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针对爆炸性眼外伤患者加强心理护理,进一步降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控制不良情绪,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9 年 6 月~ 20 19 年 12 月 收治的爆炸性眼外伤患者 作为研究的对象。 在患者选取中可采用数字随机 分 组法,并对 146 例患者的病情变化做好记录 。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心理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 患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分别 为( 46 .4±2.7)分 和( 42.2±2.8)分 ,对照组为( 51.2±2.6)分 和( 49.5±2.9) 分, 组间对比差异较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与此同时,在护理后生活质量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采用 心理护理方案对于爆炸性眼外伤患者具有良好的情绪疏导作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治疗压力,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建立了良好的护患关系,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心理护理 爆炸性眼外伤 应激障碍 正念减压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 80例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案例的病历资料,对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病变部位出现时间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从神经系统缺损症状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4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5.0%; 2-7天 28例患者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35.0%, 12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15.0%,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7-30天 14例出现轻偏瘫症状,发生率为 17.5%, 6例患者出现失语症状,发生率为 7.5%, 8例患者出现偏盲症状,发生率为 10.0%; 2-7天发生神经系统缺损症状的案例最多,其中轻偏瘫症状占比最高。从病变部位出现时间来看, 24小时 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2-7天 32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40.0%, 10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2.5%, 2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2.5%, 6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7-30天 14例基底节 -内囊区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17.5%, 6例额 -顶 -枕叶皮质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7.5%, 4例小脑及脑干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4例丘脑出现病灶,发生率为 5.0%; 2-7天病灶出现最多,其中以基底节 -内囊区为主。结论:对于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法医学鉴定,因涉及因素多,因此不仅需要了解各时间段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还需要了解病灶变化,以保证鉴定结果可靠性。

  • 标签: 外伤性腔隙性脑梗死 法医学 鉴定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废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择四川省林业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外伤手术患者(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开展回顾性研究,统计脑外伤患者术后废用综合征的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废用综合征将其分为观察组(术后发生废用综合征)、对照组(术后未发生废用综合征),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对导致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废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100例脑外伤患者中,废用综合征30例患者,废用综合征发生率30.00%。在单因素分析中,两组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运动神经受损、感觉神经受损、制动时间、术后焦虑评分、术后抑郁评分、康复依从性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运动神经受损、感觉神经受损、制动时间、术后焦虑评分、术后抑郁评分、康复依从性是导致脑外伤患者术后发生废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结论脑外伤患者术后受到运动神经受损、感觉神经受损、制动时间、术后焦虑评分、术后抑郁评分、康复依从性等危险因素的影响,易发生废用综合征,神经外科应根据脑外伤患者术后废用综合征的危险因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

  • 标签: 脑外伤 废用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bath技术在脑外伤患者早期痉挛体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受治疗的80例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别标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的抗痉挛体位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Bobath技术有针对性的调整患者的早期卧床体位。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日常运动恢复情况,肌痉挛的程度和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日常运毒恢复情况和肌痉挛程度的恢复均优于对照组患者。Bobath技术通过反射抑制抗痉挛模式来对患者的患侧卧位、健侧卧位和仰卧位进行专业的肢位摆放,能够起到很好的护理效果。两组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Bobath技术 脑外伤患者 早期抗痉挛 护理方法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评价早期气管切开技术治疗颅脑外伤与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讨论对象为我院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例数: 100例,时间: 2018年 10月至 2019年 9月,随机分为常规气管切开治疗的对照组和早期气管切开治疗的实验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 88.00%,高于对照组疗效 70.00%,发生并发症的患者有 4例,比对照组少 10例,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明显, p小于 0.05。结论:早期气管切开治疗能够改善颅脑外伤和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患者的预后尤为重要。

  • 标签: 早期气管切开技术 颅脑外伤与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外伤性鼓膜穿孔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及临床意义。 方法 :以医院收治的 87 例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为为研究对象,依据受伤情况实施单纯鼓膜贴补术 36 例( A 组),急诊对合复位术 38 例( B 组)以及切除残缘鼓膜贴补术 13 例( C 组),观察三组手术治疗效果。 结果 : A 组一期治愈率为 69.4% ( 25/36 ); B 组一期治愈率为 100.0% ( 38/38 ); C 组一期治愈率为 76.9% ( 10/13 ), B 组治愈率高于 A 、 C 两组, P<0.05 。 结论 :在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治疗中,急诊对合复位术治疗效果好于单纯鼓膜贴补术以及切除残缘鼓膜贴补术,其不仅能保持鼓膜原有锥状形态,还能缩短愈合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外伤性鼓膜穿孔 手术治疗 必要性 临床意义
  • 简介:  【摘 要】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急诊面部外伤患者疗效的影响作用。方法:将本院自 2018年 3月至 2020年 3月收治的 52例急诊头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26例,研究组进行早期护理干预结合术后常规护理,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研究组患者伤口 I期愈合率为 96.15%( 25/26),明显高于对照组为 76.92%( 20/26),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诊头面部外伤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术后 I期愈合率和护理满意度,缓解焦虑的不良情绪,效果显著。    【关键词】 头面部外伤 ;早期护理 ;急诊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efficacy of emergency facial trauma patients. Methods: 52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head and face trauma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8 to March 2020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2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study group receive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ombined with postoperative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only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was compared and observed. Results: the first stage healing rat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 was 96.15% (25 / 26),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76.92%). Conclusion: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ostoperative stage I healing rat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lieve the bad mood of anxiety, and the effect is significant.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外伤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为研究时间,择取脑外伤样本共30例,以治疗方案差异均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优先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间隔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研究组患者行同期手术治疗,对比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两组术后GC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更具优势(P<0.05)。结论:脑外伤患者同期行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及颅骨修补术临床疗效显著,可在各级医疗机构中全面推广。

