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院收治的14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患者均行低频、高频,高频联合低频超声检查,患者并行手术病理证实。比较各组患者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结果本组急性阑尾炎手术治疗确诊为140例,超声确诊126例,准确率为90.0%;其中单纯性阑尾炎28例,超声确诊25例(89.3%);化脓性阑尾炎57例,超声确诊48例(84.2%);坏疽性阑尾炎37例,超声确诊35例(94.6%);阑尾周围脓肿18例,超声确诊18例(100%);高频联合低频超声对急性阑尾炎诊断准确率为90.0%高于高频超声77.9%、低频超声52.9%,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检查对急性阑尾炎诊断价值较高,值得临床选择。

  • 标签: 超声检查 急性阑尾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应用CT、MRI进行检查的方法在脑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从2015年至现在收治的经临床或者是病理诊断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共计20例作为研究资料,对患者的CT与MRI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比较CT与常规MRI序列(T1WI、T2WI、FLAIR)、MRA和MRI磁敏感加权成像(SWI)的影像表现、检出率,对其诊断准确性进行统计。结果在全部的患者中,有10例患者为动静脉畸形、有6例患者为海绵状血管瘤,有4例患者为静脉畸形。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应用CT进行平扫没有异常的患者为3例,应用CT进行平扫表现为边界不清的混杂密度影与迂曲扩张的血管影的患者有7例。而应用常规MRI与MRA进行检测的结果显示患者都有扩张迂曲的异常血管团影存在。应用SWI进行检测,结果为患者都能看见斑点状、迂曲的条状低信号影存在。海绵状血管瘤患者中,应用CT进行平扫的检出结果为6例患者有18个病灶。应用常规的MRI进行检测,检出26个病灶,“桑椹”状高低混杂信号与“铁环征”较有显著的特征。应用SWI进行检测,检出病灶有40个,其中38个为低信号,2个为以低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静脉畸形患者均为单发,应用CT进行平扫、应用常规MRI进行检查均没有特异性的表现,应用SWI进行检查的表现为放射状异常信号影聚集,呈“水母头”征。结论应用MRI常规序列结合SWI序列进行扫描能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诊断信息,是临床上诊断脑血管畸形的较好的方法。

  • 标签: 脑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磁敏感加权成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提高病历书写质量,减少、避免因病历书写不规范所引起的医疗纠纷。方法抽查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的部分住院输血病历,并对抽查病历按统一的“住院病历评分标准”进行逐一审阅、评分。结果共检查住院病历72份,其中甲级病历(90分及以上)共59份;乙级病历(75~89分)10份;丙级病历(74分及以下)3份。结论通过专职小组监控,病历书写的内涵、逻辑推理的严谨性、书写内容的科学性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同时各级医师医疗风险防范意识亦有所提高。

  • 标签: 输血病历 质量检查 效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程优质护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2月至2014年2月期间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15例)和观察组(n=115例),对照组在支气管镜检查中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全程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检查前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及检查时间、并对两组患者的支气管镜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检查前心率、收缩压、舒张压、检查时间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观察组对支气管镜检查相关知识掌握度为93.91%,高于对照组的6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8.26%,高于对照组的7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支气管镜检查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服务,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全程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优质护理服务在核医学检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5年06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接受核医学检查的患者400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方法,观察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及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22±08.1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度为55.39±05.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把优质护理服务运用于核医学检查过程中,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程度,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服务 核医学 焦虑程度 满意度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胃镜活检和术后外科病理检查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46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术前胃镜活检以及术后外科病理检查,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诊断结果。结果术前胃镜活检诊断早期胃癌准确率、诊断疾病分化程度准确率等均明显低于外科病理检查,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镜活检与外科病理方法诊断早期胃癌的结果仍有所差异,临床中可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检测以避免漏误诊率。

  • 标签: 早期胃癌 胃镜活检 外科病理检查
  • 简介:摘要为进一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出生缺陷的风险率,提出加强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建议。文章首先浅谈孕前优生检查的方法与项目,其次从检查普及范围狭窄、宣传不到位、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及检查服务存在“时间差”等问题分条探讨,最后提出几点促进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有效开展的措施,希望对同行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 标签: 免费 孕前优生 健康检查 措施探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动态增强在肾癌诊断中的价值及其检查技术。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6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划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检查,而研究组给予MRI动态增强检查,比较两组体检者诊断情况,分析MRI检查技术。结果研究组诊断符合率与误诊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富血供肾癌增强扫描CEI变化明显,但各期比较,差异不显著;少血供肾癌皮质晚期增强变化高于其他期,差异显著(P<0.05);少血供肾癌的CNR明显高于富血供肾癌,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肾癌诊断中应用MRI动态增强扫描,提高了检出率、降低了误诊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MRI动态增强 肾癌 诊断价值 检查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德国美创MC-1000血凝,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降低,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也存在差异(P<0.05)。结论凝血四项指标客观准确的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四项 纤溶系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泊酚用于老年患者无痛胃镜检查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科2014年3月至2014年8月的63例老年检查者,中位年龄66岁(60~88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31例。观察记录受检者的反应。结果63例检查者均一次性顺利完成操作,开始丙泊酚注药至插入胃镜时间2.0~3.0min,胃镜检查时间7~15min;开始注药至唤之睁眼时间5~15min;丙泊酚总量50~200mg,平均120mg。结论无痛胃镜检查时丙泊酚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是相对安全的,但丙泊酚的用量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对存在心肺等基础疾病的患者酌情减量,值得临床进一步开展。

