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对高级别子宫颈病变[即子宫颈上皮瘤变Ⅱ级及以上病变(CIN Ⅱ+)]检出的价值,并通过基于不同风险条件组合的阴道镜检查实践,进一步优化阴道镜活检程序。方法前瞻性研究2017年4月至201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因子宫颈癌筛查结果异常转诊阴道镜检查的346例患者,在阴道镜下对每例患者的子宫颈实施4个点的定位活检(包括异常图像区域的靶向活检和正常区域的随机活检),用于评估靶向活检和随机活检对检出CIN Ⅱ+的价值、多点活检的增量效应。分析基于不同风险条件(包括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高危型HPV检测结果和阴道镜诊断)的组合后阴道镜下子宫颈活检的效能。结果346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38岁(范围为22~61岁);活检后病理诊断为CIN Ⅱ+ 190例,占54.9%(190/346)。(1)346例患者均进行了靶向活检,靶向活检检出CIN Ⅱ+ 184例(96.8%,184/190),其中53例(27.9%,53/190)是在1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1)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131例(68.9%,131/190)是在2级阴道镜异常表现(G2)的区域进行活检检出。即以G2作为阴道镜下活检的阈值,阴道镜检出CIN Ⅱ+的敏感度为68.9%(131/190),而以G1为阈值时敏感度升至96.8%(184/190)。对每例行阴道镜检查的患者,在阴道镜诊断为G1或G2时,分别增加2个或1个点的靶向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2)346例患者中,270例进行了随机活检,检出CIN Ⅱ+ 6例(3.2%,6/190)。随着阴道镜下异常图像(包括G1、G2)累及象限数的增加,随机活检额外的CIN Ⅱ+检出率显著降低(P=0.010)。(3)子宫颈细胞学检查结果≥不除外高级别鳞状上皮病变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H)、HPV 16型阳性和阴道镜诊断为G2是检出CIN Ⅱ+的高风险因素(P<0.01)。这3项高风险因素中,仅存在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34.0%,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51.0%(增加了17.0%),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存在≥2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90.7%,第2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增加至92.6%(增加了1.9%),2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不存在任何1项高风险因素时,第1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为8.8%,第2个点和第3个点活检的CIN Ⅱ+检出率分别增加至17.6%和23.5%(分别增加了8.8%和5.9%),3个点活检可检出所有CIN Ⅱ+。结论在阴道镜检查中,通过靶向活检的多点活检增量效应可提高CIN Ⅱ+的检出率,随机活检作为靶向活检的补充,其作用有限。阴道镜检查时可根据子宫颈癌筛查结果与阴道镜诊断的不同风险条件的组合,相应增减活检点数,以优化阴道镜下活检程序,实现个体化的阴道镜检查。

  • 标签: 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宫颈肿瘤 阴道镜检查 肿瘤分级 活组织检查
  • 作者: 凌人男 李韧 张金玲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磁共振成像》 2023年第01期
  • 机构: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深圳 518020,深圳市人民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深圳 518020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胎膜早破孕妇阴道菌群特征,找出相关细菌种类,通过功能预测探索细菌与胎膜早破交联的相关功能通路,并建立以阴道菌群特征为基础的预测模型。方法基于孕妇队列,纳入35例未足月胎膜早破、180例足月胎膜早破和255例胎膜未早破足月分娩(对照组)孕妇。使用16S rRNA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孕妇在妊娠16~28周时的阴道样本V3~V4高变区序列。分析并比较3组孕妇之间Alpha多样性、Beta多样性,识别物种属性和代谢功能预测的差异。随后采用随机森林模型纳入阴道菌群物种以及危险因素,建立胎膜早破发生的预测模型。结果未足月胎膜早破组与对照组相比,Alpha多样性更高(Observed features, P=0.022;Faith_pd指数,P=0.024),Beta多样性也有显著差异(Unweighted-UniFrac,P=0.010;Jaccard指数,P=0.008)。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巨型球菌Ⅰ型转化菌种显著增多(P=0.017),穆氏乳杆菌显著减少(P=0.003)。而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巨型球菌属显著增多(P=0.009),穆氏乳杆菌显著减少(P=0.002)。功能预测方面,嗜酸菌的硫氧化途径(P=0.021)、乙酸产甲烷途径(P=0.036)、L-组氨酸合成途径(P=0.009)、腺苷钴胺素合成途径(P=0.041)和海藻糖代谢途径(P=0.001)这5种功能在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显著增加,而L-组氨酸合成途径(P<0.001)和海藻糖代谢途径(P=0.030)在足月胎膜早破孕妇中显著增加。通过随机森林模型纳入阴道菌群物种以及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未足月胎膜早破预测模型的表现较好[AUC值为0.739(95%CI:0.609~0.869),灵敏度0.928,特异度0.659,阳性预测值0.750,阴性预测值0.906],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结论阴道菌群特征可能与胎膜早破的发生发展有关,阴道细菌差异的研究可能成为防治胎膜早破的新思路,功能预测为胎膜早破发生发展机制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借鉴,预测模型可以预防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促进母婴健康。

