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循证护理用于下肢骨折护理中对患者术后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11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中的76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人数均为38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取常规、循证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压力损伤发生情况,并使用SF-36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经循证护理干预,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压力损伤的概率大幅降低(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生理机能、生命活力、精神健康维度的生活质量均大幅提升(P<0.05)(P<0.05)。结论:在下肢骨折护理中实施循证护理能有效降低术后压力损伤的发生,促进患者术后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荐。

  • 标签: 循证护理 下肢骨折护理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常见皮肤疣如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生殖器疣及传染软疣的皮肤镜表现,为以上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科临床及皮肤镜均诊断为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生殖器疣及传染软疣的患者,对其皮肤镜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寻常疣、跖疣均可表现为粗糙角化的多发乳头样凸起,跖疣亦可无明显凸起;扁平疣多表现为蛙卵样结构;生殖器疣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乳头样凸起,表面偏光滑;传染软疣呈现出多叶型、圆型及四叶草型结构;以上疾病均可伴有点状、线状、短棒状及非典型血管的一种或多种血管结构。结论:以上常见皮肤疣及传染软疣的皮肤镜表现具有特征皮肤镜有助于以上疾病的诊断。

  • 标签: [] 寻常疣 跖疣 扁平疣 生殖器疣 传染性软疣 皮肤镜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常见皮肤疣如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生殖器疣及传染软疣的皮肤镜表现,为以上疾病的诊断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我科临床及皮肤镜均诊断为寻常疣、跖疣、扁平疣、生殖器疣及传染软疣的患者,对其皮肤镜特征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寻常疣、跖疣均可表现为粗糙角化的多发乳头样凸起,跖疣亦可无明显凸起;扁平疣多表现为蛙卵样结构;生殖器疣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乳头样凸起,表面偏光滑;传染软疣呈现出多叶型、圆型及四叶草型结构;以上疾病均可伴有点状、线状、短棒状及非典型血管的一种或多种血管结构。结论:以上常见皮肤疣及传染软疣的皮肤镜表现具有特征皮肤镜有助于以上疾病的诊断。

  • 标签: [] 寻常疣 跖疣 扁平疣 生殖器疣 传染性软疣 皮肤镜
  • 简介:【摘要】PICC中心静脉导管在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PICC导管周围皮肤损伤时常发生,患者居家管理不当导致PICC导管皮肤损伤,带管期间居家管理不当出现PICC导管贴膜下皮疹,我科使用龙卷风软膏涂抹,无菌纱布绷带固定方法,患者1周内自愈,临床效果满意。

  • 标签: PICC  皮肤损伤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预见性护理在危重症新生儿预防医源性皮肤损伤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我院2021年8月~2022年3月我院新生儿儿科接诊的290例早产儿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通过抽签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各145例。对参照组早产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实验组早产儿给予危重症医源性皮肤损伤的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及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家属投诉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早产儿皮肤损伤发生率,组间差异明显,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新症生儿中应用预见性护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患者家属投诉率,还可以减少患儿在护理及治疗过程中出现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几率,因此,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医源性皮肤损伤 预见性护理 危重症新生儿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电击伤急诊患者的皮肤损伤处理与创面护理措施,以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共纳入100例电击伤急诊患者,研究周期为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所有患者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传统创面处理方法,而观察组接受了新的皮肤损伤处理(选取带有透气性、渗透和绷紧的覆盖材料)与创面护理措施。记录一般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电击伤程度等。观察指标:观察指标包括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感染率、疼痛程度等。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观察组中,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缩短,创面感染率较低,疼痛程度较轻,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的皮肤损伤处理与创面护理措施对电击伤急诊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创面愈合时间更短,创面感染率更低,疼痛程度更轻。因此,建议在电击伤急诊患者的治疗中广泛采用新的处理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体验和康复速度。

  • 标签: 电击伤急诊患者 皮肤损伤 创面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新生儿儿医源性皮肤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于2022年6月在本院新生儿科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分别在实施前后随机抽取新生儿各50例,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新生儿住院期间医用黏胶皮肤损伤、医疗器械相关压力损伤、药液外渗、摩擦及抓伤等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持续质量改进后,新生儿住院期间医用黏胶皮肤损伤、医疗器械压力皮肤损伤、药液外渗、摩擦及抓伤等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新生儿监护室,有效预防并减少了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发生,对保证患儿安全、提高新生儿科护理质量有着积极意义。

  • 标签: 持续质量改进 新生儿 医源性皮肤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皮肤损伤风险工作中,应用多学科护理的有效。方法:2021年5月到2022年12月是该研究选择病例的时段,将我院56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回顾方式抽取,随机取样法行分组处理(确保每组纳入病例28例);在预防放射皮肤损伤工作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多学科护理。结果:与28.57%的对照组放射皮肤损伤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患者放射皮肤损伤以更低呈现(P<0.05)。开展护理工作后,观察组患者QLICP-HN量表各指标数值较高,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预防或降低鼻咽癌放疗患者放射皮肤损伤中,多学科护理措施效果显著,能大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改善预后。

