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伊伐布雷定为临床上比较新型的一种减慢心率药物,在快速心律失常中有着比较高的应用价值。伊伐布雷定能够对起搏电流进行有效的抑制,并能起到降低窦房结节律的作用,在治疗体位心动过速综合症与窦性心动过速中有着显著疗效。伊伐布雷定可降低房室结传导速速,缓解心房颤动症状,控制心室率,减少心肌细胞自发动作电位。

  • 标签: 伊伐布雷定 效果研究 快速性心律失常 心血管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本次研究对象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50例,收治时间为2016年1月—2017年8月,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两组患者分别为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胺碘酮治疗,实验组患者接受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心律失常改善状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加以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比对照组患者高20.0%,各项心功能指标也得到了改善。结论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心律失常患者接受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患者的心功能得到了显著改善,且心律失常得到了改善,安全也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厄贝沙坦 充血性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心律失常应用胺碘酮、普罗帕酮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本院收治的心律失常52例,治疗时间为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6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治疗。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77%,观察组为96.15%,比较差异显著(P<0.0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4%,观察组为7.69%,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与普罗帕酮相比,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明显更优,但是在治疗安全方面,这两种药物没有显著差异。

  • 标签: 胺碘酮 普罗帕酮 心律失常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心肌梗死患者服药依从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行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为观察组制定健康教育处方,并按处方行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指导,经随访半年后行MMAS评分及记录住院人数,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6月随访教育,观察组患者MMA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367,P=0.037),而住院人数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254,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护理健康教育及随访指导,可以显著提高心肌梗死患者长期服药的依从,降低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心肌梗死 健康教育 服药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对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8例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心衰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统计对比两组QTC、心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QTC高于对照组,且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衰合并心律失常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QTC,改善其心率,无明显不良反应。

  • 标签: 胺碘酮 慢性心衰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率失常的疗效和安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88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其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成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中医治疗,各44例。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经治疗之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72.73%,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2.7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的冠心病心率失常患者的常规治疗基础上行中医疗效显著,安全较高,因此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冠心病心律失常 中医治疗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胺碘酮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2月-2016年7月期间心内科收治64心律失常患者为对象,随机原则下均分为甲乙两组各32例,甲组采用常规治疗,乙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乙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0.6%)高于甲组(7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组患者经治疗后,患者左房内径、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心率恢复时间等指标均优于甲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意义。结论针对心律失常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减小患者左房内径,缩短心房颤动持续时间,并有助于患者心率恢复。同时,在治疗中不会引起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有效和安全较高。

  • 标签: 心律失常 胺碘酮 心率恢复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对于临床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意义。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73例心律失常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和动态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种检查方式对于冠心病及心律失常的诊断正确率。结果动态心电图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的阳性率为74.0%,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的诊断阳性率53.4%,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心电图对室性早搏二、三联律、房性早搏二、三联律、室性早搏成对、房性早搏成对以及短阵上速的检出率高于常规心电图,差异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心律失常型冠心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于病情的诊断及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冠心病 心律失常 动态心电图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方案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疗效。方法我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60例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各30例,观察组中经中医辨证论治后给予中药汤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654-2口服,两组均用药2周后判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静息状态下心率、平均心率和最慢心率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静息状态下心率、平均心率和最慢心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2例),低于对照组36.7%(1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中医辨证论治方法治疗缓慢型心律失常可较大程度上改善患者静息状态下心率、平均心率和最慢心率,降低不良反应率,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缓慢型 心律失常 中医 辨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把定律汤和常规西药联合起来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从2016年4月到2017年6月治疗的共计90例患有冠心病心律失常的患者,并把这些患者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对照组(45例)以及试验组组(45例),其中单纯使用常规西药治疗的一组患者作为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定律汤进行治疗的一组患者作为试验组。详细观察并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常规西医意义上的疗效以及中医证候上的疗效。结果试验组患者的西医意义上的疗效以及中医证候方面的疗效全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把定律汤和常规西药联合起来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能取得西医意义上的极佳疗效,同时也能有效改善中医症候症状,疗效优良。

