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我国当前的法学教学模式中,存在因教学模式相对单一而使得教学难以满足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需要的突出问题.为实现应用型、复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目标,法学课程教学应在合理性、综合性、基础性优先兼顾创新性、协同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以某个法学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内外交叉渗透的知识体系.

  • 标签: 法学教学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教学模式 交叉渗透
  • 简介:犯罪概念的层次性决定了《刑法》第13条规定的一般犯罪概念只能是“立法依据”而非“司法标准”。罪刑法定和废除类推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与刑法的良好衔接,让《刑法》第13条的“但书”规定同时失去了立法和司法的适用空间。而依据我国违法行为社会危害程度分级和相应的违法处罚体系,“醉驾”是犯罪阶段的专用概念,属于严重违法,在这个层面上不可能存在一个连治安管理处罚都“应当减轻或者不予处罚”的㈠睛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之情形。

  • 标签: 醉驾入刑 犯罪概念 但书规定 立法学思考
  • 简介:法学教育正处于从专业教育向职业教育转型的时期,实用型法学人才成为法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实现这一目标主要的途径是在法学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例教学法因其特有的优势在法学教学中不失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实践机制、校外辅导机制、运用模拟法庭教学模式及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进行实例教学法的推进,但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因材施教、经典与现实相结合以及教学相长的问题。

  • 标签: 实例教学法 法学教学 推进路径
  • 简介:一、问题的提出社科法学和法教义学是当前我国法学研究的两大路径。社科法学主要从人文和社会科学的角度研究法律,把法条看做是可批判的对象。法教义学则在信仰而非批判法条的前提下对法律展开研究。二者主要区别在于,社科法学属于立法论的思考,而法教义学属于司法论的思考。"立法论的思考是一个‘应当’与‘不应当’的问题,而司法论的思考是一个‘是’与‘不是’的问题。前者是对法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评判,而后者则是以法律为逻辑起点的推理。"[1]对于法学研究而言,立法论的思考和司法论的

  • 标签: 法教义学 刑事政策 立法论 刑法体系 法社会学 犯罪论体系
  • 简介:研讨中国特色国际法理论的必要性,需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国际法观,也就是认识和分析国际法的妥当方式、看待和审视国际法的正确心态。国际法观有多个维度,从国家立场、国家利益、民族文化的角度看,可以作这样的论断:不唯可以拥有一国特色的国际法理论,而且,国际法源自国家实践,国家的单边、双边、多边等不同层面的实践,还构造了具有一国或者区域特色的国际法原则和规范。理由在于,首先,国际法通过大量的单边行为、双边条约、多边条约以及一些很可能是少数国家所遵行的习惯的方式碎片化地存在。

  • 标签: 国际法理论 中国特色 法学研究 国家立场 转型 国际法原则
  • 简介: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是近20年来中国教育界一直在探索的热点,既是中国法学教育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贯彻实施当前"一带一路"之国家倡议的必然要求。总结历史上法学教育国际化的经验和成果,是开展好这一事业的重要途径。11世纪前后出现的"罗马法复兴"运动导致了中世纪大学的诞生,英国牛津大学与剑桥大学的兴起推动了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的开展。尽管在英国法学教育中,罗马法的传授经历了曲折过程,但仍是唯一自中世纪教授至今的科目。罗马法教授在英国法学高等教育中的发展过程,体现了法学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即在吸收欧洲大陆法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保持了英国本土法律教育的特色,从而使英国成为近代以后法律教育的强国之一。

  • 标签: 罗马法复兴 大学法学教育国际化 牛津大学 剑桥大学 律师会馆
  • 简介:大陆法系国际私法的理论学说经过无数学者的努力构建与发展,初步奠定了基本模式.自20世纪以来,大陆法系国际法学说林立,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对荷兰、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等大陆法系国际法学人与学说的检视和点评,不仅在国际私法理论研究方面有巨大的学术意义,而且在国际私法实务运作方面也极具实践价值.

  • 标签: 大陆法系 国际私法学说 点评
  • 简介: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外法学学术交流的更加频繁和中国法治社会建设的更加紧迫,讨论转型中国的法学和中国法学的转型问题的思潮日益突出。[1]转型中国的法学旨在明确中国法学所处的国情环境和社会背景,即处于政治、经济、法律、文化转型期的中国社会,而中国法学的转型强调中国法学学术研究在范式、结构、方法等方面的转型与调整,解决何种转型、为何转型和如何转型的重大问题。

