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干细胞(NSCs)联合神经生长因子(NGF)纳米粒海马移植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行为学及海马突触素(SYP)的影响。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小鼠胎脑来源NSCs,24只12月龄雄性APP/PS1双转基因AD小鼠随机分入NSCs联合NGF纳米粒移植组(NSCs+NGF-NP组)、NSCs移植组(NSCs组)和AD对照组(AD组),每组8只,另选8只同月龄雄性野生型小鼠作为健康对照组(WT组)。NSCs+NGF-NP组和NSCs组分别行NSCs联合NGF纳米粒移植和NSCs移植,其余两组均行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注射,移植部位为双侧海马区。移植4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4组小鼠学习记忆功能,用免疫荧光组化法检测移植细胞的迁移与分化,Western blot检测SYP蛋白水平。结果体外悬浮培养的神经球表达EGFP阳性,免疫荧光显示NSCs特异性标志物Nestin阳性。移植4周后,可见EGFP示踪的NSCs在海马注射移植部位存活并向胼胝体,海马深部和齿状回迁移,可分化为双皮质素(DCX)阳性神经元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胶质细胞,并可见NSCs+NGF-NP组存活细胞数量较多,突起较长,穿越海马颗粒层。海马突触相关蛋白SYP检测显示,WT组、NSCs组和NSCs+NGF-NP组海马SYP蛋白水平较AD组明显增高(P<0.05),NSCs+NGF-NP组SYP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SCs组(P<0.05),且与W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迷宫检测显示,与AD组比较,WT组、NSCs组和NSCs+NGF-NP组在平台象限停留时间及穿越平台次数均增加(P<0.05),NSCs+NGF-NP组穿越平台的次数大于NSCs组(P<0.05),且与WT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s联合NGF纳米粒海马移植治疗可能促进移植细胞在体内存活及成熟,增加海马突触,从而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神经干细胞 移植 突触素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8(IL-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反应蛋白(CRP)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台州市中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2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经硬通道微创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软通道微创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术前和术后7 d颅内血肿量变化,术前和术后7 d血清IL-18、VEGF、CRP和TNF-α水平变化,术前和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高于对照组(70.73%)(χ2=6.609,P<0.05);观察组术后7 d颅内血肿量(4.03±1.10)mL,低于对照组的(7.17±1.36)mL(t=11.495,P<0.05);观察组术后7d血清IL-18(123.74±10.27)ng/L、VEGF(113.28±12.10)ng/L、CRP(17.83±3.20)mg/L、TNF-α(0.65±0.12)ng/L,均低于对照组的(150.38±13.21)ng/L、(141.63±16.87)ng/L、(29.96±4.53)mg/L、(1.09±0.17)ng/L(t=11.638、9.101、13.831、5.569,均P<0.05);观察组术后3个月NIHSS评分(16.53±3.19)分,低于对照组的(23.43±4.65)分(t=7.82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20%)低于对照组(34.15%)(χ2=5.549,P<0.05)。结论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良好,可降低血清IL-18、VEGF、CRP和TNF-α水平。

