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韦伯的科学学说,本质上是一种因果学说。在韦伯那里,社会文化科学的有效性取决于因果关系的客观性。本文考察了两种因果关系因果法则与具体因果关系)的逻辑形式,以及与之对应的两种客观性(法则的客观性与价值关联的客观性),指出价值关联客观性对保证具体因果解释客观性的关键作用,并比较了李凯尔特与韦伯对价值关联客观性的论述,最终澄清了韦伯对社会文化科学有效性的看法。

  • 标签: 因果关系客观性 文化科学 有效性问题
  • 简介:因果关系的确定问题一直是法学研究领域的重要范畴,德国经过两百多年的司法实践确立了"私人保险"和"法定保险"的两元因果关系认定体系,同时在"私人保险"领域实行"比例因果关系"认定标准,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先进性。我国在这两个方面的理论研究尚属空白,在实践方面,保险案件中的因果关系的认定具有认定上的单一性的弊端,简单化地认定因果关系,不加区分地确定认定标准,具有极大的不合理性,效仿德国,确立的"两元性"的因果关系认定体系,对我国具有极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标签: 德国 私人保险 法定保险 因果关系
  • 简介:收集与我国产品刑事责任因果关系有关的刑事司法案例及国内外因果关系理论,经实证研究后发现在产品刑事责任领域,并非所有的因果关系的难点都会涉及。根据因果法则是否确定将产品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认定分为两类,因果法则确定时进一步根据支配力大小以及归责的有效性将因果关系分为造成型因果关系与引起型因果关系,反之则探究以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为基础的疫学因果关系能否作为认定产品刑事责任因果关系的新类型。同时对产品责任领域有关的假定因果关系、择一因果关系以及证据不足时是否可以归责的问题做简要介绍。

  • 标签: 产品刑事责任 因果法则 疫学因果关系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早产儿(EP,胎龄<28周)或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1 000 g)与足月儿在校正年龄2岁时的神经发育和社会情绪发展情况。方法这是一项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地区的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16年出生的EP/ELBW,足月儿为对照组。在校正年龄2岁时使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第三版及婴幼儿社会性和情绪评估简表进行评估。发育迟缓定义为低于对照组平均值1个标准差。采用线性/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EP/ELBW和对照组的平均差值和OR值,调整多胎妊娠和社会风险因素。结果在2岁时评估了205例EP/ELBW及201例对照儿童。与对照组相比,EP/ELBW组在认知方面的OR值为3.7(95%CI:2.3~6.0)、语言方面的OR值为5.3(95%CI:3.1~9.0)、运动方面的OR值为3.9(95%CI:2.3~6.3)及社会情绪能力的OR值为4.1(95%CI:1.6~10.2)。结论超早产儿/超低出生体重儿在校正年龄2岁时的认知、语言、运动发育和社会情绪能力方面均表现不佳,建议进行社会情绪发展等方面的密切发育监测。

  • 标签:
  • 简介:医疗纠纷中鉴定结论的效力研究实质是考察鉴定结论事实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证明力。实践中鉴定结论事实层面的证明力饱受质疑.要恢复它须就鉴定绳索论的认定引入对抗机制:同时事实与法律两个层面的证明力也并非一一对应的,具备事实层面证明力的鉴定结论仅仅是法官认定医疗结构民事责任的重要证据。而非唯一证据。

  • 标签: 鉴定结论 因果关系 专家证人
  • 简介:驾车碰撞致人倒地后被他车碾压死亡,因介入了第三方的碾压行为,在此情况下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是否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关键在于考查第三方行为这一介入因素的异常性大小,如果介入因素的出现并不异常或者异常性较小,那么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便存在着高概率的刑法因果关系,反之则介入的异常因素将切断先前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刑法因果关系

  • 标签: 碰撞 碾压 交通肇事 因果关系
  • 简介:通过将《民事诉讼法司法解释》与《侵权责任法》结合考察可以确定,在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中,信息权人对信息泄露行为与损害间的因果关系这一要件事实负有证明责任。这种权利人的因果关系证明责任与其证明能力的不匹配,更容易纵容泄露隐私信息的行为。而信息控制者负因果关系证明责任更为合理。

  • 标签: 个人信息 信息泄露 因果关系 证明责任
  • 简介:利用中国1998—2008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方法和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及耦合协调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短期内,我国31个省份耕地非农化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但在长期内,由于各地区经济、资源差异,各省份的经济增长和耕地非农化呈现出不同的因果关系。在二者耦合协调发展方面,从总体上看,都从1998年左右的中度失调状态逐步过渡到勉强协调的状态,各区域之间又存在差距。因此,要根据各区域实际情况,实行适度从紧的耕地非农化政策;优化耕地保护调控指标的分配结构;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而减少经济增长对耕地资源的盲目依赖,促进耕地资源与经济增长的协调。

