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肢体气压治疗在预防静脉的重要性。 方法 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8 年 6 月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 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3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肢体气压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常规预防静脉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经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 P< 0.05)。结论 采用气压方式对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者静脉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效果。         【关键词】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肢体气压治疗;静脉            下肢静脉指的是患者血液在患者静脉部位不能正常流通,导致患者血液出现凝结现象,直接影响患者静脉管,导致患者出现肿胀及疼痛的不良反应,若是不能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经常会导致患者的肢体功能丧失,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对这一病症进行预防是十分重要的,下文就神经外科卧床患者采用肢体气压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后对患者下肢静脉的影响展开论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 2017 年 6 月 -2018年 6 月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 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43例患者。在实验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 25例,女性患者 18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 50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 76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 62.4±4.8)岁,其中包含 26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包含 17例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患者,其中卧床时间最短的患者为 2周,卧床时间最长的患者为 11周,所有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长为( 4.6±2.1)周;在对照组患者中,共有男性患者 24例,女性患者 19例,其中年龄最小的患者为 52岁,年龄最大的患者为 80岁,所有患者的年龄均值为( 63.7±4.6)岁,其中包含 23例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包含 20例高血压导致脑出血的患者,其中卧床时间最短的患者为 2.5周,卧床时间最长的患者为 10周,所有患者的平均卧床时长为( 4.7±2.2)周。经比较,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可以用以组间比较。         1.2 方法         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第一,对患者进行体位干预,将患者的肢体抬高,一般高于患者心脏 25厘米左右即可,以便于血液能够正常流动,减少患者肢体肿胀的情况出现 [1];第二,对患者的饮食进行干预,杜绝辛辣刺激性食物的食用,需要以清淡食物为主,适量增加蛋白质、纤维素等食物的摄入,减少脂肪的摄入,减少患者便秘情况的出现,从而降低患者腹腔的压力,减小静脉流的压力;第三,在采用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与患者瘫痪的肢体错开,且减少留置针的时间 [2];第四,护理人员需要每天对患者进行按摩,并引导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增加患者下肢肌肉的活力,促进深静脉液的正常流动。对对照组患者在采用上述治疗方式的基础上,采用肢体气压治疗的方式进行治疗,每天对患者进行两次气压治疗,每次治疗的时间以半小时为宜,连续进行为期两周的气压治疗,在开始采用气压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压力不应过大,逐渐根据患者情况加大压力,进行压力治疗的过程中应从患者脚部开始,逐渐向腿部转移 [3]。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若是显效,则证明患者下肢末梢的血运情况正常,且下肢并未发现肿胀情况,患者疼痛完全好转;若是有效,则证明患者下肢末梢的血运情况基本正常,且下肢肿胀情况不明显,患者疼痛基本好转;若是无效,则证明患者下肢末梢的血运不畅,且下肢出现肿胀情况,患者疼痛加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 SPSS21.0统计学处理软件对治疗效果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量资料采用 t值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值进行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如下:         表: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早期活动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作用。方法择取2017年3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66例脑出血手术患者,随机将所选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行早期活动干预,对两组护理干预效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下肢静脉形成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前两组静脉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对比无统计学差异,护理干预后7天研究组静脉流峰速度以及平均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出血手术患者中,早期活动可以有效预防下肢静脉形成,改善预后。

  • 标签: 早期活动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预见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骨折患者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老年骨折患者为实验组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同期选取老年骨折患者38例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静脉形成发生率。结果实验组静脉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骨折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静脉形成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骨折 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见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凝溶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下肢静脉形成(DVT)的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6年2月到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下肢DVT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抗凝溶栓治疗配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则实施抗凝溶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并配合全面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4.34%和护理满意度98.11%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7.55%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DVT患者采用抗凝溶栓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并配以全面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临床状况,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抗凝溶栓 中药封包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
  • 简介:静脉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静脉形成(deepvenousthrombosis,DVT)和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是骨科大手术的主要并发症之一[1]。其中脊柱术后并发肺栓塞较为少见,临床上对其认识相对不足,需引起高度重视。本文报告腰椎多节段减压固定融合术后发生静脉合并多发肺栓塞的患者1例,旨在对脊柱手术诱发血栓的原因、治疗、预防进行相应讨论和思考。

  • 标签: 脊柱手术 静脉血栓栓塞症 深静脉血栓 多发肺栓塞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下肢骨折术后采用护理干预预防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450例下肢骨折手术患者按照不同的护理方式随机分为治疗组(350例,采用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和对照组(100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静脉发生率、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静脉发生率(5%)明显低于对照组(22.6%),治疗组患者下床时间(2.1±0.5)d、住院时间(1.4±0.4)周明显短于对照组(2.7±0.3)d、(2.6±0.1)d。结论下肢骨折术后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发生静脉,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广。

