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5
282 个结果
  • 简介:《说文解字》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字典,也是当时的一部百科全书,许慎呕心沥血几十年,在博考通人达者、广纳前贤成果的基础上,写成了这部宏伟巨著。'六艺群书之诂,皆训其意。而天地鬼神,山川草木,鸟兽昆虫,杂物奇怪,王制礼仪,世间人世,莫不毕载'(许沖《上(文)书》)。全书共收正文9353个,重文1163个(大徐本正文9431个,重文1279个)。许慎以极其复杂、严密、科学的条例,把所有这些字都有条不紊地加以安排胪列,在中国古代文字学研究史上,创造了伟大的奇迹。清代著名小学家段玉裁(1735-1815),在其殚思竭虑大半生所写成的《说文解字注》

  • 标签: 《说文解字注》 大徐 山川草木 段氏 据形系联 许书
  • 简介:自汉代以来,传统天文分野学说主要有十三国与十二州两套截然不同的地理系统,古今学者皆以战国时代的政治版图与汉代十三刺史部来解释它们的来历及其意义。本文认为,出自汉初星占家之手的十三国系统,是在春秋战国以来“天下大国十二”之说的基础上,再加上周王室拼凑出来的;始见於《史记.天官书》的十二州系统,则源於武帝元封间所建立的十二州制。前者大致反映了战国秦汉时代的文化地理观念,而後者则主要体现的是汉武帝以後“大一统”的政治地理格局。自东汉以後,这两种分野地理系统逐渐走向合流,至西晋时期最终形成一种以十二州系统为主并兼容十三国系统的分野学说。

  • 标签: 天文分野 二十八宿 十二次 十三国 十二州
  • 简介:西周金文有下揭两条材料:1.公乃出串(厥)命,易(锡)畀师永串(厥)田:洽(阴)易(阳)洛,强(疆)众师俗父田。(《殷周金文集成》(下文简称《集成净)10322永盂.西周中期)

  • 标签: 西周金文 《殷周金文集成》 甲骨文 “舍” “今” 商代
  • 简介:<正>“吐蕃”,是唐代中原人对当时在青藏高原上建立的古代藏族政权(即通常所说的“吐蕃王朝”)及其属地、属民的称谓。在初唐的汉文史料中,“吐蕃”有时亦作“土蕃”。对“吐蕃”这一名号的语源及其最初的含义,学术界已经进行了多次探讨,提出了不少宝贵的见解。本文拟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有关史料,对关于这个问题的几种有代

  • 标签: 吐蕃时期 突厥语族 吐谷浑人 青藏高原 语源 阿尔泰语系语言
  • 简介:金文中有如下形体:一些早期着录书籍所附释文有"惠"②、"[之專]"③、"疐"④、"彙"③等不同释法。其中释"[之專]"(或将形体与"去"联系起来)为现在众多学者所采信。

  • 标签: 甲骨金文 《说文》 形体
  • 简介:<正>一翻译作为触媒,有效地作用于中国新诗的发展,周作人(1885—1967)译日本小诗,可谓显著的一例。朱自清(1898—1948)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里曾写道:“周启明氏民十翻译日本的短歌和俳句,这种体裁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是真实简练的诗(注:见《小说日报》12卷5号),到处作者甚众”。

  • 标签: 周作人 自由句 日本诗歌 短歌 中国新诗 古典诗
  • 简介:<正>孔颖达《毛诗正义》是唐代注释书直接继承汉代注释书毛亨《诗经诂训传》、郑玄《诗经笺》的一部极其重要著作,《毛诗正义》中多次出现“文势”(又写作“势”“文”)的名称,作者也迳直说明是据“文势”解释《诗经》原文的语意,据“文势”分析毛亨“传”和郑玄“笺”的解释.”“文势”的含义是什么,作者没有明确的界说,从其具体运用来看,大致指词义训释、措词造句的凭借以及篇章旨意、时代社会背景对词义的制约等.下面列具体例证来谈:

  • 标签: 文势 古籍译注 语境观 孔颖达 肃肃 周颂
  • 简介:张载为北宋五子之一,是宋代道学的重要人物,其思想对后世道学有深远的影响。近人对张载的研究,多集中于其最后一部著作《正蒙》,以探讨气论为主,且多以哲学方式研究,极少触及文献问题,因而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局限性。

  • 标签: 《横渠易说》 《正蒙》 张载 北宋 易学研究 道学研究
  • 简介:关于甲午黄海海战北洋海军失利原因的解释,传统观点有所谓缺乏炮弹之说,在社会和学术界都有很大影响。此主要出自当时几个来华西人,即泰莱、赫德、汉纳根等人的相关说法。但笔者认为,此大可怀疑,难以成立,是对失利原因的一种错误解释。

  • 标签: 北洋海军 黄海海战 失利原因 炮弹
  • 简介:明代着名书画家、诗人沈周,为接受粮长年度任务,曾代父赴南京听宣圣旨,此为其人生经历中一项影响颇大之事件。但其发生年代,由文徵明为其作行状起,一直误记传世,共有年十一、年十五两。兹据明代制度及沈周现存诗文等详密考证,得出年三十四之真相,使历史上地位甚高之此位大艺术家、诗人的人生道路更为清晰。

