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2 个结果
  • 简介:明清时期,徽州人才辈出,科第连绵。根据地方志记载统计,明代徽州有举人1100多人,清代有1536人。明代徽州进士452人,居全国第13位;清代徽州进士684人,居全国第4位。明代徽州状元为3人。而清代112科112名状元中,徽州本籍状元4人,寄籍状元15名,共19人,占全国的17%,居全国第一位(原被认为状元数最多的苏州府共有状元24人,但其中有6人为徽州人)。此外,歙县明清两代共取进士623人,居安徽省诸县首位。

  • 标签: 明清时期 徽州 状元 地方志 明代 清代
  • 简介:目的调查徽州林区竹林病虫害爆发流行特征,为防止和控制竹林病虫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方式,了解5个毛竹种植区竹林刚竹毒蛾的流行范围、程度及其环境的生态特点.结果共调查7200亩1800000株毛竹,毛竹种植区呈片状散在分布,覆盖范围约84km2,散在分布于海拔200m~800m的丘陵、低山区,以海拔250m低丘为主.证实竹林病虫害为刚竹毒蛾幼虫,流行季节为3~4月至8~9月,流行地区为徽州区呈坎镇林场.不同地区刚竹毒蛾幼虫和蛹孳生密度不同,刚竹毒蛾幼虫孳生密度为(48±16)只/株至(420±120)只/株,主要分布于竹叶.刚竹毒蛾蛹主要分布于竹杆下部,孳生密度为(26±10)枚/株至(120±55)枚/株.低于250m丘陵刚竹毒蛾幼虫和蛹孳生密度分别为(24±94)只/株和(105±25)枚/株;250m~500m丘陵刚竹毒蛾幼虫和蛹孳生密度分别为(87±28)只/株和(40±21)枚/株;500m~800m丘陵刚竹毒蛾幼虫和蛹孳生密度分别为(18±7)只/株和(12±5)枚/株;800m~1000m低山未发现竹林病虫.刚竹毒蛾幼虫以竹叶为食,造成局部竹林成片枯萎死亡.结论徽州地区发现刚竹毒蛾幼虫爆发流行,造成竹林成片枯萎死亡,具有点多、面广、小面积、分散等特点.

  • 标签: 徽州林区 刚竹毒蛾 幼虫 流行趋势
  • 简介:永嘉之乱后,大量的王亲贵胄、中原世族等为避战祸,渡江南下求生存,史称“永嘉南渡”。徽州因处万山环抱之中,少兵燹之虞的优良自然环境特性,成为北方混战时期人们理想的庇护之所。迁入徽州的中原世家大族,对徽州社会的宗族观念、宗法制度以及人文风俗等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 标签: 永嘉南渡 中原世族 徽州
  • 简介:文章从区域文化史一个侧面阐述社会主义四百年在中国是包括许多徽州前人在内的中国人艰辛探索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道路来之车易;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路,坚定社会主义必胜信念。

  • 标签: 社会主义四百年 徽州人 中国特色 与时俱进 信念
  • 简介:徽州古民居庭院属于徽州私宅园林中的一种,是徽州传统建筑组织单体与群体空间的基本单元。庭院的空间形态分中轴对称式和边角自由式。形制虽然简单,但使用功能、空间造型、文化意境与精神感悟中蕴含着一种动态的、彼此渗透转化的生态观念,通过以下研究可为探寻徽州传统建筑生态设计的精髓提供思路。

  • 标签: 徽州古民居 庭院 生态 转化
  • 简介:山青水秀、云绕雾罩的皖南,明清以来的民居质朴而典雅、实用而美观;本文着重讨论了徽州民居在庭院的理水与空间布局上的特点,指出建筑与环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成功的关键所在。

  • 标签: 徽州 民居 理水 空间形态
  • 简介:采用文献研究等方法,对徽州地区的民俗体育的分布和特征进行研究。徽州6县3区共有105个民俗体育项目,其中歙县拥有量最多74项,黟县最少1项。9县区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体育项目;从项目类型特征来看,民间信仰类、游艺类和舞蹈类是徽州民俗体育的主要类型;从流变类型特征来看,徽州民俗体育项目传承情况喜忧参半;从开展时间来看,徽州民俗体育项目的节庆特色较为突出。

  • 标签: 群众体育 民族传统体育 民俗体育 徽州
  • 简介: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调查等方法,对徽州民俗体育的文化特征和民间遗存进行分析.徽州民俗体育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和人文价值,是徽州民众在特定的环境区域和社会文化生活中,经过长期的实践发展形成并积累起来的,与地区民众的生活、心理、气质、经济、文化、道德和社会发展有关,体现出徽州的生存环境、节日庆典、风土人情、民俗民风等.借助徽州文化旅游和农村文化建设的契机建立一套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和运行机制,结合节日民俗活动、特色节庆演出等形式,推动徽州民俗体育的有效保护、传承和发展.

