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一例急性下壁、右心室心肌梗死并反复出现室颤的患者,给予反复电除颤共计23次,并辅以有创机械通气、正肌力药与血管活性药物维持循环、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及IABP心功能支持治疗。重点做好心律失常的观察与抢救的配合、IABP、PICCO的护理、机械通气的护理、感染的预防。结果本例患者成功抢救,恢复顺利,未出现护理并发症,好转出院。

  • 标签: 心肌梗塞 电除颤 IABP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1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予以胺碘酮治疗,对照组予以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的心率、ECG表现。结果观察组心率及ECG表现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安全高,可在临床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中的80例观察对象,皆为2016年3月到2017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他们随机分成一般护理组和舒适护理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舒适护理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和卧床时间皆要比一般护理组患者的短(P<0.05),且患者护理满意度97.5%要明显高于一般护理组的75.0%(P<0.05)。结论通过实施舒适护理,不仅能够有效促进患者的快速康复,而且还能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为提高临床诊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从我院收治的60岁以上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中抽选5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列入观察组;同期选取60岁以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56例作为研究对象,列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梗死部位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症状不典型,病死率高,临床中应加强心电图检查,尽快确诊,并实施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律失常的诊治方法。方法随机选择2011年3月~2015年6月在我院心内科诊治的7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主要观察患者心律失常发生的时间、类型、诊断治疗情况及转归。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6~72h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最高,平均发生时间(66.7±19.5)h,中期组明显高于早期组和晚期组(P<0.05)。早期组心律失常以窦性心律过缓为主,中期组以室性早搏为主,晚期组以房与交界早搏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经及时诊断后治疗总有效率88.89%,1例患者因心功能不全猝死,病死率为1.6%。结论通过分析得出,掌握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时间和类型,有助于进行针对检查和观察,及时发现并治疗可提高预后,降低病死率。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护理要点。方法研究对象为在我院诊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依据抽签法,分为试验组32例,该组患者行针对的监测护理;对照组32例,行常规的护理监测。对比两组患者的监测护理效果和护理满意度。结果通过对试验组患者实施针对的监测护理干预,其监测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比较后,结果P<0.05,认为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同样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差异性(P<0.05)。结论对于不同部位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有针对的监测护理干预,给予患者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其早期康复的同时,提高了护理满意度。

  • 标签: 不同部位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54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54例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有助于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的预后,应用效果良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106例,并随机均分成循证护理组与常规组(各53例)。常规组施以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心功能分级与心律失常复发情况。结果干预后,循证护理组卧床时间与住院时间均较常规组短(P<0.05);循证护理组(Ⅰ+Ⅱ)级患者较常规组多(P<0.05);循证护理组心律失常复发情况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行循证护理,可缩短患者的卧床与住院时间,改善其心功能状况,减少其心律失常复发情况。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律失常的发生与体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的相关。方法选取我院心内科于2012年3月~2014年8月间住院的急性心肌梗死而有心律失常患者50例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50例心肌梗死未发生心律失常者为对照组,通过离心法对血清当中的炎症因子进行检测,确定炎症因子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心律失常的作用。结果病例组TNF-α、CRP、IL-18、IL-1β、血清淀粉样蛋白等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后,选择机体炎症因子的测定对患者的病情预估和预后具有较大的价值。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炎症因子 心律失常 外周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疗效,与起效机制。方法2014年3月~2016年8月,医院急诊科以胺碘酮治疗AMI心律失常患者44例。结果有效率93.18%,并发心力衰竭1例、房颤1例;治疗后心室晚电位阳性15.91%;治疗后,LEVF高于治疗前,HR、QTd、BNP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疗效较好,但仍存在并发症,部分患者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表现仍然隐性存在,胺碘酮可明显改善心室功能,降低心率、QT间期,减轻心肌损伤。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后室心律失常疗效与安全。方法2013年4月~2015年12月,医院以胺碘酮治疗AMI心律失常78例。结果有效率64.1%,胸痛复发5例、新发阵发性上速与速交替1例;用药后QTd、心率低于治疗前,左心射血分数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2例,并发症发生13例,2例收缩压下降过低停用。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整体疗效较高,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部分甚至可能因此停药。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疗效。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且按照随机编号的方式纳入分析组与参照组(n=40)。分析组采用胺碘酮治疗,参照组采用利多卡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治疗效果以及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参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5%,分析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5%,组间差异比较具有显著区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显著低于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后室心律失常患者应用胺碘酮治疗,能够显著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治疗安全比较显著。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 胺碘酮 临床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心内科收治的因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48例临床资料,其中19例合并各种快速心律失常,静脉应用胺碘酮负荷量后,继续静脉滴注维持,观察房颤转复,心室率控制、室早控制、血压、心功能变化情况及副作用。结论静脉应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律失常对降低心室率及窦性心律转复疗效显著,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应严密检测心率、节律及血压变化,用药应个体化,总结了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治疗中静脉应用胺碘酮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面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今后的诊治提供了有力依据。

  • 标签: 胺碘酮 急性心肌梗死 快速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讨论实施循证护理后,对患者产生的康复效果,为日后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与指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择年份为2013年2月—2015年2月,患者总计120例。在分组研究中,将12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按照抽签的方法,随机划分为两组,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针对对照组患者,于临床实施常规护理;针对观察组患者,于临床实施循证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康复效果。结果经过临床统计,对照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5.25±0.77d,平均住院时间为18.39±3.10d,平均住院费用为6823.92±652.36元。观察组患者平均卧床时间为2.87±0.65d,平均住院时间为10.07±1.04d,平均住院费用为5064.74±502.39元。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明显。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在临床治疗中,通过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可以将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充分的缩短,帮助患者尽快的回家休养,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提高自身的康复水平。同时,循证护理干预的有效落实,还可以将患者的住院费用合理减少,降低患者及家庭的经济负担,在积极意义上较为突出,建议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将循证护理推广应用。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肌梗死 急性 心律失常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经综合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的效果。方法收诊于本院的92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被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与对照组(46例)。常规护理措施被用以干预对照组,而综合护理措施管理观察组,比较其护理效果(心功能分级、满意度等)。结果对照组患者心功能Ⅳ级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而Ⅰ级的比例又较观察组低;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65%)为也较对照组(80.43%)的高,差异均较显著(P均<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综合护理措施进行管理后可使其对疾病的认知度显著提高的同时,还可增强其治疗依从,进而将其心功能提高,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综合护理干预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观察组患者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明显不如采取循证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采取有效的循证护理干预措施,可使得患者的住院时间得到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得到减少,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 标签: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研究分析循证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的50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进行本次护理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结果对照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病率为45.1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9.03±4.01),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为75.14%;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并发症的发病率为9.13%,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7.03±3.11),患者整体护理满意度为95.25%,经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采取循证护理的方法,能够提升患者恢复速度,减少心律失常的复发几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护理推广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试验对象我院近两年收治的83例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患者。患者分组方法随机数字表法。83例患者分为L组和A组两个组别。L组以利多卡因治疗;A组以胺碘酮治疗。观察指标(1)疾病治疗有效率;(2)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A组相比于L组疾病治疗有效率更高,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2)A组相比于L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χ2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结论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均有一定疗效,但胺碘酮在有效和安全方面优势更明显,值得推广。

  • 标签: 胺碘酮 利多卡因 急性心肌梗死 室性心律失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