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2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2017年12月至2019年8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采用单纯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切除松果体区肿瘤5例,术后MRI提示肿瘤全部切除。术后行单纯放疗4例,放疗加化疗1例。病理学结果提示:生殖细胞瘤3例,畸胎瘤1例,混合型生殖细胞肿瘤1例。术后1例患者出现精神症状,2例患者出现双眼上视不能合并复视。随访0.2~1.8年,5例患者均可正常生活,无一例肿瘤复发。单纯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适用于病变主体位于Galen静脉复合体以下的松果体区肿瘤,其安全性和有效性良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腹腔小肠系膜入腹腔镜治疗马蹄肾合并肾积水的手术要点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5例马蹄肾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该手术要点及步骤。5例患者4例男性,45~67岁;1例女性,48岁,术前影像学诊断为马蹄肾(I型),合并中度肾积水4例(肾结石2例),重度肾积水并多囊肾1例。所有患者均一期接受经腹腔小肠系膜入腹腔镜马蹄肾峡部离断术,1例并行肾盂输尿管狭窄Anderson-Hynes手术。术中建立3~4个腹腔镜手术通道,将左右结肠旁推后上推小肠,曲卡带线悬吊小肠系膜头侧端。层面外科技术解剖十二指肠及空回肠系膜,显露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在腹主动脉系膜表面向头侧端显露并游离马蹄肾峡部,分离峡部前后层面,切割缝合器离断马蹄肾峡部。Anderson-Hynes法处理肾盂输尿管狭窄并成型。结果手术时间126~178 min,术中出血约为50~110 ml。术后住院时间5~7 d,无肠道损伤等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5~20个月肾功能恢复良好。结论经腹小肠系膜入腹腔镜手术对于马蹄肾峡部显露,血管保护提供清晰开阔的手术视野,手术时间短。

  • 标签: 小肠系膜入路 腹腔镜 马蹄肾 肾积水
  • 简介:摘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目前最常见的慢性肝病,大约有1/3的NAFLD患者会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多数学者认为,NASH的发病主要与肝脏脂肪异常积累和氧化应激等因素有关。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细胞内抗氧化应激反应中的关键因子,而P62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激活Nrf2。研究发现,抑制P62-Nrf2通会加重肝脏脂肪变性、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而一些应用于其他疾病的药物,包括氯硝柳胺乙醇胺、依西替米等能够通过激活该通路抑制NASH的发生、发展。

  • 标签: 核因子E2相关因子2 P62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氧化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双入腹腔镜技术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总结初步疗效和临床技术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21例巨大嗜铬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2.9±11.9)岁。体质指数(23.2±3.1)kg/m2。术前收缩压150~220 mmHg(1 mmHg=0.133 kPa),舒张压80~160 mmHg。术前CT检查均提示嗜铬细胞瘤;肿瘤位于右侧12例,左侧9例;平均最大径(9.1±3.3)cm。术前21例均予甲磺酸多沙唑嗪充分控制血压。21例均全麻下行单一体位经后腹腔联合经腹腔双入腹腔镜手术:患者取健侧折刀位,先经后腹腔充分游离肿瘤,然后纵向切开腹膜反折,于患侧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点下2横指新建1个通道,联合经后腹腔操作通道转换行经腹腔手术。记录手术相关数据、术中循环监测数据、术后并发症及随访信息等。结果本组2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肿瘤破裂,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6.7±32.8)min;估计失血量(205.4±45.3)ml,5例因术中失血量大输血治疗。术中9例发生循环不稳定;术后5例出现持续>24 h的低血压,予静脉泵入去甲肾上腺素恢复正常。未出现其他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6.5±1.7)d。病理检查均诊断为嗜铬细胞瘤。中位随访12(6~30)个月,21例血压均恢复正常,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双入腹腔镜技术有利于术野显露,避免暴力牵拉或压迫瘤体,可降低术中循环不稳定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该术式安全可行,为治疗巨大嗜铬细胞瘤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术方案。

