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 : 目的 : 探讨磁共振增强扫描与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在早期肝癌诊断中的应用效果对比。方法 : 选取 2015 年 2 月至 2017 年 2 月在我院治疗的 80 例未确诊的早期肝癌患者按检查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40 例。试验组应用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对照组应用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对照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 : 检查前两组患者各参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 0.05) ,试验组通过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 40 例患者确诊 21 例,确诊率为 52.50% 。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 40 例患者确诊 16 例,确诊率为 40.00%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通过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检查,查出 34 例患者肝内病灶数 73 个和 21 例患者肝外病灶数 128 个。对照组通过磁共振增强扫描检查,查出 29 例患者肝内病灶数 55 个和 18 例患者肝外病灶数 47 个。试验组肝内病灶阳性比为 84.93%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61.82% ,试验组肝外病灶的阳性比为 53.13%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61.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试验组患者病灶小于 2cm 的确诊率为 85% ,对照组为 75% ,试验组 2 ~ 4cm 的确诊率为 93.62% ,对照组为 87.18% ,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5) 。结论 : 应用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用于早期肝癌的诊断敏感度及准确性均较 MR 准确扫描高。

  • 标签: 128 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 磁共振增强扫描 早期肝癌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与 CT 检查的效果。 方法: 共选取 74 例观察对象,其选取时间为 2017 年 6 月到 2019 年 8 月,所有对象经确诊患有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以入院顺序为依据将其分成对照组( n=37 , CT 检查)和实验组( n=37 ,磁共振成像)。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检查准确率更高,有明显差异( P﹤0.05 )。 结论: 在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患者诊断中应用磁共振成像的效果优于 CT 检查,其准确率更高,可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数据支持,应积极推广。

  • 标签: 肝脏局灶性结节状增生 CT 效果 诊断 磁共振成像
  • 作者: 郑爽爽 卢洁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1-22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0年第11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3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放射科,北京 100053;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核医学科,北京 100053;磁共振成像脑信息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53
  • 简介:摘要肾脏血氧水平依赖功能磁共振成像(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 MRI),是一种通过测定血液中脱氧血红蛋白含量获得组织氧含量的技术,可反映组织器官的血流动力学及病理生理变化,为临床诊断、治疗及科研提供无创、可重复性的检查方法。BOLD MRI在肾脏疾病如缺血性肾病、慢性肾病、糖尿病肾病分期及肾功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作者对这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肾脏 血氧水平依赖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的临床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7月徐州市丰县人民医院及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骨科经MRI诊断并临床随访证实的60例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冠状位T1WI、T2WI、脂肪抑制序列扫描,分析其临床及MRI特征,并对治疗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量表(WHO-QO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为单髋关节发病,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单侧髋部疼痛、跛行及下肢活动受限。MRI可见患侧股骨头关节面光整,股骨头颈及股骨粗隆片状脂肪抑制序列高信号。给予保守治疗1个月,治疗后Harris评分[(85.31±3.75)分]及WHO-QOL评分[(93.48±6.91)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61.08±4.29)分,(65.02±4.61)分],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0,12.86;均P<0.01)。随访2个月至2年,患者疼痛消失时间29 d至14个月,平均(5.72±1.25)个月,37例行MRI复查的随访患者中,35例患者的疼痛消失时间早于MRI脂肪抑制序列上高信号消失时间。结论股骨头骨髓水肿综合征不同于股骨头坏死,MRI上以股骨头关节面光整、脂肪抑制序列片状高信号为特征,保守治疗可以治愈。

  • 标签: 骨髓水肿综合征 髋关节 股骨头坏死 磁共振成像 诊断,鉴别
  • 简介:摘要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是一种磁共振成像常见的征象,为FLAIR序列上蛛网膜下腔相对于脑脊液的迂曲条状高信号影。除了脑血管病变,还有一些其他原因也会导致FVH征的出现,而且FVH征也有特定的好发位置。FVH形成机制较为复杂,目前主要认为它与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有关,代表软脑膜的缓慢逆向侧支血流。FVH征的出现临床意义重大,可以通过它来评价脑动脉狭窄或闭塞和脑梗死,也可以评估侧支循环及缺血半暗带,此外,FVH征在评估血管再通、预后及转归方面也有重要作用。因此,全面完整地评价FVH征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决策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笔者对FVH的定义及发生机制、临床应用、展望做一综述。

