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胶原/羟基磷灰石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作用。方法分离SPF级雄性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浸提组、诱导组及浸提诱导组,MTT法检测对照组,浸提组的细胞增殖情况,对比分析各组细胞的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对各组细胞诱导培养17天后进行茜素红染色,观察钙结节染色情况。结果MTT结果显示,浸提组与对照组在不同时间点的OD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LP活性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点浸提诱导组与浸提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组在48 h及72 h与浸提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无钙结节点,浸提组及诱导组镜下肉眼可明显观察到红色区域染色,镜下观察可见钙结节点,浸提诱导组所产生的钙结节点的数量、大小以及染色的颜色深度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3D打印胶原/羟基磷灰石支架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促进BMSCs向成骨分化,对细胞毒性低等特点,适宜用作骨缺损的治疗。

  • 标签: 胶原 羟基磷灰石 间充质干细胞 成骨分化
  • 简介:【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基于游戏情境的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程尚属首例,本文通过介绍VR虚拟现实技术与游戏情境的新一代《变电运行》仿真实训课程的创新与应用,为基于VR虚拟现实技术自主激励的高职教法探索了一条新路,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游戏情境 混合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基于时间空间相关成像技术(spatio-temporal image correlation,STIC)容积数据进行胎儿心脏3D打印的技术可行性。方法选择2019年2-5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结果正常胎儿8例及结果异常胎儿3例,采集常规超声心动图及STIC容积图像。以Mimics软件对STIC容积数据进行后处理建模,获取胎儿心脏及大血管形态的三维容积图像STL文件,输出文件至3D打印机,打印胎儿心脏及大血管3D模型。测量3D数字模型、打印模型及超声心动图各腔室大小及管径等参数,通过对比模型测值与源数据测值的差异来评估3D建模的准确性。结果11例胎儿均成功进行心脏建模并打印出心脏及大血管模型,可直观显示胎儿心脏腔室形态以及大血管走行。8例正常胎儿心脏与3例先天性心脏异常胎儿心脏数字模型、打印模型与常规超声心动图图像间心腔大小及大血管内径等参数测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好,所有测值均在一致性界值范围内。结论以STIC容积图像为数据源进行胎儿心脏3D打印切实可行。

  • 标签: 3D打印 时间空间相关成像 先天性心脏病 胎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结合CPBL教学在脊柱外科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我科轮转的42名专业型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21人)和对照组(21人)。实验组采用3D打印结合CPBL教学进行教学,课前由授课教师选取典型病例并设计相关问题,课堂结合3D打印模型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思考解决相关问题;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比较两组学员理论及操作成绩,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员对不同教学的满意度和认可度。采用SPSS 25.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实验组学员的理论、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认可度得分分别为(84.7±3.4)、(87.1±3.7)、(9.7±0.3)、(9.3±0.4);对照组学员的理论、操作成绩及教学满意度、认可度得分分别为(79.7±3.3)、(80.4±4.0)、(8.4±0.7)、(8.3±0.6)。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3D打印技术与CPBL教学相结合;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3D打印 CPBL教学 脊柱外科 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一种经阴道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比较该方法和徒手插植方法的剂量学和操作安全性差异。方法研究选取40例行192Ir高剂量率腔内联合插植后装治疗计划。实验组为20例使用经阴道3D后装个体化模板设计方法,用基于CT影像的预计划方法设计插植针路径,用3D打印技术创建个体化模板实体和插植针路径,最后在CT引导下置入模板。对照组选取20例腔内联合徒手插植治疗计划,徒手插植方法不做预计划并且插植针方向由操作医生经验决定。结果两组计划HR-CTV的分次D90相近,实验组正常组织D2cm3的剂量有较显著改善,且肿瘤靶区内高剂量区体积和剂量适形性指数均有改善。实验组共使用27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为1次,未出现插植针刺穿正常组织事件。对照组共使用203次插植针,脱靶次数4次,且观察到3次刺穿正常组织事件。结论3D打印后装腔内联合插植治疗个体化模板方法对比徒手插植方法有剂量学优势,并且操作更安全,实际治疗可达到预计划剂量设计要求。