  • 标签: 颅内出血,高血压性 外科手术,微创性 软通道微创 硬通道微创 白细胞介素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 简介:【 摘要】: 目的 观察分析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rhEGF)滴眼液治疗白内障术后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84 例 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两组:联合 组和对照组,每组 42 例。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联合 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 rhEGF 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及用药 2 周、 4周的干眼症状评分,评价两组的临床 疗效。结果 联合组总有效率为 97.62%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80.9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 2 周、 4 周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比较,联合组治疗后 2 周、 4 周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玻璃酸钠滴眼液联合 rhEGF 滴眼液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干眼症患者的临床症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玻璃酸钠滴眼液 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白内障手术 干眼症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工作年龄人群主要的且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而糖尿病黄斑水肿(DME)是DR进一步发展的并发症,是引起DR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抗VEGF药物的出现,改写了DR和DME的治疗模式。首先,对于DME的治疗,由之前的局灶/格栅样激光光凝,转换成抗VEGF药物为一线治疗。其次,对于增生型DR (PDR)的治疗,既往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是金标准,现在抗VEGF药物成了部分PDR患者治疗的替代方案。临床上,面对不同程度的DR及DME,何时开始治疗、何种治疗优先、抗VEGF药物治疗是否能完全取代激光以及抗VEGF药物治疗时代关于DR的治疗模式等问题均值得临床医师进一步思考。深入学习激光和抗VEGF药物治疗DR的临床研究,关注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的变迁,逐步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DR及DME的治疗思路,实现DR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有利于提高我国DR的治疗水平。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激光凝固术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规范 述评
  • 简介:摘要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wAMD)是由于脉络膜新生毛细血管通过破裂的Bruch膜到达RPE层和光感受器细胞层形成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继而导致新生血管出血、渗漏以及瘢痕形成。鉴于VEGF在CNV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各种眼内抗VEGF药物靶向治疗是目前wAMD治疗的一线选择。但抗VEGF药物治疗wAMD的疗效受多种因素影响,仍有部分患者存在治疗无应答、药物耐受、需要长期反复注射以及严重副作用等问题。深入探究wAMD发病的生理病理过程,寻找导致CNV形成的最根本原因,从病因出发探寻更优的治疗方案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 标签: 湿性黄斑变性/药物疗法 脉络膜新生血管化/药物疗法 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应用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后处理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和心肌梗死面积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吉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收治的200例发病12 h内的AMI患者,且急诊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缺血后处理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缺血后处理组采用球囊预扩张反复充盈、回吸的方法,实现梗死相关动脉的缺血再灌注处理,对照组则给予常规PCI术。比较两组患者血清心肌损伤标记物、NGF水平和心肌梗死面积。结果入院时,缺血后处理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96.55±4.68)U/L]、心肌肌钙蛋白I(cTnI)[(21.03±2.25)μg/L]和血清NGF水平[(0.13±0.06)ng/L]与对照组[(97.38±5.46)U/L、(21.24±2.36)μg/L、(0.12±0.04)ng/L]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5,0.64,1.39;均P>0.05)。入院后3 d,缺血后处理组cTnI水平[ (22.96±2.46)μg/L]低于对照组[(39.85±3.68)μg/L],CK-MB[(101.28±3.46)U/L]、血清NGF水平[(0.22±0.03)ng/L]高于对照组[(93.50±5.68)U/L、(0.14±0.06)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16,11,70, 11.93 ;均P<0.05)。入院后7 d和14 d,缺血后处理组CK-MB[(13.43±2.35)U/L、(4.23±1.38)U/L]、cTnI[(6.33±1.38)μg/L、(0.78±0.14)μg/L]和血清NGF水平[(0.14±0.04)ng/L、(0.12±0.04)ng/L]均低于对照组[CK-MB(15.48±4.96)U/L、(6.47±1.35)U/L;cTnI(7.75±2.47)μg/L、(1.15±0.39)μg/L;NGF(0.22±0.05)ng/L、(0.19±0.05)ng/L],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11.60,5.02,8.93,12.49,10.93;均P<0.05)。AMI发病6个月后,两组间不同心肌梗死面积人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8,P<0.05)。结论经缺血后处理的AMI患者血清NGF水平呈动态变化,峰值提前,可做为缺血后处理有效及判断预后的指标。缺血后处理可有效减少AMI患者心肌梗死面积。

  • 标签: 缺血后处理 急性心肌梗死 神经生长因子 心肌梗死面积 再灌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CRP、TGF-β1与pSS的联系。方法选择90例pSS患者(观察组)及30名健康人群(对照组),观察组按病情严重不同分为重度17例、中度43例、轻度30例,观察组中未发生肺间质改变(ILD)54例、合并ILD 36例(其中Ⅰ期患者15例、Ⅱ期患者13例、Ⅲ期患者8例)。ELISA测定患者和健康人血清中CRP、TGF-β1水平,并探讨其和pSS严重程度及ILD不同分期的联系。统计方法使用方差分析,SNK-q检验或t检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等。结果观察组血清CRP、TGF-β1水平分别为[(13.5±7.8)mg/L],[(61 ±14)μg/L],高于对照组[(3.5±1.1)mg/L]和[(2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80,P<0.01;t=12.086,P<0.01)。在观察组内,病情中、重度的患者其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4.6±2.1)mg/L]和[(16.5±3.3)mg/L],比轻度患者[(11.3±3.2)mg/L]高,病情中、重度的患者其血清TGF-β1浓度分别为[(61±13)μg/L]和[(76±18)μg/L],比轻度患者[(51±14)μg/L]高,而且重度患者的水平提高的更显著(F=3.634,P<0.01;F=4.661,P<0.01);血清CRP、TGF-β1浓度和病情严重度呈正相关[r=0.786,P<0.01;r=0.516,P<0.01]。观察组内患者合并有ILD的患者,其血清CRP、TGF-β1浓度分别为[(15.5±3.2)mg/L]和[(74±19)μg/L],比无合并ILD的患者[(10.5±2.2)mg/L]和[52±14)μg/L)]高(t=8.791,P<0.01;t=6.321,P<0.01)。观察组内,ILD Ⅱ、Ⅲ期的患者,其血清CRP浓度分别为[(16.3±8.2)mg/L]和[(19.1±10.1)mg/L],比Ⅰ期患者[(13.4±7.3)mg/L]高,TGF-β1浓度分别为[(74±19)μg/L]和[(85±21)μg/L],比Ⅰ期患者[(63±15)μg/L]高,Ⅲ期的患者水平高的更显著(F=4.640,P<0.01;F=5.673,P<0.01);pSS患者血清CRP、TGF-β1的浓度和ILD的分期都呈正相关关系(r=0.718,P<0.01;r=0.809,P<0.01)。结论pSS患者血清CRP、TGF-β1浓度都较健康人升高,这2种因子很可能和pSS病情活动以及合并的ILD的转归有联系。

