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源膀胱(neurogenicbladder)是泌尿外科医师遇到比较棘手问题,常见于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颅脑创伤之后[1-3],储尿排尿功能控制障碍常导致泌尿系统并发症,卒中后发生神经源膀胱更是对患者双重打击,1周内尿潴留尿失禁改善也被认为是卒中后功能恢复重要指标,同时也是长期卧床患者死亡主要原因之一[4-6]。目前,通过神经科学、康复科、影像科泌尿外科合作研究,对于卒中后神经源膀胱分类、病理生理变化、影像特点治疗都有新进展。

  • 标签: 卒中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RNA干涉(RNAi)技术抑制U251恶性胶质瘤细胞丝/苏氨酸蛋向激酶1(AKT1)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85000催化亚基(P13KP85)表达后对U251胶质瘤细胞侵袭抑制作用.方法实验设正常对照组(未做任何处理);阴性对照组(rAd-HK组):用无义序列重组腺病毒感染U251胶质瘤细胞;基凶治疗组(rAd-A+P组):用靶向AKT1P13KP85重组腺病毒感染U251胶质瘤细胞.应用实时PCR检测AKT1P13KP85mRNA水平变化;应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AKT1P13KP85蛋白水平变化,并对肿瘤细胞中相关功能蛋白表达进行分析;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浓度变化;应用划痕Transwell实验评价肿瘤细胞侵袭能力变化.结果tAd-A+P可显著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AKT1P13KP85表达.与正常对照组rAd-HK组比较.rAd-A+P组MMP2、MMP9表达下降,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MP2)表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划痕Transwell实验显示rAd-A+P组细胞体外侵袭能力明显减弱.结论靶向AKT1P13KP85RNAi技术可以显著抑制U251胶质瘤细胞AKT1PDKP85表达,对U251胶质瘤细胞侵袭能力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 标签: 神经胶质瘤 肿瘤浸润 RNA干扰 丝/苏氨酸蛋白激酶1 3-羧基磷脂酰肌醇激酶
  • 简介:目的利用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RFLP)及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筛选鉴定脑胶质瘤易感基因--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基因2(ERCC2)单核苷酸多态(SNPs).方法应用PCR扩增179例胶质瘤病人肿瘤及血液标本44例正常对照组血液标本ERCC2基因第23外显子及其邻近部分内含子序列,采用限制酶切及DHPLC技术对扩增片段进行基因变异检测,直接测序不同类型PCR片段,并与参考序列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此片段中验证了一个已知白种人存在SNP位点.结论黄种人亦存在rs13181,并影响蛋白编码;可能与胶质瘤发病有关联.DHPLC相对于RFLP来说是一种高效、经济、简便、可靠SNPs筛选方法.

  • 标签: 多态性 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 色谱法 液相 多态性 单核苷酸 神经胶质瘤 基因型
  • 简介:目的探讨动脉瘤蛛网膜下腔出血(aSAn)部位与迟发性脑缺血(DCI)发生部位一致。方法2007年11月至2012年6月收治43例aSAH患者,按入院CT所示出血部位分为左势、右势及对称出血,再将复查CT所示DCI部位分为左侧、右侧及双侧,比较两者一致程度。结果SAH位置分类示左势出血16例,右势出血15例,对称出血12例。DCI部位分类示,左侧15例,右侧12例,双侧16例。两者一致病例共21例,占48.8%;经一致检验结果示Kappa值为(0.235±0.112),小于0.4,两者吻合度较差。结论DCI发生部位与SAH位置无显著相关,提示脑动脉痉挛可能并非DCI唯一致病因素。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迟发性脑缺血 一致性
  • 简介:卒中位列全球人口全因死亡率第4位,尤其在低、中等收入国家,其发病率仍在不断地升高,其中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基础缺血性卒中发病率具有逐年增多趋势。动脉粥样硬化实质上是一种由数十种炎因子介导炎症免疫反应,其发生、发展及预后均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调节炎症反应过程、以炎因子为靶向治疗策略研究前景广阔、进展迅速。

