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铜饮食对大鼠神经行为功能及海马突触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铜饮食组,每组15只。对照组大鼠喂食普通饲料、普通水,高铜饮食组大鼠喂食硫酸铜含量为1 g/kg的高铜饲料和0.185%浓度的硫酸铜去离子水12周。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和等离子体-质谱法分别检测大鼠血清、海马中铜的含量,并通过刻板行为实验、旷场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的神经行为功能;Western blot技术检测海马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2,MAP2)、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 43,GAP43)的表达水平。运用SPSS 22.0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高铜饮食组大鼠血清铜[(1.67±0.69)mg/L、(1.98±0.24)mg/L,t=17.53,P<0.05]及海马组织游离铜[(3.52±1.24)mg/g、(4.78±0.57)mg/g,t=10.34,P<0.05]的含量高,刻板行为评分明显高[(0.29±0.08)分、(2.97±0.72)分,t=14.33,P<0.01],旷场实验中穿行空格数[(153.40±24.73)个、(92.46±19.46)个,t=7.50,P<0.01 ]和直立次数均少[(19.34±1.98)次、(10.57±2.71)次,t=10.12,P<0.01],Morris水迷宫定位航行实验中平均潜伏期长[(3.14±1.67)s、(8.29±2.26)s,t=7.10,P<0.01],空间探索实验中穿越原平台位置次数少[(7.89±2.48)次、(2.98±1.73)次,t=3.23,P<0.01]。高铜饮食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海马区GAP43[(1.03±0.05)、(0.48±0.02),t=39.56,P<0.05]、MAP2[(0.93±0.05)、(0.30±0.08),t=25.86,P<0.05]蛋白表达明显减少。结论高铜饮食可使大鼠多种神经行为功能指标异常,而海马区神经元突触界面MAP2及GAP43的表达减少可能参与了神经行为功能中学习记忆损害的发生过程。

  • 标签: 神经行为功能 学习记忆 生长相关蛋白43 微管相关蛋白2 大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CDCA8)在肿瘤中的表达水平与临床预后的关系,以及对肿瘤免疫的影响。方法从UCSC Xena数据库中下载33种肿瘤的转录组、临床数据和突变数据,通过R软件进行整理和分析,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基因CDCA8在不同肿瘤中的表达差异以及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利用Kaplan-Meier分析其表达对恶性肿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斯皮尔曼(Spearman)相关性分析CDCA8与肿瘤突变的相关性,Estimate及Cibersort算法评估肿瘤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分析CDCA8在不同肿瘤中参与的通路,探究其机制。结果CDCA8在20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正常组织(2.86±1.43比1.12±0.96,Z=71.28,P<0.01),其高表达与14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P<0.05);CDCA8表达水平与9种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分期呈正相关[风险比(HR)=1.23,P<0.05];CDCA8表达量与多种恶性肿瘤的突变负荷、微卫星不稳定性、基质评分以及免疫评分显著相关,并且在多数肿瘤中与不同类型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相关;GSEA结果提示CDCA8在不同恶性肿瘤中参与多条免疫相关通路以及免疫功能。结论CDCA8可作为多数肿瘤的预后生物标志物,并且在肿瘤免疫中有重要作用。

