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患者男,45岁,诊断为“胰头癌”。患者尿黄1年,发作性寒颤、高热、腹痛2月余,伴恶心、纳差、体重下降。腹部CT示:考虑胰头癌。收入本院。体查: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腹平软,未扪及包块,右上腹轻压痛。T37.2℃,P84次份,R20次/分,Bp14/9kPa。完善各项检查后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胰头癌根治术,手术时间长达9小时,手术经过顺利。术后经抗感染、输血、白蛋白、脂肪乳、胃肠减压积极治

  • 标签: 十二指肠乳头癌 腹腔引流管 胰头癌 颈内静脉穿刺 术后并发症 气管插管全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分析在消化内科中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方法,并对治疗方法的实际疗效结果进行探讨与总结。方法:20189月至20209月期间内在我院消化内科中总计抽选了74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同时将这些患者指定方法进行随机分组,将其各自分为37Z组与37X组,在治疗方案商讨中决定,Z组患者以A治疗方案开展治疗(泮托拉唑)、X组患者以B治疗方案开展治疗(奥美拉唑),对两组患者在最终的疗效结果与幽门螺杆菌根除状况进行统计,总结本文研究。结果:从最终统计结果中得知,Z组患者的疗效率为78.38%29/37),X组患者的疗效率为94.59%35/37),在疗效率对比中,Z组与X组之间呈现出十分显著的差异性,且P值大小为(P=0.0378),所以疗效率对比中的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而在HP根除率对比中发现,Z组患者HP根除率为67.57%25/37),X组患者HP根除率为89.19%33/37),在HP根除率对比中呈现出显著差异性,且P值大小为(P=0.0293),统计学意义具备相应的成立条件。结论:在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中,奥美拉唑具有较为优异的临床治疗价值,在提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减少不良反应率中具有理想的治疗表现,可在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治疗价值 幽门螺杆菌 消化内科 治疗手段
  • 简介:本文调查了我院1997年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例67例,对其中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药物的使用频度,DUI值及联合用药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多数药物的应用是合理的,但亦存在不合理用药现象。

  • 标签: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药物利用 合理用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以后患者的胃排空延迟的发生和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所有研究对象均为我科在2011年3月到2016年7月接收并治疗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共纳入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4例,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研究,同时采用多因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结果本研究手术以后存在有58例患者出现胃排空延迟,患者的胃排空延迟发生率为28.4%,其中涉及A级24例,B级20例,C级14例。保留幽门和Child方法重建患者消化道,手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手术时间超过360min,术后患者腹部并发症等患者的术后胃排空的障碍情况,发生率更高,P<0.05;应用Child的方法、术中出血量超过1000ml且术后腹部并发症等患者术后胃排空的发生率更高,P<0.05,而年龄、术后腹部并发症是胃排空障碍的严重程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以后,患者会容易出现胃排空障碍等情况,而且具有较高的发生率,为患者选择采用改进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术后腹部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助于缓解患者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而年龄较高且合并有术后腹部并发症的患者,其胃排空障碍的严重程度会明显增加,临床需要予以重视。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胃排空障碍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 2014年 2 月― 2017 年 2 月我 院收治的 102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胃肠超声造影检查,观察其诊断价值。结果 胃镜检查确诊 87例,经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后,其中十二直肠溃疡与球炎各 5例, 6例胃溃疡, 60例慢性胃炎;病理检查确诊 15例,经胃肠超声造影检查后, 1例胃恶性淋巴瘤,符合率为 100.00%, 13例胃癌,符合率为 86.67%。结论 胃十二指肠疾病行胃肠超声造影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与研究价值。

  • 标签: [ ] 胃十二指肠疾病 胃肠超声 造影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诊断与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7月-2017年7月在我院外科治疗的126例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根据腹部症状、X线检查或腹部穿刺确诊,分析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结果126例中,手术治疗118例,保守治疗8例,手术率为93.65%;行穿孔修补术103例,行胃大部切除术15例,术后证实为癌性穿孔3例;所有患者中,治疗成功123例(97.62%),死亡3例(2.38%)。结论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多表现为急性腹痛,有明显腹膜刺激征,腹部X线检查膈下有游离气体,白细胞显著升高,腹腔穿刺呈阳性,诊断较为明确,治疗以手术为主,保守治疗效果多不佳,单纯穿孔以缝合修补手术为主,大面积溃疡糜烂穿孔建议行胃大部切除。

  • 标签: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实验的方法,重点对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的李闯治疗措施以及效果进行分析。以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实验,保证两组患者人数相等,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并分析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通过对实验结果的研究可以证明,选用甲硝唑联合谷维素进行治疗,可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可以说明将甲硝唑联合谷维素应用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疾病的治疗之中是可行的,且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对临床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胃和十二指肠溃疡 临床措施 效果分析
  • 简介:患者女,48岁。主因乏力1年余,下肢水肿,贫血貌,黑便2个月就诊。查体:腹部平坦,无压痛、反跳痛,右上腹可触及一大小约5.0cm×10.0cm包块,质硬,不活动。血常规检查:WBC6.3×10^9/L,RBC2.8×10^12/L,Hgb56g/L。便常规检查:黑色柏油样便,潜血呈强阳性。超声检查:肝脏大小正常,包膜轮廓规整,肝内管道结构清晰,胆总管主干内径1.5cm,上段内径1.5cm,中段内径1.6cm,左肝管内径0.9cm,右肝内径0.8cm。胆总管向下顺延处可见7.0cm×5.4cm×7.0cm实性低回声包块(图1),形态不规整,边界清,表面光滑,嘱其加大腹压该包块未见移动,与十二指肠降部关系密切,与胰头及下腔静脉分界不清,胰腺体尾部未见明显异常。胆囊大小正常,透声良好,囊壁厚0.4cm,壁回声不规整。超声诊断:(1)腹膜后实性占位性病变伴肝内外胆管扩张(考虑十二指肠来源恶性肿瘤可能性大);(2)慢性胆囊炎。

