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含胍盐病毒灭活保存管对提高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安全性和准确性的作用。方法以2020年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4例确诊患儿的10份经本院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使用含胍盐灭活保存管和某品牌病原运送管的保存液洗脱后分装,在室温条件下分别放置12 h、24 h和48 h,然后转至-80℃冰箱保存至检测。比较两组样本qPCR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同样病毒量放入两种不同的取材管处理,立即进行qPCR,含胍盐的灭活管核酸检出量更高。在病毒高载量标本中,两种取材管在不同时间段的检测结果相关性较高,灭活保存管的CT值更小,室温放置24 h后,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毒载量中等的标本中,两种取材的测量结果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测量结果均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病毒灭活保存管组扩增曲线更早出现,CT值更小;当检测病毒低载量样本时,两组扩增结果有较大的差异(24 h后P<0.01),灭活保存管在放置时间24 h内均能检测出阳性结果,而病原运送管结果不稳定,仅在较短放置时间内能够检测出阳性结果。灭活保存管组的检出率要比病原运送管组的高,三个基因靶点检测的重复性更好,显示具有更强的病毒核酸的保存能力。结论在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采样时,使用含胍盐的病毒灭活保存取材管,一方面可以在取材后立即灭活病毒,大大降低实验室暴露感染的危险,并能实现样本的室温保存和运输,减低转运成本,利于基层单位的送检,另一方面,能维持病毒核酸的稳定性,使低拷贝数的病毒更容易被检出,减少假阴性,对保证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准确性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病毒灭活 核酸检测 实时荧光定量PCR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冷冻禽畜肉类沙门氏菌快速分型检验中实时荧光 PCR (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检测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 2017 年 3 月 - 2019 年 7 月冷冻禽畜肉类样品 2000 份,采取传统标准方法与实时荧光 PCR 快速检测技术进行检验,统计其检验结果。结果:通过实时荧光 PCR 检测显示,本组样品中检出沙门氏菌 76 份(阳性率 3.80% )明显高于传统标准方法 38 份( 1.9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进一步对检出沙门氏菌血清分型鉴定显示以海德堡血清型、肯塔基血清型、鼠伤寒血清型、肠炎血清型为主。结论:实时荧光 PCR 检测技术应用于冷冻禽畜肉类沙门氏菌快速分型检验中具有较好效果,有助于提升沙门氏菌检出率,可快速分型,弥补了传统标准检验耗时长、操作繁琐等不足之处,具有更高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冷冻禽畜肉类 沙门氏菌 快速分型检验 PCR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显像技术在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19年3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7例应用ICG评估吻合口血供的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以及并发症等。结果本组7例患者中位手术时间为185 min,中位手术出血量为50 ml,注射ICG到吻合口肠管显像的中位时间为45 s。1例患者因ICG荧光显像提示肠管血运欠佳而行近端肠管扩大切除。中位淋巴结检出数目为16枚。术后中位进流食时间和住院时间分别为4、8 d。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吻合口漏、腹腔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等严重并发症,无ICG相关不良事件。结论ICG荧光显像判断肠管血供是安全可行的,该技术的应用有望降低直肠癌切除术后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 标签: 直肠肿瘤 吲哚花青绿 吻合口瘘 荧光显像 肠管血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节性硬化症(TSC)患者视网膜星形细胞错构瘤(RAH)的自发荧光特征。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2012年11月至2018年6月间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和眼科临床诊断TSC相关RAH的23例(35只眼)患者的眼底自发荧光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同时对比观察其彩色眼底照片及频域相干光层析成像术(SD-OCT)结果。根据彩色眼底图像表现对RAH病灶进行分型(1、23型),描述不同类型TSC相关RAH的自发荧光特征。采用Welch检验及Fisher精确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3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15例,年龄(28±9)岁(15~55岁)。共检测RAH病灶72个,其中1型RAH 59个,2型RAH 7个,3型RAH 6个。根据自发荧光表现,1型RAH可分为低荧光、混合荧光和等荧光3个亚型,其中低荧光型占绝大多数(69.5%,41/59),而混合荧光型在对应SD-OCT中多伴有外层视网膜受累或光感受器外节信号的中断。低荧光、混合荧光和等荧光亚型的1型RAH的病变厚度分别为(490.2±97.9)、(589.2±221.6)、(463.0±76.2)μm,不同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426,P=0.283)。低荧光亚型的1型RAH在黄斑旁、视盘旁、鼻下象限、颞下象限、鼻上象限、颞上象限的病灶数量分别为9、4、4、7、4、13个,混合荧光亚型分别为3、0、3232个,等荧光亚型分别为3、0、1、1、0、0个,不同亚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52)。2型RAH在自发荧光中呈现密集点状或斑块样高荧光,同一病灶内不同钙化点的荧光强弱各有不同。而3型RAH则兼具1、2型特点,以病灶中心点状高荧光,周边类环形低荧光为典型自发荧光表现,但高荧光范围明显小于彩色眼底图像中对应的钙化范围。结论TSC患者不同类型RAH的自发荧光可表现由低荧光到高荧光不等。自发荧光对TSC相关RAH病灶的累及深度及钙化情况具有提示作用,有助于病变的全面评估。(中华眼科杂志,2020,56:211-216)