  • 标签: 细胞分裂周期蛋白8 恶性肿瘤 预后 免疫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层粘连蛋白β-1(LAMB1)在胃癌癌结节表达及在肿瘤侵袭迁移过程中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3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根治术后的病理标本,包括胃癌癌结节、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以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LAMB1蛋白在胃癌癌结节、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LAMB1 mRNA和蛋白在人胃癌细胞株AGS、MKN74及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中表达。合成抑制LAMB1的小干扰RNA(siRNA)并转染AGS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的活性;划痕实验(Wound assay)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相关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E-钙粘蛋白(E-cadheri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LAMB1蛋白在胃癌癌结节、原发灶及癌旁组织中的强表达率分别为82.86%(29/35)、60.00%(21/35)、14.29%(5/35)(χ2=34.211,P<0.01)。AGS、MKN74、GES-1细胞LAMB1 mRNA表达水平为1.996±0.225、1.519±0.162、0.670±0.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602,P<0.01);蛋白的表达水平为1.044±0.138、0.693±0.106、0.348±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8.028,P<0.01)。LAMB1-siRNA转染后AGS细胞LAMB1 mRNA表达(0.345±0.092)明显低于对照组(1.066±0.1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085,P<0.01)。MTT结果显示LAMB1-siRNA转染组AGS经过24 h后细胞活性(0.491±0.097)低于对照组(0.751±0.0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13,P<0.01)。LAMB1-siRNA转染组AGS细胞迁移率[(37.017±6.043)%]明显低于对照组[(66.533±11.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40,P<0.01);Transwell小室实验结果显示LAMB1-siRNA转染组侵袭细胞数[(57.667±10.152)个]明显低于对照组[(109.667±17.59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71,P<0.01)。LAMB1-siRNA转染组细胞MMP-2、N-cadherin、Vimentin蛋白表达(0.615±0.126、0.409±0.065、0.734±0.103)均低于对照组(1.117±0.115、1.032±0.128、1.115±0.1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7、7.517、4.575,P<0.05),而E-cadherin表达水平(1.323±0.189)则高于对照组(0.817±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36,P<0.05)。结论LAMB1在胃癌转移过程中水平增高,可能是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的EMT过程而参与了胃癌的进展转移。

  • 标签: 胃癌 层粘连蛋白β-1 侵袭 转移 RNA干扰技术
  • 简介:摘要β淀粉样蛋白(Aβ)由β淀粉样前体蛋白在β-分泌酶和γ-分泌酶作用下产生。Aβ积累和聚集,形成寡聚体和纤维,并在大脑中沉积,导致功能性神经元死亡、认知损伤。Aβ诱导炎性反应、氧化应激、自由基损伤、钙离子紊乱等造成神经细胞的坏死和凋亡。近期研究发现Aβ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综述Aβ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机制。

  • 标签: β-淀粉样蛋白 缺氧 缺血 脑损伤
  • 简介:摘要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肿瘤等作用,近年来在风湿免疫科应用广泛,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肠道毒性、生殖毒性、肝毒性、肾毒性、血液毒性、皮肤毒性和其他损害。本文报道了1例雷公藤多苷片在治疗风湿性多肌痛过程中引起血清白蛋白下降的病例,以提高风湿免疫科医生对雷公藤不良反应的认识。

  • 标签: 雷公藤 风湿性多肌痛 白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恢复期外周血肌腱蛋白-C(TN-C)水平,评估外周血TN-C是否可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特异性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2018年1月1日至11月1日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44例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21例,非冠状动脉损伤组(CAL-组)23例]、39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及36例非感染、非血管炎儿童(对照组)外周血TN-C水平。正态分布数据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系数或Spearman秩相关系数分析TN-C与实验室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后外周血TN-C水平均显著高于恢复期[分别为(32.0±13.8) μg/L、(33.5±11.4) μg/L、(23.3±10.8) μg/L,均P<0.01];并与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r=0.317,P=0.038),与血钠水平呈负相关(r=-0.472,P=0.004),但CAL+组与CAL-组患儿外周血TN-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前:(31.7±15.4) μg/L比(32.3±12.5) μg/L;治疗后:(32.2±11.6) μg/L比(34.8±11.3) μg/L;恢复期:(22.6±7.3) μg/L比(24.0±13.4) μg/L,均P>0.05]。川崎病、过敏性紫癜患儿外周血TN-C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儿童[分别为(32.0±13.8) μg/L、(37.2±18.2) μg/L、(24.0±8.05) μg/L,均P<0.01]。结论本研究尚不足以证明外周血TN-C能作为川崎病冠状动脉损伤的预测因子及血管损伤的标志物,但其可能可作为川崎病急性期免疫炎症反应的指标之一。