  • 标签: 嗜铬细胞瘤 腹腔镜手术 经后腹腔途径 经腹腔途径 术中循环不稳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灯盏花素上调核因子相关因子-2(Nrf2)通路抑制大鼠液压冲击脑损伤后脑组织炎性损伤的具体机制。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6只(河北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应用Dixon法制作颅脑损伤模型,造模后24 h用干湿重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分别测定脑组织含水量、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胞核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磷酸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醌氧化还原酶1(NQO-1)蛋白表达。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值±标准差(Mean±SD)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性分析采用Student’s t检验。结果与模型组[创伤性脑损伤(TBI)组]比较,灯盏花素组(Bre组)造模后24 h脑组织含水量[(81.82±2.64)%比(83.04±1.89)%,t=2.335,P<0.05]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7.98±1.68)分比(9.61±1.74)分,t=5.271,P<0.05]均明显降低;ELISA结果显示Bre组炎性因子IL-1β[(834.19±95.68) ng/L比(1213.35±167.72) ng/L,t=6.802,P<0.05]、IL-6[(627.82±86.54) ng/L比(1336.72±198.25) ng/L,t=9.643,P<0.05]和TNF-α[(586.64±76.98) ng/L比(1416.67±136.85) ng/L,t=10.312,P<0.05]表达明显降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Bre组胞核Nrf2[(1.52±0.34)比(0.49±0.09),t=5.139,P<0.05]、HO-1[(0.87±0.21)比(0.49±0.09),t=5.762,P<0.05]和NQO-1[(1.46±0.36)比(0.99±0.19),t=4.998,P<0.05]蛋白表达明显上调。结论灯盏花素通过激活Nrf2-抗氧化元件(ARE)信号系统,上调下游抗氧化蛋白HO-1和NQO-1,抑制炎性损伤。

  • 标签: 灯盏花素 核因子相关因子-2 炎性因子 液压冲击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胆囊后三角入腹腔镜手术在治疗急性胆囊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选2019年1月至2020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74例急性胆囊炎患者,根据患者手术路径选择的差异,纳入参照组与实验组(n=37)。参照组经前三角入行腹腔镜手术,实验组经胆囊后三角入行腹腔镜手术,对比患者的手术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均相对较短,与参照组指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并发症,参照组患者术后出现6例并发症,参照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p<0.05)。结论:胆囊后三角入腹腔镜手术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效果较好,可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恢复时间,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胆囊后三角入路腹腔镜手术 急性胆囊炎 前三角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Dolenc入手术夹闭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的疗效及其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徐州医科大学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自2014年7月至2019年6月经Dolenc入手术夹闭的27例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疗效并总结手术经验。结果术中26例动脉瘤夹闭顺利,1例改行包裹术。术前3例动眼神经麻痹患者中术后2例好转、1例无变化;术后新发4例动眼神经麻痹,经保守治疗后2例恢复正常、1例好转、1例无变化;术后2例发生基底节局灶性脑梗死,1例因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26例患者术后2周内DSA或CT血管成像复查均提示动脉瘤完全夹毕、无残留。术后9~12个月内随访示格拉斯哥预后评分5分20例、4分3例、3分2例、2分1例、死亡1例,影像学复查均未见动脉瘤复发。结论经Dolenc入可通过硬膜外磨除前床突而获得良好的操作空间,充分暴露近端载瘤动脉,从而安全有效地手术夹闭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

