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简单概括之,联网就是“互联、智能感知、互动、智慧处置”。随着联网的各个领域的有效应用,对于安防行业而言,带来的不仅是先进技术的创新,更是为安防行业固守的狭隘领域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 标签: 安防行业 智能感知 物联网 智慧
  • 简介:目的:癌细胞膜上Pgp糖蛋白的过量表达是肿瘤多药抗性的主要机制。人体内编码Pgp糖蛋白的基因中仅有mdr1涉及多药抗性。本研究中设计了针对mdr1的反义核酸与阿霉素的偶联,并且对其细胞毒性进行了考察。同时对偶联对人表皮癌细胞株KBA1内的Pgp蛋白的表达也做了分子水平上的研究。方法:使用MTT法考察偶联对KBA1细胞的毒性。用HPLC考察偶联对细胞内阿霉素的积累量的影响。对于Pgp蛋白表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偶联的细胞毒性比寡核苷酸高。在低剂量的偶联(0.5μmol·L-1)的作用下,细胞对阿霉素的敏感性提高。偶联能有效的提高细胞内阿霉素的积累量。并且从RTPCR及WesternBlot看,偶联处理后的细胞内Pgp表达最少。结论:选用合适的基团,对反义核酸进行结构修饰能够较好的增强反义核酸的性能。采用阿霉素作为偶联基团尽管增强了细胞毒性,但是在更大程度上增强了其抑制Pgp蛋白的效力,提高了肿瘤耐药性的逆转倍数,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更多还原

  • 标签: 反义寡核苷酸 偶联物 细胞毒性 多药抗性 P-GP蛋白
  • 简介:摘要:本文探讨了药物质量控制与药物标准之间紧密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二者在药品生命周期中的协同作用。首先,药物质量控制与药物标准相互关联,通过对药品全面监控与质量标准的明确定义,共同确保药品质量安全、疗效可靠。其次,药物标准作为检验手段,提供具体测试方法,为生产提供了技术规范,促进了药物质量的准确评估。最后,本文强调了药物质量控制与药物标准的协同发展。

  • 标签: 药物质量控制 药物标准 协同发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GPER1)特异性激动剂G1、拮抗剂G15对癫痫大鼠发作易感性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G1处理组、G15处理组,每组20只。后2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GPER1特异激动剂G1(10 μg)、拮抗剂G15(40 μg),连续注射12 d。3组大鼠均制备氯化锂-匹罗卡品癫痫模型。观察大鼠腹腔注射匹罗卡品后1 h内的行为学表现,每隔5分钟采用Racine分级评估癫痫发作严重程度,比较3组大鼠癫痫发作(Racine分级Ⅳ级)的潜伏期和不同时间点癫痫发作级别。使用脑电监测系统监测大鼠脑电图,记录匹罗卡品注射前10 min到注射后2 h的脑电数据,采用傅立叶变换(FFT)进行脑电的时频分析。比较3组大鼠脑电能量值的分布和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的变化。结果(1)与对照组、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的癫痫发作潜伏期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 min、20 min,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匹罗卡品后15~35 min,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分级较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脑电波幅较小,而G15处理组大鼠癫痫发作时间较早,且脑电波幅大、频率高。与对照组比较,G1处理组大鼠的脑电能量值变化不明显,而G15处理组大鼠在2 h内呈现出更高的脑电能量值。与对照组和G1处理组比较,G15处理组大鼠在癫痫持续状态20 min内θ、α波能量值明显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ER1的活性水平与癫痫发作易感性有关,特异性抑制GPER1活性可增强癫痫易感性,增大癫痫过程中特定频率波段的能量值。

  • 标签: 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1 癫痫 匹罗卡品 G1 G15
  • 简介:摘要在获得Bone杂志的授权后,本文对该刊发表于2019年2月的文章[Wu J, Wang A, Wang X, et al. Rapamycin improves bone mass in high-turnover osteoporosis with iron accumulation through positive effects on osteogenesis and angiogenesis. Bone, 2019,121:16-28]进行中文编译。铁蓄积是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在骨形成和血管生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明确mTOR在铁蓄积相关骨质疏松症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以及雷帕霉素是否能通过靶向mTOR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构建野生型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和转基因(Hepc-/-)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检测体内mTOR水平,体外利用枸橼酸铁铵(FAC)干预成骨细胞,观察mTOR变化,在动物水平采用雷帕霉素干预及在体外细胞水平转染mTOR特异性的siRNA,观察雷帕霉素对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骨参数、骨形成和血管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野生型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和Hepc-/-铁蓄积骨质疏松模型小鼠体内的mTOR水平均显著上升,上调的mTOR能够通过激活Cxcl9的表达和分泌,抑制骨组织中"骨形成与血管生成偶联" 。在动物水平采用雷帕霉素干预及在体外细胞水平转染mTOR特异性的siRNA可改善铁蓄积影响的骨形成及骨内血管的生成能力。在成骨细胞中铁蓄积可激活mTOR/STAT1/Cxcl9信号通路,这些结果提示mTOR在铁蓄积骨质疏松症中起关键作用,雷帕霉素能够有效靶向针对mTOR改善骨形成与骨内血管生成,提高伴铁蓄积骨质疏松小鼠的骨量。

