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虚证》发表已一年有余了,据刘恒自己讲,这是他最得意作品,可惜除了几位评论家在综论里提到外,好象没人专门讨论。我是最近才读到,读后震动很大。你有没有细想想,为什么会给你震动?这震动意义是什么?我想你是感染了作品悲剧气氛,是主人公郭普云死震动

  • 标签: 悲剧气氛 刘恒 白涡 给你 伏羲伏羲 综论
  • 简介:<正>以两篇获奖小说名字做题目,并不是对它们进行评价,而是于当代文学两类不同题材、风格一种象征。如果《旋转世界》(陈续光作,载《人民文学》一九八三年)与《迷人海》(邓刚作,载《上海文学》一九八三年第五期)是作家于艺术对象象征,这里借用它们则是对评论对象象征。从总体上走向象征,这是当代作家更加艺术掌握世界一种趋势;然而,对于具有精确与全面的科学品格文学批评来说,象征似乎是一种冒险。不过,从另一

  • 标签: 当代文学 同题材 当代作家 主体精神 作品 时代精神
  • 简介:黎浩邦小说集《界河上枪声》由广西民族出版社出版了。与书名渲染硝烟弥漫氛围完全相反,黎浩邦小说给人呈现却是温情世界,这不惟表现在书中绝大多数小说从题目到内容都显示出脉脉温情,更主要表现在作家以细腻笔触剖开人物内心幽微,形成了清新细腻创作风格。然而对小说集这种“名不符实”,我们非但不感到作家任何故作,反而倒象是遇到貌似严厉实则充满温情朋友一样情不自禁地喜欢她。

  • 标签: 创作风格 新一代农民 民族出版社 创作个性 传统伦理道德 八十年代
  • 简介:美学在中国是西学东渐产物,又是中西文化和学术碰撞交融成果。美学这门西学在被中国接受过程中,必然被逐渐烙印上本土化民族身份。美学在欧洲是“自发”,它随着西学东渐而舶来,刺激了“中国”美学“后发”。只有在西方这个“他者”镜像比照下,中国美学方能获得自身最初内在定性。

  • 标签: 中国美学 本土化 西学东渐 历史 中西文化 民族身份
  • 简介:在中国加入WTO,好莱坞即将通过更多渠道进入中国电影市场时候,滕文骥把自己导演新片《致命一击》作为人世后中国导演第一个回答。这部号称“中国第一部反黑动作片”,希望以动作类型片形态占据主流电影市场,纵观整部影片,也力图学习了好莱坞类型片做法,加入了激烈、火爆打斗、追车、爆。

  • 标签: 类型片 好莱坞 主流电影 导演 影片 中国电影
  • 简介:<正>《她中国心》,我已经不止一次含着热泪读过。我深深感谢作者,感谢她用朴素、饱蘸感情笔,写出了这样一个人物,这样一篇故事。我也深深感谢《中流》编辑,他们发现了并且在重要位置上发表了这篇作品。《她中国心》,是一篇优秀报告文学,是一首爱国主义诗篇。这是一篇很及时作品,是一篇提高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作品。一位中国诗人写过:

  • 标签: 中国心 高尚的人 祖国 爱国主义 作品 中华儿女
  • 简介:编者按:"个人锋芒"栏目开设两年了,一直深得读者厚爱.尽管所发文章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偏激偏颇文字也不少,但是,它们大多是些有艺术良知有才情有气势有学理文字.这也正是本刊致力建设一种生机勃勃批评生态初衷.本期浙江大学硕士周静处女作和青年批评家熊元义反思同样是一家之言,但他们自己真实声音同样在张扬着一种批评精神,难能可贵.

  • 标签: 优雅背后 小说创作 背后虚弱
  • 简介:世纪之交中国影坛正在返朴归真,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我父亲母亲》,孙周《漂亮妈妈》不仅在国际上频频获得大奖和好评,而且以非职业演员、黑白胶片和平民视角标示出中国电影人对电影和生活领悟。相对于承载主流意识形态大叙事风格,这些影片试图切近当今中国社会,表达一种比较民族化情感,可以,以小叙事和情感取胜是这些影片突出特点。从《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活着》到《一个都不能少》、《我父亲母亲》,张艺谋越来越不像所谓“第五代导演”,他从重造型、写意、寓言走向了关注个体的人,风格由绚烂趋向朴实。这是一次生命由不平、呐喊到达平易、通达的人生领悟精神

  • 标签: 张艺谋 《我的父亲母亲》 孙周 小议 传统精神 第六代导演
  • 简介:<正>田间,原名童天鉴,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他诗歌由于时代色彩浓,战斗性强,曾被人们誉为“时代鼓手”、“战斗号角”.然而也正因为如此,近年来身价大跌,有人从“主体性”出发诗早已陷入“危机”,“越写越黯淡无光”.诗歌鉴赏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本不足怪,笔者也无意去辩白其中是非曲直.不过,我倒乐意既顾及诗人全部生活经历和创作背景,又顾及创作主体内在心理机制,从而全面把握他在各个时期诗歌创作总体特征.