  • 标签: 耕地非农化 经济增长 协整分析 耦合协调度 面板数据
  • 简介:因果关系是操纵证券市场民事责任的重要构成要件,但是因果关系的证明极为复杂。在美国,根据《美国证券交易法》第9条(e)款起诉时,原告证明因果关系的难度较大,而《美国证券法》第17条(a)同样也有较高因果关系证明的要求。相比较而言,《美国证券交易法》第10条(b)款和规则10b-5的因果关系证明要相对容易,因�

  • 标签: 因果关系认定 完善美国 操纵证券市场
  • 简介:法律政策在侵权法上因果关系判断中起到怎样的作用?在英美法系对因果关系考察的二分法下,最近原因考察与法律政策考量密切相关。最近原因的判断标准中渗透着政策考量的因素,具体而言,行政管理、价值层级、环境、责任保险等政策因素影响着最近原因的判断,尤其体现在与有过错、救助等特殊类型案件中。法律政策在因果关系判断中的作用,深层次上反映了对侵权法上因果关系本质的不同看法。

  • 标签: 最近原因 法律政策 因果关系 事实性
  • 简介:针对对外贸易是否促进了经济增长的争论,本文采用1985~2006年江苏省的出口、进口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数据,利用协整检验、因果关系检验以及误差修正模型的计量方法,对三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出口、进口与国民生产总值互为因果关系,表明对外贸易是促进江苏省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本文最后从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角度提出江苏省对外贸易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 标签: 对外贸易 经济增长 协整 格兰杰因果检验 误差修正模型
  • 简介:对环境侵权因果关系的认定应建立一套可供使用及检验的逻辑结构体系。因果关系推定仅适用于责任成立的因果关系,不适用责任范围的因果关系。受害人对因果关系证明的标准是一般盖然性,法官在内心确认可能存在关联性即可。对因果关系的认定采类型化的处理,在侵害人身权益的案件类型中采取四要件说来认定因果关系,在侵害财产权益案件类型中采一般盖然性的因果关系认定方式。

  • 标签: 因果关系推定 证明标准 类型处理
  • 简介:释德一在云岫山不告而别。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我和晓松、萧宵正一道在张家界参加一个散文笔会。行前,我曾给释德一打了个电话,原本是想问他有没有时间一同去。——这主意是萧宵出的,她说如果释德一答应了,就必定亲自驾三菱吉普前往,而我们三个寒儒搭顺风车也就顺理成章,免得吃舟车辗转之苦。

  • 标签:
  • 简介:笔者结合沈岳夫老师"点动图变思构图分类探求寻突破——对一道九年级期末复习题的思路突破与感悟"一文中的例题重点阐释确定性思想及因果关系分析法在解题、审题中的重要作用,采取抓不变角的解题策略解决与等腰三角形有关的存在性问题,借助三线合一进行比例口算.

  • 标签: 解题教学 确定性思想 因果关系分析法 抓不变量
  • 简介:人种什么,就收什么。那随从肉情撒种的,必由肉情收获败坏;然而那随从圣神撒种的,必由圣神收获永生。为此,我们行善不要厌倦;如果不松懈,到了适当的时节,必可收获。所以,我们一有机会,就应向众人行善,尤其应向有同样信德的家人。

  • 标签: 相生 因果 永生 信德
  • 简介:文章探讨“使”字句和“因为所以”句以及“致使”概念和“因果”概念的异同,得出如下结论:1.“使”字短语作分句时常可变成“因为所以”句,作被包孕成分时不能变成“因为所以”句;2.“使”字句表述“某事情起某作用”,“因为所以”句表述有因果关系的事情;3.“致使”概念和“因果”概念都反映因果情境,它们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作用”与“结果”的不同上。两种句式表义上的区别由此可以得到解释;4.“因为所以”句可以用于行、知、言三域,“使”字句只能用于行域。这一区别与句式组织层面不同等因素有关系,“因为所以”句是在话语层面由说话人组织起来的,“使”字句是在事情自身的组织层面由事理组织起来的。

  • 标签: “使”字句 “因为所以”句 致使 因果情境 作用 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客观归责理论形成于德国。1990年代初,台湾地区刑法学界开始介绍客观归责理论,虽然未必成为主流,但在刑法学的研究上引起很大的重视。相对于此,台湾地区司法实务由于长期受相当因果关系的影响,客观归责理论的运用则是近十年来的事,且是从各级法院的第一审开始。台湾地区“最高法院”96年台上字第5992号判决突破相当因果关系说的束缚,大胆采用客观归责理论,可以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法律学说从外国引进,能否在本土生根,是测试这个外国学说是否良好的指标。台湾地区“最高法院”虽然已经接受客观归责理论,但是否可能取代相当因果关系说而成为实务的主流,还需要后续的观察。

  • 标签: 客观归责 因果关系 风险实现
  • 简介:一个烟头、一个漫不经心的举动,竟然引起了一场车祸、一次火灾。更戏剧化的是,这个烟头的效应居然还辐射到了引起这系列悲剧的源头——扔出烟头的男子的身上。使之失业。

  • 标签: 因果律 烟头 戏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