  • 标签: 铁蓄积 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骨形成 血管生成
  • 简介:线粒体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和ATP合成的降低可能是运动性疲劳的重要线粒体膜分子机制之一。作为这一进程的重要限速步骤,呼吸链电子传递可能与运动过程中线粒休氧化磷酸化解偶联密切相关。并由此提出“呼吸链电子传递可能是和长时间运动中线粒磷酸化的重要限速步骤”假说。

  • 标签: 线粒体呼吸链 氧化磷酸化 耐力运动
  • 简介:研究了以硅藻土为原料,应用沉淀法制备白炭黑的工艺中,巯基硅烷A-189的用量对白炭黑吸油率和比表面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白炭黑产品粒度分布均匀,可达纳米级,用W4的巯基硅烷改性所得产品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其值为271.105m^2/g,改性剂分子与白炭黑颗粒表面发生了化学吸附。

  • 标签: 白炭黑 氨基硅烷 比表面积 化学吸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盐酸维拉帕米(英文简称为VH)药物树脂复合制备和体外释药动力学。方法与强酸性的阳离子交换树脂发生相应交换反应以及其药树脂复合于去离子水和0.5摩尔每升,1.0摩尔每升,2.0摩尔每升氯化钠以及0.5摩尔每升盐酸和0.5摩尔每升氯化钾溶液的释药性能研究。结果伴随温度升高,药物和树脂相应交换率增加。VH之Ke会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结论VH和001×7型树脂交换过程是粒扩散相应过程控制。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发现,VH药物树脂复合于去离子水里不会释放药物,然而释药速率会随着介质里离子强度发生增大而增加。并且VH于各类释放介质中释放是粒扩散相应过程控制,其粒扩散系数会随着释放介质里离子强度增大而增加。

  • 标签: VH 树脂复合物 制备 体外释药 动力学
  • 简介:目的建立尿液中15种常见安眠镇静药物及代谢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方法尿液经酶水解、固相萃取后,用C18液相柱分离,以含甲酸铵和甲酸的水、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质谱采用电喷雾电离(ESI)-正负离子模式同时扫描,采用二级质谱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目标化合。结果以化合的保留时间、两对母离子/子离子对定性,尿中常见安眠镇静药物的检测限为0.01~0.5ng/mL(ESI+)和10ng/mL(ESI-);相关系数r在0.994以上;日内及日间精密度均在18%以下;绝对回收率在64.80%~116.20%之间。结论方法快速、灵敏、简便、可靠,能同时分析尿液中的15种安眠镇静药物及其代谢

  • 标签: 法医毒物分析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安眠镇静药物 固相萃取 尿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围产期孕妇产前B群链球菌感染情况及药物敏感性,并通过分析为新生儿感染B群链球菌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宿迁市妇产医院,如皋妇产医院,如皋广慈医院等2019年1月到2020年3月份共4 750份妊娠35~37周孕妇阴道分泌标本进行B群链球菌分离鉴定;阳性菌株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4 750例阴道分泌标本,检出B群链球菌225株,检出率为4.74%。药敏结果中,未检出对青霉素、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菌株,但青霉素敏感性下降,其抑菌圈在敏感折点上的占5.33%;氯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7.61%、57.94%、70.98%、80.44%;诱导克林霉素试验阳性率为9.43%。结论B群链球菌在围产期妇女阴道分泌检出率达4.74% ,β内酰胺类无耐药,但青霉素敏感度有下降表现。临床应重视围产期孕妇B群链球菌筛查,通过产前筛查和药物敏感试验有效的加以防治,做好预防性治疗,降低产妇及婴儿病患率。

  • 标签: B群链球菌 孕妇 阴道分泌物 药物敏感性
  • 简介:应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建立了一种简便、快速、灵敏度高的定量检测尿液中甲基苯丙胺、苯丙胺、吗啡、O6-单乙酰吗啡、氯胺酮、去甲氯胺酮等常见毒品及其代谢方法,尿液经蛋白沉淀、过滤后,采用BEHHIUJC(2.1*100mm,1.7μm)色谱柱进行分离,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6种毒品及代谢在5-500ng/mL浓度范围内均获得良好的线性(R2=0.998),回收率为91.04%-115.81%,定量检出限为0.1-1ng/mL.此外建立了同时检测尿液中40种常见药物的定性检测方法,定性检出限为1-10ng/mL.

