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静脉置管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补液、给药、静脉内营养支持等重要诊疗措施。同时静脉置管的显著特点是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的血管通路是抢救危重病人的常用措施之一,有效提高了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但如果护理不到位,不仅会影响置管的使用,而且会大大增加患者的痛苦,因此优质的护理工作对静脉置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深静脉 置管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枸橼酸抗凝在连续性静脉-静脉液滤过(CVVH)治疗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14例患者共进行CVVH治疗34例次。将4%枸橼酸钠置换液前稀释输入,速度为2000ml/h或3000ml/h。用静脉推注泵将10%葡萄糖酸钙和25%硫酸镁从外周静脉或滤器静脉端输入。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h测定患者血清电解质、血气分析、凝血功能,并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测定治疗后滤器容积。结果共进行CVVH治疗34例次,每次治疗时间10-28小时,平均15.60±6.51h;30例次未更换滤器完成治疗,治疗后滤器容积(97.19±2.75)ml,均大于原有容积的80%;滤器使用寿命平均14.79±5.98h。14例患者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出血并发症或原有出血加剧。结论认为建立通畅的血管通路和合理使用抗凝是治疗顺利进行的前提,钙剂的输入部位应从外周静脉泵入,延长了血滤器的使用寿命,治疗过程中的监测和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 标签: 枸橼酸 抗凝 连续静脉-静脉血液滤过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28例CVS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多数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早期表现多为颅高压升高为主。MRV或DSA示静脉窦闭塞或充盈缺损。治疗以脱水、抗凝、溶栓为主,多数患者治疗效果佳。结论对于起病较急的高颅压患者,须高度警惕CVST,应尽早行MRV或DSA检查,对其治疗仍以抗凝、溶栓为主。

  • 标签: 脑静脉窦血栓 临床特点 疗效
  • 简介:颅内静脉血栓形成(cerebralvenoussinusthrombosis,CVST)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脑静脉回流受阻、脑脊液吸收障碍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占所有卒中的不到1%。由于其临床症状谱广且常呈亚急性或迁延起病,因此往往被漏诊或延误诊断。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检查以及溶栓技术的发展,CYST的早期确诊率及治疗效果有了极大的提高。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19例CVST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方法,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现报道如下。

  • 标签: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分析 静脉回流受阻 脑血管病 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方法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加强临床护理。结果通过对4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的护理,保护了外周血管,减少了穿刺痛苦。结论加强锁骨下静脉置管化疗患者的护理,对延长导管留置时间、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 标签: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化疗患者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我科一年来52例锁骨下静脉置管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护理措施。结果危重患者应用锁骨下静脉导管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需做好相应的护理,才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危重患者应用颈内静脉置管应加强基础护理措施,才能确保抢救成功率。

  • 标签: 危重患者 锁骨下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通过探讨静脉置管后护理,得出结论掌握静脉置管后护理,有利于及时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减少及避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脊柱围手术期静脉栓塞的预防措施及护理方法。方法将我科2012年4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26例脊柱手术患者进行下肢静脉栓塞(DVT)风险评估,对于评估为DVT高风险的患者,给予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对发生DVT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以提高疗效。结果126例脊柱手术患者经DVT风险评估结果显示,中、低风险47例,高风险44例,极高风险35例。确诊为下肢静脉5例,发生率为3.97%;无出血、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进行DVT风险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并对已发生DVT的患者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脊柱 围手术期 深静脉栓塞 预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采血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总结分析2012年1~3月份我科发生的静脉采血的差错及原因,针对发生差错的原因采取相应护理对策。结果2012年4~6月发生静脉采血差错由1.2%下降至0.2%。结论加强三基三严培训,强化核心制度落实,加强沟通及现场监督,同时合理安排工作流程,可有效防止静脉采血差错的发生。

