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简要介绍了椎管内常见肿瘤的种类、发病率、好发部位,以及它们在椎管内的分布与其临床表现的关系。重点介绍了脊神经根的肿瘤(神经鞘瘤和神经纤维瘤),脑膜皮细胞起源肿瘤(良性、交界性和恶性脑膜瘤),神经上皮组织起源肿瘤(星形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室管膜瘤、少突胶质细胞瘤及神经元和神经元与胶质细胞的混合性肿瘤等),来自胚胎残留组织的先天性肿瘤(畸胎瘤、脂肪瘤和脊索瘤)和囊肿性病变(皮样囊肿、表皮样囊肿和肠源性囊肿)等椎管内常见肿瘤和瘤样病变的病理学、生物学行为及预后。

  • 标签: 椎管内肿瘤 临床和病理学特征 生物学行为 预后
  • 简介:摘要上皮介质转化(EMT)是指上皮细胞在形态学上发生的向简质细胞或成纤维细胞表型的转变并获得了迁移的能力,它的发生是多基因、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它使在特殊部位产生的上皮细胞从上皮组织分离出来并迁移到其他的位置,是正常发育,伤口愈合以及恶性上皮肿瘤发生的基础。上皮间质转化出现在各种生理和病理的情况下,它在胚胎的发生与器官发育、肿瘤形成、转移以及纤维化过程中均有表达。本文综述了近年来EMT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 标签: 上皮间质转换 肿瘤 肿瘤侵袭转移
  • 简介:MicroRNA简称为miRNA,通常长度为19~25个核苷酸,是一类重要高度保守的非编码的小分子单链RNA。最新有关研究表明:miRNA与肿瘤存在着紧密关联,已在miRNA和肿瘤的发生、诊断及治疗等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本文从miRNA的概念与特征、miRNA的产生、作用机制及与肿瘤关系等方面作一阐述。1miRNA的发现及其生物学特性1993年,Lee等[1]在秀丽新小杆线虫(C.elegans)中发现了第一个定时调控胚胎后期发育的基因lin-4,随后在多种生物物种中鉴别出上千种miRNAs[2-3]。许多miRNA的表达水平具有较强的保守性、基因簇集现象、时空特异性及组织特异性:①保守性。在已克隆到的miRNA中,几乎所有的miRNAs的基因存在于相近动物中,例如,C.elegans中多于1/3的miRNAs与人类同源[4]。②基因簇集现象。目前已知miRNA基因簇现象在果蝇中广泛存在,有超过一半的miRNAs是簇集的[5]。③时空特异性。目前研究较清楚的lin-4与let-7呈时间特异性表达。在C.elegans中,lin-4只在幼虫的第一期和第二期存...

  • 标签: MICRORNA 肿瘤发生 诊断 基因治疗
  • 简介:近年来,全球大部分国家的甲状腺癌发病率在快速上升,我国也是如此。统计资料显示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是二、三十年前的2~3倍。这已经引起了学术界和政府部门的高度关注。经过几十年的共同努力,甲状腺癌的诊治手段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癌发病率 甲状腺癌 统计资料 政府部门 学术界
  • 简介:肿瘤热疗(hyperthennia),是利用特定的设备或方法对肿瘤局部或全身加温来治疗肿瘤的一种方法。即利用物理能量加热人体局部或全身,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以达到既使肿瘤细胞凋亡,又不损伤正常组织的一种治疗方法。肿瘤热疗已成为继手术、放疗、

  • 标签: 肿瘤 热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小分子RNA在基因表达调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0年前研究发现小分子双链RNA(dsRNA)进入细胞后能导致同源性基因表达沉寂,即RNA干扰现象(RNAi)。RNAi是由与靶基因具有同源性的dsRNA诱发的,这些dsRNA可产生于细胞内,由RNA酶Dicer将长的双链RNA分子切割成21个碱基对片断而生成;也可以在细胞外人工合成,然后引入细胞。dsRNA与细胞内Argonaute蛋白结合,形成RNA诱导沉寂复合物,

  • 标签: 小分子RNA 基因表达调控 DSRNA 肿瘤 RNA分子 干扰现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3例阑尾黏液性肿瘤误诊为卵巢肿瘤的病例,患者均无症状,超声表现不典型,2例癌胚抗原(CEA)轻度升高,手术及病理均证实为阑尾黏液性肿瘤。阑尾黏液性肿瘤临床罕见,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误诊。通过该病例总结,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应对阑尾黏液性肿瘤认知,减少术前误诊,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阑尾黏液性肿瘤 卵巢肿瘤 误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分析我院肿瘤中心2010年抗肿瘤药物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我院微机管理系统汇总2010年肿瘤科抗肿瘤药物的应用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肿瘤中心2010年住院患者使用抗肿瘤药物6类78个品种,DDDs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卡培他滨、顺铂和乌苯美司,用药金额排序前3位的分别是多西他赛注射液(16.08%)、注射用奥沙利铂(8.36%)、利妥昔单抗(8.02%)。结论:我院抗肿瘤药物的使用符合当前国内该类药品的消耗总趋势,使用情况基本合理。

  • 标签: 抗肿瘤药 用药频度 用药金额 用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