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瑞利单抗免疫治疗晚期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8月-2020年8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48例食管癌患者做为研究样本案例,将其随机分为24例对照组和24例实验组,对照组使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实验组在化疗基础上,通过卡瑞利单抗200mg静点和生理盐水250ml滴注的方式治疗,每三周为一个疗程。在术前、术后24小时、72小时、168小时节点测定患者的CD4、CD3、CD4/CD8、NK细胞浓度。结果:通过比较数据可知,在治疗后一段时间内,实验组患者CD4、CD3、CD4/CD8、NK细胞浓度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的治疗方法更容易让患者痊愈,具有一定可借鉴性。结论:使用卡瑞利单抗免疫治疗晚期食管癌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上有所应用推广。

  • 标签: 卡瑞利珠单抗 免疫 晚期食管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头部伽玛刀治疗中心收治的62例脑转移瘤伴难治性瘤周水肿患者的临床资料。62例患者中,32例给予贝伐单抗治疗瘤周水肿(治疗组),30例给予甘露醇及地塞米松治疗(对照组)。治疗后,治疗组水肿程度较治疗前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KPS)[M(P25,P75):80(80,90)]较治疗前[M(P25,P75):60(50,70)]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的水肿指数低、水肿体积小、水肿程度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治疗组比对照组的肿瘤体积小、KPS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中,出现顽固性高血压1例,鼻出血3例,牙龈出血2例,皮疹伴皮肤瘙痒1例;未出现不可耐受的不良反应。初步观察推断,贝伐单抗可缩小脑转移瘤瘤周水肿的体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采取玻璃体腔注射雷单抗的治疗效果。方法: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明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行微创玻璃体切割手术治疗的76例患者随机划分组别:治疗组术前采取玻璃体腔注射雷单抗治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对两组患者治疗有关疗效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5% vs 对照组55.6%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通过术前采取玻璃体腔注射雷单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有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

  • 标签: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雷珠单抗 眼底病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康柏西普和雷单抗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方法:选择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的患者80例,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康柏西普和雷单抗治疗,对照组使用雷单抗治疗。结果:两组的治疗效果,虹膜与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相比(P0.05)。结论:在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中使用康柏西普和雷单抗治疗,缩短前房角新生血管消退时间,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标签: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治疗胃癌晚期患者时使用替吉奥与贝伐单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45例晚期胃癌患者分为对照组(n=22)与研究组(n=23),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毒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治疗胃癌晚期患者时将替吉奥与贝伐单抗联合使用,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患者痛苦有确切作用,且安全性较高,有利于延长患者生存期限。

  • 标签: 替吉奥 贝伐珠单抗 胃癌晚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雷单抗与康柏西普分别应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在2020年12月到2021年12月期间本院接诊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观察对象,通过利用电脑分组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雷单抗治疗,研究组使用康柏西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治疗后的视力水平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使用康柏西普治疗后,和对照组相比,康复有效率更高,治疗后一个月的视力水平明显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三个月后的视力水平两组接近,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有少量患者出现眼内异物感、眼压升高、球结膜下出血等并发症,经过对症处理后症状缓解,该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应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短期疗效突出,但雷单抗与康柏西普的长期效果接近,且两种药物的用药安全性均比较高。