  • 标签: 川崎病 过敏性紫癜 肌腱蛋白-C 预测因子
  • 简介:摘要肿瘤细胞异常增殖所形成的缺氧微环境导致当前多种抗癌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且加速恶性进展,增加转移。在实体瘤中,充足的氧气供应对于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敏感性是至关重要的。具有携氧功能的血红蛋白氧载体(HBOCs)能有效缓解肿瘤缺氧,并与当前多种肿瘤临床治疗手段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通过对近5年来HBOCs研究进展及其在缓解肿瘤缺氧、增强肿瘤治疗效果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临床肿瘤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血红蛋白 氧载体 肿瘤缺氧 肿瘤治疗
  • 简介:摘要p62是机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含有6个结构域的多功能蛋白。p62参与选择性自噬降解泛素化底物,并已成为监测细胞自噬的重要生物标志物。除此之外,p62还参与氧化应激、细胞营养感知、细胞凋亡和代谢重编程等众多生物学过程。p62的表达受TFEB等转录因子的调控。既往研究发现p62基因突变与神经系统等疾病密切相关,近来还发现p62参与维护肾小球足细胞、系膜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基于p62蛋白功能的多样性与重要性,该蛋白有望成为治疗肾脏疾病的靶点之一。

  • 标签: 肾脏 p62 自噬 氧化应激
  • 作者: 刘彪 张国庆(审校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儿科学杂志》 2022年第11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 200127 福建省儿童医院(福建医科大学妇儿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福州 350014,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新生儿科 200127
  • 简介:摘要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是一种以青紫和低氧血症为临床表现的罕见疾病。细胞色素b5还原酶异常以及血红蛋白M症是引起遗传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主要原因。接触利多卡因、亚硝酸盐等物质则可能诱发获得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血气分析是高铁血红蛋白简便的检测方法。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与新生儿腹泻、酸中毒、晚发型败血症等多种疾病相关。亚甲蓝是治疗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常用药物,维生素C、N-乙酰半胱氨酸、维生素B2在治疗上可能也有一定疗效。该文对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新生儿高铁血红蛋白血症 细胞色素b5还原酶 血红蛋白M症 亚甲蓝
  • 作者: 田书宁 蒙臣 罗向红 王贤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2022年第01期
  • 机构:锦州医科大学十堰市太和医院研究生培养基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十堰 442000 江门市中心医院(中山大学附属江门医院)麻醉科,江门 529099,十堰市太和医院麻醉科 湖北医药学院麻醉学研究所,十堰 442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调蛋白(amphiregulin, Areg)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小鼠损伤肺组织的修复作用及机制。方法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气管滴注制作小鼠ARDS模型,连续7 d提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 BALF)。将成年雄性C57BL/6小鼠用随机数字法分为5组(n=4/组):①空白组;②Areg组(腹腔注射重组Areg蛋白);③LPS+PBS组;④LPS+Areg组;⑤LPS+Anti-Areg组(③④⑤组小鼠气管滴注LPS,30 min后腹腔注射PBS、重组Areg或Areg中和抗体)。于ARDS后1、3、5、7 d提取肺组织与BALF,HE染色评估肺组织病理变化,BCA法检测BALF中总蛋白含量,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与免疫球蛋白M(IgM)浓度,Western Blot检测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表面活性蛋白-C(surface proteins-C, SP-C)的表达情况,免疫荧光检测肺组织PCNA与SP-C共表达情况。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与建模前相比[(51.05±2.47) pg/mL],ARDS后小鼠肺组织中的Areg含量在第1天[(71.97±6.51) pg/mL,P<0.01]与第3天[(147.58±7.56) pg/mL,P<0.01]显著升高。在ARDS后第1天,LPS+PBS组和LPS+Areg组出现明显肺组织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肺泡结构塌陷,且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在第3、5、7天,与LPS+PBS组相比,LPS+Areg组的肺组织病理损伤情况均有明显好转,而LPS+Anti-Areg组的损伤情况却更为严重。与空白组相比,LPS+PBS组小鼠BALF中总蛋白、IgM、中性粒细胞数量、TNF-α、IL-1β、IL-6均有明显升高,Areg处理显著降低了这些指标的水平。LPS+Areg组PCNA(1.34±0.10)、SP-C(1.48±0.10)、p-EGFR(0.92±0.032)的表达水平较LPS+PBS组[(0.88±0.03),(1.06±0.15),(0.68±0.03),P<0.05]上调,且LPS+Areg组PCNA及SP-C双阳性细胞较LPS+PBS组明显增多,而LPS+Anti-Areg组则有所下降。结论Areg可以通过激活EGFR通路增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的增殖,从而促进ARDS损伤肺组织的修复。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细菌脂多糖 双调蛋白 表皮生长因子 肺损伤修复
  • 简介:摘要近年来,离子作为生命的重要物质,在体内发挥的作用逐渐被重视。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central nervous system specific protein β,S100β)作为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钙离子结合蛋白,在精神神经系统疾病、癌症、手术治疗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日渐显露。因S100β的临床采集便捷,检验方法简单,并可随疾病的变化而同步发生改变,故检测S100β水平有助于对疾病进行诊断及鉴别诊断、评估治疗效果和预测预后等。文章对近年来S100β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