  • 标签: 阴道菌群 胎膜早破 微生物组学 预测模型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分娩镇痛(labor epidural analgesia, LEA)对意愿阴道分娩产妇产后抑郁症(postpartum depression, PPD)发生的影响。方法纳入705例意愿阴道分娩的产妇,宫口开至2~3 cm时由产妇自主选择是否接受LEA。对试产中出现紧急剖宫产指征的产妇,由产科医师做出转剖决策。根据试产期间接受LEA情况和最终分娩方式将产妇分为4组:分娩镇痛阴道分娩组(V/LEA组,302例)、自然阴道分娩组(V/NLEA组,143例)、分娩镇痛试产转剖组(T/LEA组,85例)、自然试产转剖组(T/NLEA组,47例)。收集产妇的人口统计学数据、孕前病史、孕期状况、产前数据(包含心理学量表)和产妇配偶数据,记录分娩过程中最高疼痛数字分级评分法(Numerical Rating Scale, NRS)评分、出血量、家人陪产及新生儿情况,产后第1天记录母婴同室及母婴亲密接触情况、NR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产后第3个月使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the 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估PPD发生情况。分别探讨LEA对阴道分娩成功和转剖产妇PPD发生的影响,采用Logistic回归对PPD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绘制森林图,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评价模型拟合效果。结果4组产妇年龄、初产妇占比、产时出血量、最高NR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LEA组和V/NLEA组产妇产程时长、会阴切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EA组和T/NLEA组产妇转剖前宫口开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后第3个月随访结果显示产妇PPD总发生率为28.4%。在二次分析和调整组间混杂因素后,未发现接受LEA与PPD发生率降低相关[校正后优势比(odds ratio, OR)0.774,95%CI 0.469~1.276,P=0.31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意愿阴道分娩产妇PPD的危险因素有:孕期慢性疼痛、产前EPDS得分较高、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the Zung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得分较高、社会支持评定量表(the 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 SSRS)得分较低、无家人陪产、产后第1天NRS评分较高。将上述因素拟合成逻辑回归模型,绘制ROC曲线,AUC=0.881,95%CI 0.851~0.911。结论接受LEA并不能降低意愿经阴道分娩产妇PPD的发生风险。孕期慢性疼痛,较高的EPDS、SAS得分,较低的SSRS得分,产时无家人陪产,产后第1天NRS评分较高等是PPD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分娩镇痛 连续硬膜外麻醉 产后抑郁症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积血袋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阴道分娩的产妇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奇偶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60例。参照组给予刻度积血盆测量,研究组给予积血袋测量,记录两组产妇一般产后出血发生例数、严重产后出血发生例数、产后休克例数,产后出血量评估误差、产妇对血量评估的满意度情况,比较两组测量方法对产后出血量评估的应用价值。结果积血袋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评估后,研究组产妇一般产后出血例数显著高于参照组,研究组产妇严重产后出血例数、休克例数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行阴道分娩产妇产后出血量评估误差显著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行阴道分娩产妇对出血量评估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血袋应用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量评估中,可显著提高一般产后出血检测例数,降低严重产后出血例数及休克例数,改善其产后出血量评估误差,提高产妇对血量评估的满意度。