  • 标签: 3D打印 宫颈肿瘤/近距离疗法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辅助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期间郑州市骨科医院关节Ⅰ科采用单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4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股骨颈骨折患者资料。男8例,女6例;年龄为37~65岁,平均51.8岁。运用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辅助进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测量臼杯的外展角、前倾角及髋关节旋转中心,记录患者手术后髋关节旋转中心O2(患侧)与解剖旋转中心O1(健侧)的符合情况、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6~24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旋转中心O2与解剖旋转中心O1的纵坐标分别为(19.36±3.61)、(18.33±3.41)mm,横坐标分别为(39.93±2.97)、(39.99±3.16)mm,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旋转中心符合。术后患侧外展角与髋臼前倾角均在正常范围内:外展39.3°±3.2°,前倾14.6°±1.2°。末次随访时14例患者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42.3±3.2)分提高至(94.3±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3,P=0.002);优13例,良1例。随访期间X线片示假体位置良好,无髋臼及股骨假体松动,未见异位骨化形成。结论3D打印髋关节旋转中心定位器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协助髋关节旋转中心的重建,精准植入髋臼假体。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3D打印技术 旋转中心 定位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复合万古霉素3D打印聚己内酯支架(载万古霉素水凝胶聚己内酯复合支架,简称载药复合支架)制备方法及体外抗菌作用。方法采用3D打印技术制备的聚己内酯(PCL)支架作为骨修复的力学支撑。将负载万古霉素的醛基化透明质酸和羧甲基壳聚糖形成的复合水凝胶(Van@Gel)灌注在3D打印PCL支架的孔隙内,制备兼具抗感染性和促成骨修复的双功能骨再生复合支架。通过拉压力试验机对PCL支架进行抗压强度测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量载万古霉素水凝胶不同时间体外药物释放量;通过定性和定量检测载药复合支架体外抗菌性能。结果力学检测发现PCL支架的弹性模量约为(14.89±0.24)MPa,抗压强度约为2 MPa。载万古霉素水凝胶能在30 d内持续释放抗生素,总释放量约为75.5%。在第4天,万古霉素的释放出现明显的突释现象,释放量约为46.6%。体外抗菌实验证实载药复合支架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孵育12 h后即能形成明显的抑菌圈,20 mg/L时抑菌率为52.89%,80 mg/L时抑菌率达到80.49%。结论3D打印支架具有较强的力学性能,载万古霉素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体外抑菌作用。

  • 标签: 打印,三维 支架 万古霉素 聚己内酯 水凝胶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感染性骨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局部晚期宫颈癌后装放疗应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的剂量学研究。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9年8月就诊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共68例,均为偏心性或外照射后仍有巨大肿块(肿瘤直径>5 cm)残存的患者,外照射采用调强放疗,后装治疗方法为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放疗,高危临床靶区(high-risk clinical target area,HR-CTV)剂量为6 Gy/次,1次/周,共5次。68例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其中模板组35例采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辅助置入宫腔管并植入插植针;自由插植组33例徒手进行宫腔管的置入及插植针的植入。所有患者均于CT引导下调整宫腔管、插植针位置及深度,将最终CT图像传入后装治疗计划系统,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制定治疗计划,实施治疗。结果共制定340次后装放疗计划,其中模板组175次、自由插植组165次。模板组较自由插植组的HR-CTV的D90(包绕90%靶区体积的剂量)、中危临床靶区(intermediate-risk clinical target volume,IR-CTV)的D90均明显增高(t=3.63、2.45,P<0.05),膀胱、直肠及乙状结肠的D2 cm3均显著降低(t=-2.81、-2.54、-2.33,P<0.05)。同时,模板组每次后装治疗平均扫描CT次数为(1.78±0.53)次,每次治疗从宫腔管及插植针植入至调整达满意位置的平均消耗时间为(11.35±3.98)min,每次治疗使用插植针的针数平均为(5.21±1.37)枚。而自由插植组分别为(3.56±0.88)次,(30.67±5.83)min,(7.48±2.79)枚,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26、-4.53、-3.21,P<0.05)。结论对于偏心性或巨大肿块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腔内联合组织间插植治疗应用3D打印微创导向模板剂量学优势明显,操作简便,用时短。

