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血小板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抽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申请输注血小板的住院患者2 860例,均采用固相凝集法检测血小板抗体,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血型、疾病种类等因素与血小板抗体的关系。结果2 860例患者中男性血小板抗体阳性为10.19%(164/1 610),低于女性的16.32%(204/1 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ABO血型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段患者血小板抗体阳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21~45岁年龄段患者阳性较高(18.01%,106/588)。常见疾病中免疫风湿的血小板抗体阳性为27.27%(21/77),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为20.51%(8/39)、血液系统疾病为15.66%(257/1 641)。结论性别、年龄、血型、不同疾病类型与血小板抗体产生有一定关系,有临床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小板抗体 血型 血小板输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MPV/PLC)与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的关系。方法抽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21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100例经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确诊为室性早搏(观察组),余110例未发生室性早搏者纳入对照组A,另抽取同期匹配且动态心电图检查正常的健康人群45例为对照组B。另将发生室性早搏者依据室性早搏负荷分为高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20%)、中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10%~20%)、低负荷组(室性早搏负荷<10%);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记录室性早搏总数分为Ⅰ组(<1 000个)、Ⅱ组(1 000~10 000个)、Ⅲ组(>10 000个),比较不同亚组MPV、PLC及MPV/PLC,分析血小板相关参数与冠心病室性早搏者室性早搏负荷、室性早搏总数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MPV、MPV/PLC大于对照组A及对照组B(P<0.05);三组PLC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高负荷组MPV、MPV/PLC大于中负荷组及低负荷组(P<0.05);中、低负荷组MPV、MPV/P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MPV、MPV/PLC大于Ⅰ组、Ⅱ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MPV/PLC与室性早搏负荷、室性早搏总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MPV/PLC与冠心病患者室性早搏存在一定关系,随着MPV/PLC比值增加,其室性早搏负荷与室性早搏总数增加,监测MPV/PLC对冠心病的诊治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冠心病 平均血小板体积 血小板计数 室性早搏
  • 简介: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plasma,PRP)与富血小板纤维蛋白(platelet-richfibrin,PRF)因其促进组织再生的能力,在临床口腔创伤及缺损的修复中逐渐被重视及应用,并取得了令人较为满意的效果,鉴于PRP与PRF的制作较简便,且不易出现疾病传染及免疫排斥的不良反应,两者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牙周炎是目前造成牙周骨缺损最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国内外的学者们为了探寻促进牙周组织再生的方法,将PRP与PRF用于牙周治疗中,本文即将近年来有关PRP与PRF在牙周组织再生中的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富血小板血浆 富血小板纤维蛋白 牙周组织再生
  • 简介:目的通过对比血小板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评估血小板抗体检测及配型对血小板输注无效的临床意义。方法以出血症状改善情况、血小板计数增高指数(CCI)、血小板恢复百分(PPR)为标准,对比配型前后血小板的输注效果。结果25例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血小板抗体筛查阳性9例;9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血小板交叉配型前后血小板输注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配型后输注的1h和24hCCI、PPR数值明显高于配型前输注的。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血小板配型输注可以为患者选择适用的血小板,提高单采血小板的输注有效率,避免滥用血小板

  • 标签: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配型
  • 简介:【摘要】目的 对血小板抗体检测对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的临床效果展开研究。方法 将我院于2018年1月到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40例多次输血后血小板输注无效患者与40例无输血史患者血小板输注有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前者入组观察组,后者入组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标本的血小板抗体进行检测,对比统计分析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白细胞抗原、血小板同种抗体与人类血小板抗体的特异性与阳性。结果 观察组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更高,配型血小板24小时CCI值更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更高,两组比较均呈显著差异性,存在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多次输血可增加血小板输注无效概率,血小板抗体检测可为血小板输注提供有效参考,借助血小板抗体检测结果实施血小板交叉配型可提高血小板输注有效率,血小板抗体检测在多次输血输注无效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多次输血 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抗体检测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在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期间就诊的40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20例/组,两组均接受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观察组提供综合护理,将两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100.00%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AS评分(33.69±5.87)分和SDS评分(34.74±6.84)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治疗中采用综合护理在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血细胞分离机血小板去除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捐献周期多次单采血小板(PLT)对捐献者血小板生成素(TPO)的影响。方法:研究抽取献血者样本共90例,样本抽取年限为2021.01~2022.05,均接受多次单采PLT,按照不同捐献周期将全部样本分为3组,各30例。所有对象均接受5次单采PLT,甲组为间隔2w,乙组为间隔3w,丙组为间隔4w。对比各组不同捐献次数下TPO水平。结果:统计显示,甲、乙组第2、3、4、5次机采PLT时TPO水平较首次机采明显降低(P<0.05);但丙组不同捐献次数下机采PLT时TPO水平变化较小,且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不同捐献周期多次单采PLT对捐献者TPO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间隔4w机采1次PLT的安全性相对较高,因此需予以重视和推广。