  • 标签: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血管高信号征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磁共振血管造影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共选取2019年3月—2020年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60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用数字随机表法分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多排螺旋CT诊断,观察组患者采用磁共振血管造影诊断,比较两组的血管狭窄率和病变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管狭窄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糖尿病 下肢血管病变(PAD) 磁共振血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内耳三维快速液体衰减反转恢复核磁共振(3D-FLAIRMRI)扫描技术用于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疑似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于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眩晕门诊诊治的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疑似患者72例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合并听力下降、耳鸣及反复眩晕发作病史,将其分为两组,疑似梅尼埃病患者37例,或疑似前庭性偏头痛患者35例,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稀释液4 h后行内耳3D-FLAIRMRI。随访患者的阶梯治疗后确诊结果并分析其与钆造影提示结果的一致性。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7例疑似梅尼埃病患者中,有21例显示膜迷路积水征象而诊断为梅尼埃病;35例疑似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有4例显示膜迷路积水征象,诊断为梅尼埃病;随访并以阶梯治疗证实:膜迷路积水征象阳性25例中,有23例最终确诊为梅尼埃病,而47例膜迷路积水征象阴性者2例为梅尼埃病(以膜迷路积水征象诊断梅尼埃病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2.0%、95.9%和94.6%)。25例膜迷路积水征象阳性中合并前庭性偏头痛为3例,47例膜迷路积水征象阴性中最终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为29例(以膜迷路积水征象作为诊断前庭性偏头痛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准确度分别为90.6%、52.4%和68.9%)。结论采用经静脉注射钆喷酸葡胺稀释液造影后行内耳3D-FLAIRMRI技术,对发作性前庭综合征疑似疾病有重要的鉴别作用,有利于提高前庭疾病的诊断水平。

  • 标签: 耳蜗前庭综合征 磁共振成像 梅尼埃病 偏头痛 迷路积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 在采取不同诊断方法的影响 。方法:在 2017 年 6 月至 2019年 9 月期间,选取 132 例于我院收治的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 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研究组 和参照 组,各 66 例 , 分别采取 CT 与核磁共振诊断 ,对两组患者的 异常检出率、早期病变检出率进行比较 。 结果:研究组 异常检出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分析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方法 系统回顾分析38例临床明确诊断垂体微腺瘤患者, 均使用3.0 T磁共振进行平扫、动态增强扫描以及延迟扫描, 以总结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中的表现特征及应用价值。结果 38例垂体微腺瘤经平扫检出25例, 检出率为65.8%, 经动态增强扫描检出36例, 检出率为94.7%, 其中11例为磁共振平扫正常患者。动态增强扫描表现为正常垂体组织的强化信号高于肿瘤区, 并且二者之间存在较为清晰的边界。延时扫描, 垂体微腺瘤组织可有缓慢强化的表现, 其中7例延时扫描见肿瘤区信号增强, 但仍低于正常垂体组织, 4例延时扫描肿瘤区信号高于正常垂体组织。结论 3.0 T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在垂体微腺瘤的诊断中具有特征性的检出信号, 同时能够显著的提高垂体微腺瘤的检出率, 提高诊断的可靠性, 采用磁共振动态增强扫描可作为诊断垂体微腺瘤的常规检查手段。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垂体微腺瘤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股骨头坏死患者 CT与 核磁共振诊断进行比较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6月 ~2019年 8月收治的 76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 CT和 MRI进行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比较 CT与 MRI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结果情况,其中 CT的检出率为 85.84%, MRI的检出率为 97.37%,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率差异, MRI明显优于 CT,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68, P<0.05)。结论 CT与 MRI均可用于对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且 MRI的诊断准确性更高,因此临床上在诊断股骨头坏死时,建议优先选用 MRI诊断。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CT MRI 诊断
  • 简介:摘要: 颞下颌关节是主要由咀嚼肌支配的颌面部左右联动关节,是人体最复杂的关节之一。颞下颌关节紊乱是肌肉骨骼和神经肌肉疾病的异质组,涉及颞下颌关节复合体,以及周围的肌肉组织和骨质成分。流行病学研究表明, TBD 影响多达 40%-75% 的人群,在 20 至 40 岁时发病率最高。常见症状包括下颌疼痛或功能障碍,以及不同程度的耳痛、头痛和面部疼痛。在国内 TMD 可分为四大类:骨关节病类、关节结构紊乱疾病类、炎症疾病类和咀嚼肌紊乱疾病类疾病,其病因同样繁杂,包括生物学,环境,社会,情感和认知触发因素。 TMD 起病隐匿,多属功能紊乱,但随病变长期发展也可出现关节结构紊乱或破坏。关节结构紊乱病占 TMD 构成比中的 71.3% ,并且在我国其发病率具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临床上对于 TMD 的诊断通常基于病史和体格检查,当怀疑有咬合不正或关节内异常时,影像学检查对提高诊断准确率、保证治疗效果是极其重要的。

