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MRI多模态检查对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在我院2016年1月到2018年1月之间收治20例经过病理确诊的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手术前均对患者实施MRI多模态检查,对其检查的特点和详细情况进行总结。结果MRI多模态检查可发现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不同部位的定量情况,不同组织的差异显著(P<0.05),其诊断的准确率则为70.0%;结论对颅内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患者实施MRI多模态检查具有一定价值,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颅内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MRI多模态检查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应用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总院收治临床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均已确切诊断为中枢神经系统某种疾病的患者38例,对患者均行磁共振常规扫描和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检查,分析对比检查结果。结果应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诊断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符合率为100%,明显高于常规磁共振扫描(p<0.05)。结论3.0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应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影像诊断中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标签: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CNS) 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 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PWI) 阿尔兹海默病(AD)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 简介:目的探讨腺病毒载体介导转铁蛋白受体报告基因(TFRC)转染人结直肠癌Lovo细胞的最佳感染复数(MOI)、目标基因表达情况及体外MR成像情况。方法采用介导转铁蛋白受体报告基因的腺病毒(Ad-TFRC)载体以5、10、50、100的MOI转染Lovo细胞,以实时定量PCR检测相应mRNA表达。以浓度不一的转铁蛋白(Tf)-超微超顺磁性氧化铁(USPIO)探针转染细胞后,经普鲁士蓝染色确定最佳浓度,并以台盼蓝染色评价细胞活力。采用7.0TMR以T2、T2map及T2~*map序列对目标细胞成像,分析信号强度差异。结果Ad-TFRC成功转染Lovo细胞,最佳MOI值为50,感染效率〉90%;实时定量PCR检测显示Ad-TFRC转染Lovo细胞中TFRC蛋白表达量较空白对照Lovo细胞增多(P〈0.01);普鲁士蓝染色结果示探针铁浓度为1.5μg/ml时最佳,Lovo细胞内可见大量蓝染铁颗粒;探针标记的Lovo细胞及空白对照Lovo细胞盼蓝染色拒染率分别为(93.80±1.60)%和(95.10±2.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MRT2W、T2map及T2~*map成像显示,与空白对照Lovo细胞比较,探针标记的Lovo细胞信号强度减弱(P〈0.05)。结论腺病毒载体可在Lovo细胞中高效表达转铁蛋白受体报告基因,磁化标记后可成功实现Lovo细胞的体外7.0TMR显像。

  • 标签: 受体 转铁蛋白 磁共振成像 直肠肿瘤 报告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使用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7年 4月至 2018年 4月于我院就诊的 120例高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以随机分组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 60例患者。对照组使用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则使用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绞痛改善效果、一年后患者的生存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状况。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 90%,显著高于对照组 75%( P<0.05);试验组患者一年后的生存率为 8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71.7%( P< 0.05);试验组患者的心血管事件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 5%和 18.3%,均低于对照组的 16.7%和 41.7%( P< 0.05)。结论:使用冠脉介入治疗高龄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低,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经 皮冠状动脉介入 高龄患者 冠心病心绞痛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并归纳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患者临床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期间在我院采取10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使用计算机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传统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全面护理,两小组采取相同的护理疗程,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具体比较内容为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认知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两组MMSE评分和ADL评分均有提升,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之间相差较大,而P<0.05,数据从统计结果思考,具有参考价值。结论在颅内动脉瘤患者治疗期间,对其施加全面护理,可明显促进患者认知功能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颅内动脉瘤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65例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65例作为此次研究活动对象。在研究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的基础上针对患者的病情采取综合护理方式来避免诱发脑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诱因,同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与疗效及时护理。结果65例患者中一共治愈了41例,有效好转14例,死亡3例,其他7例。结论对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采用正确合理的治疗过程中,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对预防脑动脉瘤再次出血以及保障脑动脉瘤手术、栓塞成功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脑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 护理
  • 简介:【摘 要】针对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分析,探究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价值,为患者早期针对性治疗能够避免症状的持续发展;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诊治技术手段不断得到改善,疗效逐步提升,患者满意率大幅度增高,更好的达到临床治疗目的,对患者症状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均能够产生重要影响。

  • 标签: 子宫动脉栓塞术 子宫腺肌病 临床特点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水平,探讨炎症反应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肺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符合标准的AAD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肺损伤组(PaO2/FiO2≤300)(A组)和非肺损伤组(PaO2/FiO2>300)(B组),随机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白对照(C组)。检测并比较分析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每隔12小时血清CRP、IL-6、TNF-ɑ水平。结果A、B两组CRP、IL-6、TNF-ɑ入院时水平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小时水平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入院后24小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峰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A、B两组CRP和IL-6、TNF-ɑ水平不断上升,PaO2/FiO2逐渐降低,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上述因子水平达到峰值后下降,PaO2/FiO2逐渐回升,两者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895、-0.774、-0.902)。结论AAA所致的肺损伤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因子的浓度不仅可以反映主动脉夹层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以预示患者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连续监测血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以帮助预测病情,积极采取抗炎等相关措施,可能对于减轻肺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炎症反应 急性主动脉夹层 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介入溶栓治疗应用于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中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间收治的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中均包含18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治疗,而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介入溶栓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和生活质量改善状况。结果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ESS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更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实验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评分照对照组,改善状况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介入溶栓应用于治疗急性大面积脑梗塞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避免患者神经受到损伤,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一种积极的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大面积脑梗塞 介入溶栓 神经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总结140例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的围术期护理。护理重点为术前给予间歇低流量吸氧,应用PGE1维持PDA的开放,及时纠酸,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及完善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呼吸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管道,熟练规范操作,严格控制出入量,合理喂养,做好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的观察,重视神经系统功能的监测。