  • 标签: 徽州 民俗体育 特征 遗存
  • 简介:“茶圣”陆羽撰写了《茶经》一书,中国乃至世界各地茶业、茶业工作者、学者无不皆受其惠。他把人类的饮茶从一种生理需要、生理现象,提高到了一种文化需要、文化现象,从而使茶文化成为光辉灿烂的大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此后,茶著作者代有人出。如今徽州茶人胡武林先生撰写的《徽州茶经》一书,带给我们的又是什么呢?我以为一是令人惊叹徽州茶文化渊源悠久;二是使人赞叹徽州茶类之多、品质之好;

  • 标签: 《茶经》 茶文化 “茶圣”陆羽 茶类 茶人 饮茶
  • 简介:民间合伙契约中主要包括合伙经营、共同管理、民间集资等,其中以合伙经营为主,由于徽州地区商业较为发达,外出经商的现象比较普遍,因此以人股的形式从事共同经营的民间私约时有发现。另外民间共同出资兴办水利、建设道路和开发山林等等,也需要较多的人员共同参与。徽州地区山多地少,人均占有耕地份额较少,特别是水田耕作中,需要使用牛马等畜力,而人均土地份额有限,因此几户人家共同养牛轮流耕种的现象也很普遍。

  • 标签: 合伙经营 徽州地区 合伙契约 民间 共同管理 外出经商
  • 简介:民俗文化是一种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顺应当前世界旅游的发展趋势。徽州地区在加强文化与旅游产业结合方面作出了许多成功的尝试,取得很好的效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广西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如何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来开发民俗文化旅游,是目前广西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文章拟从徽州的成功经验入手,探讨如何做大广西民俗文化旅游的文章。

  • 标签: 民族文化 旅游资源 徽州经验 广西民俗资源
  • 简介: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徽州基层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一些变动,表现为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地方治安混乱等,威胁到地方社会安宁。徽州社会各阶层对此进行积极响应和调整,如打击犯罪、重视文教、发展公益事业等举措,意在保持徽州基层社会秩序稳定与和谐发展。

  • 标签: 明清 徽州基层社会 变动调整
  • 简介:摘要:视觉盛行的背景下,有着听觉传统的中国文化,一直缺少理论资源的挖掘和整合。作为中国三大显学的徽州文化有着诗意栖居的土壤,其中蕴含了丰富的听觉叙事,通过“以耳代目”和“听声类形”将徽州建筑中的听觉叙事进行归类、整理,发掘视觉的图像和听觉的声音中的听觉叙事,使得叙事更具想象空间,文化研究能够越发的视听平衡。

  • 标签: 听觉 声音 图像
  • 简介:道光《徽州府志》征引了大量文献,其中有不少志书。这些志书中有一些原书已经亡佚,有的虽有辑本却已不完整。道光《徽州府志》注明了资料出处,因而成为辑佚这些旧志的资料来源。道光《徽州府志》总共辑出16部志书的40条佚文,其中包括6部总志的24条佚文,5部府志的8条佚文,以及5部不知归属之志的8条佚文。

  • 标签: 道光《徽州府志》 辑佚旧志 资料考证
  • 简介:徽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发展是徽州地区经济、文化、地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著名的徽州商帮因其自身的文化特色,使得他们在经商过程中追求文化立身、文化立业、文化立名。徽商不仅推动了徽州文化的发展,而且他们本身已经成为了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徽商 非物质文化遗产 徽州民居建筑
  • 简介:摘要:徽州特有的地理及人文环境孕育了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徽商文化是古老的徽州大地上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以徽商文化为核心,探讨徽商文化及与它一脉相承的徽州文化资源。全文包括徽商文化,徽菜,徽派建筑三大方面。本文将分别介绍它们的历史,成就,地域特点等及徽商文化对后两者的影响,展现徽州文化资源的风采与魅力。

  • 标签: 文化资源 徽商文化 徽菜 徽派建筑。
  • 简介:摘要:安徽泾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古称猷州,位于安徽省东南部,与古徽州地区相邻,不同的人文背景使安徽泾县与徽州地区民居建筑布局、装饰手段以及空间安排存在诸多差异,同时又具备地方性特色,结合自然环境以及人文环境,形成了具有显著个性化,特殊化的建筑形式,值得研究。

  • 标签: 安徽 泾县 徽州 明清传统民居 建筑比较
  • 简介:摘要西方建筑文化的快速发展给中国的传统建筑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缺失的问题也越来越得以重视。而中国风水的易学思想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哲学思想。就徽州而言,徽派建筑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它的选址、布局、设计和装饰都蕴含着深邃的风水文化。从风水术的发展历程中分析它与徽州村落形成、发展的关系,由此为徽州村落及建筑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 标签: 风水 徽州 村落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