  • 标签: 丙泊酚 老年患者 无痛胃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在病人做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做好护理评估,拟定护理措施,术中按计划进行护理干预,提高病人耐受力及成功率。方法两组病人,试验组为进行护理干预的病人;对照组为未进行护理干预的病人。结果两组病人的心理反应、生理反应和配合程度有显著差异。结论通过对需要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术的病人术前进行有效沟通,解除病人顾虑,取得病人主动配合,提高成功率,减少病人痛苦。

  • 标签: 心理护理 纤维支气管镜术
  • 简介:摘要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追溯系统的使用,利用信息化管理检查包装灭菌区,提高了工作质量,优化了区域性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流程,保证灭菌物品及时、准确供应,保证临床手术和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预防院内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管理追溯系统 条形码 流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的情绪影响,观察临床效果。方法纳入的研究病例为在我院消化内科行内镜检查的患者23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入院的先后顺序进行平衡分组,即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内镜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方式下对患者产生的情绪影响而出现各体征的变化。结果研究组实施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后情绪较对照组平稳,各体征的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在行内镜检查患者给予综合心理护理干预有效减轻心理压力,改善各体征的变化,提高诊治质量。

  • 标签: 综合心理 内镜检查 情绪变化 体征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讨在对胃镜检查中使用静脉麻醉镇痛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0月期间收治的200例行胃镜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无痛胃镜,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式对患者的镇静程度和对镇痛效果的满意度进行总结。结果所有100例受检者均完成检查,且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镇静程度2级86例(86.00%),对镇痛效果满意的患者共计96例(96.00%),临床效果基本达到预期。结论在胃镜检查中对患者行静脉麻醉镇痛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痛苦,保证检查的顺利进行。

  • 标签: 胃镜检查 静脉麻醉镇痛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两种肠道准备方法对电子结肠镜检查结果的影响,以寻求更为安全、有效的清洁肠道准备的方法。方法将142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72例)和对照组(70例)(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患者先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付3/日”提前准备肠道三天,行电子结肠检查前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4付”清洁肠道,对照组行电子结肠镜前直接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4付”清洁肠道,分别观察肠道准备情况、检查成功率、患者腹胀情况。结果观察组肠道的清洁效果优良,电子结肠镜检查成功率100%;对照组电子结肠镜检查成功率91%,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采用提前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2付3/日”后再服用大量泻剂清洁肠道更为有效、并且可以有效减轻患者腹胀感,电子结肠镜检查成功率高。

  • 标签: 老年患者 结肠镜检查 肠道准备 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护理干预在孕妇产前检查依从性中的影响和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5年8月-2016年8月间接收的120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建档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产前检查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应用产前检查优质护理模式,对比两种护理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产检次数达标、产检项目全部完成、定期产检、首次产检孕周<12周的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孕妇进行产前检查优质护理模式,所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产前检查 依从性 优质护理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肠道清洁度对肠镜检查患者疼痛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2017年8月—12月100例行电子结肠镜检查患者病例,根据肠道清洁度评分将所有病例分成2组,准备充分组(0~1分)及准备欠佳组(2~4分)。发放疼痛评估调查表,对患者术中疼痛进行评估后,统计学分析肠道清洁度对肠镜检查患者疼痛度的影响。结果肠镜检查过程中,肠道准备充分、肠道清洁度较高的病人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清洁度的有效提高能够降低肠镜检查受检者疼痛度。

  • 标签: 肠镜检查 疼痛度 肠道准备 肠道清洁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CT检查与诊断价值。方法对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30例的CT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梗死造成脑组织水肿和坏死,CT上呈低密度影。病初6h内,CT扫描通常无异常发现。24h内低密度影的检出率可达50%,第2天可达90%~95%。病后2~3周CT图像上病灶可呈现等密度影,是由于水肿的消退及吞噬细胞的浸润所致。结论CT扫描是常规、最重要的诊断性检查手段。为避免造影剂与血液混淆,行CT时不施行增强扫描。CT可立即发现脑出血或出血性梗死,鉴别脑出血及脑梗死。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 CT检查 诊断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超声检查在产前筛查胎儿畸形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择2016年2月-2017年2月间在我院进行超声检查的12450例孕妇当做研究对象,总结超声检查的结果。结果在研究中的12450例孕妇中,经引产或者分娩而证实的胎儿畸形为81例,而产前通过超声筛查检出有86例为胎儿畸形,所以,超声筛查胎儿畸形的符合率为94.2%。结论在产前胎儿畸形的筛查中,超声检查的应用价值较高,能减少严重畸形新生儿的出生率,应推广使用。

  • 标签: 产前筛查 胎儿畸形 超声检查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