  • 标签: 结节性硬化症 视网膜疾病 错构瘤 体层摄影术,相干光 显微镜检查,共焦
  • 简介:摘要目的对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恶性转化及伴有H3F3A 突变的骨巨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综合征进行分析及文献复习。方法收集2例术前经denosumab治疗后的骨巨细胞瘤病例。例1为49岁女性,4年前患肱骨骨巨细胞瘤。3个月前发现骶骨及腰5椎体前方肿物,考虑骨巨细胞瘤转移。经denosumab 4次注射治疗后,切除该两处肿物。例2为22岁男性,左桡骨远端溶骨性病变,穿刺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经denosumab 3次注射治疗后,手术切除。行光镜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例1发现骶骨溶骨性破坏呈现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的常见表现,腰5椎体前方肿物组织形态结合免疫组织化学考虑为副神经节瘤,且两处肿瘤均显示H3F3A G34W突变蛋白阳性。例2经denosumab治疗后组织形态部分表现为纤维肉瘤形态。结论骨巨细胞瘤与副神经节瘤同时存在且均伴有H3F3A G34W突变时,考虑为肿瘤综合征,副神经节瘤成分并非denosumab治疗后改变。经denosumab治疗后骨巨细胞瘤可以发生恶性转化,应与其他的恶性肿瘤相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Gamma 3和Intertan髓内钉治疗AO 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髓内固定手术收治的110例AO 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2例采用Gamma 3髓内钉内固定治疗(Gamma 3组),48例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Intertan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12个月髋关节功能的Harri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Gamma 3组患者出血量低于Interta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AO 31-A3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中出血量较Gamma 3髓内钉多,两种方式治疗均有效。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Gamma3髓内钉 Intertan髓内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4-33σ基因在调控内毒素/脂多糖(LPS)引发人肺上皮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机制。方法(1)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CMV6-14-33σ组,每组3孔。对照组细胞转染空载质粒,PCMV6-14-33σ组细胞转染PCMV6-14-33σ质粒。转染48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内14-33σ蛋白表达。(2)取培养的对数生长期人正常肺上皮细胞BEAS-2B,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PCMV6-14-33σ组、PCMV6-14-33σ+LPS组、LPS组,每组3孔。对照组细胞转染空载质粒孵育42 h,PCMV6-14-33σ组细胞转染PCMV6-14-33σ质粒孵育42 h,PCMV6-14-33σ+LPS组细胞转染PCMV6-14-33σ质粒42 h后加入LPS(终质量浓度1 μg/mL,下同)刺激6 h,LPS组细胞仅加入LPS刺激6 h。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蛋白表达,计算两者比值;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技术检测细胞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含量。对数据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检验。结果(1)与对照组(0.78±0.04)比较,转染48 h PCMV6-14-33σ组细胞14-33σ蛋白表达水平(1.05±0.03)明显升高(t=5.41, P<0.01)。(2)与对照组比较,PCMV6-14-33σ组细胞Bax/Bcl-2比值、细胞凋亡率、TNF-α mRNA及IL-1β mRNA表达量、细胞上清液中TNF-α及IL-1β含量均无明显变化(P>0.05),LPS组细胞上述指标均明显升高或增加(P<0.01)。与LPS组比较,PCMV6-14-33σ+LPS组细胞上述指标明显下降或减少(P<0.01)。结论14-33σ是调控细胞凋亡的重要因子,通过调节凋亡调控因子Bax/Bcl-2比值,抑制人肺上皮细胞凋亡,从而减轻LPS诱导的炎症反应。

  • 标签: 内毒素类 脂多糖类 炎症 14-3-3σ Bax/B淋巴细胞瘤-2基因 肺上皮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非M3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一步阐明DNMT3A基因突变在非M3型AML患者预后中的意义及其影响AML发生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语言3.5.1版本RTCGAToolbox包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数据库180例非M3型AML患者临床及突变信息,数据为开放性数据。将患者按照突变状态进行分组,比较各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骨髓原始细胞比例、无事件生存期以及总体生存期有无差别。将患者按照年龄分为<60岁组和≥60岁组,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并运用Log-rank检验进行<60岁和≥60岁患者、DNMT3A突变组及野生组患者生存率的比较。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DNMT3A突变和其伴随突变及年龄分层等因素对患者总体生存期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共纳入非M3型AML患者180例,DNMT3A突变组与野生组患者临床特征比较发现突变组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野生组(Z=-2.606,P=0.009),且DNMT3A突变多见于中危患者。值得注意的是,DNMT3A突变常伴随FLT3(P=0.025)、NPM1(P<0.001)、IDH1(P=0.002)突变的发生,且DNMT3Awt/FLT3wt组无事件生存期显著高于DNMT3Amut/FLT3mut组(11.00个月vs 6.15个月,P=0.005),而与DNMT3Amut/FLT3wt、DNMT3Awt/FLT3mut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是AML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2.974,95%CI:1.966~4.500,P<0.001);另外,DNMT3A R882突变是AML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HR=1.937,95%CI:1.179~3.182,P=0.009)。结论高龄(≥60岁)和DNMT3A R882突变为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DNMT3Amut/FLT3mut亚型与DNMT3Awt/FLT3wt、DNMT3Amut/FLT3wt、DNMT3Awt/FLT3mut相比,临床预后更差。