  • 标签: 中枢神经特异性蛋白β 神经系统疾病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S100蛋白家族是EF手型钙结合蛋白家族中最大的亚家族,只在脊椎动物中表达,目前共有25个已知家族成员。在炎症、肿瘤、细胞凋亡、细胞迁移、能量代谢中均有参与。近年来,S100蛋白家族被报道通过细胞存活及细胞凋亡等途径参与了肺癌、胃癌、胰腺癌、膀胱癌等多种肿瘤的发展及转移,在肿瘤中表达异常。因此这些蛋白被认为可以作为膀胱癌等多种癌症检测的新的标记物。

  • 标签: 膀胱肿瘤 S100蛋白质类 生物标记,肿瘤
  • 简介:摘要转位蛋白(translocator protein, TSPO)作为一种急性和慢性神经炎症生物标记物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中表达增强,研究显示认知功能受损与相关小胶质细胞激活有关。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unction,POCD)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征,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清楚。文章综述了TSPO与POCD的机制和发生、发展的关系:在小胶质细胞中,TSPO表达上调后抑制线粒体自噬,导致自噬失调,促使活性氧生成增加导致氧化应激增强,由此造成细胞损伤,激活炎症小体,释放促炎因子,促进神经炎症发生、发展,最终导致POCD。通过研究TSPO和POCD之间的联系,为POCD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标签: 转位蛋白 自噬 神经炎症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查与输尿管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中是否存在结石相关功能蛋白的表达,探讨了蛋白在结石息肉粘连、结石生长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在山东省结石病防治中心收治的20例输尿管结石合并息肉患者,共收集40例息肉标本。根据息肉组织是否与结石粘连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观察组为与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对照组为没有与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对息肉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明确息肉组织中结石相关功能蛋白(膜联蛋白A1、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骨桥蛋白和尿调素蛋白)的表达量。结果两组均存在急慢性输尿管炎和局部尿路上皮增生。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炎症细胞明显增多。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膜联蛋白A1和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均表达于尿路上皮细胞,但是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蛋白染色强度显著增加。尿调素蛋白和骨桥蛋白在两组标本中均未显著表达。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膜联蛋白A1和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的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0.05),而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尿调素蛋白和骨桥蛋白表达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膜联蛋白A1与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表达量存在正相关(r=0.741,P=0.022)。结论与输尿管结石粘连的息肉组织中存在高表达的膜联蛋白A1和草酸钙结合蛋白S100A9,这两种蛋白既是炎症信号通路中的关键蛋白,也是尿石症中蛋白信号通路的上、下游蛋白,这两种蛋白可能在结石与息肉粘连、结石生长中扮演关键角色。

