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双向Glenn手术治疗儿童功能单心室类型复杂先心病中应用价值。方法19981~200010,共有15患儿我院接受双向Glenn手术年龄1~13,平均(4.94±3.18),体重10~29kg,平均(15.13±5.71)kg。经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右心导管及心血管造影确诊,结合手术中探查确认不宜一期生理矫治。SVC-RPA端-侧吻合10;SVCMPA端-侧吻合2;LSVC-LPA端-侧吻合2;LSVC-LPA端-侧吻合及RSVC-RPA端-侧吻合1。同期1行ASD扩大、1行PDA结扎、1合并TAPVC者行肺静脉回流口扩大。结果有1术后早期死于急性肺水肿,全组病死率为6.7%。术后SaO2较术前明显上升,P<0.01。1于术后6个半月死于上腔静脉肺动脉吻合口阻塞。结论双向Glenn手术效果良好,作为姑息手术为二期Fontan类手术创造条件;也可作为部分高危患儿终结姑息手术

  • 标签: 双向腔肺分流术 功能性单心室 姑息手术 Glenn术 儿童
  • 简介: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临床疗效分析其安全。方法将76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ACS)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和对照组(血脂康),对比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水平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治疗,观察组血脂水平各指标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为(2.89±0.25)mg/L,较对照(4.34±0.76)mg/L低,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能明显降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改善患者身体状况,且无明显副作用,安全高,值得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症 阿托伐他汀 高敏C反应蛋白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研究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抑制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6248小时内入院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和TIMP-1水平进行测定,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用免疫比浊法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与CT所示血肿周围水肿体积和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脑出血组MMP-9含量CT所示出血灶周围水肿区体积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1)。结论脑出血患者血清MMP-9及TIMP-1水平明显增高,血清MMP-9可能成为早期反映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和预后指标。

  • 标签: 脑出血 基质金属蛋白酶-9 组织抑制因子-1 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心血管病科收治132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患者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及穴位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穴位注射治疗过程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将两组患者两次SAS和SDS评分,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价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穴位治疗负性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穴位注射治疗过程及疗效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穴位注射 冠心病 疗效
  • 简介:目的评价不同年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特征。方法选择AMI患者325,根据年龄分为〈70组63、70~79组140和≥80组122。对各组患者心脏超声及冠状动脉造影等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与〈70组比较,70~79组和≥80患者心力衰竭、左心房内径≥39mm、左心室内径≥50mm、LVEF〈50%、冠状动脉狭窄≥70%、再发心肌梗死死亡、心源性死亡比例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对年龄≥70AMI患者进行心脏超声检测,积极加强对危险因素干预,对预防再发心肌梗死,并减少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死亡及改善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心肌梗死 冠状血管造影术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冠状动脉狭窄 预后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显微手术颅内脉络膜前动脉远动脉瘤(AchA)治疗作用。方法采用神经导航技术,辅助设计最佳手术入路。导航指导下,避开重要脑功能区,精确定位病变,显微手术切除AchA3。结果导航机器显示系统误差为1.2~2.7mm(即导航系统显示病灶位置病灶实际位置距离),平均1.83mm。神经导航引导下,中采用显微及微侵袭技术,成功暴露并夹闭动脉瘤。术后经脑血管造影证实,3动脉瘤均完全夹闭。术后无手术相关神经功能障碍,影像学复查无病灶残留。随访3个以上,3患者均能够生活自理,1患者左侧上、下肢肌力恢复至Ⅳ级(术前Ⅲ级),另外2患者四肢肌力均为Ⅴ级(同术前)。结论采用神经导航技术可精确定位脑深部AchA,避免术后严重神经功能障碍,改善了患者预后,是微侵袭处理AchA有效辅助手段。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神经导航 显微外科手术 脉络膜前动脉远段动脉瘤
  • 简介:  目的:研究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AMI)疗效。方法:对76急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AMI病例进行回顾分析。并以发病至溶栓时间6h为界分组,比较两组病例疗效。结果:本组冠脉再通率73.7%;轻度出血发生率11.8%,病死率15.8%,主要死因:心脏泵衰竭和严重心律失常。〈6h组冠脉再通率、轻度出血发生率、病死率分别是:84.0%、10.0%、8.0%;6~12h组分别是53.8%、15.4%、30.8%;两组冠脉再通率、病死率对比有显著差异(P分别〈0.01,〈0.05);轻度出血发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可以显著提高AMI治疗,值得基层医院推广。