  • 标签: 急性髓系白血病 DNMT3A突变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hMTERF3)与叉头框蛋白3(Foxp3)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医学中心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88例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病理穿刺确诊。电话随访12个月,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成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所有患者均取病理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MTERF3、Foxp3蛋白表达情况,比较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组的hMTERF3、Foxp3表达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88例患者中,61例(69.3%)预后良好,27例(30.7%)预后不良。预后良好组hMTERF3阳性率为57.4%(35/61),低于预后不良组的81.5%(22/27)(χ2=4.766,P=0.029);预后良好组Foxp3阳性率为55.7%(34/61),低于预后不良组的85.2%(23/27)(χ2=7.113,P=0.008)。预后良好组的中、高分化及Ⅰ~Ⅱ期患者比例分别为82.0%(50/61)、68.8%(42/61),均高于预后不良组[48.2%(13/27)、25.9%(7/27)](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Ⅲ~Ⅳ期、hMTERF3阳性、Foxp3阳性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NSCLC预后良好者的hMTERF3、Foxp3阳性率较低,hMTERF3阳性、Foxp3阳性是NSCLC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癌,非小细胞肺 线粒体蛋白质类 叉头转录因子 人线粒体转录终止因子3 叉头框蛋白3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发现和探讨miR-223-3p可能通过调控FOXO3a介导自噬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发挥作用。方法采用C57/BL6小鼠建立小鼠缺血再灌注(IR)模型,根据再灌注时间不同分为2 h组、6 h组、12 h组和24 h组,假手术组不进行钳夹肝蒂操作。培养小鼠肝AML12细胞,用miR-223-3p mimics、miR-223-3p inhibitor以及FOXO3a的干扰RNA处理细胞,并建立缺氧1 h复氧6 h的模型,分为miRNA对照组、miR-223-3p模拟物组、miR-223-3p抑制剂组以及siRNA对照组、FOXO3a siRNA组。HE染色、TUNEL检测不同时间点肝脏的损伤及细胞凋亡状况。免疫组化检测肝细胞内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Caspase-3的变化。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以及肝细胞内miR-223-3p、FOXO3a、LC3、p62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结果HE染色、TUNEL结果显示12 h肝组织再灌注损伤以及细胞凋亡最严重。在肝组织IR模型中,RT-PCR结果显示IR各组miR-223-3p、FOXO3a的表达均高于假手术组(1.00±0),miR-223-3p在12 h时(9.13±2.12)达最高,FOXO3a在6 h时(5.23±0.90)达最高(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再灌注6 h时FOXO3a表达水平最高,12 h时LC3和Caspase-3表达水平最高(P<0.05)。在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中,RT-PCR结果显示miRNA对照组(1.00±0)FOXO3a mRNA的表达较miR-223-3p模拟物组(0.45±0.21)降低,反之在miR-223-3p抑制剂组(2.73±0.53)升高(P<0.05)。Western blot检测显示FOXO3a蛋白表达在miR-223-3p抑制剂组最高,miR-223-3p模拟物组最低,反之LC3和Caspase-3均在miR-223-3p模拟物组表达最高(P<0.05)。siRNA对照组中FOXO3a表达较FOXO3a siRNA组高,同时FOXO3a siRNA组中Caspase-3和LC3表达更高。结论研究表明FOXO3a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细胞自噬以及凋亡有关,而miR-223-3p通过下调FOXO3a介导自噬促进损伤,提示miR-223-3p和FOXO3a成负相关且可能是肝脏损伤的潜在基因治疗靶点。

  • 标签: 肝移植 缺血再灌注 自噬
  • 简介:AbstractIntroduction:Darier’s disease is a rare autosomal dominant skin disorder caused by mutations in ATP2A2. Recently, the high prevalence of neuropsychiatric symptoms is frequently reported in Darier’s disease patients.We present a case of patient with concurrence of Darier’s disease and depression and detected the mutations in ATP2A2.Case presentation:A 29-year-old man presented with a 15-year history of brown, harsh keratotic papules on his scalp, face, neck, trunk, axilla, ingunia and upper limbs. Meanwhile, he had persistent depression. He was diagnosed as Darier’s