  • 标签: 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 颅骨修补术 脑外伤
  • 简介:  【摘要】目的:探讨手外伤急诊处理伤口感染控制策略。方法:选择 2017年 8月 -2019年 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手外伤患者 90例,随机分为两组,常规组给予手外伤一般处理措施,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记录两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和并发症率,记录患者伤口愈合时间。结果:在伤口愈合时间方面,常规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 34.4±3.2) d,干预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 27.5±3.7) d,干预组患者伤口平均愈合时间更短( P<0.05) ;在伤口感染率和并发症率方面,常规组与干预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分别 8.9%、 2.2%,并发症率分别 11.1%、 2.2%,干预组患者伤口感染率、并发症率更低( P<0.05)。结论:手外伤急诊处理给予控制感染护理,可缩短患者伤口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率和感染率,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外伤 ;急诊处理 ;伤口感染 ;护理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ontrol strategy of wound infection i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hand injury. Methods: 90 patients with hand injury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7 to August 2019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ventional group was given general treatment measures for hand injury,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given nursing intervention measures, the wound infec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recorded, and the wound healing time was recorded. Results: in the aspect of wound healing time,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routine group was (34.4 ± 3.2) 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27.5 ± 3.7) d, and the average healing tim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horter (P < 0.05); In terms of wound infec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the infection rate of wound in routine group and intervention group was 8.9% and 2.2% respectively, the complication rate was 11.1% and 2.2% respectively, and the infection rate and complication rate of wound in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lower (P < 0.05). Conclusion: the emergency treatment of hand injury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wound healing, reduce the rate of complications and infect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几年诊断为眼外伤继发青光眼的患者,损伤类型为钝器打击、化学刺激等,共计60例,患眼60眼,按1:1的配对比例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眼。研究组接受小梁切除术,对照组接受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对比(1)两组手术前后眼压及视力情况。(2)两组手术后最佳矫正视力情况。结果:(1)两组手术前眼压及视力情况比较无差异(P

  • 标签: 激光周边虹膜切除术 小梁切除术 眼外伤 继发青光眼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应用综合呼吸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6月-2020年6月收治的84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依照摸球法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为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综合呼吸道护理,比较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的差异。结果:实验组的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7.1%,其远比对照组的28.6%低,两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呼吸道护理应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可显著降低呼吸道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具有普及推广的价值。

  • 标签: 重症颅脑外伤 综合呼吸道护理 并发症
  • 简介:【 摘要 】 : 目的:研究如何对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吞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进行康复护理 。 方法: 选取 于 2019 年 2 月 ~2019 年 10 月期间来本医院行气管切开术后伴有吞咽障碍的 72 例脑外伤 患者 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 2 个小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6 例患者。对照组患者给予神经外科的常规护理服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展开吞咽康复训练护理措施,然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误吸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等多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针对 行气管切开术后出现吞咽障碍的脑外伤患者, 在给予神经外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施吞咽康复训练,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降低误吸率,值得各医院广泛推广运用。

  • 标签: 脑外伤 气管切开术 吞咽障碍 康复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对重型颅脑创伤患者的治疗中应用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的效果。方法 从在我院确诊并治疗的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 选择 200 例纳入研究,医生对患者进行检查并对病情分析后,制定出两种治疗方案,将其实施的方式、费用及 各自利弊 等都告知患者 和(或)家属 ,最后根据患者 和(或)家属的意愿 确定 最终 治疗方案。其中,有 100 例患者选择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 对照组 ,剩余的 100 例患者选择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为 研究组 ,对比疗效。结果 研究组 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 Garcia )、运动功能( FMA )评分均明显优于 对照组 ( p<0.05 ),并且治疗中 研究组 发生并发生的几率较低,而 对照组 在这一指标上明显高于 研究组 ( p<0.05 )。结论 重型颅脑创伤的治疗需要尽量减少手术 副损伤及术后并发症,尽可能保留和恢复神经功能 ,改良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正是对这一因素进行了充分考虑,在操作过程中可以减少并发症的诱发因素,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 康复 。

