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早期治疗在脊髓损伤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将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医院接受诊治的106例患有脊髓损伤疾病的患者作为本次分析探究的主要对象,并且把所有的患者随机的分配到两组,常规治疗组中的53例患者治疗时间较早(脊髓休克期过后2--4周内),而实验治疗组中的53例患者治疗时间相对较晚(脊髓休克期过后4--8周内)。两种治疗方法实施结束之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情况以及治疗之后患者的生活品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实验组治疗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在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信息方面,实验治疗组患者在实施早期治疗之后其生活品质以及心理状态明显得到了提高,且患者对治疗结果也比较满意。以上数据经过检验皆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脊髓损伤疾病作为当前医学史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使用早期治疗方法能够显著的提升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其个人的生活品质,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脊髓损伤疾病 早期治疗 治疗方法 生活品质 心理状态 临床效果
  • 简介:颅脑损伤(traumaticbraininjury,TBI)是各种创伤中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在25岁到44岁之间的人群中死亡率和致残人数是第一位的,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颅脑损伤引起的死亡率位列第五。而如此高的死亡率被认为与外伤后的静脉血管栓塞(venousthrombus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塞和肺栓塞有关,尤其在老年颅脑损伤人群中可高达20%。

  • 标签: 颅脑损伤 静脉血管栓塞 微循环障碍 抗凝治疗
  • 简介:摘要多余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根据病情做好病情观察、基础护理、症状护理、呼吸道护理、管道护理和早期康复护理等临床护理活动;同时做好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脑心综合征、眼部和口腔等部位并发症的预防护理活动,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病死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不断提高治愈率水平。

  • 标签: 颅脑损伤 临床护理 并发症 预防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急性运动踝关节损伤患者接受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将50例急性运动踝关节损伤患者划入两组进行实验,Ⅰ组接受电针治疗,Ⅱ组接受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观察评估两组的踝关节恢复情况。结果Ⅱ组相对Ⅰ组在施治效果上显著提升,总有效率达到96.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施治前接受VAS评测,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施治后第1周、第4周,Ⅱ组相对Ⅰ组在VAS评测结果上均显著降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运动踝关节损伤患者实施温针灸与中药外敷治疗是一种可行疗法,能够优化整体施治效果,并有效缓解患者的关节疼痛等症状,值得推荐。

  • 标签: 急性运动性踝关节损伤 温针灸 中药外敷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股骨髁间角以及胫骨平台倾角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损伤的相关。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ACL损伤患者(病例组)与ACL完整患者(对照组)各34例。于MRI图像上测量两组患者的股骨髁间角(femoralintercondylarangle,FIA)、内侧胫骨平台倾角(medialtibialplateauslope,MTPS)以及外侧胫骨平台倾角(lateraltibialplateauslope,LTPS),比较不同性别病例组与对照组的测量结果,Logist回归分析确定各解剖因素与ACL损伤的相关。结果男性与女性的平均FIA、MTPS、LT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例组FIA显著小于对照组(P=0.021),病例组MTP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8),病例组LTPS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4)。FIA、LTPS与ACL损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02)。采用合并概率的Logist回归模型计算出AUC=0.764。结论股骨髁间角和外侧胫骨平台倾角是ACL损伤的危险因素,联合二者可更准确预测ACL的损伤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股骨髁间角 胫骨平台 Blumensaat线 MRI图像
  • 简介:摘要目的对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膀胱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2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进一步以不同类型神经源膀胱分为两组,甲组33例为逼尿肌反射亢进,乙组39例为逼尿肌无反射,均采取针灸方法治疗,进一步分析评价针灸治疗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残余尿量、最大逼尿肌压、最大尿流速以及24h排尿次数四项指标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针灸治疗脊髓损伤后不同类型神经源膀胱的疗效明显,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尿量动力学指标水平,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因此,值得采纳及应用。