  • 标签: 早期诗歌 农民 田野 牧歌 中国诗歌会 叙事诗
  • 简介:在灿若繁星的当代文学家群体中,夏庄(李义)或许还鲜为人知。但他毕竟在其苦心营造一方天地中,翱翔起心智与灵思,横贯起自己美学理想,张扬起独特主体意识。他中篇小说集《荒原狼》,会使你浸润进整个心灵。这部小说集里扛鼎之作《荒原狼》取景视野,是内蒙荒原上饱蘸苦难知青生活。作品对生命本体叩问与自审,对错失迷离血色心史给予冷峻历史还原,自有它审美价值取

  • 标签: 扛鼎之作 灿若繁星 美学理想 审美价值 生命本体 知青生活
  • 简介:近几年来,随着研究空间不断拓展和学术积累大幅增加,"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发展,已处于一个面临重大突破关节点.为近百年来中国文学寻找、并确立一个恰切命名,进而由此建构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学理化理论范式,正是这一突破开端和具体体现.这一点,正日益成为不少感觉敏锐研究者理论自觉."‘五四'以来中国文学"是从近百年来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中抽象出来概念,由其建构理论范式,极大地克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包含诸多悖论和矛盾,有力消除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隐含殖民话语色彩."‘五四'以来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在获得"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所具有的相对客观、中性研究立场同时,又突出了"五四"文学革命对于中国文学变革划时代历史意义,并通过把历史下限不断向后推移,有效消除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这一理论范式在历史叙述下限上所存在画地为牢严重缺陷.1949年以来,研究界对近百年来中国文学运动和创作实践研究,大致经过了从"中国新文学",到"中国现代文学",再到"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三个阶段,现在已经到了着手建构"‘五四'以来中国文学"理论范式时候了.当然,这项工作现实展开,须以一种成熟、完备"学术理性"的确立为基本前提.

  • 标签: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文学 理论范式 建构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简介:"文革"十年迷雾流散是于骤然间开始,应运而生"伤痕文学"可以毫无心理准备,因而对于民族创伤料理难免急切和草率,至于"十年"历史资源勘探与开掘则同样流于表象和浮泛.它仅仅告诉了我们"历史是这样",却回答不了"历史何以这样".

  • 标签: “伤痕文学” “反思小说” 历史叙事 文化大革命 “文革” 真实
  • 简介:价值失落与寻找──对文学现状几点分析江冰五年前,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无锡年会上,笔者参加了一场情绪投入讨论,议题是对当时文学状况评价,大会发言者大致可分为两种态度:失望痛苦于现状;期望超越于现状。无论持何种态度,参与讨论者普遍带有一种伤感情绪...

  • 标签: 文学现状 新时期文学 中国作家 点分析 中国文学界 文学价值
  • 简介:<正>开篇便应说明,拙文止在探究女性形象外貌刻划问题。换言之,它将不涉及所论女性形象内心世界或曰“内貌”。而谈外貌,又主指人物“静态肖像”即长相也。人物言谈举止等动态性外在形态表现亦就旁置不顾。这样肢解和割裂,对于本是完整艺术人物女性形象来说,自是极片面的分析。然而,拙文进行恰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事情。正因为在女性形象“静态肖像”描绘这点上,当代众多小说作品显露了它们充满俗气套式化,而于此背后,又潜伏着一些聚含深层结构文化心理与审美情趣问题。也正是鉴此,我才决意来“亵凟”一下这些“美艺术”。

  • 标签: 女性形象塑造 当代小说 文化心理 深层结构 审美情趣 内心世界
  • 简介:<正>王西彦在《济南日报》(94年7月23日)发表《为了心灵洁白》一文,对巴金《随想录》如此评价:整部《随想录》有人称之为《忏悔录》.他写了一系列关于真话文章,就因为他不能忘记自己曾经一度陷入假话深渊.

  • 标签: 巴金 《随想录》 知识分子 《济南日报》 《忏悔录》 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