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谵妄的发生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以A型主动脉夹层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意识错乱评估方法作为谵妄诊断工具,分析术后谵妄的发生和危险因素。结果共有84例患者纳入研究,发生术后谵妄28例,发生为33.3%。21例(75%)为一过性谵妄(〈24h);7例(25%)为持续性谵妄。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时间是术后谵妄的危险因素。结论既往脑梗死、深低温停循环时间、重症监护病房持续时间是术后谵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术后谵妄 发生率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2011–2014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和治疗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统计2011–2014年住院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及治疗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强度(AUD),并对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法进行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和产ESBLs菌株检出不断上升,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美唑、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与头孢匹罗的AUD呈正相关(P〈0.01);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头孢美唑的耐药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AUD呈高度负相关(P〈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用量存在一定相关性,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控制和延缓耐药菌的增长

  • 标签: 肺炎克雷伯菌 抗菌药物 耐药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会阴超声检查在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中的价值和符合。方法:实验自2018年12月开始,抽取本院宫颈机能不全患者46例,至2019年10月结束实验,展开回顾性分析,先进行腹部超声检查,后实施经会阴超声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法的符合、宫颈外口检查情况。结果:会阴超声符合95.65%,腹部超声符合82.61%,会阴超声高于腹部超声,P<0.05。会阴超声宫颈外口显示清晰、羊膜囊穿入宫颈管显示清晰发生高于腹部超声,P<0.05。结论:宫颈机能不全诊断中使用会阴超声检查可提升检验符合,更好的对宫颈外口的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更好的对妊娠进行干预。

  • 标签: 会阴超声检查 宫颈机能不全 价值 符合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诊科室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方式,观察其效果和护理纠纷发生情况。方法:观察时间跨度为2022年1月--12月期间,将84例患者分为两组,非优质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优质组采用优质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满意度和护理纠纷发生差异性。结果:非优质组患者满意度80.95%低于优质组97.61%;非优质组护理纠纷发生23.80%明显高于优质组2.38%,(p<0.05),两组有差异。结论:对急诊科室中,开展优质护理干预方式能够提高患者满意度并甲酸钠后纠纷发生的几率,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科 优质护理 护理纠纷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站采血护理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对护理质量及血液报废的影响。方法:将血站采血的相关护理管理情况,根据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后分组,2019年1月-2019年12月是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2020年1月-2020年12月研究组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得分、血液报废。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得分、血液报废和常规组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血站采血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血液报废。

  • 标签: 血站采血护理 持续质量改进 护理质量 血液报废率 影响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产妇实施产房舒适护理对助产质量及产房感染发生应用成效。方法 2019年7月~2021年4月,挑选我院接收的59例产妇,借助抽扑克法法分为甲组(n=30例)、乙组(n=29例),乙组采取常规护理,甲组采取产房舒适护理干预,对比甲乙组助产质量、产房感染发生。结果 甲组产房感染发生(6.67%)显著小于乙组(27.59%),数据有差异(P

  • 标签: 产房舒适护理 助产质量 产房感染发生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降低急诊科护理纠纷发生的效果。方法 以我院急诊科收治的患者60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其入院时间为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0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接受常规护理,后者接受优质护理,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护理纠纷发生,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质量评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发生,值得推广。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患纠纷 急诊科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产妇实施无痛分娩护理干预,进一步缩短产程,降低产妇分娩承受的疼痛度。方法:选取本院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进行分娩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健康教育用于小儿肺叶切除术的价值。方法:2018年1月-2021年6月本科接诊肺叶切除术患儿100名,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采取健康教育,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等指标。结果:针对疾病掌握,研究组(89.45±3.72)分,比对照组(72.16±4.54)分高,P<0.05。针对家长满意度,研究组98.0%,比对照组82.0%高,P<0.05。结论:于小儿肺叶切除术中用健康教育,利于家长疾病知识掌握的提升,及满意度的改善。

  • 标签: 健康教育 肺叶切除 疾病知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对硬膜外分娩镇痛对胎膜早破产妇体温和产时发热的影响进行详细分析 方法 对本院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产科临产的100例产妇进行研究分析,把100例产妇平均分为两组(甲组为研究组,乙组为参照组)甲组对产妇实施硬膜外分娩镇痛,乙组实施非镇痛分娩,观察并记录两组产妇的体温和产时是否发热情况。结果 甲组产妇第一产程时间较长,催产素使用率较高,产程中体温略高,发热、接受感染排查和抗生素治疗比例增加,产后一天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的比率增加。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在对风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硫酸羟氯喹进行治疗,分析不良反应。方法: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进行治疗,对常规组采用甲氨蝶呤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硫酸羟氯喹进行治疗,分析不良反应。结果:常规组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方案实施、症状消失为17.45±1.21、13.60±1.51d,实验组中症状消失、方案实施时间为14.50±1.68、8.51±2.30d,经比较,实验组效果相对较优(t=9.355、8.456,P均<0.001)。常规组风湿病患者中出现恶心、皮疹、头痛的发生分别为6(15.0)、5(12.5)、3(7.5),实验组风湿病患者中整体不良反应发生为3(7.5)、1(2.5)、2(5.0),其中t=4.653、3.975、2.643,p均<0.05。结论:在风湿病患者治疗中采用硫酸羟氯喹进行治疗,整体不良反应相对较低,效果较好。

