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延安地区健康青少年上中切牙短根畸形的患病。方法按照同一标准严格筛选出延安地区首次来延安大学附属医院要求牙齿矫正的健康青少年174例,观察其曲面断层片上中切牙牙根形态,测量其根冠比例,计算上中切牙短根畸形的患病,对男性和女性样本问进行卡方检验,所有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延安地区健康青少年:双侧上中切牙牙根根尖粗短、圆钝,双侧根冠比例≤1:1的患病10.9%,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大于男性;双侧上中切牙牙根根尖粗短、圆钝,单侧根冠比例≤1:1的患病4.0%,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侧上中切牙牙根根尖粗短、圆钝,根冠比例〉1:1的患病9.2%,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延安地区上中切牙短根畸形的患病可能存在地域性特点。

  • 标签: 上中切牙 牙根 青少年 患病率
  • 简介: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computedtomography,CBCT)和曲面体层片对正畸患者上颌窦异常的检出进行研究。方法筛查2016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患者影像资料,共纳入480例同日拍摄曲面体层片与CBCT患者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和评估曲面体层片及CBCT图像中上颌窦异常情况,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卡方检验、一致性检验等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曲面体层与CBCT对上颌窦异常的检出有统计学差异(χ^2=346.32,P=0.000)。在纳入的480例、960侧上颌窦CBCT图像中,40.8%有上颌窦异常。其中,潴留性囊肿的检出最高(18.2%),其次为黏膜增厚(15.1%)。男性与女性上颌窦异常检出有统计学差异(χ^2=14.98,P=0.000)。青少年组与成年人组上颌窦异常检出无统计学差异(χ^2=0.26,P=0.612)。结论对于上颌窦异常情况,CBCT检出明显高于曲面体层片。在正畸人群中上颌窦异常较为常见,且以潴留性囊肿最为多见,患者的性别对上颌窦异常有影响,而年龄对上颌窦异常无影响。

  • 标签: 正畸治疗 上颌窦异常 锥形束CT 曲面体层
  • 简介:由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的“首届全球华人口腔医学大会”于2010年12月1-4日在厦门召开,大会设立“全球华人口腔医学大会——杰出海外学子奖”,旨在表彰在国际口腔医学领域上取得优异成绩的优秀华人海外学子。本次评选是从在海外学习工作的、毕业于全国各医学院校口腔毕业生或从事口腔研究的医学毕业生中评选出十位获奖者,其中三位本科阶段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占获奖人数的近三分之一。

  • 标签: 中华口腔医学会 南京医科大学 海外学习 医学大会 华人 医学毕业生
  • 简介:目的探讨咀嚼麦芽糖醇口香糖对唾液流与pH值的影响。方法选10例志愿者,分别检测咀嚼麦芽糖醇口香糖或木糖醇口香糖前后不同时间段唾液的流和pH值。应用SPSS12.0软件分析。结果咀嚼2种口香糖10min内,唾液流显著增加,在2~4min时达到峰值,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4.24±0.30)mg/min和(4.53±0.19)mg/min。唾液pH值在2~4min时上升至(7.16±0.15)和(7.02±0.20)。两组的唾液流与pH值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咀嚼麦芽糖醇口香糖也能促进唾液分泌,提高唾液pH值。

  • 标签: 麦芽糖醇 木糖醇 口香糖 唾液流率 唾液pH
  • 简介:已经有文献报道口腔健康、剩余牙数和死亡之间的关联。但老年全口或部分缺牙患者接受种植牙治疗后死亡情况的相关知识依lEt缺乏。研究目的:该回顾性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全12I或部分缺牙老年患者(80岁以上)接受种植牙治疗后的死亡。材料与方法:本研究纳入226位在1986—2003年间接受种植治疗时平均年龄83岁的老年患者。共285个牙弓,植入1384颗Branemark种植系统(NobelBiocare)。样本分成两个亚组108位全口及158位部分缺牙患者。接受种植牙手术时同时收集了患者各自的预期剩余寿命。对10年后两个亚组的累及存活(CSR)进行分析和比较.并将其与普通同龄人群预期累积存活进行比较。结果:10年随访显示相比于全口无牙颌患者.部分缺牙患者的死亡(P〈0.05)明显减小(10.4%)。与普通同龄人群相比,种植修复组老年患者累积生存示死亡明显下降。在一期手术时健康与不健康人群之间及有与无失败植牙史的人群之间的死亡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过10年的随访显示老年患者中部分缺牙组死亡较全口无牙颌组明显偏低。相比于在植牙手术时同年龄同性别的普通人群,种植修复组死亡明显降低。死亡的降低并非是因为接受了种植手术,而是因接受种植手术的患者相较于一般人群更加健康积极。