  • 标签: 尿激酶 心肌梗塞 血栓溶解疗法
  • 简介:目的观察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血脂异常临床疗效及安全。方法选择本院于201412~201512收治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120,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观察组,每组60对照组单纯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观察组则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压、血脂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①观察组显效21,有效35,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显效14,有效28,总有效率70.00%(42/60),组间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两组血压、血脂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对照组相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伴血脂异常临床疗效良好,可显著改善患者血脂异常,稳定患者血压水平,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 标签: 高血压 血脂异常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科治疗方法及其疗效,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临床诊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3至20133我院接受治疗80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研究对象,回顾分析临床诊疗资料。结果综合治疗,69显效,(86.25%);8有效(10.00%);3无效(3.75%),总有效率为96.25%。本组自然生产率为72.50%,剖宫产率为27.50%。结论综合治疗法应用于妊娠高血压有助于保障母婴安全,早发现、早治疗是提升疗效关键。

  • 标签: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产科 治疗效果
  • 简介:目的观察小血管支架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方法观察我院19974至20023纳入290小血管支架患者299支血管304病变共316个小血管支架(支架直径<3.0mm)术后手术成功率,术后即刻效果,主要临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及远期再狭窄率.随访1至4,其中122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支架全部顺利置入.血管狭窄率由89%±12%改善至术后5%±5%(直径法),术后1随访202(69.7%),存活197,5于术后3h~7d死亡.2死于术后持续低血压,1死于急性左心衰,2猝死.180随访5个至4,无事件存活率(NES)73.3%(132/180).其中122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39发生支架内再狭窄(30.3%),37二次行PCI,2行CABG,再狭窄患者2二次PCI再次发作心绞痛,经冠脉造影证实再次再狭窄1行第3次PTCA,1行CABG.1患者术后2死于心衰,1术后3再发急性心肌梗死(为支架相关动脉).结论小血管支架手术成功率高,术后即刻效果,术后主要不良事件率(死亡、AMI及TLR)未增高,术后远期无事件存活率较高,再狭窄率较大血管支架稍高.

  • 标签: 小血管支架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临床疗效 再狭窄 心血管病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观察重组人脑钠肽(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5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常规抗心衰治疗基础(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上,观察组给予rhBNP治疗,首先静脉推注负荷剂量1.5μg/kg,随后以0.0075μg/(kg.min)维持静脉泵注48h;对照患者给予静脉泵入硝酸甘油治疗,起始剂量5~10μg/min,根据血压情况每次增加5~10μg,直至临床效应平均用量20μg/min,静脉泵入48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肺动脉压(PAP)、心率、呼吸、住院时间、死亡率、3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及再住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和对照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6.9%、6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VEF、血清NT-proBNP浓度及心率、呼吸频率、肺动脉压,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h,观察组患者LVEF增加,血清NT-proBNP浓度心率、呼吸频率及肺动脉压降低,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患者上述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住院死亡率降低、3个月后6分钟步行距离增加并且再住院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rhBNP治疗急性心力衰竭或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能更好改善患者症状及愈疗效优于硝酸甘油。

  • 标签: 早期 重组人脑钠肽 硝酸甘油 心力衰竭
  • 简介:2型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1型糖尿病则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什么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就是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攻击自身正常组织导致疾病。1型糖尿病中.患者免疫系统攻击分泌胰岛素细胞.导致身体不能产生足够胰岛素.从而血糖升高。

  • 标签: 1型糖尿病 动物实验 药物治疗 自身免疫性疾病 分泌胰岛素 免疫系统
  • 简介:目的:探讨血管内治疗单纯药物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颅内动脉狭窄145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或家属意愿分为血管内治疗组72和药物治疗组73,分别行血管内治疗手术(使用Gateway球囊、Wingspan支架、Apollo支架)或药物治疗(阿司匹林100mg/d、氯吡格雷75mg/d、阿托伐他汀2040mg/d),随访观察1、3、6、912卒中及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发生率、再狭窄率(以狭窄率〉50%为标准),并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1)血管内治疗药物治疗基础上成功置入支架70枚,支架置入成功率为98.6%(70/71);血管内治疗组共发生并发症7(9.9%),其中合并出血2,饮水呛咳、声音嘶哑、眩晕、头痛、兴奋各11脑出血病情恶化死亡,其他患者经积极内科治疗均痊愈出院,未遗留严重后遗症。(2)血管内治疗治疗12卒中复发率为8.4%(6,均为TIA),药物治疗组为26.0%[19,其中16(占84.2%)为小卒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52,P〈0.01);治疗12两组再狭窄发生率或狭窄加重发生率分别为5.6%(4)和6.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1,P〉0.05)。结论血管内治疗症状颅内动脉狭窄药物治疗比较,疗效更显著,改善患者临床预后优于药物治疗