  • 标签: 雷珠单抗 康柏西普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力水平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西他赛+卡铂联合曲单抗(TCH)方案对早期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的新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乳腺疾病中心经治的522例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占同期收治早期浸润性乳腺癌患者的21.80%(522/2 394)。其中113例接受TCH方案进行新辅助治疗,年龄[M(QR)]52(13)岁(范围:23~69岁)。记录TCH方案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完全缓解(pCR,ypT0N0M0期)的例数,采用Miller-Payne标准进行病理学评价。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差异。结果接受曲单抗规范治疗患者(294例)的无病生存率优于未规范治疗患者(177例)(84.4%比72.4%,χ²=4.095,P=0.046)。发生3~4级不良反应的患者占全部患者的15.9%(18/113),包括3~4级中性粒细胞减少12例,腹泻6例。31例患者获得pCR(ypT0N0M0),pCR率为27.4%(31/113)。pCR患者与非pCR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体生存率无差异(91.8%比85.0%,92.5%比90.5%,P值均>0.05)。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无病生存率优于G1~3患者(89.6%比81.5%,χ²=5.340,P=0.021),而总体生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4%比89.1%,χ²=1.008,P=0.315)。结论早期HER2阳性乳腺癌采用TCH方案行新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新辅助治疗后病理学评价为G4~5的患者的无病生存率更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受体,表皮生长因子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曲单抗联合SOX方案对老年HER2阳性晚期胃癌血清FSP-l,MRP-l4,CXCR4及SDF-1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82例老年HER2阳性晚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SOX方案(奥沙利铂+替吉奥胶囊)治疗,观察组另给予曲单抗。治疗结束后,评价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趋化因子受体-4(CXCR4)、基质衍生因子-1(SDF-1)、骨髓相关蛋白-14(MRP-l4)及纤维母细胞特异性蛋白-1(FSP-l)含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客观缓解率及疾病控制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FSP-l、MRP-l4、CXCR4及SDF-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曲单抗联合SOX方案对老年HER2阳性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清FSP-l,MRP-l4,CXCR4及SDF-1含量,值得进行深入研究。

  • 标签: 曲妥珠单抗 SOX方案 HER2阳性 晚期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治疗中利单抗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6月到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患者30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即对照组(15例)和观察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利单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EDS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ED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核磁病灶数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核磁病灶数均有所减少,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利单抗应用于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可有助于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残疾程度,且对于预防病情复发有积极意义。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难治性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EDSS评分 核磁病灶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利单抗(RTX)在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中维持缓解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将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肾内科诊断为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22例患儿纳入研究,予RTX治疗。外周血中CD19+B淋巴细胞≥1%总淋巴细胞者追加1剂RTX(375 mg/m2),每例患儿使用3~4剂,早期停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CNI),后续使用霉酚酸酯治疗。采用Kaplan-Meier法对RTX治疗后患儿的蛋白尿无复发率和无频复发肾病综合征或激素依赖肾病综合征发生率进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对使用RTX前后的复发次数进行分析。采用秩和检验对RTX治疗前后患儿的体质量指数(BMI)及身高进行比较。结果22例患儿中,20例患儿完成治疗方案,1年和2年的蛋白尿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85%和40%,CNI停用后复发频率降低。所有患儿BMI及身高在使用RTX治疗前与使用RTX 1年后、2年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使用RTX后1、2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使用RTX在停用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剂情况下也可有效降低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复发率,同时可使患儿BMI及身高得到明显改善。RTX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安全有效。

  • 标签: 肾病综合征 儿童 利妥昔单抗 霉酚酸酯 CD19阳性细胞
  • 简介:摘要单抗类药物正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肿瘤及其他难治性疾病的治疗,其中达雷单抗为治疗复发性和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新手段。达雷单抗可与红细胞表面的CD38分子结合,且在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中引起红细胞的广泛凝集,干扰骨髓瘤患者的输血前检测及临床输血策略,同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输血延迟等。本文就达雷单抗对输血相容性检测试验的干扰及应对方案进行总结及阐述,希望有助于制定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输血策略。