  • 标签: 婴儿 完全性大动脉调转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将其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其中对照组行游离植皮修复;观察组行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15例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观察组行动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疼痛评分差异较小(P>0.05)。结论对于足背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可给予跗外侧动脉皮瓣修复,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跗外侧动脉 皮瓣修复 足背 软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诊断意义。方法选择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患者有30例(设为研究组),选择时间在2016年6月~2017年6月,同期选择健康人员30例作为对照组,对研究组与对照组均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组间的椎动脉血流参数测定数据指标差异。结果研究组椎动脉型颈椎病予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椎动脉血流参数测定数据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各项参数测定结果数值差异显著,P<0.0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显著,可以为临床诊治提供更多面化的医学信息,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实用性。

  • 标签: 椎动脉型颈椎病 彩色多普勒 超声检查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7月我院12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用针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种方案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的76.67%,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中医推拿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非常高,症状得到有效改善,疗效提高,值得应用。

  • 标签: 中医推拿手法 椎动脉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游离桡动脉掌浅支皮瓣在手指组织缺损中应用。方法对20例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以桡动脉掌浅支为血管蒂的腕横纹游离复合组织瓣进行修复。结果术后19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术后随访4-8个月,皮瓣质地、外形满意。结论应用桡动脉掌浅支游离皮瓣修复手指创面,血管解剖较恒定,操作简便,供区直接缝合,伴有肌腱缺损一期行掌长肌腱移植,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掌浅支 游离皮瓣 手指组织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62例,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IMT和PV水平改善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16%,显著优于对照组的64.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IMT和PV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MT和PV水平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6.4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钙片 冠心病 高血压 颈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对疑似高血压脑出血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的的诊治。 方法 对 2000年 -2005年 2月本医院神经外治疗的 110例大脑中动脉瘤破裂进行分析,有 40例表现为类似于高血压出血的血肿。全部病例都进行显微手术治疗,有 30例是动脉瘤关闭, 7例是切除动脉瘤与关闭。 结果 CT能很清楚地将动脉瘤显示出来,动脉瘤处在近端 3例,分叉部 35例,远端 2例,有 10例患者地动脉瘤与其他部位连合。手术后效果显著回复较好的有 33例,发生严重脑梗死的有 4例,放弃继续治疗的有 2例。 结论 手术治疗前一定要对疑似高血压脑出血的大脑中动脉瘤破裂进行 CT检查,尽快进行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比较好的疗效。

  • 标签: 大脑中动脉瘤 CT 显微手术 CTA 高血压脑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参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的价值。方法对165例早产儿分别于出生后24h、72h及7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将7天内动脉导管未自然关闭者归为动脉导管未闭(PDA)组(n=37),7天内自然关闭者为对照组(n=128)。对出生后24h首次超声检查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PDA组左心房收缩末期内径/主动脉根部内径、分流束最细处动脉导管宽度、肺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最大分流速度、降主动脉肺动脉压差(ΔPs)、卵圆孔分流速度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4h首次超声心动图参数中,仅ΔPs与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相关(P=0.02)。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参数预测早产儿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具有重要意义,ΔPs与动脉导管早期自然关闭相关。

  • 标签: 婴儿 早产 动脉导管未闭 超声心动描记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有创动脉测压对麻醉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者分为甲乙两组,各组50例。甲组麻醉期间不采取有创动脉血压监测,而乙组则在麻醉期间配合有创动脉测压,观察对比两组手术麻醉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1)甲组麻醉患者手术成功率为90.0%,低于乙组的100.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2)甲组患者麻醉期间血压异常升高、血压降低以及其他事件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甲组50例麻醉患者手术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8.0%,显著高于乙组患者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麻醉期间配合有创动脉血压监测,不仅可以降低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且还能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进而提高患者手术治疗的成功率,该血压监测装置值得在麻醉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麻醉患者 有创动脉血压监测 心血管事件
  • 简介:目的观察TASC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腔内治疗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本院腔内治疗的36例(46条患肢)TASC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观察腔内治疗成功率、手术前后踝肱指数(ABI)变化、术后并发症,并于术后6、12个月进行随访统计通畅率变化。结果43条患肢手术成功,手术成功率93.48%(43/46);腔内治疗成功患者ABI从术前的0.42±0.16提高到术后的0.83±0.21(P〈0.01);术后随访6、12个月的通畅率分别为97.67%、90.70%。术中髂动脉破裂1例(3.03%),术后血肿形成1例(3.03%),未出现动静脉瘘、深静脉血栓、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结论腔内治疗TASCD型主髂动脉闭塞症创伤小,通畅率高且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主髂动脉闭塞症 腔内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管超声在颈动脉硬化性狭窄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即抽选于2014年8月到2017年3月在我院就医的98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病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作2组,即对照组(49例,行CT血管造影检查法)与实验组(49例,使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两组诊断准确性。结果实验组轻度、中度狭窄诊断准确率88.24%(15/17)、90.00%(18/20)高于对照组64.71%(11/17)、80.00%(16/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重度狭窄诊断准确率91.67%(11/12)和临床诊断综合准确率44(89.80%)均高于对照组41.67%(5/12)、32(65.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对颈动脉硬化性狭窄有较高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值得推广。

  • 标签: 血管超声 颈动脉硬化性狭窄 临床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