  • 标签: 积血袋 阴道分娩 产后出血量
  • 作者: 康丽娟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0
  • 出处:《健康周刊》2018年5月 第18期
  • 机构:清河县中心医院 超声科,河北清河 054800
  • 简介:目的:通过本次研究对经腹部超声与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临床价值进行比较,为宫外孕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本次研究的样本均为近一年来我院急诊收治的宫外孕患者,总样本量为80例。采用经阴道超声诊断和经腹部超声两种检查方法进行宫外孕的诊断工作。将两组患者的诊断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经阴道超声诊断宫外孕的准确率和阳性率更高。两组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宫外孕的临床诊断工作当中,超声诊断是一种便捷又经济的手段,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经阴道超声能够解决经腹部超声存在的问题,使宫外孕的诊断阳性率得到提升,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经腹部超声;经阴道超声;宫外孕;诊断;阳性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适用于国内本地区足月妊娠低风险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所有足月单胎头位低风险初产妇的病例资料,按最终分娩方式分为中转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筛选出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影响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利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和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等对模型预测性能进行评估。利用R语言基于风险预测模型构建列线图。结果(1)共纳入6 551例初产妇,中转剖宫产组576例(8.8%),阴道分娩组5 975例(91.2%)。(2)中转剖宫产组产妇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分娩时妊娠天数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分别为(27.5±3.1)与(26.8±3.0)岁,t=-4.963;(21.5±2.6)与(20.8±2.5) kg/m2,t=-6.743;(14.8±4.2)与(14.1±4.2) kg,t=-3.446;(282±7)与(278±7) d,t=-10.499;P值均<0.01],身高低于阴道分娩组[(159.5±4.2)与(161.7±4.6) cm,t=11.548,P<0.01],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阴道分娩组[26.4%(152/576)与20.7%(1 238/5 975),χ2=10.101,P<0.01],使用催产素、人工破膜、水囊、欣普贝生引产比例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分别为26.4%(152/576)与16.3%(976/5 975)、46.5%(268/576)与36.6%(2 189/5 975)、2.6%(15/576)与1.1%(65/5 975)、4.7%(27/576)与2.5%(149/5 975),χ2=134.918,P<0.01],羊水污染Ⅰ、Ⅱ及Ⅲ/血性羊水比例高于阴道分娩组[分别为5.2%(30/576)与3.5%(209/5 975)、5.7%(33/576)与2.5%(150/5 975)、13.7%(79/576)与1.8%(105/5 975),χ2=307.664,P<0.01],男性胎儿比例[58.0%(334/576)与49.1%(2 934/5 975),χ2=16.576,P<0.01]和新生儿出生体重均高于阴道分娩组[(3 528±389)与(3 344±368) g,t=-11.431,P<0.01]。(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产妇的年龄越大、身高越矮、孕前体重指数越大、孕期增重越多、妊娠时间越长、胎膜早破、使用催产素引产、人工破膜、水囊引产、欣普贝生引产、羊水污染及男性胎儿是中转剖宫产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根据是否纳入胎儿性别因素建立了2个中转剖宫产的预测模型及列线图。(4)未纳入胎儿性别建立的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74(95%CI:0.763~0.784),最佳临界风险为>8.7%,此时灵敏度为0.707,特异度为0.706;如果将胎儿性别纳入建立的模型,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782(95%CI:0.771~0.791),当最佳预测概率>7.4%时,灵敏度为0.785,特异度为0.645。通过Hosmer-Lemeshow goodness-of-fit检验,两模型的拟合程度均较好(P值均>0.05)。两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提示预测的中转剖宫产的概率与实际观察到的概率存在较好的一致性。结论联合上述因素建立的足月单胎头位低风险初产妇阴道试产失败中转剖宫产的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效能较好,准确率较高,可为临床医生指导产妇选择恰当的分娩方式提供参考,以改善母婴结局。

