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血型实验中的输血检验安全性与质控。方法选取我科2015.9到2018.12收治的输血患者10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0例。分别在科室中使用普通输血检验操作(对照组)和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操作进行,并观察两组输血不规范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输血不规范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操作作用在血型实验中的效果理想。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血型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一起输入性疟疾情的特征、处置措施及实验诊断,为预防输入性疟疾提供科学依据,疟疾(malaria)是由疟原虫所致的虫媒传染病,是以周期性冷热发作为最主要特征,脾肿大、贫血以及其他脏器受损引起的各种综合征,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疟疾病例大部分发生在非洲和东南亚,其余小部分病例分布在全球其他地区.疟疾主要症状为高热、寒战、大汗、血液涂片检查疟原虫,确诊为疟疾。结论为防止输入性疟疾扩散需要切实做好流动人口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基层人员素质,规范约点处置等综合性控制措施。确保不出现二代病人。

  • 标签: 疟疾 输入性 三日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基础护理实验开放过程中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从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将100名护生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实验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开放式护理实验管理模式。在课程结束时,我们调查了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以及他们对这两种管理模式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教学效果评价高于对照组(P<0)。观察组对实验开放程度、实验项目安排及学习效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05)。结论开放式护理实验管理模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积极作用,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成就感。

  • 标签: 基础护理学 实验室 开放式管理模式
  •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常规实验血液检查、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和乳酸脱氢酶(LDH)与肺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的关系,以及它们在评估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儿疾病中的价值。方法:招募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名CAP患儿,将所有患儿分为轻度肺炎组(56例)和重度肺炎组(44例)。 对两组的正常血液指标、CRP、PCT、IL-6和LDH值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轻度肺炎组的WBC、PLT、CRP、PCP、PCT、IL-6和LDH明显低于重度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实验检查中的WBC、PLT、CRP、PCT和LDH与CAP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有关,CRP和PCT的预测价值优于WBC、PLT和LDH的预测价值。

  • 标签: 常规实验室检查 儿童社区 获得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质量控制在血型实验输血检验中的重要作用。方法 以2020年1月-2021年2月输血治疗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输血检验,实验组输血检验中实施质量控制干预,对2组输血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质量控制 血型实验室 输血检验
  • 简介:摘要:现阶段传统的实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的食品药品检测需求,对新型管理实验制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相关负责人为了解决此类问题,应对当下的实验质量管理模式做出改变。合理分配检测资源,提升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以更科学、更精准的食品药品检测报告回馈国家与社会。

  • 标签: 细节管理 食品检验实验室 质量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疾控中心微生物实验质量控制的影响因素及策略效果。方法 将本市2020年5月-2021年4月期间没进行质量控制的70例微生物检验样本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所有样本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研究组实施针对性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对比两组的质量问题发生率和影响因素。结果 对照组和研究组的质量问题发生率分别为28.57%、8.57%,并且前者的影响因素率为22.86%,高于后者的5.71%,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疾控中心管理中影响微生物实验质量控制效果的因素比较多,需要强化工作人员的认知能力,优化工作环境,进而不断提高微生物实验质控的水平。

  • 标签: 疾控中心 微生物实验室 质量控制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进步,现如今,生命科学研究已进入了3.0时代,医学科学从单纯的疾病诊断转向维护与促进身体健康,医疗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其中,智能化离不开科研创新的原动力,科研创新能力是推动学科发展的有力支撑,在医学领域较为代表性的体现在医学实验日常科学研究项目方面。目前,至少1/2以上的省级医院、医科类大学附属医院均大力发展医学实验建设,无论是以实验为中心的设备共享模式,还是专业实验分散建设模式,医学实验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 标签: 实验室信息 医学检验 质量 应用
  • 简介:摘要:中国是结核病高负担国家,2019年中国的新发结核病患者预估为83.3万(2018年86.6万)估算结核病发病率为58/10万(2018年61/10万)。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萋-尼氏染色法镜检是结核病诊断和治疗效果评价最为经济有效的方法,在结核病实验中被广泛开展。加强全省结核病实验痰涂片质量控制工作对提高我省结核病诊断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统的显微镜镜检方式完全依赖于人工检查,阅片数量较大时容易出现视觉疲劳,对镜检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近年来,人工智能产品-智能显微扫描仪开始应用到痰涂片镜检领域,为评价智能显微扫描系统在实验质量控制工作中的应用价值,开展了此次研究。

  • 标签: 智能显微扫描技术 结核病实验室 质量控制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不同实验检查方法的实际效果和临床意义,并为临床诊断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选取52名可能患有支原体肺炎的儿内科和呼吸内科患者,其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时间都在2021年1月到2023年1月内。对全部病人予以不同的实验检查方法,分别是Mp-DNA-PCR、Mp-IgM、Mp培养。在检查结束后,对各项资料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数据之间是否存在差别,以判断检查结果的准确度和临床意义。结果 发现Mp-DNA-PCR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检查方法。结论 在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的诊断中,不同实验检查方法均有不同优点和缺陷,Mp-DNA-PCR相对其他方法有更高的准确度,但条件要求较高,且适用性较差;Mp培养便捷快速,但准确度低于Mp-DNA-PCR;Mp-IgM很可能受到病程和感染时间的影响,阳性率较低。所以对病人进行诊断时,需要对不同实验检查方法进行灵活使用,必要时可以结合多种方法,以提高检查准确度,进而对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呼吸系统肺炎支原体感染 实验室检查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实验;2.承德市第一中心医院)检查的特点。方法对27例轻链型MM和38例IgG型MM病例的实验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轻链型MM的RBC、HB、CRE、β2-微球蛋白、IgG与IgG型MM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轻链型MM的肾功能损害、贫血、感染程度高于IgG型MM。