  • 标签: 中国国际私法 转型问题 学术交流 中国法学 文化转型期 社会建设
  • 简介:一、我校国际法学对外培训的现状和成绩始建于1952年的中国政法大学是专门培养政法人才的高等学府,在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法学界都享有一定的威望和声誉。目前,中国政法大学设立了包括研究生院、法律系等多院系的教学系统以及各种研究所、研究中心组成的教学科研系统,已逐步发展

  • 标签: 对外培训 应注意的问题 法学教育 国际法学 合作办学 高等教育国际化
  • 简介:1996年5月13日至15日,由中国政法大学刑事法律研究中心主办的’96北京刑事诉讼法学国际研讨会在北京五洲大酒店举行,会议由中国政法大学陈光中教授主持,来自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韩国以及我国澳门、台湾地区和内地共50多名著名的专家、教授出席了会议,司法部副部长张耕和中国政法大学校长杨永林也到会讲了话。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有三个,一是刑事辩护制度,二是刑事证明标准研究,三是中国刑事诉讼制度与国际刑事

  • 标签: 刑事诉讼法学 国际研讨会 刑事诉讼制度 刑事辩护制度 刑事证明标准 刑事法律
  • 简介:本文是格梅林女士为南京大学法学院作的报告。新的改革法学教育体制的联邦法律于2003年7月1日正式生效。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路是,从"培养法官"这一单一培养目标转向培养律师为主要目标。为此,必须提高学生对外国法律语言和制度的了解,并在法律教育的整体设置上更多关注律师或企业法律顾问的职业要求,从而使法律人不仅掌握判定对错的法律知识,更具有平息纠纷的实践能力。

  • 标签: 德国法学 法学教育改革 企业法律顾问 法律语言 格梅林 法律教育
  • 简介:<正>卖淫,是一种扭曲的可恶的社会现象,它玷污人格的尊严,贬低人的价值,危害个人与家庭的幸福,损坏正常的社会伦理道德,扰乱社会安定秩序。从社会和历史的角度讲,卖淫者既是害人者又是受害者,但她们首先是受害者,社会对她们的地位和处境应当承担相当的责任。在卖淫及其与之相关的行为中,组织、引诱他人卖淫应是危害相对较大的行为。尤其是跨国跨地区的组织、引诱他人卖淫者,大都是贩卖人口,非法移民的不法之徒,他们将众多良家女子拐至境外,置于孤立无援、无依无靠的绝境,迫使她们从事卖淫生涯。据美国《洞察》周刊报道,在1993年,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福建、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

  • 标签: 卖淫者 国际公约 引诱 犯罪 组织 刑法典
  • 简介: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刑法目的对刑法解释的结论具有最终决定作用。通过刑法目的解释刑法能够与刑法的机能相协调,能够同现代罪刑法定主义相一致,能够最终实现刑法的目的。要根据刑法的具体规定探寻刑法的目的,从刑法的基本价值立场出发探寻刑法目的。要区分刑法目的与目的解释方法,区分刑法目的与刑法的立法目的,区分刑法的主观保护目的与客观保护目的。解释刑法时,应当将刑法文本与案件事实同时作为,对解释目标进行利益衡量、价值判断,运用法益对构成要件的指导机能解释刑法

  • 标签: 刑法解释 刑法目的 法益保护 罪刑法定
  • 简介:犯罪有刑法之内的研究,也有刑法之外的研究;刑法属于前者,犯罪学属于后者。刑法研究犯罪规范,犯罪学研究犯罪事实。二者的研究对象不同,不能混淆。古典刑法以刑事法治为目的,实证刑法以犯罪减少为目的。二者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实证刑法家对古典刑法的批判创生了实证刑法,产生了犯罪学。实证刑法是古典刑法历史发展的新阶段。理论创新的动力是理论的目的性。要防止犯罪研究中的论域混淆。

  • 标签: 犯罪的刑法研究 犯罪的社会学研究 古典刑法学 实证刑法 犯罪学 理论目的性
  • 简介:刑法定原则不是禁止刑法解释,只是为刑法解释界定了合理的空间.刑法解释不能违反罪刑法定原则,这是坚定不移的定律.即刑法解释又要在已定的刑法规范中得出符合罪刑法定原则的结论.

  • 标签: 罪刑法定 刑法解释 类推
  • 简介:刑法修正案是目前我国刑法修正的唯一模式。晚近十余年通过的八个刑法修正案,不但对国内新的历史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做出了及时的反应,而且有效地回应了我国已缔结或者参加的相关国际公约。这种回应既是国内刑事立法与国际公约接轨的表现,也体现了中国刑法不断走向国际化的趋势,具有及时性、广泛性的特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国际公约在我国今后的刑事立法活动中应占有重要的地位。

  • 标签: 刑法修正案 国际公约 刑法修正 刑事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