  • 标签: Dolenc入路 部分复杂性后交通动脉瘤 前床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不同入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1月于本院行肩关节镜手术者60例,按抽签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在超声引导下实施麻醉,对照组采用锁骨上入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组采用腋入的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前后血压、心率以及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前,两组血压、心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观察组血压、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超声引导 锁骨上入路 腋入路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正中和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切除松果体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7年12月至2019年3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同一术者开展的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切除松果体区肿瘤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均行头颅MRI平扫+增强扫描,术中采用侧俯卧位全麻下神经内镜下经幕下小脑上入(旁正中入3例、正中入1例)切除肿瘤,术后随访3~12个月并行头颅MRI复查。结果4例患者的肿瘤均完全切除。2例术后病理证实为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1例为精原细胞瘤,1例为成熟性畸胎瘤。1例术后恢复良好;2例给予全脑全脊髓放疗,其中1例4个月后原病灶处复发,给予全身化疗,至今未复发,另一例恢复良好;1例因经济原因未行放化疗,术后4个月复发。结论神经内镜经正中及旁正中幕下小脑上入切除松果体区肿瘤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术前需根据肿瘤的血供情况、大小、部位等选择最佳的手术入

  • 标签: 松果体区 颅内肿瘤 神经内镜 经幕下小脑上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外侧扩展入与外侧"L"形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2014年10月— 2017年10月廊坊市中医医院收治的34例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33例,女1例;年龄18~56岁[(42.5±9.4)岁]。均为新鲜骨折。17例行外侧扩展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扩展入组),17例行传统外侧"L"形入接骨板内固定治疗("L"形入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周、12个月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术后12个月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扩展入组住院时间为(15.7±4.0)d,"L"形入组为(22.4±9.6)d;扩展入组术后切口Ⅰ期愈合率为88%(15/17),"L"形入组为47%(8/12);扩展入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2/17),"L"形入组为47%(8/17)( P均<0.05)。术前、术后1周、12个月跟骨Böhler角和Gissane角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扩展入组Böhler角为(23.9±6.1)°,Gissane角为(119.3±6.2)°,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形入组Böhler角为(25.8±3.7)°,Gissane角为(122.2±5.6)°,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扩展入组AOFAS踝-后足评分总分为(86.9±7.5)分,优良率为88%;"L"形入组总分为(83.3±12.5)分,优良率为76%(P>0.05);扩展入组后足关节活动评分为(5.8±0.7)分,优于"L"形入组的(3.4±1.0)分(P<0.05)。结论对于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与外侧"L"形入接骨板内固定相比,采用外侧扩展入接骨板内固定可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早期愈合,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距下关节功能恢复。

  • 标签: 跟骨 骨折固定术,内 手术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尾侧入与中间入腹腔镜辅助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尾侧入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安全性、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88例右半结肠癌患者资料,随机分为尾侧入组及中间入组,各44例,进行不同入的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尾侧入组的手术时间为(112.7±42.1)min,术中出血量为(51.7±4.8)ml,显著少于中间入组的(130.5±37.2)min、(72.3±5.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阳性淋巴结数目、中转开腹率、拔管时间、术后引流量、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尾侧入法行腹腔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更加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出血,更易于外科医师掌握,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直肠外科手术 尾侧入路法 中间入路法 腹腔镜 右半结肠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侧卧位直接前入(DAA)微创全髋置换术(THA)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98例应用THA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在实施DAA进行THA术后,患者改善效果较优。结论:使用DAA进行THA手术治疗患者,其临床疗效较优,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高安全性。

