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主要探索并了解上海市高中生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 NCP)中的心理健康程度 ,以及对学习的影响。研究发现 ,焦虑以及抑郁人数多于在非疫情期间其他的心理情况调查结果。数据显示有高达 35%的人有焦虑倾向 ,以及 39%的人有抑郁倾向。学习方面有 59.15% - 72.53%的人认为线上学习效率低下或是在此期间成绩下滑。因此在面对类似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 ,自我调节或是通过正规渠道获得心理干预是很有必要的。

  • 标签: 新冠肺炎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中学生 心理健康 学业担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产后出血产妇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后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20年6月在我院分娩并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46例,平均分为两组做对照组和观察组,对两组的护理效果展开对比与评价。结果: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高达95.7%,相比于对照组的78.3% 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于产后出血产妇,通过向其应用阶段性护理干预,可缩短其止血时间,有效改善心理状态,促进止血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的提高,值得重视。

  • 标签: 产后出血 阶段性护理干预 影响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多元三阶段模式在呼吸内科医患沟通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随机抽取 2017.10 至 2019.12 年间呼吸内科实习生共 80 名,划分为参照组( 40 名)和试验组( 40 名)。参照组采用传统 LBL 教学模式,试验组采用多元三阶段教学模式,比较实习生考核总合格率、医患沟通能力。 结果: 参照组实习生考核总合格率为 80.00% ,试验组为 97.50% ,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试验组实习生医患沟通能力较强于参照组,数据比较有意义( P < 0.05 )。 结论: 于呼吸内科实习生教学过程中,多元三阶段模式医患沟通教学既可提高实习生考核总合格率,还可增强医患沟通能力,可推广。

  • 标签: 多元三阶段模式 呼吸内科 医院沟通 考核总合格率 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研究 供应室护理人员加强职业防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19 年 1 月至 6 月期间,供应室未开展职业防护干预,设为对照组; 2019 年 7 月至 12 月,供应室加强职业防护措施干预,设为研究组。对比观察职业防护干预前后的工作情况。结果:研究组职业防护知识掌握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职业防护行为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职业损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分析,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供应室加强护理人员职业防护,可降低职业危害性,保障工作人员身心健康,值得推广。

  • 标签: 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防护 方法 效果
  • 简介:[摘要] 手术室护士是从事特殊护理专业的人群,现从生物因素、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及身心因素四个方面讲述手术室常见的职业危害,针对性的提出防护措施,加强自我防护,提高手术室护士的身体素质。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 防护
  • 简介:【摘要】:手术室是治疗和护理一体的特殊环境,手术室护士的工作繁重,而且长期与患者、各种器械、化学、生物直接接触,身心健康受到危害的风险极大。手术室护士在工作期间确保患者安全的同时做好自我防护措施是手术室护理的原则。本文就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因素及其防护措施进行综述。

  • 标签: 手术室护士 职业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本院(在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搜集的 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一般资料。采用本院特制问卷调查量表分析 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再提出针对性地解决对策。结果: 23例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表现为:( 1)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 2)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 3)消毒因子影响;( 4)电离辐射危害;( 5)护理人员身心压力大等,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解决对策:( 1)重视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防护;( 2)重视自身防护;( 3)重视消毒因子的防护;( 4)防护电离辐射伤害;( 5)重视身心压力等。结论:介入科护理人员职业安全的危险因素有针刺伤或其他意外感染、护理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消毒因子影响、电离辐射危害以及护理人员身心压力大等,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保证护理人员身心健康。

  • 标签: 介入科 护理人员 职业安全 危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 分析手术室护理职业危害因素,探讨手术室护士护理工作中职业危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 减少对病人及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 , 加强在护理工作中的自我防护,使得增强了手术室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 ,提高了自身的健康水平 ,减少了职业病的发生。因此 ,减少或者消除造成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各种因素是防护措施的关键。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危害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性镍接触对作业工人血糖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于2019年3月,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择5家电镀企业及1家塑料五金企业,以159名镀镍工人作为接触组,以66名同企业行政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检测接触组和对照组人群的血镍浓度,以及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比较两组间血糖相关指标的差异,分析血糖指标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血镍浓度及镍检出率较高,FIns水平较低,HbA1c比例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接触组男性血糖指标变化明显(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是FIns降低的独立影响因素(OR=8.264,P<0.05)。结论长期镍接触会对FIns、HbA1c等血糖相关指标有一定的影响。

  • 标签: 职业暴露 血镍 空腹血糖 空腹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低年资护士专业自我概念与职业获益感现状,探讨低年资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对职业获益感的影响,为低年资护士的培养及相关政策的制订提供参考。方法于2017年8—10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河北省秦皇岛市3所三级医院537名临床低年资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问卷、专业自我概念量表、护士职业获益感问卷、压力知觉量表收集资料。本次共发放问卷560份,回收有效问卷537份,有效回收率为95.89%。结果537名低年资护士专业自我概念及职业获益感总分分别为(84.65±14.80)、(112.70±25.66)分。低年资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及各维度得分与职业获益感得分均呈正相关(r=0.320~0.589,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月薪、职称、夜班数、专业自我概念中的4个维度(灵活性、满意度、沟通交流能力、管理能力)是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低年资护士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有待提高;专业自我概念是职业获益感的重要影响因素。管理者应从组织层面采取有效措施,提升低年资护士的专业自我概念水平,促进其职业获益感的提高。