  • 标签: 大骨瓣减压术 改良 重型颅脑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外伤性睫状体离断连续缝纫式缝合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13例(13眼)外伤性睫状体离断合并眼内其他闭合性损伤者,行晶状体、玻璃体切除同时采用内路法连续缝纫式缝合复位离断的睫状体,并对其疗效,手术优点及有关注意事项进行分析。结果:术后随访期间经超声生物显微镜及前房角镜检查,所有术眼睫状体复位良好。B超及眼底镜检查无视网膜脱离。除2眼术后2~3 d有一过性高眼压外,所有术眼随访期间眼压均正常,最佳矫正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无其他术中及术后相关并发症。结论:睫状体离断内路法连续缝纫式复位术创伤小,手术效果佳,可与虹膜、晶状体、玻璃体等手术同期进行。

  • 标签: 睫状体 离断 复位术 连续缝纫式 内路
  • 简介:摘要:来研究快速神经外科手术对脑部障碍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0月治疗的 66例医院病虫病例,分为观察组和比较组,每组 33例; (a)由观察组提供一般护理,并在监测组定期护理的基础上迅速恢复神经外科手术。比较两组肢体功能评估、日常生活技能、健康影响和并发症。结果 :比较前两组肢体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没有统计学意义 (p & gt页 :1。护理后观察组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康复总有效率( 96.96%)高于对照组( 81.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6.06%)低于对照组( 24.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快速康复神经外科护理能稳定颅脑外伤患者的病情,提高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 神经外科护理 颅脑外伤患者 康复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模式在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浙江省绍兴二院收治的300例颅脑外伤患者,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2017年12月—2018年6月入院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7—12月入院的150例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风险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护理前升高(P<0.05),且干预后试验组患者的GCS评分[(13.08±2.13)分]高于对照组[(11.32±2.05)分];试验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4.67%,7/150)低于对照组(11.33%,17/15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风险管理模式可改善颅脑外伤患者的意识状态和临床预后,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

  • 标签: 颅脑外伤 意识状态 不良事件 风险管理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在急诊面部外伤手术中应用整形外科清创术修复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在 2018年 2月— 2020年 2月所收治的 120例急诊面部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患者的年龄、经济水平、创伤位置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在术后 1年对患者进行治疗满意度回访,评估伤口恢复情况。结果 在 120例急诊面部外伤患者中,治疗总满意度为 93.33%。有 5例行普通外科手术患者由于创伤愈合效果不佳,瘢痕显著而至整形科完成二次修復 ;有 3例放弃手术修复的患者因伤口感染而至医院再次进行清创缝合。结论 应用整形外科清创缝合术对急诊面部外伤患者进行治疗,其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实现良好的预后效果。     [关键词 ] 整形外科 ;清创缝合术 ;急诊面部外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value of debridement in emergency facial trauma. Methods 120 patients with emergency facial trauma admitted in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8 to February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the patients' age, economic level, trauma location and other clinical data were analyzed retrospectively. The patients' treatment satisfaction was followed up one year after operation to evaluate the wound recovery. Results in 120 patients with facial trauma, the total satisfaction rate was 93.33%. Because of poor wound healing and obvious scar, 5 cases of general surgery patients came to the plastic surgery department to complete the second repair; 3 cases of patients who gave up the surgical repair came to the hospital for debridement and suture due to wound infection.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debridement and suture of plastic surgery in the treatment of emergency facial trauma has a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 which is helpful to achieve a good prognosis.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手外伤患者在其围手术期间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对2018年8月-2020年7月间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6例手外伤患者,进行随机抽取,各抽取38例,设为研究和对照两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其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对比两组病人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经过护理,研究组SAS及SD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总依从性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手外伤患者在其围手术期间应用心理护理的效果较好,能显著降低病人术后焦虑及抑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提高临床治疗依从性,为病人尽快康复提供保障。

  • 标签: 手外伤 围手术期 人心理护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颅脑外伤术后颅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 2018年 1月至 2018年 1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 80例颅脑外伤患者作为主要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40例。两组患者分别接受晚期颅骨修补术、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比较两种手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术后活动时间、术后负重时间、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05);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结论 在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上,采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可获得理想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改善患者的活动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早期颅骨修补术 颅脑外伤 颅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ICU颅脑外伤术后病人躁动原因及镇痛镇静护理的疗效评价。方法:选择我院ICU在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接收的158名颅脑外伤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采用Riker镇静躁动评分对158名患者的躁动情况进行评价,如若评分大于等于5则定义为躁动,同时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药物对患者实施持续镇痛镇静处理。结果:在158名患者中,有99名患者的Riker镇静躁动评分大于等于5,其中颅内因素引发躁动有45名;颅外因素引发躁动的有54名。在使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药物前期,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在注入3-5小时左右,患者的Riker评分、心脏呼吸频率均有所改善。结论:受病情因素的影响,颅脑外伤患者术后极易发生躁动,不仅会影响治疗效果,也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针对这种情况,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借此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生活质量。

  • 标签: ICU 颅脑外伤 躁动原因 镇痛镇静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