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颅脑损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对光反应以及瞳孔大小进行观察,如果患者处于清醒状态,则需要对其视野以及视力进行检查。结果本次研究的84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中,有2例患者合并视神经损伤。结论护理人员对第一手临床资料做出准确且及时的掌握有助于视神经损伤的早期诊断。

  • 标签: 急性颅脑损伤 视神经损伤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当精密压力表运行的环境温度发生变化的时候,将会使得弹簧管s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形,进而导致指针的压力受到影响,这对精细压力表的精确度是极为不利的。在对压力表进行检定时,如果环境温度不符合精密压力表检定允许的公差范围,一定要仔细判断温度对标准压力表的精度带来的影响,以便有效地设定标准压力表的精度级别,进而防止其对检定造成的安全隐患。基于此,本文阐述了精密压力表的选择问题,分析了环境温度对精密压力表精确度带来的影响,介绍了标准压力表精度与温度的协调选择方法,探讨了对压力表进行检定中的实际案例,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 标签: 压力表 检定 精度等级 温度影响
  • 简介:皮肤病学是研究皮肤及其相关疾病的科学,皮肤病的皮损具有可视化特征,因而皮肤病是一门最适宜应用各种图像技术的临床二级学科。随着图像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已出现了一系列皮肤影像诊断方法,显著提升了皮肤科医生的诊断水平和工作效率,改变了皮肤病学的发展格局和面貌。皮肤病学的另外一个特征是病种众多,加之我国的皮肤病患者数量庞大,使得皮肤影像数据呈指数增长,迫切需要构建适用于我国人群的皮肤病智能辅助诊断系统。在近十多年工作基础上,“中国皮肤影像资源库项目”(ChineseSkinImageDatabase,CSID)于2017年正式启动,已开展了系列颇具影响力的工作,如设立CSID开放研究课题(OpenResearchFundingofCSID,CSID-ORF)、成立CSID皮肤影像学院、开发CSID工作平台及相关应用技术等。CSID已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皮肤影像研究、教育与应用的系统平台,将继续为我国皮肤影像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 标签: 皮肤影像 研究 教育 应用 平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的效果及安全。方法根据单双号分组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88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占44例。给予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积分情况。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小腹坠胀、排尿困难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脊髓损伤神经源膀胱患者加用针灸治疗效果更佳,可改善临床症状,安全高。

  • 标签: 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康复训练 针灸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治疗沟通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肠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肠功能障碍患者3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科常规护理,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沟通,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治疗沟通。观察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神经源肠功能障碍量化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SAS分、SDS分及神经源肠功能障碍评分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肠功能障碍康复患者实施治疗沟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负性情况,有效提升神经源肠功能障碍康复效果。

  • 标签: 神经源性肠功能障碍 脊髓损伤 治疗性沟通
  • 简介:[目的]探究脊髓损伤患者使用新型湿敷料护理压疮的效能。[方法]将80例脊髓损伤压疮患者用随机排列表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40例,采用传统护理方法;观察组40例,采用新型湿敷料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为77.5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观察组压疮创面平均愈合时间显著比对照组缩短(P<0.01)。[结论]对脊髓损伤压疮患者使用新型湿敷料护理,能够显著促进压疮创口恢复,缩短创口愈合时间,在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脊髓损伤 压疮 新型湿性敷料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外伤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护理配合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68例外伤肝脾损伤患者,按照数字随机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急救手术护理;观察组3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综合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小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大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可协同提高外伤肝脾损伤急救手术的治疗效果,对于加快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均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外伤性肝脾损伤 急救手术 综合性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的周围面神经炎治疗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112例周围面神经炎患者,根据损伤程度分成A组和B组。其中48例轻度损伤患者纳入A组,64例重度损伤患者纳入B组。所有患者均接受针灸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差异。结果经过数据统计发现,A组治愈率明显高于B组,组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灸对不同损伤程度的周围面神经炎均可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其中轻度损伤患者的治愈率更高。

  • 标签: 针灸 不同损伤程度 周围性面神经炎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肌电图检查在足下垂神经损伤定位诊断价值及安全评价。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3月间来我院就诊的20例足下垂神经损伤的患者进行实验分析,全部患者均行相同检查,患者的胫神经MCV(运动传导速度)和AMP(波幅)、腓浅神经SCV(感觉传导速度)、腓总神经以及腓肠神经患者均行表面电极检测,患者的腰椎旁肌、腓总神经、臀上神经所支配的肌肉、坐骨神经、胫神经均行肌电图检测,观察患者的诊断情况以及安全评价。结果20例足下垂损伤患者中,3例腰骶神经丛损伤,占比为15.00%,2例坐骨神经损伤,占比为10.00%,1例腰神经根损伤,5.00%,14例腓总神经损伤,占比为70.00%。结论通过对足下垂神经损伤患者行肌电图检查,能够对患者的受伤部位进行有效判断,同时能够判断患者损伤的程度,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从而能够使患者得到对症治疗。