  • 标签: 锥形束 CT 核磁共振 对比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任务态功能性磁共振(fMRI)技术观察老年人的吞咽活动和认知网络,分析两者关系。方法选取13名健康老年人,年龄61~82岁,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26分,吞咽造影检查(VFSS)显示吞咽时无渗漏、误吸,行吞咽和认知任务态fMRI,分析两任务的激活脑区。结果吞咽和认知任务存在共同的激活脑区,即双侧小脑、枕叶、中央前回、中央后回、额中回、下顶叶等。吞咽任务中右侧前额叶正激活,左侧前额叶大部分为负激活,而认知任务中双侧前额叶均为正激活,且吞咽任务感觉区的激活范围大于运动区。结论老年人吞咽活动中右侧前额叶更具优势,右侧前额叶为吞咽和认知活动共同的神经节点。

  • 标签: 功能磁共振 吞咽 认知 前额叶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核磁共振水脂分离技术快速定量眼外肌的脂肪含量,探索其评估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价值。方法连续收集自2017年1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初诊的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66例,共129例患眼。采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眼部评估等数据,以一侧患眼炎症受累最严重的眼外肌脂肪分数(fat fraction,FF)为FFmax,一侧眶部四眼外肌平均FF为FFmean。比较疾病严重程度和活动度组间FF差异,分析FF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随访对比患眼治疗前后的眼外肌FF改变。结果FFmax和FFmean在轻度组显著高于中重度组与威胁视力组,男性患眼中非活动组的FFmax与FFmean高于活动组患眼,病程分组间均存在差异(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二者与病程呈正相关,与疾病活动度、疾病严重程度等均存在负相关关系(P<0.05)。治疗后的FFmean和FFmax较治疗前有升高趋势(34.03%±6.75%对32.26%±6.06%,P=0.040;33.43%±9.44%对29.04%±8.45%,P=0.006)。结论FF可快速、客观定量患者眼外肌的脂肪含量,为病情评估提供一个新的参考指标。

  • 标签: 甲状腺相关眼病 眼外肌 磁共振成像 脂肪分数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早期诊断及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生存期延长,化学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子靶向治疗及放射治疗相关心肌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是评估心脏结构及功能的金标准,能够在体识别心肌组织学改变,为抗肿瘤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监测及诊断提供准确信息。该文就CMR评价乳腺癌治疗相关心肌损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乳腺癌 心肌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探究 ct和核磁共振诊断应用于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价值。 方法:本次 研究实验时间段设置为 2015 年 1 月至 2015 年 12 月,在该时间段内收录院中所有结肠癌治肠梗阻患者的个体资料录入,其中 44 例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开展实验,通过随机分组法将患者进行两组均分,单组样本量设置为 22 。 对照组患者选择 Ct进行诊断 , 实验组患者则应用核磁共振诊断方案进行诊断。对比两组患者诊断结果。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患者诊断准确率相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高,数据对比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对成人股骨头坏死患者进行诊断时,应用 MRI 诊断方案能够有助于明确患者的病症状况,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的开展来说有积极意义。在实际诊断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和个体信息进行诊断方案选择,这样有助于提高诊断结果,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 标签: CT MRI 股骨头坏死 诊断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 CT 诊断以及磁共振诊断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价值,分析其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归纳总结本 院中 2016 年 5 月至 2017 年 10 月间接治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患者一般资料后 , 抽取出 78 例可进行实验患者纳入研究开展实验。按照诊断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应用 CT 诊断的患者为对照组,应用磁共振诊断的患者为实验组,两组均包含 39 例患者 。根据两组患者的诊断时间、误诊率、诊出率进行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式的有效率。 结果: 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的诊出率为 76.92% ,和对照组的 94.87% 相比明显更高,同时误诊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 P < 0.05 ) 结论: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进行诊断时,选择磁共振诊断能够有效明确患者的感染状况,对于患者后续治疗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诊断过程中,应当尽可能采用两种方法联用的方式进行诊断,这样能够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效果,改善患者的病症状态。