  • 标签: 老年患者 种植治疗 死亡率 无牙颌 缺牙 BRANEMARK种植系统
  • 简介:目的本文目的是评估一种含氟的窝沟封闭剂在随机挑选的132个儿童的乳牙和恒牙上应用时的保留。材料和方法应用Helioseal-F对36位平均4.5岁的儿童的195个乳牙和96位平均10.5岁的儿童的391个恒牙进行窝沟封闭。每一步骤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3年后复查封闭剂的保留。结果乳牙完全保留是95.04%,部分保留是3.12%,完全脱落是1.84%。恒磨牙分别是95.81%,2.83%,1.36%。结论此窝沟封闭剂的3年保留很好。乳牙组和恒磨牙组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

  • 标签: 氟窝沟封闭剂 乳牙 恒牙 保留率
  • 简介:目的:探讨二期高温、高压处理对Ceramage瓷聚体材料机械性能和单体转化的影响,并初步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方法:用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分别制作20个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测试试件,所有试件均在Solidilite光聚合器中常规聚合,然后随机分为等数的两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聚合后用国产自控多用途牙用树脂聚合器进行二期热压处理,温度120℃,压力0.6MPa,时间7min;用Bose公司ElectroForce3520多功能材料实验机测得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对二期处理前后的测试值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进行比较。另外用傅立叶变换红外色谱仪,分别测试常规固化的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和二次热压处理后的材料,在标准基线方法下得到各自的单体转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二期热压处理后Ceramage瓷聚体体部材料的抗压强度和直径拉伸强度都有了显著提高,提高幅度分别为12.90%和10.84%(P〈0.01)。常规处理时Ceramage体部材料的单体转化为72.7%±2.2%,经二期热压处理后单体转化为75.4%±1.5%,提高幅度为2.7%(P〈0.01)。结论:二期热压处理可以提高Ceramage瓷聚体材料的单体转化,并改善材料的机械性能。

  • 标签: 光固化 瓷聚体 抗压强度 直径拉伸强度 单体转化率 红外色谱
  • 简介:目的探讨品管圈(QCC)活动对降低手术室护士针刺伤发生的效果。方法通过成立QCC小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手术室护士针刺伤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改进防针刺伤的硬件设施,加强医护沟通和医护锐器操作规范培训,用χ2检验的方法比较改进前、后两组护士针刺伤的发生,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护士针刺伤发生次数由2013年的11.8%下降至2014年的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98,P=0.005),使用锐器规范,防范意识不断提高。结论通过QCC管理活动,解决针刺伤发生的要因,显著降低了手术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并提高了手术护士职业安全感及团队的互助能力。

  • 标签: 品管圈 针刺伤 质量管理
  • 简介:目的研究上呼吸道阻塞患儿错畸形的患病情况,并利用头影测量分析上呼吸道阻塞对颅颌面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1)错畸形患病调查: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患儿176例为病例组(ENT组),另选取2017年6月于辽宁省沈阳市光明中学七年级和塔湾小学三年级进行口颌面错畸形普查的中小学生485名为对照组(GS组)。比较两组人群不同期和整体错畸形的患病,并统计不同期错畸形的安氏分类构成比。(2)头影测量分析:选取2017年5—9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上呼吸道阻塞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病例组(H组),另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正畸科就诊的上呼吸道通畅并进行正畸治疗的患儿32例为对照组(N组)。分别对两组患儿的颅颌面软硬组织、气道矢状径间隙和舌骨位置进行测量,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测量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ENT组患儿替牙期、乳牙期以及整体错畸形的患病均高于G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恒牙期两组患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H组和N组患儿,在颅颌面软硬组织测量指标中,仅下颌平面角(SNGoGn)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气道间隙矢状径测量中,软腭上后气道间隙(PNS-UPW)、软腭中后气道间隙(SPP-SPPW)、气道间隙最窄处距离(Mc1-Mc2)3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舌骨垂直向位置测量中,H点到腭平面的距离(H-PP)、H点与后鼻棘点的距离(H-PNS)、H点到下颌平面的距离(H-MP)和H点与第三颈椎垂直距离[H-C3(V)]4项指标测量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阻塞患儿的错畸形患病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