  • 标签: 颅内动脉疾病 血管内操作 支架 多种药物疗法 再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肌细胞增强因子2A(MEF2A)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PAI-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之间关系,分析变化产生可能机制.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75ACS患者及健康对照组35血清MEF2A、PAI-1、MCP-1水平变化.结果①ACS组患者血清MEF2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88.70±4.38)ng/L比640.42±46.66)ng/L](P<0.05);②ACS组患者血清PAI-1、MCP-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2.85±2.60)U/L比(7.61±5.23)U/L,(842.2±20.86)μg/L比(408.88±29.56).μg/L](P<0.05);③ACS组患者MEF2A水平PAI-1、MCP-1水平变化呈负相关(r=-0.739,P<0.01;r=-0.544,P<0.01).结论血清MEF2A水平PAI-1、MCP-1水平变化呈负相关;MEF2A、PAI-1、MCP-1水平变化对评价ACS血管炎症反应和斑块稳定程度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标签: 肌细胞增强因子2A 急性冠脉综合征 纤溶酶原激活抑制剂-1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 简介:目的探讨超声血流参数早产儿早期动脉导管未闭(patentductusarteriosus,PDA)预测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1至201611深圳市福田区妇幼保健院收治23出生7d内PDA早产儿为观察组,另外选择35出生7d内动脉导管自然关闭早产儿为对照组。均进行常频(3.5MHz)及高频(8.0MHz)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两组动脉导管直径及超声血流参数,包括左心房主动脉根部比(leftatriumtoaorticroot,LA/AO),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systolicvelocity,PSV),舒张末期流速(enddiastolicvelocity,EDV)以及收缩期降主动脉肺动脉压差(△P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ROC)曲线计算超声血流参数对PDA诊断效能。结果常频及高频超声下,观察组动脉导管直径、LA/AO显著大于对照组,PSV、EDV、△Ps显著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高频常频超声下动脉导管直径、PSV、EDV、△P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A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24h高频超声血流参数[LA/AO〉1.24,PSV〈16.7cm/s,EDV〈4.93cm/s,△Ps〈9.47mmHg(1mmHg=0.133kPa)]诊断PDA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动脉导管直径,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定量分析超声血流参数有助于早期诊断早产儿动脉导管是否自然关闭,进而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早产儿 超声血流参数 高频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51至20161期间我院手术病理确诊52肝硬化合并小肝癌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分别进行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分析对比三种方法诊断结果。结果51患者中有57个病灶,病灶最大直径小于3cm;57个病灶中48个中-低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9个病灶高分化癌动脉期明显增强,高分化癌开始消退时间中-低分化癌动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超声造影、增强CT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6.92%(40/52)、90.38%(47/52)、82.69%(43/52),超声造影常规超声、增强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超声造影对肝硬化合并小肝癌进行早期诊断,诊断率较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超声造影 肝硬化 小肝癌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皮肾镜取石治疗肾结石效果及影响因素做出分析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外科收治肾结石患者120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两组患者治疗进行分析观察。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不管是在手术时间、手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和手术中出血量还是发生并发症、清除结石、结石复发中都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完善,工作经验积累,经皮肾镜取石操作越来越规范,凭借其并发症少、微创、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患者接受,取得显著效果

  • 标签: 经皮肾镜取石术 微创 碎石 影响因素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对88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24h动态心电图进行临床研究探讨。方法选择201210-201310本院住院治疗中老年心血管病患者88,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根据患者年龄方面的差异将其划分成为中年组老年组,以高美仪Net12.0版十二导联动态心电监测系统为主要监测仪器,对88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方式进行监测,以不同时间患者平均心率、心律失常情况、心率变异、心肌缺血实际变化情况以及缺血时间等作为监测对象,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详细记录分析对比。结果给予88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实施24h动态心电图检测之后发现,老年组患者在心律失常等方面的发生率要明显比中年组患者高,且心肌缺血时间大多分布于凌晨(0:00)到上午(8:00)这一时间之内。结论伴随着人们年龄不断增长,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临床疾病发病率也呈现出不断上涨趋势,临床24h动态心电图相关检测技术普及应用,能使患者尽早发现其心肌病变,并在此基础上作为反映,予以早期干预,从而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总体发病率得以有效控制和降低,并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生活质量,促使中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能够早日康复,具有显著临床意义,值得各大医疗机构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老年 心血管疾病 24H动态心电图 临床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