  • 标签: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常见毒品 代谢物 吸毒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从病案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的角度出发,分析围产期孕妇阴道分泌B群链球菌(GBS)感染和药物敏感性。方法:对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时段内入院检查的360例围产期孕妇作为数据分析基础,结合病理检查结果进行GBS阴性组(300例)与GBS阳性组(60例)划分,统计不同孕妇的GBS感染率及药敏试验情况。结果:阴道与直肠联合检测,有助于GBS阳性检出率的提升,不同部位标本检验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BS阳性标本对于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数据分析,差异明显(P

  • 标签: 围产期 孕妇 阴道分泌物 B群链球菌感染 药物敏感性
  • 简介:【摘要】: 耳毒性作为药物治疗的一种副作用,给患者带来了严重的听力健康风险,已成为临床治疗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寻找能够有效预防或减轻耳毒性的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综述了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和铂类抗癌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导致耳毒性机制,并深入探讨了黄酮类药物及其衍生物对其保护与改善作用。

  • 标签: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顺铂 听力损失 黄酮类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复发性流产患者中检测封闭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76例复发性流产患者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及封闭抗体的水平;选择同期就诊的80例正常育龄妇女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中封闭抗体及抗心磷脂抗体的差异。结果流产组的ACLA阳性率为44.7%,明显高于对照组6%(P<0.005);流产组的BA阴性率为67.1%,明显高于对照组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抗心磷脂抗体及封闭抗体与复发性流产关系密切。

  • 标签: 封闭抗体 抗心磷脂抗体 复发性流产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特异性IgM/IgG抗体与中和抗体的关系,为探索机体接种SARS-CoV-2疫苗后的免疫反应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于2021年1月至2021年4月接种腺病毒载体SARS-CoV-2疫苗169例和灭活SARS-CoV-2疫苗211例外周静脉血血清,均采用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测定中和抗体和IgM/IgG抗体。对两组疫苗接种后血清中和抗体和IgM/IgG抗体三个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腺病毒载体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与IgM抗体水平(r=0.634,P<0.01)呈中等程度正相关,与IgG抗体水平(r=0.860,P<0.01)呈高度正相关;灭活型疫苗组中和抗体水平与IgM抗体水平(r=0.394,P<0.01)呈弱正相关,与IgG抗体水平(r=0.554,P<0.01)呈中等程度正相关。结论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接种后,机体产生的IgM抗体和IgG抗体水平与中和抗体水平均不具备非常强的相关性。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 IgM抗体 IgG抗体 中和抗体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被认为是一独立的疾病。它可表现为视神经炎、脊髓炎、脑干脑炎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在临床上常会遇到MOG-IgG抗体和其他自身免疫抗体(如寡克隆蛋白、AQP-4、NMDAR-Ab、GlyR-Ab等)并存的情况,有必要对该现象进一步认识,以期更好地诊断MOG-IgG相关脱髓鞘疾病。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IgG抗体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对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分析。方法:本次收治的患者为男性,1例,随后进行血型以及血清学试验:该患者为O型,Rh表型CcDEe,其它血型Mur(-),抗体筛选阳性,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阴性。结果:通过进行抗体特异性鉴定,测出患者体内同时产生类抗-Ce同种抗体,抗-Mur抗体,造成交叉配血困难。结论:对类抗-Ce同种抗体伴抗-Mur抗体引起的输血交叉配血不合进行分析,应加强输血前不规则抗体的检测和筛查,并进行不规则抗体的鉴定。

  • 标签: 类抗-Ce同种抗体 抗-Mur抗体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EB病毒抗体与自身免疫抗体在老年新冠病毒肺炎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筛选2022年12月~2023年2月入本院治疗45例新冠病毒核酸阳性老年患者为观察组,50例新冠病毒核酸阴性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均实施EB病毒抗体检测(VCA-IgA、VCA-IgG、VCA-IgM、EA-IgM、NA-IgG、NA-IgA)和自身免疫抗体(ANA、dsDNA、JO-1、Scl-70、Sm、RO-52、SSB、RNP、CENP-B )分析两组患者病毒抗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的阳性率以及观察其在新冠病毒肺炎老年患者诊疗过程中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EB病毒抗体 VCA-IgM、 VCA-IgG、EA-IgM、NA-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自身免疫抗体ANA、JO-1、Scl-70、RO-52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且具有性别差异(P<0.05);在新冠病毒肺炎老年患者治疗后5天、10天、20天ANA、JO-1、Scl-70、RO-52、 VCA-IgM和EA-IgM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VCA-IgG和NA-IgG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选择联合检测EB病毒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抗体作为新冠病毒肺炎老年患者的辅助治疗、评估预后效果的指标,以便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对新冠病毒感染的老年患者危重症疾病的发生能起到较好的预测作用。

  • 标签: EB病毒抗体 自身免疫抗体 新冠病毒肺炎 老年患者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