  • 标签: 硫酸羟氯喹 风湿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运用PDCA提高我院I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格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0月和2020年1月至10月2个时间段,分别选取患者2827例和2804例,均行I类切口手术治疗,在围手术期给其预防应用抗菌药物,2019年未实施PDCA管理,2020年实施PDCA管理,统计两组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格、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以及预防用药不合理,并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与2019年相比较,2020年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占比、预防用药不合理均降低,但是预防用抗菌药物疗程≦24h占比、预防用抗菌药物时机合格、预防用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如果为I类切口手术患者,及时对其实施PDCA管理,在围手术期给其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降低用药不合理,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PDCA循环管理 I类切口手术 预防用药 抗菌药物 合格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患者对门诊药房服务的满意。 方法 成立门诊药房品管圈,按照品管圈计划阶段(P)、实施阶段(D)、检查阶段(C)和执行阶段(A)PDCA循环步骤开展,评估活动效果。 结果 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对门诊药房满意显著提高,由开展活动前的83.5%上升到9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7.29,P

  • 标签: 品管圈 门诊药房 满意率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中小学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方法:  对997名中小学生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俗称“乙肝两对半”检测,采用乙肝两对半定性检测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开展检测,分析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情况。结果: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为0.20%、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为37.71%、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阳性为0.10%、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阳性为0.50%,其中乙肝“大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乙肝“小三阳”学生1例,占比0.10%。结论:  对中小学生开展乙型肝炎预防与控制工作非常有必要,建议定期实施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筛查,针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阴性的学生做好乙肝疫苗接种及加强接种的预防措施,对于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学生应及时开展相关干预,从而持续性减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 标签: 乙型肝炎病毒 中小学生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肺结核知识知晓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62例肺结核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不良心理、肺结核知识知晓。结果:实验组不良心理低于对照组,肺结核知识知晓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结核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效果确切,可提高肺结核知识知晓,减轻患者不良情绪。

  • 标签: 个性化护理 肺结核患者 肺结核知识知晓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DR诊断隐匿性骨折对诊断准确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1年7月收治的36例疑似隐匿性骨折患者,经金标准CT三维构象(金标准)确诊20例隐匿性骨折患者,16例非隐匿性骨折患者,对其均进行X光与DR检查,将X光的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DR的检查结果作为观察组,对比患者的隐匿性骨折检出。结果:DR能量减影对肋骨骨折以及隐匿性肋骨骨折的检出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能量减影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隐匿性骨折的诊断,在临床上有较大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在降低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方面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样本为60例在本院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病例均在2021.3-2022.3的时间内收集,通过随机排列法完成分组,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0例患者,并且分别实施常规护理、手术室护理,评比2组手术指标、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差异。结果:组间经过比较后可确定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压力性损伤发生更低,且少于其术中出血量,短于其手术时间、体位安置时间,P均在0.05以下。结论:通过手术室护理可对手术压力性损伤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可对术后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是值得临床采纳和推广的护理模式。

  • 标签: 压力性损伤 手术室护理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孕期实施个性化营养指导对于巨大儿出生降低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600 例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将孕12周按时建卡并定期产检且愿意接受营养指导与运动干预的孕妇作为实验组,将其余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比结果。结果:实验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发生、孕20周、30周、36周时的临床资料水平、剖宫产、巨大儿发生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孕期 干预 个性化 巨大儿 营养指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预防性护理干预降低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的效果。 方法 从我院2022年5月份到2023年5月份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中随机选择10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比不同护理方式下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的效果。 结果 采用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的实验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显著提高,对照组的患者满意度一般。 结论 预防性护理干预方式对缓解血液透析导管感染发生具有显著效果,可以在临床应用中得到推广。

  • 标签: 预防性护理干预 血液透析 导管感染 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在医院急诊课时内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对护患护理纠纷产生的影响。方法:这项研究选取了2022年2月至2023年2月期间的90名急诊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病患按入院前后的顺序和护理方式分为:传统护理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各45例病患,由此观察两组病患的护理满意度及纠纷发生。结果:优质护理组病患的纠纷发生较传统护理组明显偏低,护理满意度则相对偏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结:将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急诊科,可以有效减少护患之间各项纠纷的发生,提高病患的满意度。

  • 标签: 优质护理 急诊科护理 纠纷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