  • 标签: 输尿管结石 息肉 膜联蛋白A1 骨桥蛋白质 尿调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核心蛋白聚糖(DCN)对膀胱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以膀胱癌T24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不同时间的DCN对T24细胞存活率的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DCN对T24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采用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DC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P21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其他浓度相比,40、50 μg/mL DCN作用72 h时对T24细胞的抑制作用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1期细胞达到最高值,S期细胞达最低值(P<0.001)。5、10、20、30、40、50 μg/mL DCN作用72 h后均能促进T24细胞凋亡,且在40 μg/mL时达到最大值(P<0.001);与0 μg/mL相比,5、10、20、30、40、50 μg/mL DCN作用72 h对TGF-β1表达均有抑制作用,最明显的抑制作用浓度为40 μg/mL(P<0.001);与0 μg/mL相比,40 μg/mL DCN能促进P21蛋白上调(P<0.001)。结论DCN在体外能够抑制膀胱癌T24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下调TGF-β1及上调P2l蛋白表达。

  • 标签: 膀胱肿瘤 核心蛋白聚糖 转化生长因子β1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联合外周血细胞周期蛋白A(cyclin A)、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mRNA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江阴市中医院2018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0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另选同期治疗的80例子宫颈炎等子宫颈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采用基因芯片检测2组患者子宫颈石蜡包埋组织的HPV-DNA水平,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yclin A、CDK2 mRNA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以病理活组织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判定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诊断效能。结果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HPV-DN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75.00%(60/80)比13.75%(11/80),P<0.05];子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26±0.08、1.49±0.07,均高于对照组(0.11±0.03、1.14±0.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人工流产>1次(OR=3.093,95% CI 1.386~6.899,P=0.021)、初产年龄≤18岁(OR=3.684,95% CI 1.651~8.219,P=0.013)、HPV-DNA阳性(OR=4.125,95% CI 1.849~9.202,P=0.001)及外周血cyclin A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3.800,95% CI 1.703~8.478,P=0.006)、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升高(OR=4.821,95% CI 2.161~10.756,P=0.008)为子宫颈鳞状细胞癌发病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9(95% CI 0.700~0.838)、0.756(95% CI 0.688~0.823)、0.755(95% CI 0.689~0.820)、0.827(95% CI 0.766~0.888)。结论HPV-DNA和外周血cyclin A、CDK2 mRNA相对表达量可用于辅助诊断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且三者联合的诊断效能更高。