  • 标签: 宫颈癌 3D打印 腔内 插植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快速康复管理路径在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期间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骨科应用3D打印技术辅助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的98例骨盆、髋臼骨折患者资料。根据是否采用快速康复管理路径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男29例,女20例;年龄为(38.9±10.2)岁,采用快速康复管理路径实施围手术期管理。对照组49例,男33例,女16例;年龄为(37.9±9.9)岁,采用常规围手术期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末次随访时患髋功能及满意度等。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8.2%,4/49)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46.9%,23/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前、术后24 h、术后36 h疼痛VAS评分[(4.1±1.2)、(3.4±1.1)、(1.6±0.9)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6.4±1.1)、(5.2±1.2)、(3.6±1.2)分],住院时间[(15.9±2.2)d]显著长于对照组患者[(23.0±2.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髋关节Harris评分标准评定患髋功能:观察组优30例,良12例,可7例,优良率为85.7%;对照组优29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为8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99.7%,635/637)高于对照组患者(84.6%,539/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管理路径应用于3D打印辅助手术治疗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管理可取得良好疗效。

  • 标签: 骨盆 髋臼 骨折 3D打印技术 快速康复管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 3D 打印模型辅助治疗复杂髋臼骨折手术的办法和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 10 位髋臼骨折患者,经排除 后,纳入研究复杂型髋臼骨折,都进行 3D 打印 1:1 骨盆模型后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钢板治疗,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通 过在手术前以 3D 打印模型进行操作,医疗人员对骨折情况把握清晰,降低术中骨折复位消耗的时间,以最有效的路径复位完成。 患者手术时间 113min,失血 760ml(均为均值),随访 10 例髋臼骨折患者,平均愈合时间 3.7 个月。结论 3D 打印模型能够帮助 骨科医生了解受术者髋臼骨折特点, 提前做好手术计划,节约术中时间,且能更精确的对病人骨折部位进行钢板形状的匹配。

  • 标签: 3D 打印 复杂髋臼骨折 辅助模型 钢板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个体化设计及制作3D打印下肢假体,探讨其重建下肢恶性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的可行性并评估短期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6例于我院就诊并治疗的下肢恶性骨肿瘤患者资料,其中男3例,女3例;年龄(8.67±1.11)岁(范围:6~11岁)。6例均为原发性骨肿瘤,Enneking分期均为ⅡB,其中左胫骨肿瘤3例,右胫骨肿瘤2例,右股骨肿瘤1例。结合术前影像学数据个体化设计3D打印假体,采用三维有限元分析对假体的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于肿瘤切除后,将3D打印假体进行安装固定以重建下肢大段骨缺损。术后定期对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及影像学评估。使用国际骨骼肌肉肿瘤保肢功能评分系统(Musculoskeletal Tumor Society,MSTS)对肢体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估,并详细记录肿瘤学结果和假体并发症。结果6例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行左胫骨肿瘤切除手术,2例行右胫骨肿瘤切除手术,1例行右股骨肿瘤切除手术,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长度(18.19±3.74)cm,平均手术时间(165.83±54.17)min,平均术中出血(233.33±133.33)ml。有限元分析数据显示:假体整体应力低于相应材料的最大力学强度;3D打印假体与切除缺损匹配良好,符合预期效果。术后平均随访(16.83±7.17)个月。至末次随访,6例均存活且无肿瘤复发及转移;术后各次随访中所有假体稳定,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无菌性松动、假体断裂等并发症,影像学检查可见假体断端与骨整合良好。末次随访时6例下肢功能MSTS评分83.67%±9.11%。结论个体化设计3D打印假体重建下肢骨肿瘤切除后大段骨缺损,可获得满意的短期临床疗效。

  • 标签: 假体设计 骨重建 骨肿瘤 有限元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3D打印导板在辅助单侧粉碎性颧骨复合体骨折(ZCF)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12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7例单侧粉碎性ZC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中是否使用3D打印导板分为3D导板组和常规组:3D导板组20例,术中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骨折复位;常规组17例,采用传统的骨折复位内固定手术方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三维重建CT影像参数测量值:△L1,双侧眶下缘点至眶上缘点间距离的差值;△L2,双侧颧突点至外耳门点间距离的差值;△L3,双侧颧弓突点至正中矢状面间距离的差值;△α,双侧颧突角差值;△β,双侧颧弓角差值。观察患者术后6个月面部对称性、张口度及术后并发症。结果术后3D导板组与常规组△L1分别为(1.04±0.62)mm、(1.91±0.50)mm,△L2分别为(1.32±0.56)mm、(3.50±0.92)mm,△L3分别为(1.48±0.64)mm、(2.83±0.94)mm,△α分别为0.93°±0.34°、3.01°±0.56°,△β分别为0.97°±0.27°、2.73°±0.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3D导板组中20例患者面部对称性良好,常规组中3名患者出现患侧面中部塌陷症状;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钛板、钛钉松动外露、张口受限及眼运动障碍等并发症。结论应用个性化3D打印导板辅助单侧粉碎性ZCF治疗可提高骨折复位精准度。