  • 标签: 改良 侧卧位 直接前入路(DAA) 微创 全髋置换术(THA)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中医药依托着科技创新技术屹立于世界传统的医学之林,并且处于首屈一指的地位,在风雨中逐渐显露其真正实力,获得了诸多国家的认可与敬佩。而“一带一”政策的施行,推动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发展,将中医药推向了更多的国家,被更多的人熟知,与更多的医学文化合作交流,为中医药与其他国家的互动提供了友好的桥梁,也为当代社会的发展带来更为积极的影响。文章从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角度,讲述了在“一带一”背景下中医药科技创新对于社会发展的深层影响,以及中医药在国际发展中将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 标签: 一带一路 中医药 科技创新 社会发展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腿远端前内侧入在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纳入2016年8月—2017年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MRI室双侧大腿中下段MRI资料20例40侧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2~59岁,MRI均未见明显异常。扫描范围:自股骨内侧髁水平线(0 cm处)起,至其上方18.5 cm;扫描层厚5 mm、层间距15 mm,共10个扫描层面(Ⅰ~Ⅹ层面)。应用我院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PACS)测量各扫描层面上前内侧手术入(预计手术的前进路线)与股动脉之间的最短距离。(2)在1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标本上,模拟股骨远端骨折前内侧手术入内固定物置入过程,同时对该入涉及解剖层次与结构进行应用解剖观察。结果(1)20例40侧受检者MRI测量:前内侧入与股动脉之间最短距离测量值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故合并统计。分析显示,该间距测量值在Ⅰ~Ⅹ层面的分布规律总体呈中间小两头大、上端小下端大的趋势,其最大处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线0 cm处(Ⅰ层面)为46.72~49.47(48.02±0.84)mm,其最小处位于股骨内侧髁水平线上方10~10.50 cm范围内(Ⅵ层面)为23.34~25.05(24.35±0.52)mm,手术入与股动脉间有足够的安全间距。(2)尸体标本模拟手术:股骨远端骨折前内侧手术入内固定物模拟置入过程顺利,手术操作未侵扰到股血管和股神经及其分支;应用解剖观察证实,该手术入可沿肌间隙进入,周围解剖层次及结构显露清楚。结论大腿远端前内侧入应用于股骨远端骨折内固定术安全可行,这是对传统外侧入治疗股骨远端骨折的良好补充。

  • 标签: 股骨骨折 磁共振成像 前内侧入路 股动脉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区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采用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20例(25足)跟骨闭合性骨折患者。男16例,女4例;年龄16~60岁,平均41.8岁;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3例,Ⅲ型15例,Ⅳ型2例。采用牵引、挤压、撬拨及跗骨窦窗直视下对骨折进行复位,足跟后方小切口置入接骨板,闭合拧入螺钉固定。术后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及跟骨长度、宽度、高度、Böhler角、Gissane角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的踝-后足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单足骨折手术时间45~70 min,平均64.5 min;术中单足透视3~6次,平均4.5次。术后1例1足局部出现约0.5 cm×0.3 cm的皮肤坏死,经换药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伤口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3个月。骨折愈合,骨痂塑形好,后关节面平整,骨折愈合时间4~6个月。末次随访时跟骨长度(80.5±4.2)mm、宽度(44.8±5.2)mm、高度(44.4±3.0)mm、Böhler角25.0°±5.1°、Gissane角113.8°±8.6°较均术前[(79.4±4.5) mm、(50.5±6.3)mm、(40.0±4.5)mm、12.0°±13.8°、107.0°±13.3°]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部功能恢复按AOFAS的踝-后足评分评价:优20足,良3足,可2足,优良率为92.0%。结论足跟后方联合跗骨窦入小切口切开复位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闭合性骨折,具有切口小、骨折复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好。