  • 标签: 试分娩 治疗失败 剖宫产术 Logistic模型 初产妇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分析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医源性输尿管阴道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8年1月期间我院收治并行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14例输尿管阴道瘘患者资料。年龄27~69岁,平均(44±5)岁。发现阴道漏尿时间为1~29 d,平均12 d。左侧9例(64.3%),右侧5例(35.7%)。本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血常规、生化、泌尿系彩超、美蓝实验、静脉泌尿系造影以及CTU检查确诊。结果本组14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用时100~160 min,平均125 min。术中出血20~100 ml。术后平均3 d拔除腹腔引流管,7~10 d拔除尿管;住院时间9~18 d,平均13 d。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13个月,本组全部治愈。术后1例患者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未行特殊处理嘱多饮水保守治疗后好转(Ⅰ级);2例患者术后出现发热症状,血常规复查提示血白细胞升高,尿常规白细胞升高,予以加强抗感染治疗后好转(Ⅱ级);余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Ⅲ-Ⅴ级)发生。结论引起输尿管阴道瘘的原因主要为妇产科手术所致,对于输尿管阴道瘘建议早期诊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手术治疗,腹腔镜下输尿管膀胱再植术治疗输尿管阴道瘘疗效满意。

  • 标签: 医源性 输尿管阴道瘘 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中发生子宫肌层及宫旁静脉丛逆流的影响因素,以减少和避免逆流发生,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分析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306例不孕症患者进行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时45例发生逆流患者的声像图特征,分析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干净天数、有无宫腔操作史、输卵管通畅性等与逆流发生的相关性。结果四维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逆流发生率14.71%。卡方检验显示子宫内膜厚度、月经干净天数对逆流的发生有显著影响(P=0.031、P<0.001),有无宫腔操作史、输卵管是否通畅对逆流的发生无显著影响(P=0.610、0.13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逆流发生率与子宫内膜厚度(回归系数为-1.171,P<0.001)、月经干净天数(回归系数为0.439,P=0.015)相关。结论造影前经阴道超声测量子宫内膜厚度及根据月经周期选择合适的检查时间,可有效降低逆流发生率,减轻不良反应,提高子宫输卵管超声造影检查的准确性。

  • 标签: 超声检查 造影剂 子宫输卵管造影术 逆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整合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阴道分娩(VBAC)产妇的分娩体验。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INAHL、EBSCO、OVID及CNKI、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20年7月关于VBAC产妇分娩体验的质性研究文献,采用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性研究评价标准评价文献质量,并使用汇集性整合方法进行结果整合。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提炼出26个结果9个类别,并进一步整合为3个结果:决策影响因素;决策发展历程;阴道分娩后的反思。结论VBAC产妇心理体验较为复杂,医务人员应针对产妇心理需求给予支持和指导,帮助产妇更好地应对分娩。