  • 标签: 宫颈肿瘤 癌,鳞状细胞 人乳头瘤病毒 细胞周期蛋白A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131I治疗前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re-sTg)和甲状腺球蛋白减少指数(TRI)对中-低危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预后缓解的预测价值。方法对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于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治疗的194例甲状腺全切除术后的中-低危甲状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前瞻性分析,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TC 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Pre-sTg和TRI是DT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pre-sTg以≤8.64 ng/ml为临界值预测疗效尚可时,灵敏度为71.43%,特异度为62.96%,阳性预测值为83.33%,阴性预测值为62.96%,符合率为69.07%;TRI 以>84.80%为临界值预测疗效尚可时,灵敏度为54.29%,特异度为70.37%,阳性预测值为81.72%,阴性预测值为28.24%,符合率为58.25%。结论Pre-sTg和TRI是131I清甲治疗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预测131I清甲治疗的早期疗效有较高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球蛋白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体素间弥散指标——局部弥散一致性(LDH)值及传统体素内弥散指标探究首发未服药精神分裂症(FESZ)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异常。方法选择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精神医学科自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56例FESZ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同期招募64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被试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扫描,采用FSL及PANDA软件处理得到LDH值、各向异性分数(FA)、平均弥散系数(MD)、轴向弥散系数(AD)和径向弥散系数(RD)值。通过基于纤维束示踪的空间统计(TBSS)方法分析比较2组之间脑白质纤维各个弥散指标的差异。对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白质纤维束区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各个弥散指标对FESZ的诊断价值,采用Spearman偏相关分析检验各个弥散指标与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ESZ组双侧丘脑前辐射部分体素簇的LDH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WE校正)。与正常对照组相比,FESZ组右侧下纵束及右侧钩束感兴趣束(TOI)的LDH平均值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校正)。在上述纤维束区域,ROC分析显示LDH值均具有诊断效能(P<0.05),且4个纤维束联合时的LDH值诊断效能最大[曲线下面积(AUC)=0.733,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FESZ组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区域的LDH值与PANSS各项评分均不具有相关性(P>0.05)。在FA、MD、AD和RD指标参数图中未发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体素簇或TOI(P>0.05)。结论体素间弥散指标LDH值能够检测到传统体素内弥散指标未能发现的FESZ患者脑白质微观结构的代偿性变化。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弥散张量成像 局部弥散一致性 脑白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vasohibin-1,VASH-1)浓度及其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UACR)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2017年2月至2020年12月196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将患者分为病例组(T2DM合并DN,163例)和对照组(T2DM未合并DN,33例)。病例组再按不同UACR进一步分为正常组(Ⅰ组,UACR<30 mg/g,21例)、微量组(Ⅱ组,UACR≥30~≤300 mg/g,50例)、大量组(Ⅲ组,UACR>300 mg/g,43例)和大量并高血压组(Ⅳ组,UACR>300 mg/g且合并高血压,49例),检测各组患者血清VASH-1、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 TGF-β1)以及其他血生化指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q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T2DM合并DN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VASH-1与UACR间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病例组的UACR[(1 175.9±120.4) mg/g]、CRP[(9.80±2.01) mg/L]、ESR[(20.61±2.20) mm/h]、TGF-β1[(16.75±2.05) μg/L]、VASH-1[(645.3±183.5) ng/L]高于对照组[(11.5±2.0) mg/g、(4.77±1.34) mg/L、(8.33±1.56) mm/h、(10.63±1.97) μg/L、(416.3±162.1) 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23.39、13.76、30.54、15.75、6.66,均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ASH-1(OR=1.881,95%CI 1.146~3.089)、UACR(OR=1.511,95%CI 1.064~2.146)、TGF-β1(OR=1.846,95%CI 1.135~3.001)均为T2DM合并DN的影响因素(P值分别为0.009、0.022、0.012)。Ⅲ组及Ⅳ组患者血清VASH-1[(693.5±201.4)、(709.8±214.7) ng/L]均高于Ⅰ组、Ⅱ组[(585.3±162.1)、(632.9±165.5) ng/L],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9.46,P<0.001)。Ⅰ组、Ⅱ组、Ⅲ组及Ⅳ组患者CRP[(7.08±1.36)、(8.99±3.72)、(10.58±3.48)、(11.64±3.50) mg/L]、ESR[(17.36±1.76)、(19.05±4.12)、(21.45±5.74)、(22.69±9.13) mm/h]、TGF-β1[(14.75±1.97)、(16.50±1.90)、(17.06±1.23)、(18.39±1.46) μg/L]依次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73.48、156.61、25.83,均P<0.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VASH-1与UACR有明显正相关性(r=0.532,P=0.008)。结论T2DM合并DN患者血清VASH-1的浓度随UACR的增加而增加,VASH-1可能成为预测T2DM早期DN新的标志物。

  • 标签: 2型糖尿病 糖尿病肾病 血管生成抑制蛋白1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转化生长因子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