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近代华北地区的合作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合作运动史上的先驱,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完整性,其历经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日伪统治、中共建立敌后根据地及解放区时期等主要时段,虽政权更迭频繁,局势动荡,但为巩固政权,在各方势力支持下的合作运动始终在该区相继进行。囿于档案资料的整理进度,学界对该区多呈分割式研究,为厘清近代华北地区合作运动始末,挖掘尚存在的研究盲点,特从学术研究成果上进行述评。

  • 标签: 近代 华北地区 合作运动 述评
  • 简介:河西汉简研究表明,汉代居延地区人口由实边移民、少数民族、官私奴婢、屯戍吏卒、从者、徙边罪徒流民六部分构成;他们是居延地区开发的人口主体,也是边塞防御的主力军。

  • 标签: 河西汉简 居延地区 人口构成
  • 简介:晚清民初书法领域经历着激烈的碑帖交战。以“三翰林一圣人”为代表的清廷遗臣中诸多书家聚集青岛,使青岛书坛呈现出的繁盛景象可谓是这一历史现象的缩影。“三翰林”即王垿与刘廷琛、吴郁生三人,书法观念以二王为宗,风格工谨细致、秀丽典雅。表现出这一书家群体对帖学经典的重视和传承。“圣人”康有为则是碑学领袖,他的碑派书法呈现出超越前人的“新理异态”。晚清民初青岛书坛呈现出的审美取向多样化,凸显了晚清书法传统帖学观念与逐步介入的碑学意识并行发展的真实状况。

  • 标签: 晚清 青岛 书法艺术 “三翰林” “一圣人”
  • 简介:教育精准扶贫关键在"精准",要着力做好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回访,确保长效脱贫。教育精准扶贫主要表现在地区之贫、学校之贫、家庭之贫和学生之贫四个方面,造成教育之贫的原因主要包括条件之贫、政策之贫、认识之贫、能力之贫、效果之贫五个方面。教育精准扶贫的对策可着手于完善扶贫政策体系,办好农村基础教育,注重发展职业教育,着力依托高等教育,灵活运用继续教育等。

  • 标签: 教育扶贫 精准扶贫 贫困生
  • 简介:以考古学资料为基础,用实物和文献互证的方法,从河西地区魏晋墓葬的规模、布局、形制、葬式、随葬品、壁画等方面,对其所反映的魏晋时期这一地区的身份等级、宗法制度、河西地方政府与中央的关系、家庭分工与地位、经济差距、阶级矛盾、民族关系等社会秩序进行了探讨。

  • 标签: 河西地区 魏晋墓葬 社会秩序
  • 简介:为了完整、全面的对我国西北地区民族中小学地方课程文化选择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研究从“课程文化选择”、“地方课程与文化选择”、“民族地区地方课程的文化选择”三个维度出发,对相关研究进行了分类整理。综述发现,目前对“文化”和“文化选择”概念的研究已经较为成熟,国内文化类型纷繁复杂,课程改革与文化选择关系紧密。此外,通过对地方课程中文化选择的内容、主体、标准和现状四个维度进行梳理,发现较少有专门研究西北地区民族中小学地方课程的文化选择,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后续研究。

  • 标签: 民族地区 中小学 地方课程 文化选择
  • 简介:教育信息化是民族地区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路径。通过对青海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现状的研究发现,青海省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同步进行,在基础设施建设、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师生的教育信息化素养、教育信息资源使用等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 标签: 民族地区 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
  • 简介:随着国家精准扶贫的实施,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人口享受到了国家很多实惠,不少群众摆脱了贫困,但是由广西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基数大,贫困程度深,精准扶贫工作还面临着一些实践困境。文章对广西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当前精准扶贫开发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精准扶贫的创新路径。

  • 标签: 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 创新路径
  • 简介:通过对教师教学现状的分析发现西北民族地区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教师对自我发展认识不到位、学校内教研力量薄弱和教师信息化水平偏低、县域内没有形成完备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等问题。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和动力;积极开展县域内教师结对帮扶活动;适当放宽编制标准,减轻教师多余负担;提升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和应用能力,实施精准帮扶行动等对策,促进西北民族地区教师专业的发展。

  • 标签: 西北 民族地区 教师 专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