  • 标签: 缺血性卒中 炎性因子 动脉粥样硬化 感染 靶向治疗
  • 简介:患者男性,41岁。主因头痛1年,双侧下肢乏力、行走不稳20d,于2009年6月22日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部持续胀痛,以后枕部及顶部更为显著,无明显周期,时有加重而影响日常生活,站立位诱发,无其他明显加重或减轻症状冈素,发作时不伴恶心、呕吐,无畏光、畏声及视物变形等症状与休征。

  • 标签: 脑膜炎 自身免疫疾病 病例报告
  • 简介:弥漫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是在特定外力机制下脑内发生以神经轴索断裂为特征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1982年由Adams等正式命名,并被国际学术界公认。本文对DAI新近几年来发生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研究情况进行综述,以提高对其诊疗效果。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 简介:1病历摘要(图1)女,3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伴头痛1月余,加重3d"于2015年4月入院。病人系产后23d,无眼外伤史,查体未见异常。头颅、垂体MRI检查提示鞍区占位性病变,大小约1.7cm×1.1cm×1.8cm,T_1WI为中等信号,T_2WI为混杂中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明显强化。

  • 标签: 垂体炎 自身免疫性疾病 神经系统 垂体肿物
  • 简介:慢性血管源脑缺血疾病是神经外科常见病,该类疾病动物模型有大鼠模型、小鼠模型兔模型,可以用于低灌注所致慢性神经元退行性疾病、学习记忆力减退以及神经细胞功能改变等研究。本文综述上述模型制作方法,分析这些制作方法模型优缺点,并介绍慢性血管源脑缺血检测方法,探讨了各模型在临床慢性血管源脑缺血疾病研究中重要意义。

  • 标签: 脑缺血 动物模型
  • 简介:疼痛不仅可以是疾病一种症状,其实有些疼痛本身就是一种疾病,例如中枢疼痛、幻肢痛等神经病理性疼痛,一直是临床上治疗难题,严重影响病人生活质量健康状况。随着我国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疼痛治疗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迫切需要安全有效治疗方法来消除疼痛。国际上早在100多年前,疼痛就已经纳入神经外科诊疗,

  • 标签: 疼痛 神经病理性 止痛手术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多巴反应肌张力障碍患者临床特点治疗原则。方法选择2005年3月-2010年7月门诊或住院治疗且诊断明确多巴反应肌张力障碍患者,面对面采集临床资料并门诊或电话随访,对其性别、年龄、发病年龄、家族史、首发症状、就诊症状、诊断延误时间及治疗过程进行分析。结果共21例患者人组,男4例、女17例,平均发病年龄(7.19±3.40)岁,平均诊断延误时间(13.76±11.38)年。均以肢体肌张力障碍为首发症状,20例(95.24%)呈现晨轻暮重现象,6例(28.57%)伴帕金森样症状,2例(9.52%)伴痉挛截瘫;经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后症状显著缓解。随访18例患者,仅1例治疗后仍遗留肢体残疾;3例失访。随访期间左旋多巴/多巴丝肼平均维持剂量(175.35±113.51)mg/d,3例患者辅助应用盐酸苯海索(4.6mg/d)治疗。结论多巴反应肌张力障碍患者多于儿童期以肢体肌张力障碍发病,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治疗效果显著。因此,对于儿童肌张力障碍或青年帕金森样症状患者应行小剂量左旋多巴,多巴丝肼诊断治疗,以降低多巴反应肌张力障碍误诊率。

  • 标签: 张力失调 左旋多巴
  • 简介:目的对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临床特点、电生理表现及发病机制等进行分析.方法对2001-2003年收治4例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复习近年文献.结果4例患者均为青年,无家族遗传史,临床表现均为在运动开始时突然出现一侧或双侧肢体及面部不自主运动,持续数秒钟后可自行缓解,发作期间无意识障碍,发作后无任何不适.4例患者神经系统检查、脑电图以及头部CT(或)MRI检查均无异常发现,诊断为特发性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经服用卡马西平等药物后发作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可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亦可散发;可为特发性,也可继发于多发性硬化、特发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其他疾病.发作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临床特征为运动诱发一侧或双侧上下肢及面部不自主运动,对抗癫痫药物敏感,预后良好.

