 磁共振 CT X 线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9-0309-01
  • 简介:多发性骨髓(multiplemyeloma,MM)是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以浆细胞恶性增殖、溶骨破坏为特征,表现为M蛋白、骨骼破坏、贫血、肾功能受损和免疫功能异常。通过流式细胞术(flowcytometry,FCM)检测其免疫表型特点,已经作为血液系统疾病的常用检测手段,在辅助诊断、评估预后以及监测微小残留病灶方面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本文就将免疫表型分析在MM中的应用进展方面作一个综述,包括流式细胞术在MM中的应用和MM中流式免疫表型的特点。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流式细胞术 免疫表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后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的3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患者,按照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观察组通过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开放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肿瘤最大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上腺嗜铬细胞经后腹腔镜治疗,手术效果较好,且可缩短患者手术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后腹腔镜 开放手术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 简介: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方法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37例病例资料。肿瘤位于左侧14例,右侧22例,双侧1例。肿瘤直径0.8-8.9cm,平均4.1±2.2cm。4例(13.2%)血压正常,33例(86.8%)血压升高,以头晕、头痛、心悸、恶心、呕吐、腹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典型三征症患者5例。术前将红细胞比容控制在45%以下,心率90次/min,血压在正常范围后,连续监测3d血压无明显波动后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切除术。结果36例手术成功,1例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43±16min,术中估计出血量96±34ml。术后住院时间5±2d。术中术后未发生重大并发症,肿瘤局部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充分的术前准备、正确的术中操作是取得手术成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关键。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肾上腺切除术 腹腔镜 后腹膜腔
  • 简介:目的探讨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机制。方法25例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CT导引下体内^125I粒子植入,随访观察疗效。结果25例复查满2个月者25例,满6个月者15例,满8个月者5例,满10个月者2例,满18个月者1例。随访中发现3例患者分别在粒子植入术后8、10、18个月肿瘤复发,存活期均超过200天;复发部位多位于粒子分布稀疏区。其他未按时来复查者情况不详。结论粒子分布不均匀所致照射剂量相对不足、生存时间延长后放射性粒子逐渐失去活性以及未能进行综合治疗可能是CT导引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复发的两个主要原因。

  • 标签: 肺肿瘤 复发 碘放射性同位素 近距离放射治疗 放射学 介入性
  • 简介:B细胞淋巴/白血病是恶性淋巴中最常见的亚型,其复发和难治常常是导致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长期以来,手术、放疗、化疗和姑息治疗等作为传统的抗肿瘤治疗模式,挽救了许多患者的生命,但每年仍然有大量患者因肿瘤不治而死亡.B细胞淋巴/白血病,尤其是表达CD20的成熟B细胞淋巴/白血病,在利妥昔单抗问世之后,其治愈率有了大幅度的上升,然而仍然有近20%-40%患者因复发和难治而去世.近5年来,随着可特异性识别B细胞表面CD19的嵌合抗原受体的T细胞(CAR-T)的发展,尤其是CD19CAR-T细胞免疫治疗在针对复发和难治B细胞淋巴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非常显著的疗效,CAR-T细胞免疫治疗便逐渐受到广大研究者和临床学家的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多家医疗机构纷纷注册和开展了针对B细胞淋巴/白血病的临床试验.本文就CD19CAR-T细胞在治疗B细胞淋巴/白血病过程中的发展历史,在前进行中的主要的临床试验和已经证实的主要潜在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 标签: B细胞淋巴瘤 白血病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胃肠间质(GIST)患者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其临床病理特征、术后复发风险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11年12月北京医院胃肠外科手术治疗的92例GIST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PL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Youden指数及界值,手术前后按界值分为术前低P1.R、高PLR组,术后低PLR、高PI.R组。分析术前及术后患者的临床基线资料及病理特征、术后复发风险,并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复发风险分级的基础上根据术前、术后PLR的界值进行亚组分析。结果92例患者的术前及术后PLR分别为14&4±70.5(57.0-540.6)和206.7±115.3(71.4-945.7).术前及术后PLR界值分别为167.2和175.2时Youden指数最大,敏感度分别为61.9%和85.7%,特异度分别为76.1%和54.9%。将本组患者分为术前低PLR(<167.2)组62例(62/92,67.4%)与高PLR(M167.2)组30例(30/92,32.6%)及术后高PLR(3175.2)组50例(50/92,54.3%)与低PLR(<175.2)组42例(42/92,45.7%)。术前高PLR组和低PLR组患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0.0%,69.9%,40.4%和96.8%,89.9%,7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61,P<0.05)。术后高PLR组和低PLR组患者的1,3、5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4.0%,71.3%,45.3%和97.6%,93.4%,8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894,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复发风险分级高、术前PI.RM167.2是影响GIST患者5年无复发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PI.R能较好地反映GIST患者的术后复发风险,可能成为一个较有价值的GIST复发风险评估指标。