  • 标签: CT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磁共振诊断 效果分析
  • 作者: 莫少玲 刘懿梅 杨鑫 何立儒 黄思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10-25
  • 出处:《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2020年第09期
  • 机构: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60(现就读于中山大学新华学院,广州 510060),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肿瘤医学协同创新中心 广东省鼻咽癌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60
  • 简介:摘要目的以宫颈癌MR图像为基础,分析不同勾画者、同一勾画者不同时间手工勾画危及器官(OARs)的稳定性,为放疗计划设计的序列选择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2016—2018年经MR-sim扫描的30例宫颈癌患者,选取共有的T1WI、T1dixonc和T2WI 3序列MR图像导入Monaco计划系统,由两位临床放疗医师独立在每个患者3个序列上分别勾画膀胱、直肠、肛管、左/右股骨头。其中一位医师在完成首次勾画工作后的一个月再次完成T1WI序列及各OARs的勾画。统计分析各OARs的相似性系数(DSC)、豪斯多夫距离(HD)和位置差异(Δx、Δy、Δz)。结果不同勾画者在T1WI、T1dixonc、T2WI序列和同一个勾画者在T1WI序列上勾画5个OARs的HD值均<2 mm;位置差异均<5 mm。不同勾画者和同一个勾画者不同时间勾画的DSC、HD及位置差异与OARs体积呈正相关性(R=0.178~0.582,P<0.05)。因肛管体积较小(7.385±1.555) cm3,DSC值均<0.7表现稍差外,其余OARs平均DSC值均>0.82。通过两两比较3个序列上不同勾画者勾画OARs的DSC、HD发现,T1WI序列直肠、左/右股骨头的DSC值、膀胱、左/右股骨头、直肠的HD值以及肛管、右股骨头Δz轴差异均优于T1dixon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16~3.604, P<0.05);T1WI序列直肠DSC值和肛管HD值较T2WI序列好(t=2.934、3.677,P<0.05);T1dixonc序列直肠DSC、肛管HD差异稍优于T2WI(t=6.806、2.130,P<0.05);T2WI序列勾画骨组织(左/右股骨头)稳定性优于T1WI、T1dixonc,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580~6.542,P<0.05)。结论基于MR图像的不同勾画者和同一勾画者不同时间勾画膀胱、直肠、股骨头稳定性较好,肛管次之。且T1WI序列OARs勾画稳定性较优于T1dixonc、T2WI。

  • 标签: 人工勾画 宫颈癌 核磁共振 危及器官
  • 简介:摘要实时功能磁共振成像神经反馈(real-time fMRI neurofeedback,rtfMRI-NF)技术能够改变受试者的神经可塑性和学习能力,对于神经和精神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目前研究的焦点。其原理是通过rtfMRI-NF训练受试者调节特定大脑的活动进而改变大脑功能和临床行为,因此,训练前需要根据具体的临床应用选择合适的调节目标。近年来随着该技术的快速发展,rtfMRI-NF调节目标的分析方法增多,因此选择也越来越多样化。笔者根据rtfMRI-NF目前的研究现状,把调节目标的分析方法分为以下3种:基于感兴趣区域活动、基于脑连接、基于多体素模式分析,分别对其进行介绍,并讨论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

  • 标签: 功能磁共振成像 神经反馈 调节目标 感兴趣区 脑连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在磁共振检查肝肿瘤特异性成像时的护理措施和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 90例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9月期间为了肝肿瘤特异性成像检查到我院采用磁共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 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 40例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全程优质护理,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检测耗时和焦虑情况。结果:经过全程优质护理的实验组患者在耗时和优质护理方面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磁共振肝肿瘤特异性成像检查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有助于磁共振检查的顺利完成并缩短检测时间,缓解患者的焦虑情况,值得在磁共振肝肿瘤特异性成像检查过程中推广。

  • 标签: 磁共振 肝肿瘤 特异性成像检查 优质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