  • 标签: 沈周 听宣敕谕 年代
  • 简介:“辞赋属诗”说是明代文学复古运动先驱李东阳提出的赋学观点,后人多有附和。此与传统的“辞赋属文”观念不合,也与明代文集编撰的实际体例相冲突,遭到当时一些文人的批评。“辞赋属诗”说是在明代诗文复古主义思潮盛行的背景下产生与流行的,生动体现明代中期复古派文人在”诗文之辨”命题下,重新厘定的诗文分体标准。明代赋论正是在“辞赋属诗”的引导下,排除明初尚质文风和中期公安派倡唐宋律赋之干扰,重回元明赋学复古主流,明赋的理论嬗变彰显了赋文回归诗体本性的历程。

  • 标签: 辞赋属诗 辨析 赋论
  • 简介:西禅寺又名西禅龟峰寺或灵峰寺,因殿后石形如龟,故名。故址在今西华路太保直街市4中内。该寺始建于何年?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南)宋淳熙中,经略周自强建。”《转引自黄佛颐《广州城坊志》卷5)另据现存的广州最古的方志《元大德南海志残本》《陈大震著,广州市志办校点出版)卷9记载,周自强于淳熙三年《1176),建九思亭于番山《在今市13中),他在广州任职三年,那末,西禅寺与番亭的始建年代应相同或相近,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了。

  • 标签: 西禅寺 广州市 第四中学 历史变迁 中国
  • 简介:万历年间戏曲选本《风月词珍》(《词珍雅调》之一种)中辑录的《新兴闹五更[银纽丝]》、《时兴十二时闺情曲[金纽丝]》、《时兴桐城山歌·斯文佳味》等民歌,既是对向来已知的明代民歌尤其是桐城歌内容的丰富,亦有助于廓清此前人们对于[银纽丝]、[金纽丝]等流传情况的错误认识。

  • 标签: 风月词珍 民歌 价值
  • 简介:关于钢琴传入中国的时间,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有不同的说法,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明末清初和民国初年。其产生分歧的原因是没有弄清楚什么是“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的“钢琴”,指的是由88个琴键和金属弦音板组成的一种键盘乐器,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

  • 标签: 现代钢琴 中国 时间 古钢琴 音乐史研究 关联
  • 简介:马王堆三号墓遣策简50和简408是两支残简,原释文作:竽、瑟各一,炊(吹)、鼓者简50二人。十□□□简408原报告注释简408“十”字下三字难於确认。王贵元先生指出:“简五十‘鼓者’後虽残缺,但与简四九对照,‘鼓者’下定是‘二人’二字。……细审图片(引者按:指简408),

  • 标签: 马王堆 遣策 汉字 汉语
  • 简介: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质疑苏鲁格图腾崇拜是随着氏族的形成而产生的。“图腾”系印第安语totem的音译,源于印地安人鄂吉布瓦族方言otoeman,意为“他的亲属”。先民不知生育为交媾所致,误认为是某种动物、植物或自然现象...

  • 标签: 图腾崇拜 母系氏族社会 《史集》 蒙古民族 《蒙古秘史》 突厥语
  • 简介:《九州学林》第七卷第二、三期连载马幼垣先生大作《美国舰队清末两访厦门史事考评》上、下篇,详考1908、1910年美国海军舰队两度访问厦门的相关史实,发前人未发之覆。笔者认为,该文在史料利用层面仍留有余地,而相关批判也有值得商榷处。本文拟用相关档案、日记等材料补充大白舰队访厦史实,并结合中德美联盟由酝酿至破灭的历史过程,进一步解析此事件的国际背景。

  • 标签: 大白舰队 厦门 述德笔记 中德美联盟
  • 简介:客家人向以重视教育自豪,客家人重视教育的理由除中原衣冠贵族的集体潜意识外,应有其实际上求生存的理由。清朝统治时期六堆客家人在举业上的表现,明显高于台湾南部时属凤山县且人数众多的闽南人。本文即在探讨清统治时期,台湾南部六堆客家人重视教育的主客观环境因素,初步探讨清时期六堆客家人重视教育的可能原因。

  • 标签: 客家人 台湾地区 集体潜意识 环境因素 教育 凤山县
  • 简介:周代金文所见由"族氏名+长"或"族氏名+旁"构成的人名形式,其中的"长"和"旁"大概都是表示贵族身份的特定称谓,具有相应的继统意义和宗法内涵。"族氏名+长"不仅可以指家族内部具有家族长或宗子身份的贵族个体,在有关人称转化为氏名的情况下,"长"亦可视作大宗的代名词。至于以"族氏名+旁"为称者,应是指家族内部无继统权力的支子,其内涵相当于文献中的"侧室"或"余子",同"别子"具有相近的宗法意义。

  • 标签: 金文 人名称谓 宗法制度
  • 简介:《鹖冠子·博选》篇写于秦代,其主要思想是五至论。本文由该篇入手,探讨五至论的理论渊源,五至论所涉及的先秦诸子帝道、王道、霸道,以及各学派对帝道、王道、霸道的不同看法,并对产生此三道的时代背景做简要论述。

  • 标签: 《鹖冠子·博选》篇 五至论 帝道 王道 霸道 先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