  • 标签: 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舞蹈指痉症 CT检查 卡马西平 左旋多巴 氟哌啶醇
  • 简介:目的通过随机分组研究急性创伤昏迷大鼠中脑钙蛋白酶Ⅱ(CalpainⅡ)及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早期表达变化。方法雄性sD大鼠12只,随机分为两组:假手术对照组(n=6);急性创伤昏迷组(n=6)。建立急性创伤昏迷大鼠模型,1h后通过实时定量PCR法检测中脑钙蛋白酶Ⅱ及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变化。结果逆转录酶-多聚酶链反应(RT-PCR)法结果显示钙蛋白酶Ⅱ在创伤昏迷组中脑表达相对含量增加(P〈0.01),电压门控钠通道亚型(Nach6)在创伤昏迷组中脑组织表达相对含量增加(P〈0.05)。结论急性创伤昏迷早期钙蛋白酶Ⅱ激活、钠离子内流导致中脑神经细胞及胶质细胞损伤可能为急性创伤昏迷早期分子生物学机制之一。

  • 标签: 创伤昏迷 RT—PCR 钙蛋白酶Ⅱ Nach6
  • 简介:目的研究雌激素受体(ESR)及其亚型mRNA、多巴胺受体(D2R)及其亚型mRNA在泌乳素腺瘤中表达。方法应用逆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30例泌乳素腺瘤标本ESR1mRNA、ESR2mRNA、第五外显子缺失1型雌激素受体(△5-Del-ESR1mRNA)及D2RmRNA表达,研究其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肿瘤体积、侵袭及泌乳素(PRL)水平关系。结果男性绝经后女性患者肿瘤ESR1mRNA表达高于育龄女性患者;侵袭泌乳素腺瘤高于非侵袭肿瘤;PRL≥1000ng/ml患者△5-Del-ESR1mRNA表达水平较PRL〈1000ng/ml患者明显增高。D2RmRNA异构体表达水平与泌乳素腺瘤生物学行为有关系,D2SmRNA表达水平在侵袭与非侵袭泌乳素腺瘤中存在显著差异,D2SmRNA在侵袭泌乳素腺瘤中呈低水平表达。结论ESR1及其亚型△5-Del-ESR1mRNA、D2R及其亚型mRNA表达与泌乳素腺瘤PRL分泌及肿瘤侵袭有关。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多巴胺受体受体 第五外显子缺失的1型雌激素受体 泌乳素腺瘤
  • 简介:目的:检测20例小儿脑软质瘤中P16基因及其蛋白存在情况。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了20例1-14岁小儿脑胶质瘤。成果显示P16基因P16蛋白丢失率分别为50%(10/20%)及(5/20)。结论本文结果提示P16基因蛋白缺失可能与部分小儿脑有质瘤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脑胶质瘤 P16基因 儿童 免疫组织化学 PCR-SSCP
  • 简介:目的探讨双额颞部开颅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外伤弥漫脑肿胀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例弥漫脑肿胀患者手术时整块去除双额颞部骨瓣、结扎矢状窦并完全剪开大脑镰减压治疗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恢复良好7例,中度残疾3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治疗后中重度患者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结论该术式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外伤弥漫脑肿胀方法。

  • 标签: 弥漫性脑肿胀 双额颞部开颅 去大骨瓣减压术
  • 简介:NO有着广泛而独特生物作用,既能舒张血管、抗血小板白细胞粘聚,又具有细胞毒性作用,还能充当一种新型信息分子发挥递质功能.最初被作为一种血管调节物质所认识,当时命名为内皮源松弛因子(endothelium-derivedrelaxingfactor,EDRF).1987年Palmer等[1]证明,由血管内皮细胞释放NO可解释EDRF生物学作用,并认为两者是等同.

  • 标签: NO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抑制物 血管内皮细胞 内皮源性松弛因子 中枢神经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