  • 标签: 鼻咽癌 放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多学科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一体化护理干预对长期卧床老年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2年2月-2023年1月我院诊治的长期卧床老年患者90例,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45例采用一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力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长期卧床老年患者 一体化护理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报告时间为2022年1月-2023年1月,调查对象为我院收治的82例重症脑外伤术后昏迷患者,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41/组,对照组以常规护理为主,研究组以综合护理为主,观察两组患者在术后昏迷期间的压力损伤发生率及分析术后GCS昏迷评分。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术后压力损伤发生率更低,术后GCS分数更高,p<0.05。结论:综合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术后昏迷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颅脑损伤 昏迷 压力性损伤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在手术室术中压力损伤预防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本院手术室2021年5月~2022年5月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案例,采用根因分析法对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于2022年6月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并实施。对比实施前后1年内手术室术中压力损伤的发生情况。    结果:实施后手术室术中压力损伤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根因分析法能准确找到发生术中压力损伤的根本原因,并拟定合理护理对策,在显著降低手术室术中压力损伤发生率的同时,显著提高科室护理人员的理论水平。

  • 标签:   根本原因分析 护理对策 术中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患者手术期间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对于压力损伤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50例为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后以电脑随机法分为对照组(n=25)、观察组(n=25)两组,分别在手术期间给予常规化护理干预及手术室护理干预,并对比护理效果,研究起止时间为2020年12月-2022年12月。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其护理后的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开展手术治疗的患者来说,实施专业的手术室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调节患者的负面情绪,值得临床采纳和大力推广。

  • 标签: 老年患者 手术期间 手术室护理 压力性损伤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压力损伤风险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妇科手术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手术室压力损伤风险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比组间患者的压疮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妇科手术患者进行手术室压力损伤风险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患者压疮出现的可能,提高患者治疗依从

  • 标签: 妇科手术 手术室压力性损伤风险评估联合预见性护理 压疮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系统合并糖尿病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压力损伤的作用。方法 本次就2022年9月-2023年9月在我院呼吸内科进行呼吸系统合并糖尿病疾病的患者80例作为对象,将80例患者随机的分为综合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每组40例患者。常规护理组采取常规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综合护理组采取综合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结果 综合护理组患者二氧化碳分压(pCO2)、动脉血氧分压(pO2)以及干预之后血PH值为(67.4±4.1)、(75.6±6.2)、(7.5±0.6),综合护理组各项指标要显著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综合护理组压力损伤发生率为5.0%(2/40),常规护理组患者压力损伤发生率为25.0%(10/40),综合护理组治疗有效率要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在呼吸系统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采取综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的治疗效果,预防患者压力损伤的发生,改善患者的各个临床指标。

  • 标签: 呼吸系统 糖尿病 综合护理 压力性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水胶体敷料改良电极片在预防儿童皮肤损伤及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21年8月至2022年8月我院收治的10例使用心电监护婴幼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5例)和对照组(n=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电极片。观察组使用水胶体敷料改良电极片。结果:在患儿的家属满意度方面,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40.0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医用无菌敷料水胶体敷料中的透明贴改良电极片,不但能降低患儿应用电极片出现皮肤损伤、过敏的发生率,还能减少更换时的疼痛现象,提高患儿舒适度,提高家属满意度,减少护理人员工作量。

  • 标签: 水胶体敷料 改良电极片 预防 儿童皮肤损伤 疼痛
  • 作者: 刘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4
  • 出处:《医师在线》2023年第13期
  • 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风湿科,江西赣州341000
  • 简介:目的:探究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的应用在白塞氏病患者中的作用效果。方法:本次实验在探究过程中,首先需要完成的任务是研究对象的筛选工作,筛选地点锁定为我院,筛选对象的范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之间接收的白塞氏病患者,筛选例数共计8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分别应用常规干预模式以及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两个小组的名称分别为对照组、研究组。组间对比治疗护理有效率和护理效果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治疗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为白塞氏病患者实施治疗期间,选择应用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治疗干预措施具有较大优越,不但可以使治疗护理的有效率大幅提高,缩短了病程,而且提高了病患对治疗护理的满意度。该干预措施的临床作用价值较高,值得在临床领域借鉴推广。

  • 标签: 规范化皮肤黏膜损伤护理;白塞氏病;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整形美容技术对急诊修复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损伤的效果。方法:抽签选取30例颜面部皮肤软组织挫伤的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对照组应用传统临床急诊缝合治疗法,研究组采用整形美容技术进行紧急修复,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修复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的满意程度。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的满意程度为98.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后续的感染率2.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形美容技术应用于急诊修复颜面部皮肤的软组织损伤能提升整体的修复效果,更加美观,减少术后感染风险,缓解患者因创伤带来的焦虑情绪。

  • 标签: 整形美容技术 颜面部皮肤 软组织损伤 效果观察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