  • 标签: 心律失常 冠心病 中西医结合 定律汤 疗效
  • 简介:摘要心律失常在临床上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临床上通常会将心律失常患者根据其心率的速度分为缓慢性心律失常与快速型心率失常,其中快速型心律失常发病率较高,快速型心律失常具有治疗周期长、死亡率高的特点,所以对患者实施科学合理的治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经多名学者的研究显示,胺碘酮在治疗快速型心率失常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其对于患者心率以及血压的改善都有积极的作用,且该药的安全较高,值得在广大医院推广此药物。

  • 标签: 胺碘酮 快速型心率失常 心率 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急救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患者33例,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对其进行急救护理,并观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恰当的急救护理后,其护理有效率为93.93%。结论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有效率,且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广泛应用于临床。

  • 标签: 急性心梗并发恶性心律失常 急救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针对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疾病患者实施术后护理以预防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疾病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平均每组46例。采用常规食管癌疾病手术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护理干预模式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食管癌疾病的手术治疗后出现心律失常症状的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对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临床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食管癌疾病手术后住院接受恢复性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护理干预模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疾病患者实施术后护理以预防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针对性护理干预 食管癌 心律失常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舒适护理、常规护理对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62例心律失常患者作为此次的探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77%,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7.74%,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为90.3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舒适度为80.64%,数据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心律失常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措施,护理效果与常规护理措施相比较为良好,加快患者身体康复,值得借鉴与推广。

  • 标签: 常规护理 舒适护理 心律失常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的辩证论治方法效果。方法对临床18例冠心病心肌梗患者中医辩证治疗方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对选取的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经中医辩证治疗,显效12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88.88%。结论采取“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和“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的原则进行治疗。经急救治疗,病情急危得以缓解,即应抓紧时间审视脉证,辨证论治。

  • 标签: 冠心病心肌梗死 辩证论治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典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治情况。方法我院选择2013年4月~2015年4月间诊治的116例心肌梗死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所选的患者中,78例误诊为急腹症,主要是因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感受器基本均处于心脏下壁表面,如下壁出现心悸缺血缺氧表现时,迷走神经被坏死心肌刺激,而且降低心排血量,组织灌注不足,因而出现了急腹症症状。24例误诊为脑血管疾病,急性心肌梗死时心排出量下降,脑供血降低,特别是左前壁受到交感神经支配,反射导致脑血管痉挛,引起脑细胞缺血缺氧而出现神经精神系统症状。14例误诊为肺心病,肺心病所引起的右心室肥厚,心电图上主要表现为QRS变化,特别是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以及右心衰竭加重时,类似于急性心梗变化。结论上腹疼痛患者通过止痛、解痉治疗无效时,应进行ECG检查同时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心律变化,对于临床症状逐渐加重的患者应密切注意其心肌酶以及心电图变化,并发疾病通过积极治疗未见效果时,必须要想到AMI加强对AMI症状不典型的认识,细致、全面的对病情进行分析,及时进行心电图检查,详细询问病史以及密切注意各个波形变化,不可被疾病的表面症状所误导,应仔细认真的检查。

  • 标签: 不典型心肌梗死 临床治疗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测定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意义。方法将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且各项结果正常者46例为对照组,抽取两组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水平,并展开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心肌酶谱指标及肌钙蛋白I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分析,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肌钙蛋白I阳性率最高,心肌酶谱阳性率为52.4%-83.3%之间,42例患者中无1例心肌酶谱与肌钙蛋白I同时为阴性者。结论将血清心肌酶谱及肌钙蛋白I测定联合应用,能提高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准确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酶谱 肌钙蛋白I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动态心电图在诊断老年心血管病及心肌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收治的41例老年心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上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获得伦理委员会的批准。观察分析动态心电图诊断中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窦性心律失常的总检出率14(34.14)%、房心律失常的总检出率3(7.3)%、心律失常总检出率19(46.34)%、房室传导阻滞总检出率2(4.8)%、束支传导阻滞总检出率3(7.3)%;无症状时的心电图比例显著低于有症状时的动态心电图。结论动态心电图诊断老年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有效减少了无症状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漏诊情况,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动态心电图 诊断 老年心血管病 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自2015年4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超出急诊介入时间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2例,依据患者来院先后顺序均分两组,每组患者例数各36例,予以常规治疗的36例患者作为参照组,予以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实验组,最后治疗后均进行超声检查,最后对实验组和参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左射血分数、左收缩末期内径和左舒张末期内径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优,组间数据结果由统计工具统计学意义形成。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予以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效果理想,其心脏超声指标可以明显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延迟经皮冠脉介入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