  • 标签: 剖宫产后阴道分娩 Meta分析 产妇 分娩体验 质性研究
  • 作者: 滕凤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3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无锡市锡山区鹅湖镇卫生院,江苏无锡214116
  • 简介:目的:旨在探讨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萎缩性阴道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25)和对照组(n=25)。综合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阴道清洁度。结果:通过治疗后,研究组的临床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同时,研究组的阴道清洁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可加强临床疗效,保持阴道清洁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雌激素;甲硝唑;萎缩性阴道炎;清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软性镜与硬性镜在不同形态窦道型慢性创面临床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1月1日—12月23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收治46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窦道型慢性创面患者,其中男、女各23例,年龄18~81(48±21)岁。入院时,行CT造影及三维重建了解创面窦道形态并分类,记录“CT造影检查测得的创面窦道长度”(下称参考长度);分别采用硬性镜和软性镜检查并测量创面窦道长度。将含明显弯曲、无明显弯曲窦道的创面分别归入曲线组、直线组,计算各组创面中软性镜或硬性镜检查测得的“创面窦道长度与参考长度的偏差率”(下称长度偏差率),比较各组创面中软性镜与硬性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及二者与参考长度偏差率(0)之间的差异。对数据行配对样本t检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结果CT造影及三维重建显示,本组患者创面窦道形态分为管状(36/46)、片状(4/46)、棒槌状(4/46)、不规则状(2/46)4种,其中,管状进一步分为I型(23/36)、L型(4/36)和Y型(9/36)。含I型管状、片状和棒槌状窦道的创面归为直线组(31/46),含Y型管状、L型管状和不规则状窦道的创面归为曲线组(15/46)。在直线组中,硬性镜、软性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均为0。在曲线组中,软性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为0(0,0.58%),明显低于硬性镜检查测得的41.18%(31.68%,48.41%),Z=-3.408,P<0.01;硬性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40±19)%明显高于参考长度偏差率(t=8.343,P<0.01),软性镜检查测得的长度偏差率与参考长度偏差率相近(Z=-1.342,P>0.05)。结论相较于硬性镜,软性镜在窦道型慢性创面的临床检查中能更大范围地观察该类创面的内部特征,尤其是对于弯曲型窦道型慢性创面的探查具有明显优势,这种方法的推广将有利于窦道型慢性创面的诊断及治疗。

  • 标签: 内窥镜 生物形态 治疗,临床研究性 窦道型慢性创面 软性内镜 硬性内镜 CT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患者在经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术前行内镜超声检查术(endoscopic ultrasound,EUS)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天津市南开医院因临床表现和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术(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结果不相符的132例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患者的资料。将患者分为A、B两组:A组MRCP显示有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无结石,B组MRCP显示无结石、临床表现可疑有结石。患者均行EUS,根据EUS结果决定是否行ERCP,以ERCP结果和随访结果为金标准分析EUS的诊断准确率。结果132例患者经诊断金标准最终确认胆总管结石阳性87例,阴性45例。44例(33.3%)患者EUS阴性,经随访结果确认无结石,避免了不必要的ERCP。EUS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40%(83/87)、97.78%(44/45)、96.21%(127/132)、98.81%(83/84)、91.67%(44/48),MRCP诊断胆总管结石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58/87)、82.22%(37/45)、71.97%(95/132)、87.88%(58/66)、56.06%(37/66)。两者灵敏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EUS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具有显著一致性(Kappa=0.917,P<0.001),MRCP对胆总管结石的诊断和最终诊断结果一致性较好(Kappa=0.439,P<0.001)。EUS对A组MRCP假阳性的检出率高于对B组MRCP假阴性的检出率[8/8比89.66%(26/29),P<0.001]。结论EUS对非确定性胆总管结石的诊断优于MRCP,ERCP术前应用EUS可减少不必要的ERCP操作或避免结石遗漏。

  • 标签: 超声检查 胰胆管造影术,磁共振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胆总管结石病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膝关节镜辅助下固定和传统切开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方法抽取2019年7月至2020年9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102例,按照手术方案分为两组。对照组51例给予传统切开固定术,观察组51例给予膝关节镜辅助下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围术期指标、相关评分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2.16%(47/51),高于对照组的76.47%(39/51),χ2=4.744,P=0.029。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切口愈合时间少于对照组(t=14.528、21.385、11.198,P<0.05)。术后5 d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t=32.266,P<0.05),术后6个月观察组主观评分高于对照组(t=9.073,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3/51),少于对照组的11.76%(6/51),χ2=4.744,P=0.029。结论与传统切开固定比较,膝关节镜辅助下固定治疗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优良率更高,可改善围术期指标,缓解术后疼痛,且并发症发生率低。