  • 标签: 干燥综合征 肺疾病,间质性 C反应蛋白质 转化生长因子β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肿瘤退缩(ETS)和肿瘤反应深度(DpR)与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23例组织学明确为胃腺癌、影像学证实为转移性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Log 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客观有效率为43.5%,疾病控制率为82.6%。单因素分析显示,ETS≥20%和ETS<20%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分别为13.0和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ETS≥20%和ETS<20%患者中位总生存时间(OS)分别为26.8和10.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pR≥15%和DpR<15%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13.0和4.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DpR≥15%和DpR<15%患者的中位OS分别为26.8和9.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ETS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因素(P=0.030),肿瘤部位和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评分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ETS和DpR可能有效预测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疗效和预后。

  • 标签: 胃肿瘤 早期肿瘤退缩 肿瘤反应深度 曲妥珠单抗 预后
  • 简介:摘要抗VEGF药物已广泛应用于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黄斑水肿、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等眼底疾病。尽管其疗效显著且较为安全,但仍有对心脑血管和眼部的不良反应报道。目前有多种测量视网膜血流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原理不同,结果差异较大,缺乏统一标准,但各种方法均已观察到抗VEGF药物可能导致视网膜血管直径、动脉血流速度及血流参数有一些变化,尤其在多次注药之后,影响可能更加明显。

  • 标签: 血管生成抑制剂/副作用 视网膜 微循环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乳脂肪球表面生长因子8(MFG-E8)与aSAH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徐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外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就诊的30例aSAH患者,纳入与其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根据改良Fisher分级或Hunt-Hess分级将aSAH患者分为重度aSAH组和非重度aSAH组。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根据GOS预后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检测各组受检者的MFG-E8,分析MFG-E8与aSAH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结果aSAH患者组的血MFG-E8浓度高于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血MFG-E8浓度与aSAH患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951,P=0.000),与aSAH患者预后不相关(r=0.233,P=0.489)。结论MFG-E8可能是反映aSAH患者严重程度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 标签: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乳脂肪球表面生长因子8 预后 生物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靶向调控转化生长因子(TGF)-β1下游β-连环蛋白(β-catenin)/T细胞因子(TCF)与β-catenin/叉头框蛋白O1(FOXO1)信号的竞争抑制对颈动脉斑块内新生血管生成及斑块稳定性的影响。方法收集CEA术后斑块组织(n=21),对斑块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后据病理特征分出易损和稳定斑块,后对各组织中CD31、VE-Cadherin的表达部位及水平进行免疫组织化学(IHC)染色分析;ApoE-/-小鼠(T、TI、I、N 4组,n=12)制作颈动脉狭窄模型,设T组TGF-β1(每天50 μg/kg)+生理盐水(5 mg/kg);TI组TGF-β1(50 μg/kg)+ICG-001(5 mg/kg);I组生理盐水(50 μg/kg)+ICG-001(5 mg/kg);N组生理盐水(5.05 mg/kg)并每天相应处理连续2周,取颈动脉组织,对各组织行HE染色后据病理特征分出易损和稳定斑块,后用IHC染色及半定量评估各组织中CD31、VE-Cadherin的表达部位及水平。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T组和TI组易损斑块率分别为60.00%、33.33%,均较N组的72.73%低;VE-Cadherin在T组与N组表达分别为0.156±0.007、0.191±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15,P<0.05),与TI组表达(0.133±0.01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0.068,P<0.05);CD31在TI组和T组表达分别为0.119±0.004、0.136±0.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451,P<0.05)。IHC切片可见稳定斑块中CD31、VE-Cadherin标记含量低,且TI组含量低于其他各组。结论特异性阻断TGF-β下游的β-catenin/TCF可反向增强β-catenin/FoxO1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进而有利于稳定斑块。