  • 标签: 胃肠道间质肿瘤 血小板计数 淋巴细胞计数 消化系统外科手术 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L-9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细胞增殖与凋亡及其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blot检测了淋巴细胞株LY1及LY8中IL-9R的表达,用IL-9处理淋巴细胞株LY1及LY8,采用Brdu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nnexinV-FITC/P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利用实时定量PCR检测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BCL2L1,BAX,p21CIPl,PIMl,MYC以及MCL)的变化情况。结果细胞株LY1及LY8中IL-9R在蛋白水平有表达,IL-9能促进LY1及LY8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p21CIPl在LY1及LY8细胞的表达均上调,BCL2L1,BAX,PIMl,MYC以及MCL基因的表达无明显的变化。结论IL-9能通过上调弥漫大B细胞淋巴细胞中P21CIP1蛋白基因的表达促进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

  • 标签: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IL-9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2-0110-01
  • 简介:目的比较围手术期自体输血与异体输血对鞍结节脑膜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将鞍结节脑膜患者3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15例,A组围手术期输入异体红细胞,B组围手术期输入自体血,分别于麻醉前、手术后0d、术后5d采集外周静脉血,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含量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术后0d两组CD3^+、CD4^+、CD4^+/CD8^+比例及免疫球蛋白IgA、IgG、IgM较术前明显降低,A组较B组降低更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5d各测定值基本恢复至正常水平,A组术后5d仍低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自体输血较异体输血具有明显的优越性。

  • 标签: 自体输血 异体输血 免疫球蛋白 淋巴细胞亚群
  • 简介:摘要目的综合性护理干预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运用美罗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三年救治的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综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综合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运用美罗华治疗中的效果显著,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

  • 标签: 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美罗华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比较肾上腺嗜铬细胞腹腔镜术与开放手术治疗的安全性,探讨保证和提高腹腔镜手术安全性的方法。方法:使用腹腔镜技术治疗肾上腺嗜铬细胞26例,与同期26例开放手术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随诊未见复发。结论:有丰富腹腔镜肾上腺瘤的手术经验,在肿瘤体积、手术空间的创建、判断肿瘤的位置、肾上腺血管的处理、暴露和游离肿瘤等几方面遵循一定的原则,选择直径小于3.5cm的肾上腺嗜铬细胞开展腹腔镜手术的安全性不低于开放手术。

  • 标签: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腹腔镜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大剂量维生素C对人胶质SHG44细胞的影响作用。方法培养人胶质SHG44细胞,将不同浓度维生素C作用于处于对数生长期的SHG44细胞,以顺铂(20mg/L)作为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用RT-PCR法检测SHG44细胞中HIF-1α和VEGFmRNA的表达。结果维生素C呈浓度依赖性抑制SHG44细胞生长;当维生素C浓度>1.25mmol/L,作用SHG44细胞48h细胞出现明显的增殖抑制和大量死亡;顺铂组和维生素C组细胞早期凋亡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维生素C组和顺铂组S期SHG44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比,维生素C组和顺铂组SHG44细胞中HIF-1αmRNA的表达增高,VEGFmRNA表达下降(P<0.05);维生素C组和顺铂组之间VEGF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生素C能抑制人胶质SHG44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维生素C的作用机制可能跟降低细胞中VEGFmRNA的表达,抑制组织细胞的血管生成有关。

  • 标签: 维生素C 胶质瘤 SHG44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