disease according to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result of histological examination. We sequenced all coding regions of ATP2A2. The mutation c.2993_2994del (p. Val998Alafs*33) in exon 20 of ATP2A2 was detected.Discussion:Darier’s disease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extracutaneous manifestations, in particular neuropsychiatric morbidity. Likely gene disrupting mutations in ATP2A2 was reported to have a close relationship to Darier’s disease cases with reported co-occurring neuropsychiatric features. Consistent with the previous reports, an likely gene disrupting mutations was detected in our patient with concurrence of DD and depression.Conclusion:The psychiatric disorders in patients with Darier’s disease should be well appreciate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utation in ATP2A2 and neuropsychiatric phenotypes in Darier’s disease remain unclarified and warrants further investigation.

  • 标签: Darier’s disease neuropsychiatric features ATP2A2 case report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在先天性巨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2019年2月至11月选择21 d龄内皮素受体B(Ednrb)基因敲除小鼠(先天性巨结肠模型鼠)作为实验组(12只),相应日龄野生型小鼠作为对照组(12只)。基因敲除小鼠(背景B6:129)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全国儿童医院捐赠,并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培育、繁殖。收集结肠标本,依据形态将实验组小鼠结肠分为狭窄段及扩张段,对照组小鼠肠管相应分为结肠远、近段。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判断肠管炎症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定量分析各组结肠标本中白细胞介素(IL)-10的表达量;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结肠标本磷酸化两面神激酶2(p-JAK2)、JAK2、磷酸化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p-STAT3)、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JAK2、STAT3的mRNA水平。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Western blot结果发现先天性巨结肠模型鼠(Ednrb-/-小鼠)狭窄段肠管JAK2、p-JAK2、STAT3、p-STAT3表达水平较扩张段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0.791±0.108、0.438±0.059、0.327±0.028、0.858±0.091,扩张段:0.479±0.109、0.206±0.024、0.297±0.013、0.579±0.102,t=7.074、12.679、3.428、7.096,P值均<0.05)。RT-qPCR检测显示Ednrb-/-小鼠结肠狭窄段JAK2、STAT3的mRNA表达水平高于扩张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0.427±0.042、0.272±0.044,扩张段:0.234±0.031、0.127±0.014,t=12.820、10.836,P值均<0.05)。ELISA显示Ednrb-/-小鼠扩张段肠管的IL-10的表达量下降,而狭窄段肠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狭窄段:2.540±0.710,扩张段:1.330±0.350,t=5.284,P<0.05)。结论先天性巨结肠小鼠模型扩张段炎症重,而狭窄段炎症较轻,其机制与JAK2-STAT3信号转导通路被抑制和激活有关。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小肠结肠炎 两面神激酶2-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蛋白3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核翻译始动因子2-α激酶3(EIF2AK3)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生长激素缺乏症(GHD)之间的相关性及EIF2AK3基因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GHD患儿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疗效的差异。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104例GHD患儿及269名身高正常对照儿童的EIF2AK3基因的5个SNP位点rs1805165(G>T)、rs13045(A>G)、rs867529(C>G)、rs11684404(T>C)、rs6547787(T>G)进行基因分型,其中55例GHD患儿接受rhGH治疗,收集其治疗后随访的身高、体重,探讨EIF2AK3基因SNP位点不同基因型的GHD患儿,应用rhGH治疗后疗效的差异。结果(1)EIF2AK3基因的SNP位点rs13045和rs867529与GH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均P <0.05)。(2)经连锁不平衡分析发现EIF2AK3基因SNP位点rs1805165、rs13045、rs867529、rs11684404、rs6547787组成的单倍体型GACTG和GAGTT会增加GHD的发生风险,OR(95%CI)分别是2.05(1.33~3.17)、2.62(1.48~4.65)。而单倍体型GACTT和TGGCG会降低GHD的发生风险,OR(95%CI)分别是0.68(0.48~0.97)、0.36(0.23~0.57)。(3)分析rs13045和rs867529位点不同基因型与疗效关系,发现应用rhGH治疗后rs13045的3种基因型之间身高增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s867529位点CG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每30 d身高少增加0.099 cm(β=-0.099,95%CI -0.162~-0.018, P=0.016)。结论EIF2AK3基因SNP位点rs13045及rs867529与GHD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经rhGH治疗GHD患儿EIF2AK3基因多态性位点rs867529的CG基因型与CC基因型相比,身高增长降低,EIF2AK3位点rs867529基因型与生长激素疗效具有相关性。