  • 标签: 颈动脉粥样硬化 易损斑块 转化生长因子-β 新生血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髓源性生长因子(MYDGF)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西方饮食喂养MYDGF+/+ApoE-/-小鼠(AKO)和MYDGF-/- ApoE-/-小鼠(DKO)12周,根据是否予腺相关病毒(AAV)-MYDGF载体干预,将AKO和DKO小鼠分为如下6组:AKO组、DKO组、AKO-绿色荧光蛋白(GFP)组、DKO-GFP组、AKO-MYDGF组和DKO-MYDGF组,每组8只。观察MYDGF对AKO及 DKO小鼠血管内皮舒张功能、斑块面积及炎症的影响。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干预12周后,与AKO组相比,DKO组小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下降(t=12.26,P<0.05),斑块表面积及横截面积均增加[(13.56±3.10)%比(42.01±3.29)%,t=17.80,P<0.01;(7.46±1.86)%比(21.54±2.18)%,t=13.87,P<0.01];小鼠主动脉炎性浸润[巨噬细胞(CD68)、T淋巴细胞(CD3)]面积、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增高(t=7.51~51.52,均P<0.01);体重、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水平增加(t=2.42~9.29,均P<0.05),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降低(t=9.865,P<0.01)。相反,补充MYDGF后,与AKO-GFP组和DKO-GPF组小鼠相比,AKO-MYDGF组和DKO-MYDGF组小鼠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明显改善(t=4.38~5.17,均P<0.05);斑块面积明显减少[表面积:AKO-GFP组比AKO-MYDGF组为(15.22±1.47)%比(6.85±1.37)%、DKO-GFP组比DKO-MYDGF组为(43.16±2.73)%比(17.93±2.04)%;横截面积:AKO-GFP组比AKO-MYDGF组为(10.42±1.24)%比(6.31±0.72)%、DKO-GFP组比DKO-MYDGF组为(19.33±1.04)%比(13.24±1.14)%,t=8.10~20.97,均P<0.01];炎性浸润及炎症因子水平显著降低(t=6.29~40.79,P<0.01),代谢紊乱得到改善(t=2.16~4.75,P<0.05)。结论MYDGF可改善AopE-/-小鼠血管内皮功能,减少斑块面积,降低炎性浸润及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机体代谢。MYDGF可能通过降低炎症反应改善AopE小鼠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 标签: 动脉粥样硬化 髓源性生长因子 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食管胃结合部腺癌(AGEJ)淋巴结中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影响,并分析Ki-67和VEGF蛋白对新辅助化疗的病理预后影响。方法前瞻性的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行手术治疗的503例AGEJ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自主意愿分为手术组(253例)和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组(新辅助化疗组,250例)。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后的Ki-67、VEGF表达及临床疗效、预后;以Ki-67、VEGF表达为分组依据,分析Ki-67、VEGF表达对新辅助化疗患者的预后影响。结果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分析:新辅助化疗组客观有效(ORR)为57.2%,显著高于手术组的37.94%(χ2=18.695,P<0.05);且新辅助化疗总生存时间(OS)、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均显著高于手术组(Log Rankχ2=17.483、9.334,P<0.05);化疗前2组患者Ki-67、VEGF高表达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新辅助化疗组Ki-67、VEGF高表达率分别为21.2%、16.8%,显著低于手术组的56.13%、28.85%(χ2=64.618,、10.360,P<0.05)。Ki-67、VEGF表达对对新辅助化疗预后影响:Ki-67、VEGF高表达的ORR显著高于Ki-67、VEGF低表达组(χ2=25.145、10.829,P<0.05),且Ki-67、VEGF高表达组PFS、OS显著高于Ki-67、VEGF低表达组(Log Rankχ2=15.220、17.606,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可有效改善AGEJ患者短期、长期预后。