  • 标签: 内固定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膝关节镜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巴马猪颈动脉Neuroform EZ支架置入后支架再狭窄(ISR)模型,观察并总结其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改变。方法以13头健康广西巴马小型猪为研究对象,采用球囊过度扩张的方式损伤巴马猪颈动脉内膜后原位置入Neuroform EZ支架建立ISR模型。术后每2周通过床旁彩超监测巴马猪颈动脉支架置入区血流情况,如发现支架血流增快或减慢,即刻行DSA、血管内超声(IVUS)、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和高分辨MRI(HR-MRI)检查,明确支架狭窄情况后处死巴马猪,取支架处组织,采用HE染色观察其病理学改变。结果13头巴马猪单侧颈动脉球囊扩张完成后共置入13枚Neuroform EZ支架,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12.46±3.57)周(6~18周),13头巴马猪中监测到支架血流增快10例,血流减慢3例;即刻DSA检查显示13头巴马猪的支架均出现不同程度狭窄,狭窄率为(44.23±9.39)%;IVUS和OCT提示支架主体完全被增生的血管内膜覆盖,局部管腔的缩窄为明显增厚的内膜所致,而缩窄的管腔在HR-MRI上表现为管壁的明显强化;HE染色显示病变血管内弹力板断裂,内膜增生明显,增生的内膜以平滑肌细胞为主。结论通过球囊过度扩张撕裂血管内膜并原位置入颅支架的方式,在12周左右可建立巴马猪颈动脉ISR模型,多种影像学和病理学检查均证实ISR为增生的内膜所致。

  • 标签: 支架内再狭窄 内膜增生 颅内支架 动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比较单侧双通道脊柱镜(UBE)、显微镜下减压术(MED)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从建库到2021年1月UBE与MED治疗LSS的所有研究。获取文献的作者、发表年份、研究设计、受试者特征、样本大小、手术方案、年龄、性别比、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残疾指数(ODI)。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术后早期、末次随访时的腰部、下肢VAS评分、ODI通过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其中6篇为英文文献,1篇为中文文献;2篇为随机对照研究,5篇为病例对照研究。UBE组纳入251例患者,显微镜组纳入224例患者。相较于MED组,UBE组住院时间更短(MD=-2.28, 95% CI: -3.42~-1.14, P<0.001),术后早期腰痛VAS评分更低(MD=-0.80, 95%CI:-1.44~-0.16, 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前、末次随访时的腰部VAS评分,术前、术后早期和末次随访时的下肢VAS评分、ODI、硬脑膜扩张面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MED,UBE治疗LSS术后早期腰痛缓解及住院时间更佳,但在远期疗效和安全性方面无显著差异。

  • 标签: 椎管狭窄 内镜手术 Meta分析 显微内镜 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皮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皮注射对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于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老年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70例,随机分为皮神经阻滞组(IB组)与皮神经阻滞联合臭氧组(IBO组),每组35例。IB组每注射点皮注射混合药液1 ml(甲钴胺1 mg+复方倍他米松1 ml+2%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10 ml+0.9%氯化钠注射液7 ml);IBO组在皮神经阻滞治疗基础上每点皮注射35 μg/ml臭氧1 ml。于入院第1、4、7日进行治疗,3次为1个疗程,观察记录治疗开始前、疗程结束后当日、疗程结束后1及3个月时的NRS及ES评分;记录两组患者疗程结束3个月时优效、良效、无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当日及3个月时IBO组NRS评分分别为[(1.8±1.0)、(0.8±0.7)]分,低于IB组[(2.3±0.9)、(1.4±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结束后当日、1及3个月时IBO组ES评分分别为[(2.7±1.4)、(1.8±1.2)、(1.7±1.2)]分,均低于IB组[(2.9±1.1)、(2.3±1.2)、(2.5±1.1)]分(P均<0.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IBO组优效率为28.6%(10/35例),IB组优效率为5.7%(2/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患者是否患有糖尿病分层分析后发现,治疗结束后3个月时IBO组糖尿病患者优效率为25%(2/8例),低于非糖尿病患者的29.6%(8/27例)。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对老年PHN患者疼痛和情绪有显著改善,且皮神经阻滞联合臭氧治疗对于老年PHN的疗效优于皮内阻滞,效果更稳定。

  • 标签: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神经传导阻滞 注射,皮内 臭氧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