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MRI)不同序列检查在儿童肘关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台州骨伤医院2015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肘关节外伤患儿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行X线和MRI检查,其中,MRI检查序列包括三维双重回波稳态序列(3D-DESS)、快速自旋回波序列(TSETIWI)、T1快速反转恢复序列(T1-TIRM)、脂肪抑制质子密度加权像(FS-PDWI),分析两种检查结果的差异。结果MRI不同序列证实,骨骺骨折62例。按照Salter-Harris骨折分型分布:Ⅱ型23例(37.10%)>Ⅲ型17例(27.42%)>Ⅳ型12例(19.35%)>Ⅰ型10例(16.13%)>Ⅴ型0例(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26,P=0.025)。78例患儿肘关节外伤中,73例出现骨髓水肿,其中,距离骺板1 cm范围内骨髓水肿62例,距离骺板1 cm以外11例,无骨髓水肿5例,骨髓水肿与骨骺骨折具有相关性(r=0.174,P=0.006)。患儿肘关节骨骺损伤Ⅰ~Ⅳ型均可伴有关节软骨损伤,3D-DESS对关节软骨损伤有较好的显示效果。结论MRI不同序列检查对儿童肘关节外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性,对减少儿童骨骺骨折、骨髓水肿、关节软骨损伤的误诊、漏诊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肘关节 骨骺 骨折 骨髓 软骨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伤患者预防肺不张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 132例患者,均是于 2019年 5月 -2020年 4月在我院中接受胸外伤治疗的患者,随意分两组,综合组有患者人数 66例,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常规组有患者人数 66例,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和最大通气量、肺活量、住院时间。结果 综合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差异显著,前者更优,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综合组与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最大通气量、肺活量、住院时间差异显著,前者更优,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胸外伤患者预防肺不张的效果更甚,提升最大通气量、肺活量的同时,缩短住院时间,确保护理满意程度,为理想的护理干预方法。

  • 标签: 高血压 饮食疗法 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玻璃体切除术与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外伤性黄斑孔(TMH)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以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的外伤性黄斑孔64例(64只眼)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2例。其中对照组行玻璃体切除术治疗,临床试验组行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视力及黄斑孔情况。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两组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P<0.05)。术后6个月试验组视力(logMAR)高于对照组(t=3.988,P=0.000),试验组视力提高率高于对照组(χ2=4.267,P=0.039)。术后6个月对照组黄斑孔闭合率为75.00%,试验组为9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96,P=0.168)。两组患者手术后黄斑孔直径逐月缩小(P<0.05),且试验组患者术后黄斑孔直径均小于对照组(F时点=9483.998、F交互=119.806、F组间=94.454, P<0.05)。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内界膜剥离术能够更有效地治疗外伤性黄斑孔。

  • 标签: 黄斑 眼损伤 玻璃体切除术 剥除,内界膜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巩膜瓣缝合方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的效果。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就诊的外伤性睫状体脱离25例(25只眼)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13例,采用巩膜瓣间断缝合方法;对照组,12例,采用巩膜瓣连续缝合法,对比两组术后眼压、视力、前房深度及散光情况。结果术后1周UBM检查,两组睫状体脱离均复位且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两组眼压、视力和前房深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1周和1个月散光为(1.25±0.56)D和(0.78±0.55)D,低于对照组的(2.10±0.64)D和(2.51±1.0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50,0.075;P=0.002,0.016)。结论巩膜瓣间断缝合与连续缝合法治疗外伤性睫状体脱离均可有效复位睫状体,间断缝合法能更好的避免术后大度数散光的发生。