  • 标签: 捐献周期 多次单采血小板 捐献者 血小板生成素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就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难治性ITP效果及对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影响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围绕我院收治的难治性ITP患者展开,择取时间始于2021年12月止于2022年12月,对其实施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结果:有效治疗落实后,患者病情好转,治疗总有效率较高,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水平呈良好趋势,生活质量得以改善。结论:在难治性ITP的治疗中,升血小板胶囊联合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的应用价值明显,可进一步促进血小板参数及免疫调节因子的改善,值得推广。

  • 标签: 升血小板胶囊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难治性ITP 血小板参数 免疫调节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2011年11月期间我院神经科住院部收治的12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4例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每晚与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晚/联合治疗,对照组64例仅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d,顿服。随访一年,分别在出院后1、3、6、9、12个月各随访一次,患者同时定期进行血脂、下肢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下肢动脉斑块积分等检测。观察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一个疗程后(10d),两组间的发作控制差异性显著,治疗组的93.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1.9%(P<0.05);经治疗后一年随访,观察组缺血性脑梗死总发生6.2%明显优于对照组72.0%,两者差异性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并发症发生较对照组发生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显著,可有效延缓及逆转患者下肢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生,且不增加出血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病 阿托伐他汀 肠溶阿司匹林 联用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3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GMP-140下降程度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聚集均下降,其中两组由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6.932,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38,P>0.05)。结论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 标签: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老年 不稳定性心绞痛 血小板聚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他汀类与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的效果。方法:研究的时间段为2019.8月~2020.8月,研究对象为该段时间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患,纳入的样本容量为60例并进行平均分组。阿司匹林组采用阿司匹林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不同的治疗效果。结果:在疗效和对治疗满意度的对比上,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组的数据要优于阿司匹林组;在并发症发生概率方面,阿司匹林组的发生概率相对较低。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病患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他汀类和两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联用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他汀类 抗血小板聚集药物 缺血性脑血管病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介入治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和抗血小板进行临床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4月所接收的15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观察组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和抗血小板治疗效果。结果根据研究结果显示,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为76例,占96.20%;对照组总有效为64例,占81.01%;两组患者数据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冠心病患者血小板活化指标,观察组6酮前列素Fla低于对照组,P选择素、最大血小板聚集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患者给予介入治疗,可以有效促进血小板活化,提高抗血小板治疗效果,减少其他并发症出现概率,值得临床推广实践1。

  • 标签: 介入治疗 冠心病 血小板活化指标 抗血小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血液病患者采用血小板抗体检测血小板输注后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血液病血小板抗体检测阴性22例为阴性组,选取同期收治的血液病血小板抗体检测阳性20例为阳性组。对比两组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液效果的关系。结果 20例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PTR发生65.00%高于22例血小板抗体阴性患者PTR发生22.73%,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研究发现血液病患者血小板输液无效与血小板抗体有直接关系,及时检出血小板抗体数值可提前对血小板输液无效的情况预防,有效提高血小板输液临床效果。