  • 标签: 静脉血标本 差错 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危出血风险重症患者实施连续性静脉静脉液滤过(CVVH)的效果。方法对我院ICU科2011年1月-2013年4月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枸橼酸抗凝和无抗凝剂CVVH治疗24个病例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以总结经验,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持续血液滤过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溶质清除率高、可清除炎性介质和强大的稳定内环境的功能,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 标签: 血液滤过 ICU 高出血风险回顾性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ICC管的应用及其护理措施,以期提高对运用PICC管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121例留置PICC患者,其中男49例,女62例,年龄19~88岁,平均年龄53.7岁。结果PICC的运用及其留置时间为抢救患者运用28例(23.1%),平均留置时间23.4天;治疗烧伤患者运用10例(8.3%),平均留置时间35.9天;肿瘤患者运用54例(44.6%),平均留置时间41.5天;需反复输血的患者运用13例(10.7%),平均留置时间6.4天;需胸腔引流的患者16例(13.2%),平均留置时间13.2天。结论随着PICC管被广泛用于各种病人的治疗中,其效果良好、维护简单,解决了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方便出入各种药物;同时对PICC置管患者的正确护理,能够有效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确保治疗顺利完成。

  • 标签: PICC 临床运用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通过护理干预预防骨科手术后静脉栓塞并发症。方法通过对136例骨科术后患者进行心理、术前、术后、体位、饮食的护理干预。结果136例骨科手术后患者2.21%发生下肢静脉栓塞,0.74%发生肺栓塞,97.79%有效的预防了下肢静脉栓塞。结论有效的降低和预防下肢静脉栓塞的发生。

  • 标签: 护理干预 骨科术后 深静脉栓塞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重症医学科2011年12月至2012年12月接受静脉置管治疗的病例148例,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结果严重的基础疾病、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置管部位、留管时间过长等为导管相关性感染的主要因素。结论留置静脉管的危重病人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预防和护理措施,降低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深静脉管 导管相关性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静脉多层螺旋CT直接造影法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效果,分析多螺旋CT临床诊疗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下肢静脉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患者1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逆向穿刺法及下肢双部位绑扎法做检查准备,结合患者实际状况调整并优化机械扫描相关参数、制定合理的造影计划、选择科学的重建与检查后处理方式完成检查。结果总体检查效果良好。结论经过合理改进的下肢静脉多层螺旋CT直接造影法能够清晰显示静脉循环状况,而且检查结果更为精准、有效减少了检查中的药剂使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下肢深静脉 多层螺旋CT直接造影法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脑静脉血栓形成的MRI影像表现,以增加对脑静脉血栓形成MRI表现的认识。方法分析两例经MRI确诊的脑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的临床经过及MRI影像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脑静脉血栓形成MRI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脑静脉血栓形成MRI平扫主要表现为静脉窦内流空效应消失和静脉窦内信号改变。静脉窦内血栓MRI平扫表现为T1WI、T2WI、FLAIR信号不均匀增高,三维对比增强磁共振静脉成像表现为静脉窦内充盈缺损影。1例患者上矢状窦、左侧大脑表面部分静脉、右侧横窦及乙状窦血栓形成,伴两侧顶部、右侧颞枕部脑实质肿胀和两侧顶部及右侧颞枕部少量的蛛网膜下腔及硬膜下出血;另1例患者上矢状窦弥漫性血栓形成,右侧乙状窦末端与颈内静脉交界段血栓形成伴狭窄,脑浅静脉代偿性增粗、迂曲,不伴有脑实质改变和出血。结论MRI检查可以准确显示脑静脉窦内血栓形成的直接和间接征象,能够为临床诊断CVT提供明确的诊断依据。

  • 标签: 卒中 静脉窦血栓形成 颅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患者女性,26岁,因"阴道流血1d"于2011-04-22入本院。病史采集:LMP为2010-09-06。1d前(孕龄为32+4孕周)出现阴道流血,无腹痛。本次妊娠后即接受卧床保胎治疗,于2010-11-09行宫颈息肉摘除术,2010-12-28行宫颈内口环扎术,术后予继续保胎及抗感染治疗,自述孕期阴道分泌物较多。

  • 标签: 血栓性静脉炎 感染性 宫颈息肉摘除术 宫颈内口环扎术 盆腔 阴道流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常规检测中静脉与末梢血WBC、RBC、PLT三个项目在数值上的差异以及不同检测时间的差异。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来我院体检的300名健康人的静脉和末梢血进行分析,以及静脉和末梢血在0min、10min、30min检测时的差异。结果静脉和末梢血检测WBC、RBC、PLT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3个时间点的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末梢血30min时白细胞、血小板检测结果与10min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0min时检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常规检测中选用静脉检测结果更为理想,能够更好保证血细胞检测的准确性和重复性。

  • 标签: 血常规 静脉血 末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