  • 标签: 针灸 脊髓损伤 神经源性膀胱 尿量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CT对闭合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的闭合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的CT征象。结果20例闭合腹部外伤所致胰腺损伤中,胰腺挫伤5例,胰腺完全断裂11例,胰腺不完全断裂1例,胰腺出血3例。胰腺内出血、水肿,胰腺增粗是胰腺挫伤的直接征象;胰腺外形不连续、平扫或增强时垂直胰腺长轴的低密度、线条状影是胰腺断裂的直接征象。网膜囊积血积液,肾前筋膜增厚,腹腔积液是胰腺损伤的间接征象。结论CT检查能清楚显示胰腺是否完整及周围有无积血、积液,对胰腺损伤诊断帮助颇大,比平扫更能明确胰腺的断裂;对临床即时正确的治疗提供了依据,同时CT检查对于主胰管的断裂的诊断价值仍然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闭合性腹部外伤 胰腺损伤 CT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闭合腹部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100例闭合腹部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入组患者中12例行保守治疗,88例行急诊手术治疗。经及时的诊断与抢救治疗后,95例治愈或好转出院,成功率为95.00%,5例抢救无效死亡(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失血性休克1例、重度颅脑损伤1例)。24例(27.27%)在术后发生并发症(肠瘘、肺部感染、胃肠道粘连、腹膜感染、伤口感染等)。结论闭合腹部损伤合并全身多发伤患者的病情复杂,临床有必要结合多种辅助检查手段予以诊断,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抢救措施,以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

  • 标签: 全身多发伤 闭合性腹部损伤 腹腔穿刺 诊断
  • 简介:摘要为保证工业稳定的大批量生产,轧制方法是生产宽、大尺寸复合钢板的有效生产方式,是复合钢板生产方法的主流。与爆炸复合工艺相比,该工艺更符合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态的要求,更适合机械化、规模化、连续生产。生产大尺寸复合板方便,减少非金属杂质对界面的污染。在基材与不锈钢之间加入镍,形成保护膜,防止不锈钢层的碳增加。

  • 标签: 压力容器 热轧不锈钢 复合板 可行性
  • 简介: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观察压力尿失禁女性膀胱颈的动态位置变化。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诊断为压力尿失禁的女性120例(病例组),同期选取无症状健康女性70例(对照组)。测量静息状态及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距离参考线位置,参考线上为正数(+),参考线下为负数(-),计算膀胱颈移动度,比较两组女性在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相对位置。结果静息状态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2.63±0.3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2.51±0.45)cm,Valsalva动作后病例组膀胱颈位置为距离参考线(-1.83±1.07)cm,对照组为距离参考线(1.21±0.65)cm,病例组膀胱颈移动度为(3.11±1.34)cm,对照组为(1.81±0.75)cm。静息状态两组膀胱颈位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lsalva动作后两组膀胱颈位置及膀胱颈移动度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会阴盆底超声动态检查显示,压力尿失禁女性Valsalva动作后的膀胱颈位置明显降低、膀胱颈移动度增大。

  • 标签: 超声 膀胱颈 压力性尿失禁
  • 简介:目的:了解呼吸内科新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探讨减小压力的措施。方法:采用质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20名呼吸内科新入职护士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用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得出5个主题:入科前恐惧心理,重症患者的护理和抢救易引起压力,压力的表现形式多样化,缓解压力方式较单一,领导的关注和重视以及家庭的支持力度不足。结论:入科时的引导和关怀,加强呼吸科重症患者抢救的培训,适当提供团队支持,缓解压力渠道分享,提高管理层的重视度,可减轻吸入职护士的工作压力

  • 标签: 呼吸内科 新入职护士 工作压力 质性研究
  • 作者: 胡军言1胡惠芳2周琳3李芸赟4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8-01-11
  • 出处:《医药前沿》 2018年第1期
  • 机构:(1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十一病区上海201400)(2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护理部上海201400)(3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上海201400)(4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门诊部上海2014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教老师的工作压力以及和带教质量之间相关的研究。方法对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期间我院招收的30名新职工护理工作人员,根据招聘时间将30名护士分为两组,其中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15名护士为A组,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15名护士为B组,对比两组护士对带教质量评分,并就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和给予针对的策略。结果根据问卷调查的得分显示,A组护士对带教质量评分为(34.25±6.29)分,B组护士对带教质量评分为(22.38±4.94)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带教老师的压力和带教质量密切相关,压力越大,带教越容易出现误差和不足,因此应当采取适当的应对方式,减轻带教压力,同时可有效提高带教质量,帮助新职工护士学到更多的临床知识和技能。

  • 标签: 带教老师 压力 质量 相关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皮肤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4月-2016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20例真菌皮肤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显效43例,有效10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真菌清除率为86.67%,对照组为6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酮康唑、莫匹罗星联合治疗真菌皮肤溃疡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真菌性皮肤溃疡 复方酮康唑 莫匹罗星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盐酸特比萘芬、伊曲康唑在真菌皮肤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70例真菌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伊曲康唑治疗,观察组给予盐酸特比萘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愈时间、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真菌清除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愈时间短于对照组,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真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盐酸特比萘芬治疗真菌皮肤病,有利于缩短患者临床治愈时间,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真菌清除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真菌性皮肤病 盐酸特比萘芬 伊曲康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