  • 标签: 血液病 血小板抗体检测 血小板输注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升血小板胶囊联合激素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50例作为此次报告的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2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泼尼松进行治疗,而试验组患者给予泼尼松联合升血小板胶囊进行干预。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出现恶心呕吐、皮肤红肿、局部出血等不良状况人数均少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试验组患者在用药后的治疗满意度、生活质量等临床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存在可见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应用泼尼松联合升血小板胶囊进行治疗有着较好的临床价值,可以明显的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保证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泼尼松 升血小板胶囊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献血前与产品的血小板形态参数的差异,分析其影响因素,寻找改进措施,保障单采血小板的含量符合要求。方法统计2007-2014年经质检血小板含量<2.5×10^11/袋24例,≥2.5×10^11/袋344例。按血小板含量2.5×10^11/袋为分界线分成2组,研究组间献血前MPV、PDW与产品的MPV、PDW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血小板采集量≥2.5×10^11/袋组与<2.5×10^10/袋组的献血前MPV、PDW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2组产品的MPV、PDW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献血前血小板形态变异,影响血小板采集量。对于献血前MPV>9.0855fl或PDW>12.5756%的献血者考虑采集效率降低,应适当增加处理全血量或暂缓献血。

  • 标签: 血小板形态 参考值 单采血小板
  • 简介:血清TPO水平在AA、肝硬化、肝癌、化疗后患者血小板减少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清TPO与1min血小板聚集功能呈正相关(r=0.59,肝癌、化疗后患者血清1min血小板聚集功能较对照组显著增强

  • 标签: 例血小板 减少症 患者血小板
  • 简介:摘要乙二胺四乙酸(EDTA)作为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的抗凝剂,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临床有报道称EDTA可诱导血小板PLT聚集,使PLT的计数假性减低,即临床所诊断的EDTA依赖性假性减少症(EDTA-PTCP),严重影响PLT计数的准确性。EDTA依赖性假性血小板减少症(EDTA-PTCP)的病例在平时检验工作中时有碰到,如果检验工作者镜检意识淡薄,或是由于经验不足,此种PLT假性减低很容易被认为PLT减少症,造成临床的误诊,给患者诊断带来严重影响。随着分析仪的推广和普及,血液分析仪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血常规分析中。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捷、高效、重复性好等优点,然而因为自身检测原理的限制和血小板易于粘附、聚集、破坏等特点,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时经常会出现假性减少现象,临床也经常反映的问题,因此会影响临床医生的临床诊断。

  • 标签: 血小板 抗凝剂 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血小板裂解液(PL)与富血小板血浆(PRP)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5年9月山东省文登整骨医院收治的150例KOA患者的150膝,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小板裂解液(PL)组、富血小板血浆(PRP)组和玻璃酸钠(HA)组(每组50例),3组关节腔注射PL、PRP和HA频次为每周1次,连续5周。选择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为时间观察点,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WOMAC)疼痛评分、Lequesne肿胀评分及WOMAC综合评分评价治疗前后关节疼痛、肿胀情况及综合功能等方面的区别,同时记录3组病例在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Fisher精确检验、方差分析或t检验用于数据分析比较。结果PL组49例,PRP组48例,HA组47例成功完成治疗及6个月以上随访。3组患者在治疗后1个月时WOMAC疼痛评分最低;治疗后3及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3个月:t=1.115,P<0.01;t=2.343,P<0.05;6个月:t=0.463,P<0.05;t=1.98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123、2.983,均为P>0.05)。Lequesne肿胀评分在治疗后3个月时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3.132,P<0.05;t=1.545,P<0.01),PRP组低于HA组(t=2.654,P<0.05)。治疗后6个月时,PL组与PRP组均低于HA组(t=2.513,P<0.05;t=3.3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43,P>0.05)。3组治疗完成后WOMAC综合评分比较:治疗后3个月PL组低于PRP组与HA组(t=2.442,P<0.05;t=2.415,P<0.01),PRP组低于HA组(t=1.324,P<0.01);治疗6个月比较,PL组与PRP组低于HA组(t=1.613,P<0.05;t=2.913,P<0.01),PL组与PR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413,P>0.05)。不良反应发生的比较中,PL组不良反应发生(2.0%)低于HA组(8.5%)(P<0.05);PL组低于PRP组(P>0.05),PRP组低于HA组(P>0.05),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小板裂解液治疗膝骨关节炎能够取得与富血小板血浆同样的治疗效果,均优于玻璃酸钠,同时不良反应发生低。

  • 标签: 骨关节炎 富血小板血浆 透明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