  • 标签: 食管胃结合部腺癌 新辅助化疗 细胞核增殖抗原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腺肌病(AM)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中CXC型趋化因子配体12(CXCL12)及CXC型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表达、相关性和意义。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因AM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8例作为AM组,选择同期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或子宫颈癌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二步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组织中CXCL12、CXC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并分析CXCL12与CXCR4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CXCL12和CXCR4蛋白在AM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29±0.025、0.226±0.0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153±0.018、0.178±0.026,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XCL12和CXCR4蛋白在AM组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222±0.045、0.126±0.05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091±0.029、0.099±0.020,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CXCL12和CXCR4 mRNA在AM组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6.31±0.12、8.49±0.2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23±0.10、1.36±0.13,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XCL12和CXCR4 mRNA在AM组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9.11±0.12、8.45±0.1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18±0.08、1.46±0.13,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AM组中CXCL12与CXCR4 mRNA在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组织中的表达呈线性正相关关系(r=0.478、0.542,P均<0.05)。结论AM子宫内膜和子宫肌层组织中CXCL12、CXCR4的表达增加且呈正相关,两种因子可能协同作用参与AM的发生、发展。

  • 标签: 子宫腺肌病 趋化因子CXCL12 受体,CXCR4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本科室2018.10至2020.06时段内收治的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共40例,均匀划分为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取常规治疗联合促肝细胞生长素治疗,比较患者总有效率、肝功能参数。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试验组为95.00%,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试验组肝功能参数较优于对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应用,不仅可提高患者整体治疗效果,还可改善机体肝功能,可推广。

  • 标签: 促肝细胞生长素 慢性血吸虫病 肝纤维化 总有效率 肝功能参数
  • 作者: 陈燕 马源 何育霖 刘二鹏 邢栋 杨兴欢 朱文 王庆伟 窦启锋 张会清 文建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9-15
  • 出处:《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20年第17期
  • 机构: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泌尿外科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45005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卫辉 453100,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450052;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尿动力学中心&泌尿外科 450052;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河南 卫辉 4531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神经双侧离断神经源膀胱(NB)幼鼠模型的膀胱形态结构功能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选取SD雌性幼鼠64只,其中32只行L6+S1神经双侧离断建立NB模型,32只行假手术作为对照。神经离断和假手术3、6、12、24周后行膀胱测压检查。收集对应膀胱组织行马松染色和天狼猩红染色分析胶原纤维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TGF-β1、Smad2、Smad6蛋白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GF-β1受体Ⅰ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各NB神经离断组膀胱不稳定,存在膀胱漏尿点压(BLPP),膀胱无明显排尿收缩压;神经离断3、6、12周和24周鼠的膀胱基础压(22.10±2.51)、(18.20±1.52)、(31.20±2.82)、(41.10±3.41) cmH2O(1 cmH2O=0.098 kPa)和膀胱容量(22.30±1.72)、(49.10±5.54)、(30.30±2.68)、(13.50±1.52) mL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3.51±0.45) cmH2O和(0.52±0.04) 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神经离断组膀胱组织横切面大小为先增大(3、6周)后变小挛缩(12、24周),膀胱壁厚度先变薄(3、6周)后增厚(12、24周);膀胱质量随离断时间持续增加。马松染色结果显示,神经离断大鼠的膀胱壁中正常纤维结缔组织逐渐紊乱,膀胱壁分层结构逐渐解体,平滑肌肥大增厚,肌间胶原纤维逐渐增多,染色变深。天狼猩红检测示神经离断24周的膀胱组织中Ⅲ型胶原纤维明显增多,Ⅲ型/Ⅰ型胶原纤维比例(3.14±0.71)明显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0.88±0.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8,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神经离断膀胱组织中TGF-β1和Smad2表达随着离断时间逐渐升高,通路抑制性蛋白Smad6随离断时间逐渐降低。Western blot显示TGF-β1受体Ⅰ蛋白水平在12、24周的表达分别高于对应的假手术组1.3、1.6倍(t=6.06、14.45,均P<0.01)。结论脊神经双侧离断导致的幼鼠NB,收缩功能瘫痪,膀胱内压逐渐增高,膀胱正常结构逐渐解体,膀胱纤维化通路TGF-β1/Smads信号通路逐渐激活,小儿NB发展的过程为膀胱纤维化,临床治疗小儿NB应尽早预防膀胱纤维化。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纤维化 膀胱测压 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