  • 标签: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 多发性骨髓瘤 输血
  • 简介:目的:了解利单抗治疗淋巴瘤的研究现状。方法:在WebofScience数据库中进行检索,以rituximab和lymphoma为主题词检索,利用数据库提供的出版年、研究方向、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和来源出版物等条件进行分析,并分析文献引用情况。结果:检索到13163条文献,文章发表量与引文数逐年递增;hematology是该领域目前研究最多的方向;美国以占世界发表文章总量的36.50%名列第1位,中国则以5.56%名列第7位。排名前10位的机构均来自美国;中国研究机构中,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文章发表最多。结论:美国在利单抗治疗淋巴瘤研究方面领先世界,欧洲和日本、中国等紧随其后,但中国与美国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淋巴瘤 文献计量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失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西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的FOLFIRI方案治疗,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或患者主动要求退出研究。根据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4例患者均属于二线治疗,疗效均可评价。完全缓解率为1.9%(1/54),部分缓解率为31.5%(17/54),疾病稳定率为50.0%(27/54),疾病进展率为16.7%(9/54)。客观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83.3%。54例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疾病进展时间3.5~5.7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6个月。总生存期7.3~9.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8.6个月。本研究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事件。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毒性和非血液毒性两种。血液毒性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1.9%(28/54),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为29.6%(16/54),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为13.0%(7/54);非血液毒性中,腹泻发生率为5.6%(3/54),皮疹发生率为9.3%(5/54)。结论西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中有效,除痤疮样皮疹外,不良反应较单用伊立替康无显著增加。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伊立替康 胃癌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晚期鼻咽癌患者采取放化疗联合西单抗治疗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月-2014年9月接诊的晚期鼻咽癌患者28例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皆采取放化疗联合西单抗治疗,并予以临床护理,观察治疗与护理效果。结果28例患者经治疗与护理后,皆顺利完成治疗并出院;18例患者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毒副反应,主要包括白细胞下降、口咽黏膜炎等,但及时予以对症处理后消失或缓解。结论晚期鼻咽癌患者采取放化疗联合西单抗治疗可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难以避免毒副反应,为此要加强临床护理,才能促进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并尽早出院。

  • 标签: 晚期鼻咽癌 放化疗 西妥昔单抗 观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西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54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局部复发或转移性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失败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西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的FOLFIRI方案治疗,连续治疗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不良反应或患者主动要求退出研究。根据WH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54例患者均属于二线治疗,疗效均可评价。完全缓解率为1.9%(1/54),部分缓解率为31.5%(17/54),疾病稳定率为50.0%(27/54),疾病进展率为16.7%(9/54)。客观有效率为33.3%,疾病控制率为83.3%。54例患者均得到完整随访。疾病进展时间3.5~5.7个月,中位疾病进展时间4.6个月。总生存期7.3~9.9个月,中位总生存期8.6个月。本研究治疗方案安全性良好,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事件。不良反应主要有血液毒性和非血液毒性两种。血液毒性中,Ⅲ/Ⅳ度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51.9%(28/54),Ⅲ/Ⅳ度贫血发生率为29.6%(16/54),粒细胞减少性发热发生率为13.0%(7/54);非血液毒性中,腹泻发生率为5.6%(3/54),皮疹发生率为9.3%(5/54)。结论西单抗联合伊立替康为主方案在晚期胃癌患者二线治疗中有效,除痤疮样皮疹外,不良反应较单用伊立替康无显著增加。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伊立替康 胃癌
  • 简介:[摘要] 西单抗广泛应用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metastatic colorectal carcinoma,mCRC)患者,其通过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配体结合域特异性结合[1],阻断EGFR发生同型二聚体化反应,抑制受体蛋白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抑制下游信号的传导进而抑制细胞分化、血管生成和转移,最终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2]。西单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皮疹[3],其皮疹发生率约达到80%~86%[4],皮肤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可能导致西单抗减量或者停药,最终影响疾病的转归。有文献报道,西单抗相关的皮疹与疗效呈正相关,发生皮疹的患者疗效优于不发生皮疹的患者[5],本文对在临床工作中发现一例结肠恶性肿瘤姑息术后使用西单抗致皮疹的病例做一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 标签: 西妥昔单抗 皮疹 疗效 治疗
  • 简介:【摘要】 通过一例利单抗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病例回顾及分析,进行文献复习,对利单抗在难治性综合征的应用情况及可能的机制等问题进行探讨,加深对利单抗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的认识。

  • 标签: 利妥昔单抗 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