  • 标签: 肌电图检查 足下垂神经损伤定位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麻醉处理应用于急性创伤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急性创伤颅脑损伤患者90例,分别分为90例患者为一组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气管插管及全身麻醉,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麻醉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及效果。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麻醉总有效率分别是75.6%和93.3%,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24.4%和4.4%,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差异统计学意义成立(P<0.05)。结论在进行创伤颅脑损伤患者的抢救治疗中实施临床麻醉处理,有助于提高临床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挽救患者的生命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急性创伤性颅脑损伤 临床麻醉 处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肝胆外科中采用损伤控制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6月~2018年6月本院肝胆创伤患者62例,遵照双盲法分组标准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1例,分别采取损伤控制手术与常规治疗手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结果研究组治疗效率为96.44%、,并发症发生率为6.45%,与对照组的77.42%、35.48%相比优势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损伤控制手术应用于肝胆外科治疗中有可靠效果,能够提升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 标签: 肝胆外科 损伤控制性手术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胸部闭合损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自2017年1月一2017年12月期间对我院的80倒胸部闭合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诊断患者实质损伤情况,并给予相应的治疗。结果X线片显示80例患者中骨折55例,占总比例的53.75%,其中胸骨骨折患者4例,肋骨骨折患者37例,锁骨骨折患者14例。单纯血胸患者17例,占总比例的33.75%,单纯气胸患者6例,占总比例的10.25%,血气胸患者16例,占总比例的20%,肺挫裂伤18例,占总比例的22.5%,皮下或纵隔气肿17倒,占总比例的21.25%,纵隔增宽6例,占总比例的7.5%。结论在对于诊断肺实质损伤的方法,采用X线检查是有着非常好的应用效果的,而且也能够准确有效的判断患者的胸部闭合损伤情况,从而为临床医师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

  • 标签: 胸部闭合性损伤 X线 实质性损伤
  • 简介:目的通过检测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的水平,探讨炎症反应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AD)肺损伤的相关。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7例符合标准的AAD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将患者分为肺损伤组(PaO2/FiO2≤300)(A组)和非肺损伤组(PaO2/FiO2>300)(B组),随机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空白对照(C组)。检测并比较分析患者入院时及入院后每隔12小时血清CRP、IL-6、TNF-ɑ水平。结果A、B两组CRP、IL-6、TNF-ɑ入院时水平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后24小时水平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入院后24小时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峰值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后A、B两组CRP和IL-6、TNF-ɑ水平不断上升,PaO2/FiO2逐渐降低,随着发病时间的推移,上述因子水平达到峰值后下降,PaO2/FiO2逐渐回升,两者密切相关(r值分别为-0.895、-0.774、-0.902)。结论AAA所致的肺损伤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炎症因子的浓度不仅可以反映主动脉夹层炎症反应的剧烈程度,还可以预示患者肺损伤的严重程度。因此,连续监测血液中炎症因子的水平,可以帮助预测病情,积极采取抗炎等相关措施,可能对于减轻肺损伤和改善患者预后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炎症反应 急性主动脉夹层 肺损伤
  • 简介:【摘 要】目的: 本文主要对外伤颅脑损伤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术诊断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 方法: 将 2016 年 1 月 -2017 年 9 月间在我院进行外伤颅脑损伤治疗的患者 54 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采用多种影像学检查方法进行检查,主要采用的检查方法为 CT 影像学检查、 MRI 、 DWI 以及 SWI 影像学的检查方法进行检查,并对各种影像学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对影像结果进行总结。 结果: 在 54 例患者中,共检测出出血灶 128 个,其中 CT 影像检出 69 个,检出率为 53.91% , MRI 检查 T1WI 检出 73 个,检出率为 57.03% , T2WI 检出 80 个,检出率为 64.06%,FLAIR 检出 91 个,检出率为 71.09% , DWI 检出 78 个,检出率为 60.94% , SWI 检出 109 个,检出率为 85.16% ; 12 例分布在颅内双侧额顶叶,占比为 22.22% , 11 例分布在颞枕叶,占比为 20.37% , 21 例分布在基地节区,占比为, 38.89% , 4 例分布在脑干,占比为 7.41% , 6 例分布在小脑,占比为 11.11% 。 结论: 采用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外伤颅脑损伤的患者进行诊断,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出患者的出血灶,也能够使医生准确地掌握颅脑出血灶的数量和范围,从而能够对患者进行有针对的治疗,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在临床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标签: 外伤性 颅脑损伤 磁敏感加权成像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康复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远期功能独立的作用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110例脊髓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患者,并分别给予康复治疗和常规治疗,对两组患者的远期功能独立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患者的BL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可见实验组患者的远期功能独立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但是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给予脊髓损伤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能够提高患者的远期功能独立和生活质量。

  • 标签: 康复治疗 脊髓损伤患者 远期功能独立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创伤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创伤颅脑损伤8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设研究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43例。予以参照组常规方法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观察经不同方法护理取得的效果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在创伤颅脑损伤治疗中,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应用能取得较好的护理效果,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

  • 标签: 创伤性颅脑损伤 早期康复护理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