  • 标签: 轻链型多发性骨髓瘤 血清免疫球蛋白 轻链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C)及非浓缩尿蛋白电泳成分改变对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将70例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根据其CYC和血肌酐(SCr)尿素(Urea)检测结果分为三组:A组为三指标皆正常组23例,B组为CYC异常组(SCr、Urea正常)21例,C组为三指标皆异常组26例;检测肾功能同时收集患者晨尿作非浓缩尿蛋白电泳。结果A组仅1例出现生理性尿蛋白,22例无尿蛋白区带;B组仅2例无尿蛋白区带,19例出现不同类型的尿蛋白;C组26例皆出现不同类型的尿蛋白。结论CYC对早期肾损害有较高的敏感性,联合非浓缩尿蛋白电泳检测对糖尿病、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诊断有较高价值。

  • 标签: 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 血肌酐 血尿素 尿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实验检查及特征.方法将2011年3月-2015年4月我院接收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30例作为调查对象(研究组),对其资料进行分析,并和对照组A(EB病毒感染)、对照组B(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临床指标进行比对.结果研究组患儿的WBC、Hb、PLT、AL等血常规指标高于对照A、B组,且研究组患儿CK-MB指标高于对照A、B组,三者有区别(P<0.05).结论临床肺炎支原体合并EB病毒感染患儿实验检查结果变化明显,可作为诊断此病症的辅助性手段.关键词肺炎支原体;EB病毒感染;实验检查;临床特征中图分类号R72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0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型实验输血检验性质量控制的效果,同时研究输血安全策略。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需输血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分析,采集全部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研究,随机划分两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输血检验。观察组的输血检验方式和对照组一致,输血检验期间开展质量控制,观察比较两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状况。结果:两组比较,观察组输血安全事故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输血时临床医护人员救治患者的重要措施,对挽救患者的生命有重要意义,因此严格对输血检验质量进行控制,可提高输血的安全性。

  • 标签: 血型实验室 输血 检验性 质量控制 效果 安全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对血液透析环境消毒的效果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病原菌进行检测确认。方法对于本次研究,其主要采用的是现场取样的方法对血液透析环境消毒后的病原菌数量进行检测,了解血液透析的消毒效果,并对不同消毒方法的消毒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通过对两组数据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得知,采用紫外线进行消毒的病原菌检测,其空气中的病原菌清除率达到了87.3%,而对于采用循环风进行净化的透析,其室内的病原菌清除率达到了98.5%,两种消毒方法之间的病原菌清除率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两种消毒方法,其中的循环风空气净化装置在进行病原菌清除的过程中,其效果要明显优于紫外线照射细菌清除方法,且该方法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透析后感染问题的出现。

  • 标签: 血液透析室 空气消毒 表面消毒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由于实验环境、设备仪器等的限制,实验检测的结果,不可避免的具有某些误差。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有效,需要进行实验内的质量控制,减少实验过程中不必要误差的产生,并针对实验结果寻找实验过程中误差的主要来源,有针对性的该减少误差的发生。本文通过对实验内的质量控制概述、对实验中的误差进行分析、并探讨实验内的质量控制的常规方法,更好的将质量控制运用到实际检测的操作中,从而有效的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了信息时代背景下,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实验信息化建设的初步实践,阐述了实验教学信息化过程中计算机技术的科学使用,通过系统优化设计及先进设备的引进,医学院校计算机教学实验信息化建设逐步的推进,有效的提高了学校实验教学的效率及水平,有效的提高了学校实验管理的效率及设备的利用率。促进了医学院校整体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 标签: 医学院校 计算机教学实验室 信息化建设 实践
  • 简介:2006年5月31日~6月7日,浙江省盲人学校出现了陆续发生腹泻、恶心、呕吐、腹痛、食欲不振、发热及全身不适的患者,共发病10例,经流行病学调查、现场卫生学调查、临床资料及实验检验分析,证实这是一起因饮用未煮开的水所致的感染性腹泻疫情,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 标签: 感染性腹泻 疫情调查 饮用水 实验室分析 现场卫生学调查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检测不合格的献血者在第2次献血时筛查结果的分析,并与合格献血者进行比较,探讨核酸检测模式下血站实验进行ALT筛查对提高血液安全性的意义。方法对2011年11月~2013年7月上海地区498085例献血者中再次参加献血,且2次献血间隔期在365天以内的单ALT不合格献血者和合格献血者进行分组,比较两组人员在第2次献血时的筛查不合格率;同时,对单ALT不合格献血组中HBV、HCV检测结果不合格的人员进行确认实验并分析结果。结果单ALT不合格献血组的第2次献血筛查结果中ALT不合格率为20.32%,显著高于合格献血组(P〈0.01):HBV、HCV、HIV和梅毒筛查的不合格率为0.13%、0.20%、0%和0.07%,与合格献血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HBV、HCV检测不合格人员的确认实验结果均为阴性。在2组ALT不合格人员中未发现HBV、HCV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无反应性而核酸检测反应性的献血者。结论开展核酸检测后,ALT筛查在排查献血者HBV、HCV窗口期感染或HBV隐匿性感染的意义不大,对提高血液安全的效果不明显。

  • 标签: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核酸检测 血液筛查 血液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