  • 标签: 上呼吸道阻塞 错畸形患病率 颅颌面生长发育 气道 舌骨
  • 简介:目的通过资料回顾分析确定14年间累计资料中眶、鼻、耳骨整合种植体的生存,用以推荐关于此类面部缺损修复治疗的指导原则。材料和方法1978到2001年在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UCLA)颌面外科诊所和希望之城医学中心(cityofHopeMedicalCenters)就诊的所有接受以种植体固位方式修复耳、鼻或眶缺损的病人。从病历资料中获得数据,(1)确定所有暴露种植体存活的百分;(2)用生存时间表(1ifetable)分析不同时间间隔的累积生存。结果72个病人共207个种植体,其中182个暴露种植体。35个种植体骨整合失败,暴露种植体的生存是80%,其中耳种植体生存最高(95%),眶种植体最低(53%)。生存时间表分析显示6年累积生存,耳种植体为92%,鼻部梨状嵴部位为87%。眶种植体的生存呈稳定的下降趋势,在66个月降至59%。结论通过仔细的术前外科和X线片检查设计,耳和鼻梨状嵴部位的种植体可以获得较高的生存,在眶周的种植体,特别是放疗的部位缺乏较好的长期生存

  • 标签: 面部缺损 种植体 修复 UCLA 存活率 加利福尼亚洛杉矶大学
  • 简介:最近对口腔鳞癌的治疗观念发生了变化,其中包括新辅助治疗(术前化疗、手术、术后放疗)及辅助治疗(手术、术后放疗)。该文旨在对2种治疗方法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进行了比较。方法:将患者分为2组,一组74例,行新辅助治疗,另一组54例行辅助治疗。99例为Ⅲ-Ⅳ期的患者,

  • 标签: 新辅助治疗 长期生存率 口腔鳞状细胞癌 非随机性 术后放疗 口腔鳞癌
  • 简介:目标:利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阐明按年龄和性别分层的口腔舌鳞状细胞癌(OTSCC)生存预测因子的差异。方法:SEER用于计算1973年至2012年间OTSCC患者的生存趋势。

  • 标签: 舌鳞状细胞癌 流行病学 监测 性别 年龄 口腔
  • 简介:目的:错(牙合)畸形是否是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的风险因素,目前仍有很大争议。已有研究证明,牙齿的咬合功能与TMD之间并没有很强的联系。即便是有联系,也没有真正地在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旨在评估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在TMD患者中的发病,并将其与文献中所获得的正常人群数据进行比较。材料和方法:本研究纳入了625例TMD患者(75%为女性:年龄平均为34,2±6,7岁,范围25~44岁),根据临床检查-无痛[即:关节盘置换和(或)非疼痛性关节病]、肌肉和(或)颞下颌关节(TMJ)中疼痛与否,可将所有样本分为4组,记录静态和动态的错(牙合)畸形。静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咬合,后牙锁殆,深覆殆,前牙开殆,深覆盖,以及磨牙尖牙的不对称。动态的错(牙合)畸形包括正中/侧方骀干扰,以及从后退接触位(RCP)到最大牙尖交错位(M1)的滑动距离是否大于2mm。采用相关系数母评估每组样本中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的关联强度。结果:不同的错(牙合)畸形与TMD疼痛状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磨牙不对称和侧方耠干扰上的φ数值从-0.081~+0.043。TMD人群中错(牙合)畸形的患病与正常人群的患病类似。结论:不管TMD患者的疼痛状况如何,TMD患者中静态和动态错(牙合)畸形的发生与文献中报道的正常人群的发病相似。因此,口腔全科医师应注意,错(牙合)畸形不应作为TMD的鉴别点。

  • 标签: 流行病学 错(牙合)畸形 发病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