  • 标签: 眼损伤 巩膜 睫状体脱离 缝合,间断 缝合,连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严重肝外伤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00医院收治的12例严重肝外伤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19~56岁,中位年龄40岁。肝右叶损伤9例,肝中叶损伤1例,肝左叶损伤2例。美国创伤外科学会的器官损伤分级(AAST-OIS)分级Ⅲ级2例,Ⅳ级8例,Ⅴ级2例。采用64排螺旋CT扫描行肝脏三维可视化重建,评估损伤、血管累及情况,初步评估腹腔出血量,拟定救治方案。评价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情况及患者疗效。结果三维重建模型可清晰显示肝内脉管系统,包括门静脉、肝动静脉的走行,分支,空间构象及损伤区域所累及的肝段,可任意角度观察损伤区域与其周围脉管结构的空间解剖关系,准确地对损伤部位进行定位和分级,术前三维重建结果与术中真实情况一致。12例患者均按救治前设计方案顺利进行肝外伤的救治。4例开腹探查,探查情况与术前评估一致;6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介入治疗,2例密切观察保守治疗。1例肝右叶巨大血肿破裂,术后肾衰竭,长期间断血液净化治疗,余11例患者术后未发生并发症,顺利出院。结论对于严重肝外伤患者,三维可视化技术能对损伤部位和累及血管进行准确的评估,并辅助设计最优治疗方案,指导个体化救治方案的实施。

  • 标签: 成像,三维 严重肝外伤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 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分为两组各 34例,对照组行常规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组行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照组死亡率、恢复良好率为 17.6%和 17.6%,观察组为 2.9%和 41.2%,对比差异显著( P< 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9.4%,观察组为 8.8%,对比差异显著( P< 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的效果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标签: 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 颅脑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分析针灸及康复训练对脑外伤后昏迷的促醒作用 。方法: 选取我院 2018 年 9 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120 例脑外伤后昏迷患者 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 分成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 、实验组(予以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刺激及康复训练) ,各 60 例。比较两组苏醒情况 。结果: 相比对照组,实验组 1 疗程、 2 疗程时总促醒率均更高, P<0.05,比较有差异性。 结论:予以脑外伤后昏迷患者配合针灸刺激及康复训练效果颇佳,可对患者神志恢复起一定促进作用, 利于患者促醒,可予以临床推广 。

  • 标签: 针灸 康复训练 脑外伤 昏迷 促醒
  • 简介:【摘要】 : 目的: 分析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的价值 。 方法: 选 取 我院 自 2016 年 4 月 -2019 年 4 月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的 50 例患者作为实验 对象 , 随机 分为对照组和 实验 组,每组 25 例患者。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实验组给予 综合护理干预 措施,比较两种护理方案对于 颅脑外伤后高血糖患者 血糖调控 的影响 。 结果: 实施干预后, 实验组的平均空腹血糖 和餐后 2 小时平均血糖均 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 对 颅脑外伤合并高血糖患者的 血糖调控具有良好的效果。

  • 标签: 颅脑外伤 高血糖 综合护理干预 血糖调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行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 。 方法:选取 的 4 0 例病例为我院 201 6 年 2 月 -20 19 年 2 月 收治的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根据患者的手术方式进行分组,行晚期颅骨修补术治疗 的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 术后 颅骨缺损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CU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躁动症状的原因,并实施镇痛、镇静护理,分析其护理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7年5月~2019年12月接收的32例ICU颅脑外伤术并出现躁动症状患者纳入研究对象,分析导致患者出现躁动的原因;在脑点双频指数检测下实施镇痛、镇静药物治疗,对比患者干预前后心率、呼吸频率及Riker评分。结果:造成ICU颅脑外伤术患者术后躁动的原因可分为颅内因素和颅外因素;经过镇痛镇静护理,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显著好转,差异相比有意义,P