  • 标签: 下肢骨折手术 术后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对其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50例实施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75例开展常规护理,研究组75例开展针对性护理,比较满意度、发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满意度为94.67%,高于对照组82.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74,P<0.05),研究组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分别为9.33%、6.67%,低于对照组21.33%、1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用于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患者护理中,降低了患者下肢静脉发生率、下肢肿胀发生率,患者满意度高,针对性护理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针对性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患者下肢骨折术后并发静脉发生率影响分析。方法选择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80例纳入研究,均接受下肢骨折手术治疗。以数字随机分方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术后并发静脉发生情况、手术指标及相关知识掌握度。结果研究组术后并发静脉发生率(0.00%)低于对照组(?2值=9.4697,P值=0.0021;)。结论对患者下肢骨折患者施行综合护理干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综合护理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影响
  • 简介:摘要脑血管意外又称为脑卒中,根据疾病形式分为脑出血及脑梗塞。患者因脑组织受到出血或缺血引起的损伤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在治疗及后期康复过程中,患者卧床时间长、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活动减少、血液粘滞度的改变等均有可能造成下肢静脉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阻碍下肢血流,引起下肢缺血性坏死、栓子脱落引起肺栓塞等。康复护理的介入能改善下肢血液循环,促进患者的功能恢复,减少下肢静脉的形成。本文中对老年脑血管意外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后预防下肢静脉效果进行综述。

  • 标签: 脑血管意外 康复护理 早期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责任制护理干预对下肢骨折术后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2月—2018年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236例下肢骨折病患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118例)仅采用常规护理,而对照组(118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责任制护理。护理后,以静脉形成率和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产生静脉的例数低,且满意度较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病患的静脉的生成,促进病患的有效康复,缓解了医患关系,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责任制护理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肢骨折术后下肢静脉形成的预防与护理方法;方法以汉中市南郑区人民医院骨科近一年来收治的46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每组23例;结果常规护理组中下肢静脉共发生6例,综合护理组下肢静脉共发生1例,两者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术后三天凝血四项指标来看,综合护理组在各项指标中,其凝血酶原时间(PT)明显延长、凝血酶时间(TT)缩短,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减少,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

  • 标签: 综合护理 下肢骨折 术后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综合护理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静脉形成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5月~2018年3月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40)与研究组(n=40),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静脉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经护理后,其静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行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静脉的形成,降低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下肢骨折 深静脉血栓
  • 简介: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是下肢静脉的远期并发症,其主要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皮肤改变,严重者可导致静脉性溃疡。大约有20%-50%的静脉患者在两年内发展为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其中伴静脉性溃疡的约5%-1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是目前临床上一大难题。目前,西医对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无针对性药物,仍以抗凝为主。中医对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认识由来已久,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但部分现代医家仅从活血化瘀,利水消肿之法论治,收效甚微。本文运用温补脾肾方法治疗下肢静脉形成后综合征患者一例,效果明显,现将验案总结,以飨同道。

  • 标签: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真武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行为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手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形成的效果,分析行为干预的应用意义以供参考。方法以我院2015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80例宫颈癌进行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前者给予常规护理联合行为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经过护理后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患者采取行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情况,提高护理满意程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行为护理干预 宫颈癌 根治术 护理效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肢体气压治疗在预防静脉的重要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5月的神经外科卧床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形式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3例患者,对实验组患者采用肢体气压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对对照组患者采用神经外科常规预防静脉方式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比较,实验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值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明显(P<0.05)。结论采用气压方式对神经外科卧床患者进行治疗,能够减少患者静脉的出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神经外科 卧床患者 肢体气压治疗 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综合护理干预对前列腺电切术下肢静脉预防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6月至2017年12月来我院能接受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3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作为对照组,30例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下肢血流流速、住院时间、下肢静脉栓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2周后和4周后观察组患者的下肢血流流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为3.33%,对照组为20.0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对照组为83.33%,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前列腺电切术患者术后下肢血流速度,对于提高下肢静脉的预防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综合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前列腺电切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及护理质量影响。方法选择本院于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9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组各47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落实综合康复护理,观察两组下肢静脉发生情况及对护理质量的评价。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发生率4.25%显著低于对照组23.40%,P<0.05;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柱骨折术后实施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的发生,且护理质量获得患者认可,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综合康复护理 脊柱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术中护理对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下肢静脉形成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5年6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57例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住院号单双分为观察组83例,对照组7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术中护理,观察组采用改进术中护理。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变化及下肢静脉形成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量、术中输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P<0.05),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略低于术前1d和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d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与术前1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2例(2.41%)发生下肢血栓,对照组8例(10.81%)发生下肢静脉,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术中护理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可有效改善髋关节置换患者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术后下肢静脉形成发生率。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血液高凝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时间2015年1月----2016年2月,研究对象78例本院收治的行脑出血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9)、对照组(n=39),给予实验组患者集束化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下肢静脉发生率、术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护理满意度对比显示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下肢静脉发生率对比显示实验组低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凝血指标变化情况对比显示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对脑出血手术患者预防下肢静脉的临床效果显著,护理满意度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脑出血 下肢深静脉血栓 凝血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