  • 标签: 护士 低年资 专业自我概念 职业获益感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煤矿企业员工实施护理管理策略,观察实施效果。方法:从 2019年 1月至 2019年 12月之间诊断出煤矿职业病的人员中随机抽选 200位进行探究。按照护理方式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应用普通护理措施,实验组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探寻引发护理管理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并针对性提出护理策略。之后比较两组病人的具体表现。结果:从治疗效果分析,实验组病人要优于对照组,两组差距甚远,比较具有可参考性。从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实验组的满意度更高。结论:在对患有煤矿职业病的患者进行护理时,可以采取针对性护理管理策略,不仅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治疗效果,同时还能促进护患关系的提升,一举多得。

  • 标签: 煤矿职业病 针对性护理 管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 调查某职业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了解情况,为职业院校进行艾滋病知识教育提供参考,提高职业院校学生的艾滋病知识知晓度。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对某职业学校4个年级的689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男生152人(22.06%),女生537人(77.94%), 艾滋病基础知识知晓率最低的是:只与一个性伴侣发生性行为可以减少艾滋病的传播(47.61%),86.21%的同学从初中就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40.20%的同学认为自己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93.90%的同学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艾滋病”及“HIV检测试纸”方面的知识普及讲座,学生了解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渠道主要是学校宣传80.12%,其次是其他社交平台68.84%。结论 职业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需要加强学校艾滋病知识的教育

  • 标签: 学生 知晓率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职业性苯接触作业工人健康现况,为制定合理的健康监护和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于2019年3月,收集2017年江西省150家企业7 810名苯接触作业工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年龄、性别和工龄等一般情况及血压、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职业健康监护数据,评估健康状况。结果7 810名苯接触作业工人中男性5 451人、女性2 359人,平均年龄为(40.5±9.9)岁,苯接触作业工龄中位数为3.5年。苯接触作业工人高血压检出率为17.0%(734/4 317),尿常规异常率为15.7%(1 227/7 810),肝功能异常率为8.6%(356/4 147),心电图异常率为12.3%(963/7 810)。苯接触作业工人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指标减少检出率以及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分别为4.6%(360/7 810)、1.4%(108/7 810)、4.2%(330/7 810)和1.4%(110/7 810)。女性工人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均高于男性(P<0.05);苯接触作业工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和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均随着年龄和工龄增大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经济类型企业苯接触作业工人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及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外商经济企业较高,其次为私有经济企业;不同企业规模苯接触作业工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减少检出率及职业禁忌证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以微型企业较高,其次为小型企业。结论江西省2017年苯接触作业工人职业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加大对微小型企业、外商经济企业和私有经济企业的职业卫生监管,完善健康监护,切实保护劳动者身心健康。

  • 标签: 职业暴露 职业健康 监护 职业卫生监管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杭州市现患职业病人生存质量及影响因素,为提升其生存质量研究对策。方法于2019年10月,将2007年1月至2018年6月杭州市诊断职业病患者303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制调查表和《生存质量量表》(SF-36量表)对患者的基本情况、生存质量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303份,采用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杭州市职业病患者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一般健康状况、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和精神健康8个维度的得分均低于全国普通人群,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影响职业病患者生存质量得分主要因素有职业病病种、伤残等级和发病时长、患其他疾病情况、年龄、文化程度、是否享有工伤保险、经济收入、医疗保障和社会支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杭州市职业病患者生存质量较差,应建立有针对性措施提升其生存质量。

  • 标签: 职业病 生存质量 生存质量量表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水平及其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方法,于2018年10月对某采气油田1 726名野外采气作业人员进行横断面调查,收集野外采气作业人员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个体因素、社会支持水平以及职业应激相关因素资料。采用Sperman秩相关分析社会支持与职业应激的关系,比较不同社会支持评分组间的职业应激相关因素水平。结果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的中位数和第25、75百分位数为24.00(19.00,28.00),不同工作岗位、工作班制作业人员社会支持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社会支持评分与付出、每日紧张感、负性情绪、工作单调性等均呈正相关(P<0.05),与工作满意感、回报、工作稳定性、提升机会等均呈负相关(P<0.05)。社会支持评分高组作业人员的付出、工作单调性、睡眠障碍和每日紧张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1),社会支持评分低组的回报、自我效能、正性情感和工作满意感等评分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高水平的社会支持对缓解野外采气作业人员的职业应激,保护其心理健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社会支持 职业性应激 野外作业 个体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与防护措施。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本院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 15 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记录全年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同时统计职业暴露危险因素。 结果: 2018 年 12 月 -2019 年 12 月期间职业暴露不良事件共出现 82 次,危险 因素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以及社会心理因素 ,其中 利器刺伤占比 6.1% ,紫外线占比 4.87% 。噪音占比 35.37% 。烫伤 21.96% ,血液污染 15.85% 。化学消毒剂 15.85% ,最为常见因素为噪音与烫伤,护理人员受到职业危害后均可及时进行处理。 结论: 针对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因素来实施与之相对应的防护措施,能够最大程度的降低 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发生几率,其效果显著,可以考虑积极推广。

  • 标签: 消毒供应室 护理人员 职业暴露 因素 防护措施
  • 简介:摘要: 对某一硝基甲苯生产线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 确定其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根据项目职业病危害的特点, 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 职业卫生检测、 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 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 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 对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

  • 标签: 一硝基甲苯 职业病危害 现状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