  • 标签: ICU 颅脑外伤 躁动 镇痛镇静 护理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将整形美容缝合技术引入面部外伤患者 I期修复临床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择 200例在 2020年 1月~ 2020年 7月间于我院外科施行住院治疗的面部外伤患者施行研究,并以缝合方案为依据将其划分为对照组( 100例、外科清创缝合治疗)、观察组( 100例、整形外科缝合技术Ⅰ期修复治疗),对比 2组患者相关时间指标、瘢痕增生率和治疗效果。结果:与引入传统外科清创缝合治疗的对照组患者相比,引入整形外科缝合技术Ⅰ期修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用时显著更短,拆线时间、出院时间明显提前;同时,观察组患者瘢痕增生率仅为 3.0%( 3/1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 12.0%( 12/100),组间对比 P< 0.05。结论:将整形外科缝合技术引入外科面部外伤患者 I期修复临床中价值显著,可明显缩短拆线、创面愈合用时,减少瘢痕增生,值得在外科临床大幅推广。

  • 标签: 整形外科 缝合技术 面部外伤 修复 瘢痕
  • 简介:【摘要】目的 仔细探究改良去骨瓣减压术对重型颅脑外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选择本院自 2018年 1月 -2019年 1月收取的 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数字分析的形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0例,前者应用常规的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分析两组患者之间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等。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低于观察组,其数据分析有显著的差异性;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低于对照组,差异性明显;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数据变化优于对照组,数据饭有很大的变化。结论 针对患有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给予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其效果和治疗满意度均优于常规的保守治疗,并且还可以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 重型颅脑外伤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外伤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我院接受外伤性脑出血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时间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给予准备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手段,对照组给予常规去骨瓣开颅治疗,对比两组外伤性脑出血治疗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外伤性脑出血并发症发生率34.3%显著低于对照组85.8%。两组患者对比术后生存率,对照组生存率为80.0%显著低于观察组94.3%,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 外伤性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对各项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入我院于2018年7月到2019年7月期间治疗的80例颅脑外伤患者进行分析,以随机数字表法的形式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分别为4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行早期康复护理,对比两组肢体恢复优良率。结果:试验组总优良率高于参照组,组间具有同质性(P<0.05 )。结论:对于颅脑外伤术后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肢体各项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康复护理 颅脑外伤 运动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临床护理中目标性心理护理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6月期间80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将研究对象划分成对照组(n=40,常规护理)和观察组(n=40,目标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统计并且记录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伤性鼓膜穿孔 目标性心理护理 心理状态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饮食护理方法及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院 30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双盲随机法分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饮食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机体营养状况、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康复效果、并发症率。结果:实验组机体营养状况优于对照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低于对照组,康复效果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 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联合饮食护理效果确切,可改善营养情况,加速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重型颅脑外伤患者 饮食护理方法 患者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 对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术后康复影响进行回顾性分析。 方法 在 2018 年 6 月 ~2020 年 6 月到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选取 70 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所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接受常规护理的 35 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接受综合护理的 35 例患者纳入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DL )。 结果 实验组患者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 0.05), GCS 评分和 ADL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 标签: 综合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术后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护理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施以亚低温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神经缺损功能、COS预后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可有效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亚低温护理 重症颅脑外伤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聚焦解决模式应用在颅脑外伤患者家庭照护者中,对减轻负性情绪和照顾负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9月1日至2019年7月30日期间因颅脑外伤在吴川市人民医院治疗患者家庭照护者80例设为研究对象,采用等组试验法分为两组,各40例。两组均施行心理辅导,给予健康教育并提供帮助。对观察组的家庭照护者实施聚焦解决干预。观察期统一为3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照顾者负担量表(ZBI)对两组家庭照护者进行心理和照顾负担评定,并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家庭照护者SAS评分、照顾负担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家庭照护者SAS评分、角色负担、个人负担、照顾负担总分分别为(49.08±4.71)分、(9.73±3.19)分、(9.13±2.93)分、(18.85±4.55)分,均低于对照组(62.73±4.51)分、(17.25±2.46)分、(19.95±3.04)分、(37.20±4.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应用聚焦解决模式可减轻颅脑外伤患者家庭照护者的焦虑心理和照顾负担感受。

  • 标签: 聚焦解决 颅脑外伤 家庭照护者 焦虑 照顾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