  • 标签: 生长激素缺乏症 EIF2AK3基因 重组人生长激素 单倍体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15, GDF-15)、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soluble suppression of tumorigenicity 2, sST2)及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 Gal-3)水平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8年1~8月收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74例,根据随访1年后的不良事件结局(心血管死亡或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分为事件组和无事件组,先行两组患者的单因素比较(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再将有意义的指标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并采用ROC曲线评价GDF-15、sST2和Gal-3的检测价值。结果随访期间发生不良事件者28例(事件组),未发生不良事件46例(无事件组)。单因素分析显示,事件组患者血清GDF-15、Gal-3、sST2水平均显著高于无事件组(t=4.880、3.325,z=-4.213;P<0.05)。GDF-15、sST2、Gal-3水平与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和NYHA心功能分级均呈正相关(r=0.647、0.706、0.471,0.668、0.603、0.446;P<0.05),GDF-15、sST2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呈正相关(r=0.322、0.289,P<0.05或0.01)、与左心室射血分数呈负相关(r=-0.262、-0.481,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sST2是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年内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032,95%CI=1.009-1.054,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GDF-15、sST2和Gal-3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最高,为0.851(95%CI=0.763-0.937)。结论血清GDF-15、sST2和Gal-3水平可以反映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具有一定的预后价值,三者联合检测的效果最优。

  • 标签: 生长分化因子-15 可溶性人基质裂解素2 半乳糖凝集素-3 老年人 心力衰竭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羊胎盘枸杞子复合物安全性及对小鼠免疫的影响。进行了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大鼠 30d喂养试验及小鼠免疫力试验。分别以羊胎盘枸杞子复合物对雌雄小鼠进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分别以羊胎盘枸杞子复合物 0.58g/kg·kw、 1.17g/kg·kw、 2.33g/kg·kw和 0g/kg·kw进行 30d喂养试验; 分别以羊胎盘枸杞子复合物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噻托溴铵联合多索茶碱治疗 慢阻肺患者的效果。 方法 本次实验对象选自 2017.9 月 -2018.9 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 90 例慢阻肺患者,将其进行随机分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患者 4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实验组采用 噻托溴铵联合多索茶碱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肺功能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实验组患者的肺功能情况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噻托溴铵联合多索茶碱治疗 慢阻肺患者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常规的治疗方式更加有效,还能够有效的帮助患者改善肺功能情况,进一步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能力,对患者的健康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此研究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多索茶碱 噻托溴铵粉 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黄葵浸膏对高糖诱导下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表达的影响及其在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足细胞系(MPC5)为研究对象,以正常糖浓度(NG,5.6 mmol/L)为对照,将培养好的足细胞置于高糖浓度(HG,25 mmol/L)和不同处理浓度的黄葵浸膏(HK,0 g/L、0.45 g/L)中处理24 h,将其分为四组:5.6 mmol/L NG组、5.6 mmol/L NG+0.45 g/L HK组、25 mmol/L HG组、25 mmol/L HG+0.45g/L HK,其中以5.6 mmol/L NG为对照组。采用细胞凋亡双染试剂盒(Annexin-v FITC/PI)双染法检测细胞凋亡、定量即时聚合酶链锁反应(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Nephrin和Podocin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5 mmol/L HG组的足细胞凋亡率[(20.39±0.03)%比(17.70±0.91)%]显著增高(t=2.947,P<0.05);在高糖浓度处理下,与25 mmol/L HG组比较,25 mmol/L HG+0.45 g/L HK组的足细胞凋亡率[(11.96±1.11)%比(20.39±0.03)%]显著降低(t=7.586,P<0.01)。