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大鼠脊髓在遭受到持续进行压迫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以及脑源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TrkB受体变化。方法将75只SD大鼠分为模型组、对照组正常组,各25只;根据造模后取材时间,各组再分为1、7、14、21、28d5亚组,每亚组5只。胸11~12椎板硬脊膜之间置入缓膨材料(3mm×5mm,厚0.8mm)制作大鼠慢性压迫脊髓损伤模型,BBB评分评估行为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染色检测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变化。结果造模后7、14、21、28d,模型组大鼠BBB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正常组(P〈0.05),而对照组正常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模型组大鼠可观察到从脊髓受压开始,神经细胞开始出现凋亡,中央管及前角区域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邻近灰质白质部分神经胶质细胞凋亡明显;而对照组正常大鼠未见明显凋亡细胞。模型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呈强阳性,尤其是神经元部位,BDNF及其受体TrkB表达明显,且主要表达在运动类神经元中,随压迫进行,表达逐渐增强,至相对稳定;对照组正常组大鼠脊髓内BDNF及其TrkB受体表达较少。结论大鼠脊髓在受到慢性压迫损伤时,神经细胞凋亡明显,BDNF、TrkB受体表达明显增强。

  • 标签: 慢性脊髓压迫性损伤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TRK B受体 细胞凋亡 大鼠
  • 简介:  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均显示出卓越作用.对任何缺血性血管疾病患者,阿司匹林可以使严重心血管事件风险下降约1/4,使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风险下降约1/3,使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约1/4,使血管死亡风险下降约1/6,且在长期使用时,小剂量阿司匹林(75~150mg/d)与较大剂量(160~325mg/d,或500~1500mg/d)具有相同或更好疗效[1].尽管阿司匹林是效益风险比很高药物,但是,目前在我国阿司匹林使用率极低,冠心病患者中仅为14.38%,卒中患者中还不到14%,且对阿司匹林使用极不规范,超过50%患者使用50mg/d以下无效剂量[1,2].导致这种情况发生有多种原因,除对阿司匹林存在模糊认识缺乏指导等原因以外,一个重要原因是目前许多医生并不了解小剂量阿司匹林出血发生率,并过分担心阿司匹林脑出血副作用.……

  • 标签: 阿司匹林 脑出血 卒中 心血管疾病 预防
  • 简介:目的探讨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侵袭关系。方法回顾分析68例脑膜瘤病例资料,根据肿瘤侵袭与否,分为侵袭组(n=18)非侵袭组(n=50),测定Ki-67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病人中侵袭脑膜瘤发生率(41.7%)明显高于女性(18.2%)(P〈0.05)。不同病理等级,侵袭脑膜瘤发生率有明显差别(P〈0.05)。不同年龄段及病理类型,侵袭脑膜瘤发生率无明显差别(P〉0.05)。脑膜瘤侵袭或性别,与Ki-67表达水平无明显相关(P〉0.05)。病理等级Ki-67表达水平有明显相关(P〈0.05)。结论Ki-67表达水平主要与病理等级有关。在相同病理等级脑膜瘤中,Ki-67表达水平与脑膜瘤侵袭无明显相关

  • 标签: 脑膜瘤 侵袭性 KI-67抗原 病理学
  • 简介:目的研究杏仁核电刺激点燃难治癫痫大鼠脑内凋亡抑制蛋白XIAP表达情况。方法建立杏仁核电刺激点燃难治癫痫大鼠模型,通过药物筛选用出耐药大鼠药物敏感大鼠,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方法,分析比较凋亡抑制蛋白XIAP在耐药组与药物敏感组表达。结果难治癫痫大鼠脑内XIAP表达明显高于药物敏感组。结论癫痫大鼠脑内凋亡抑制蛋白XIAP可能参与了难治癫痫耐药机制。