  • 标签: 颧骨骨折 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 3D打印技术 导板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方法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本院收住的肩胛骨骨折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1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内固定手术治疗。研究组在手术前给予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干预。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C臂X线暴露次数、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91.24±7.97)min,短于对照组的(124.88±10.74)min,术中出血量(313.61±37.73)ml,低于对照组的(403.14±42.51)ml,术中C臂X线暴露次数(2.14±0.46)次,少于对照组的(4.83±0.46)次(均P<0.05);研究组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71.4%,高于对照组的52.4%(P<0.05);研究组治疗后Constant肩关节功能评分(76.74±4.74)分,高于对照组的(62.14±3.51)分(P<0.05)。结论在肩胛骨骨折内固定手术中,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方法干预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能够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从而更有利于后期患者肩关节恢复,值得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 标签: 3D打印技术 数字化技术方法 肩胛骨骨折 固定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增强现实(AR)联合吲哚氰绿(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导航3D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9年4月在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行AR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导航3D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的1例肝癌患者。患者男,56岁,诊断原发性肝癌,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分期为Ⅰb期。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规定。采用三维可视化技术进行术前评估和虚拟肝切除,"五孔法"行3D腹腔镜右半肝切除术,采用AR技术将三维模型与3D腹腔镜手术图像进行实时融合,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进行手术实时导航肝切除。观察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术前三维可视化评估示肿瘤主要位于Ⅶ、Ⅷ段,压迫肝右静脉,且肝动脉存在变异,肝右动脉起源自肠系膜上动脉。虚拟仿真右半肝切除示切除肝体积796.6 ml,剩余肝体积529.0 ml,剩余肝体积占全肝体积40%。术中采用AR技术和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观察肝脏表面未发现转移病灶,沿荧光分界线标记出肝切除平面,与缺血线相一致。患者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60 min,术中出血量250 ml。术后病理学检查示肝细胞癌。术后未发生出血、胆漏、肝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7 d。结论AR联合ICG分子荧光影像技术实时导航3D腹腔镜右半肝切除安全、可行,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增强现实 吲哚花青绿 荧光 成像,三维 腹腔镜 肝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导板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HA)髋臼假体精准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20年1月期间湖北省孝感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采用THA治疗的56例(60髋)股骨颈骨折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资料。根据是否应用3D打印导板技术及操作医生资历分为3组(n=20):A组男9髋,女11髋;年龄为(60.0±8.0)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中年资主治医师手术。B组男13髋,女7髋;年龄为(61.5±8.5)岁;不应用3D打印导板但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C组男11髋,女9髋;年龄为(66.2±9.9)岁;应用3D打印导板并由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手术。比较3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周前倾角和外展角、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髋功能等。结果3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A组、C组患者的手术时间[(32.4±4.4)、(31.9±4.9)min]显著短于B组患者[(39.7±5.0)min],术中出血量[(332.2±44.9)、(319.8±44.1)mL]显著少于B组患者[(419.1±45.9)mL];术后1周前倾角(15.6°±2.0°、15.0°±1.9°)、外展角(45.6°±1.9°、45.1°±1.9°)显著小于B组患者(18.9°±2.0°、49.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97.3±1.9)分]显著高于A组、B组患者[(88.2±2.3)、(87.0±2.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内无一例患者发生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及假体脱位等并发症。结论3D打印导板技术应用于THA髋臼假体精准置入能够缩短患者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患者患髋功能恢复。