q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与对照组比较,高糖浓度显著抑制了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0.489±0.040)比(0.721±0.022),t=4.992,P<0.01;(0.387±0.014)比(0.778±0.036),t=10.050,P<0.01];在高糖浓度处理条件下,适当浓度的黄葵浸膏可促进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0.603±0.013)比(0.489±0.040),t=2.653,P<0.05;(0.640±0.024)比(0.387±0.014),t=8.946,P<0.01]。结论长时间的高糖浓度处理可诱导足细胞凋亡,但一定浓度的黄葵浸膏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足细胞凋亡。在高糖浓度下,黄葵浸膏可能通过调控足细胞相关蛋白Nephrin和Podocin的表达,从而抑制足细胞的凋亡,对足细胞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糖尿病肾病 黄葵浸膏粉 葡萄糖 足细胞 Nephrin蛋白 Podocin蛋白 基因调控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甲状腺干扰物4,4-二氯二苯二氯乙烯(p,p’-DDE)处理甲状腺Nthy-ori-3-1细胞后,其LHX4和DIS3L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方法取对数生长期Nthy-ori-3-1细胞,配制0、0.5、1.0、2.0和5.0 μg/ml p,p’-DDE溶液,按浓度梯度给药,处理Nthy-ori-3-1细胞。显微镜观察细胞生长状态、细胞形态。基因芯片检测基因表达谱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LHX4和DIS3L mRNA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LHX4和DIS3L蛋白表达量。结果p,p’-DDE浓度为0、0.5、1.0和2.0 μg/ml时,Nthy-ori-3-1细胞均生长正常。2.0 μg/ml组细胞差异基因共33个,其中,13个基因表达下调,20个基因表达上调。与对照组比较,1.0、2.0 μg/ml组细胞LHX4、DIS3L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0 μg/ml组细胞LHX4和DIS3L蛋白mRNA相对表达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DDE处理Nthy-ori-3-1细胞会影响LHX4和DIS3L蛋白表达水平。

  • 标签: 4,4-二氯二苯二氯乙烯 甲状腺细胞Nthy-ori-3-1 LHX4蛋白 DIS3L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PIK3R3)对人肺腺癌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通过分别转染质粒或短发卡RNA(shRNA),将细胞分为以下6组:A549细胞,转染PIK3R3基因重组质粒组(PIK3R3组)、阴性转染对照组(Vector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PC-9细胞,转染shRNA组(si-PIK3R3组)、阴性转染对照组(si-scramble组)、空白对照组(Blank组)。以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IK3R3对细胞周期蛋白激酶p21、p27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的作用,以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及溴脱氧核苷尿嘧啶/碘化丙锭(BrdU/PI)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以流式细胞术分析PIK3R3对细胞周期的影响。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转染PIK3R3基因重组质粒组PIK3R3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t=17.780,P<0.05)、细胞生长加速,细胞增殖活性明显增强(t=13.880,P<0.05)、S期细胞比例增多为(50.23±2.12)%,细胞周期调控蛋白p21、p27表达升高,Cyclin D1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8.590,P<0.05)。而转染PIK3R3的shRNA组可明显出现与上述相反结果,S期细胞比例减少至(19.32±2.16)%。结论PIK3R3可促进人肺癌细胞的增殖,并可能是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发挥作用。

  • 标签: 磷脂酰肌醇-3激酶调节亚基3 肺腺癌 细胞周期 细胞增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噻托溴铵吸入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对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肺功能和睡眠质量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2019年12月至2020年6月接诊的198例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早晚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吸氧和抗感染等常规性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噻托溴铵吸入剂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最大自主通气量(MVV)改善程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R间期标准差(SDNN)、连续5min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和正常相邻RR间期的差高于50ms的心搏所占百分比(PNN50)均高于对照组,所有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噻托溴铵吸入剂联合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剂治疗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的效果显著。

  • 标签: 噻托溴铵粉吸入剂 沙美特罗替卡松粉吸入剂 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叠综合征 肺部功能 睡眠质量 心率变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