  • 标签: 跟骨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跗骨窦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甲状腺肿瘤行经腋窝入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予以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于我院行经腋窝入腔镜下甲状腺肿瘤切除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50例患者皆为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间入院,所有患者均在围术期实施相应护理,总结护理经验并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围术期护理的实施降低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本次选取的50例患者术后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且均对护理满意。结论:对于实施经腋窝入腔镜下切除术治疗甲状腺肿瘤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提高治疗及预后效果,有效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经腋窝入路 腔镜下 甲状腺肿瘤切除术 护理 要点 心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比基尼入切开复位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与闭合空心钉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采用比基尼入切开直视下复位PFNA,必要时植骨术(PFNA组,28例)与采用闭合空心钉(空心钉组,30例)治疗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下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2±4)个月,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伤口无感染,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个月VAS评分分别为(45±19)min、(81±36)ml、(1.0±1.5)分,空心钉组分别为(31±13)min、(36±20)ml、(0.8±1.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FNA组下地时间[(1.8±1.3)d]少于空心钉组[(10.2±8.7)d](P<0.05),PFNA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8±1.3)个月,1例出现退钉,10个月后取出内固定器,空心钉组为(4.0±1.8)个月,2例出现骨不连,二期行全髋关节置换,1例退钉愈合,余骨折均随访愈合,无股骨头坏死发生。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PFNA组,优18例,良6例,中3例,差1例,优良率达85.7%,空心钉组,优14例,良11例,中2例,差3例,优良率达83.3%。结论空心钉与PFNA均能有效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空心钉组不能早期下地负重活动,股骨头坏死率高;PFNA组骨折愈合率高,能早期下地活动,骨折卧床并发症减少,符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是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比基尼入路 空心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腔镜手术对甲状腺癌的治疗能否达到与开放手术同等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10月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分期cT1N0、女性、年龄≤60岁、无颈部手术史、有美容愿望的患者44例进行全乳晕入腔镜手术治疗。随机选择同等条件的50例开放手术作为对照。观察两组手术完成情况、并发症、淋巴结清扫率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手术时间腔镜手术组(170.0±28.0)min长于开放手术组(90.0±21.0)min(t=15.610,P=0.000)。术中出血量腔镜手术组(5.8±8.7)ml与开放手术组(4.8±5.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8,P=0.506)。喉返神经损伤腔镜手术组1/44例与开放手术组1/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0,P=0.927)。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腔镜手术组7/44例与开放手术组4/5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7,P=0.234)。腔镜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均无淋巴漏、感染发生。清扫气管旁+气管前淋巴结数量腔镜手术组(6.0±4.2)枚与开放手术组(5.5±3.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92,P=0.491)。清扫喉前淋巴结数量腔镜手术组(0.7±1.1)枚与开放手术组(0.5±0.9)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86,P=0.239)。结论全乳晕入腔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安全可靠,颈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充分,可作为cT1N0甲状腺癌病例手术方式的选择。

  • 标签: 全乳晕入路 腔镜 甲状腺切除术 甲状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髂腹股沟入在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手术治疗的骨盆前环骨折患者41例,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术前均摄常规骨盆正位、出口位、入口位、髂骨斜位、闭孔斜位X片,骨盆CT;观察组根据术前CT数据,1∶1比例打印骨盆骨折模型,在模型上以上帝视角做手术预案,模拟复位骨折;对照组采用常规切开复位内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Matta骨盆复位评分、Majeed功能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88.10±13.23)min、出血量为(105.71±26.04)ml,少于对照组的(144.60±28.26)min、(325.25±58.09)ml;两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Matta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观察组优13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为81.0%;对照组优15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0.0%,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末次随访Majeed功能评分评估两组疗效:观察组优15例,良4例,可2例,优良率为90.5%;对照组优12例,良4例,可4例,优良率为80.0%,两组患者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患者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内固定松动,观察组术后无内固定松动。骨折完全愈合,锻炼,髋关节活动良好,无感染,肢体麻木等。结论3D打印技术结合微创髂腹股沟入在骨盆前环骨折是一种可行和有效的方法。该方法手术创伤小,时间短,复位满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愈合快,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3D打印技术 微创髂腹股沟入路 骨盆前环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帮助医护人员提高临床医学检验的质量,本院现对临床医学检验治疗控制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深入研究其应对措施。方法本院选择 2019年 1月~ 10月入本院入院就诊及治疗的患者 200名,将这 200名患者分为检验对照组和传统观察组进行对比试验,每组患者各 100名,由计算机进行随机分组分析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结果在本次实验之中,传统观察组的不合格标本数是 44份,总体质量不符合率为 44%,患者自身原因、标本采集原因、标本存储原因以及标本送检过程导致临床医学检验控制质量不符合的分别 12份( 27%)、 10份( 23%)、 15份( 34%)、 7份( 16%),同传统观察组相比,检验对照组患者的质量不符合率为 12%, P< 0.05,符合医学及统计学标准。结论患者自身原因、标本采集原因、标本存储原因以及标本送检过程都是导致临床医学检验质量不合格的原因之一,而通过构建完善的制度体系、加强对于医护人员的业务培训都能够帮助医院提高临床医学检验质量。

  • 标签: 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 影响因素 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