  • 标签: 十二指肠降部 恶性间质瘤 超声表现 血常规检查 肝内管道结构 胰腺体尾部
  • 简介:摘要:目的:有针对性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十二指肠乳头疾病进行诊断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对象,选取的是在2019年1月到12月这个阶段内到我们医院进行治疗的60例十二指肠乳头病变患者,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随机分成两个组别,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针对对照组采取的是常规检查方式,而针对观察组采取的是64排螺旋CT检查方式,对患者乳头的最大横径、形态、强化模式和强化程度等相关情况进行检查和分析。针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对应的检查和诊断之后,对具体的诊断精准性进行对比。结果:对观察组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检查方法,在诊断的精准性方面要比对照组患者有十分明显的提升,呈现出十分良好的诊断效果,使患者的相关疾病诊断精准性得到显著提升, P值小于0.05。结论: 针对十二指肠乳头疾病进行诊断的过程中,要综合性考虑,着重从患者的乳头病变部位的最大横径、形态和强化均匀程度等相关方面作为切入点,落实64排螺旋CT检查方法,以此进一步提升诊断的质量和效率,然后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和分析,进而为患者提供更为高质量的治疗服务。

  • 标签: 64排螺旋CT 十二指肠乳头疾病 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分析与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腹腔出血的原因、诊断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开展的35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资料。结果在350例患者中,有12例出现术后腹腔出血,术后腹腔出血的发生率为3.4%,死亡率为16.7%;其中男性9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56.42±10.2)岁。7例因恶性疾病行胰十二指肠切除者术后发生腹腔出血,5例为良性疾病。术前伴有梗阻性黄疸者9例(75%),非黄疸者3例;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在术前黄疸、术中联合血管切除、良性疾病以及术后合并腹腔感染等四个方面存在差异显著。结论术前积极纠正机体异常情况,术中正确操作和术后发生出血时对其严重程度的准确判断和及时治疗是预防和处理术后腹腔出血的关键。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手术后出血 诊断 治疗学
  • 简介:目的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PGS)的预防和治疗。方法对247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PGS的18例(7.3%)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PGS均发生于术后4~10d,经保守治疗PGS平均缓解时间为25.4d,无再次手术者。本组患者PGS的发生与手术技术的改进(χ^2=3.90,P〈0.05)和腹部并发症(χ^2=3.92,P〈0.05)关系密切。结论提高手术技巧、减少腹部并发症可以减少PGS的发生;采用保守治疗一般均可治愈,再次手术应谨慎。

  • 标签: 胃瘫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证实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应用奥美拉唑40mg,静脉滴注,2次/d,共用5天。对照组20例,静脉滴注甲氰咪胍400mg,2次/d,连用5天。比较两组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有很高的止血率,无明显副作用,是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的一种安全有效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选取本院2012年3月至2017年5月诊治的90例急性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患者资料,将行腹腔镜手术医治的49例患者设研究组,行开腹手术医治的41例患者设对照组,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状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等手术指标均比对照组优,且并发症总发生率4.08%低于对照组19.5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十二指肠及胃穿孔患者行腹腔镜手术医治可提高医治疗效,降低中毒性休克、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开腹手术 腹腔镜手术 十二指肠穿孔 急性胃穿孔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老年胆总管结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8例60岁以上胆总管结石患者行超声引导下经十二指肠镜乳头肌切开及取石术(EST)。术后经超声及X线下内镜逆行性胆胰管造影(ERCP)观察治疗效果。结果48例患者中超声引导下经十二指肠镜取石一次成功43例,二次取石成功3例,共取出完整结石51粒,结石大小为0.8~2.1cm,取石总成功率为95.83%(46/48)。结论超声引导下经十二指肠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不需麻醉、创伤小、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取石成功率高,对老年患者尤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胆总管结石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十二指肠镜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我院幽门螺杆菌阴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特征进行讨论。方法对16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通过实验室检查分析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观察雷尼替丁药物治疗结果。结果在160例患者中,幽门螺杆菌Hp(-)的病例数为25例,命名为研究组,其余135例为幽门螺杆菌Hp(+),将其定义为对照组;研究组与对照组在多发溃疡数及复合溃疡数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治愈率结果显示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腹痛(90.2%)、胀气(92.3%)、嗳气(93.8%)、呕吐(93.1%),均优于研究组。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感染和阳性感染的疗效对比结果发现,阴性感染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使用常规治疗办法,效果不显著,提示治疗前要进行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查,不能盲目用药。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 幽门螺杆菌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手术术式。方法我科于2013年8月~2016年8月收治43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穿孔患者,均行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Braun’s吻合,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3例患者中42例顺利康复,术后1例患者并发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而治愈。结论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Braun’s吻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疗效好,并发症少,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理想术式。

  • 标签: 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 Braun&rsquo s吻合术
  • 简介:胰头壶腹周围区的良、恶性病变经常引起梗阻性黄疸(简称梗黄),多需施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简称PD)。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内镜技术的发展和外科技术的进步,PD手术成功率提高,死亡率下降,但仍常发生严重并发症,尤其术后腹腔出血,如诊断延误,处理不当,常致严重后果。本文分析我院1960年5月-2001年4月间150例PD术后7例腹腔出血的并发症。

  • 标签: 腹腔出血 术后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PD 并发症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