  • 标签: 股骨颈骨折 股骨头坏死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假体设计 3D打印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脊柱外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11月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见习的2015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5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3D立体模型、小组讨论式教学;对照组采用尸体标本、石膏模型教学。比较分析两组学生脊柱外科学考核成绩,采用问卷调查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结果试验组学生课堂测验成绩[(87.06±2.74)分比(72.45±3.61)分]、期末考试成绩[(83.30±2.94)分比(75.95±3.23)分]、操作考试成绩[(85.10±2.86)分比(77.20±3.29)分]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学生在课堂趣味性[(7.67±1.23)分比(6.00±1.69)分]、课堂互动性[(7.53±1.35)分比(6.13±1.18)分]、学习积极性[(8.53±0.91)分比(6.87±1.06)分]、疾病认识度[(8.86±0.92)分比(7.40±1.05)分]、操作掌握度[(8.40±0.94)分比(7.00±1.03)分]、教学满意度[(9.00±0.76)分比(8.00±0.85)分]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学生,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3D打印技术在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脊柱外科学教学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掌握临床知识。

  • 标签: 3D打印技术 脊柱外科学 临床医学 本科教学
  • 简介:摘要3D打印技术制备复杂形态骨科金属植入物具有快速、高效的特点,而钛及钛合金是目前3D打印金属植入物最常用的原材料。3D打印多孔钛及钛合金假体具有生物相容性好、高比强度、低弹性模量的特点,相关临床试验证明其支撑可靠,骨修复效果良好。钽金属具有与钛金属类似的理化性质,相关研究显示其具有良好的骨诱导性。近年来,3D打印技术制备个性化多孔钽金属假体也越来越被关注,但现有相关研究仍有限。本文通过对既往国内外关于多孔钛和多孔钽的研究报道进行回顾,从制造工艺、机械性能、生物相容性、表面改性、骨整合效应和临床应用及钛合金方面对两类多孔金属的性能进行比较,同时展望了多孔钛和多孔钽相关骨科个性化置入产品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 标签: 假体和植入物 3D打印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前、术后计划的剂量学参数,验证该技术指导放射性粒子治疗的精确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2018年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接受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的脊柱转移瘤患者7例共9个病灶的治疗计划,比较术前、术后靶区适形指数(CI)、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90%靶区体积剂量(D90)、匹配周边剂量(mPD)、V100、V150、V200及脊髓D2cm3。并且应用不列颠哥伦比亚癌症协会粒子植入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粒子植入质量。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验证的靶区D90、mPD、V100、V150、V200、CI、EI、HI及脊髓D2cm3剂量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个术后计划评价结果中优5个、良4个。结论3D打印非共面模板联合CT引导125I粒子植入治疗脊柱转移瘤的术后剂量学参数与术前相比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术后计划评价为优或良,提示该技术治疗脊柱转移瘤准确性良好。

  • 标签: 3D打印非共面模板 粒子植入 脊柱转移瘤 剂量学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 3D打印非共面模版引导 125I粒子植入治疗头颈部肿瘤个体化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 对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我院的头颈部肿瘤患者 180例进行调查研究,根据患者手术顺序进行编号,将编号为单数的患者分为对照组,编号为双数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辅助方法进行引导 125I粒子植入。手术后,对比两组患者植入粒子数量、手术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效率。结果 治疗 1个月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 63.3%,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的 22.2%;观察组患者植入粒子平均( 33.53±18.20)颗,所有患者于术前计划剂量、分布相差较小,手术均成功,对照组患者植入粒子平均( 30.15±11.48)颗,术后 1周,其中 3例患者肿瘤靶区植入剂量不足,需进行第二次植入,两组患者粒子植入颗数对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 17.98±3.05)分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的( 40.29±4.17)分钟,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 3D打印非共面模板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粒子植入手术中的应用,可以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保证植入粒子数量与术前计划较为一致,在肿瘤靶区内分别较均匀,治疗 1个月内疗效得到显著提高,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普及应用。

  • 标签: 3D打印非共面模版 粒子植入 头颈部肿瘤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这些年,各种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社会生活也更加的时代化与先进化,智能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于是计算机机器人培训教育进入校园也便成为一种必然的结果。而在小初高的计算机机器人培训上,3D课程无疑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方式。这不仅是教育行为与方法的时代创新,更是具有革新性的时代意义。

  • 标签: 小初高计算机培训 机器人教育 3D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