  • 标签: 癫痫 凋亡 X连锁凋亡抑制蛋白 点燃模型
  • 简介:目的研究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及其相关,以及它们与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关系。方法垂体腺瘤组织标本50例,其中侵袭26例,非侵袭24例,利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并分析比较PTTG、MMP-2、MMP-9及VEGF在侵袭垂体腺瘤非侵袭垂体腺瘤中表达。结果侵袭垂体腺瘤中PTTG、MMP-2、MMP-9及VEGF表达均高于非侵袭垂体腺瘤(P〈0.05);在侵袭垂体腺瘤中PTTGVEGF与MMP-2、MMP-9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侵袭与PTTG、MMPs、VEGF过度表达有关,PTTG、MMPs可作为辅助诊断侵袭垂体腺瘤一项生物学指标。

  • 标签: 垂体腺瘤 侵袭性 垂体瘤转化基因 基质金属蛋白酶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观察脑红蛋白(Ngb)高表达对创伤脑损伤有无保护作用.方法将重组Ngb腺病毒载体立体定向注入大鼠脑内,使Ngb高表达,然后以Feeney's自由落体方法施以局灶中度脑损伤,通过TTC染色HE染色观察创伤脑损伤程度是否减轻.结果Ngb高表达组创伤脑损伤灶体积较对照组明显减小,而且伤侧海马CA1区细胞丢失减少,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结论脑组织内高表达Ngb可以减轻创伤脑损伤程度,即Ngb对创伤脑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 标签: 脑红蛋白 创伤性脑损伤 腺病毒载体 神经保护剂
  • 简介: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研究肾高血压大鼠脑梗死后期梗死灶边缘区皮层基因表达改变及其意义.方法利用双肾双夹法复制肾高血压大鼠模型,再采用线栓法复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设置假手术组,术后7d取梗死灶边缘区域脑皮层,提取RNA,经过荧光标记后与含5705个基因oligo芯片进行杂交、扫描,采集图像,经数据分析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结果差异表达基因共197个(包括表达序列标签12个),其中表达上调174个,下调23个.12类功能分组基因均有上调,下调基因仅包括运输、转录调控、信号、应激反应、代谢细胞粘附组基因.12类功能分组中有17个差异表达基因尚未有文献报道与脑缺血/梗死相关.结论脑梗死后期基因表达仍然非常活跃,预示着损伤与修复分子机制可能治疗靶点.

  • 标签: 脑梗死 肾性高血压 基因芯片
  • 简介:目的应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研究大鼠创伤脑损伤后海马组织差异表达蛋白质.为筛选脑损伤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双向凝胶电泳分离总蛋白.硝酸银染色,PDQuest7.0图像分析软件分析获得差异蛋白质点,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对检测到差异蛋白质点进行鉴定,获得肽质量指纹图谱,查阅蛋白质数据库得到所需蛋白质相关信息,分析大鼠创伤脑损伤后4h、8h、12h、24h48h海马组织中差异表达蛋白质.每组样品电泳重复3次,每帧图谱检测到1800余个蛋白质点;选择2个背景清晰、重复性及分辨力良好、在各组表达差异明显并呈现时序变化蛋白质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经双向凝胶电泳分离共获得18帧图.每组3帧,其中对照组及损伤后12h组蛋白质图谱显示分离效果良好,蛋白质点清晰,点染色程度较深,数目较多,横纹纵纹较少,图谱平均匹配率〉80%。采用PDQuest7.0图像分析软件对蛋白质图谱进行定量分析证实,相对分子质量为58.00×10^3差异蛋白质为葡萄糖调节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58),在损伤后4h、8h12h表达水平上调;相对分子质量为28.40×10^3差异蛋白质为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在损伤后4h、8h、12h、24h48h表达水平均上调。结论葡萄糖调节蛋白58蛋白酶体α亚单位3型可能与创伤脑损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此为探讨脑损伤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 标签: 脑损伤 海马 蛋白质类 电泳 凝胶 双向
  • 简介:目的探讨诱导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颅内囊动脉瘤瘤壁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染色技术检测iNOS在颅内囊动脉瘤正常动脉血管壁组织中表达。结果所有脑动脉瘤标本中均可见iNOS表达,而正常脑动脉标本中则未见其表达:iNOS阳性表达部位主要在动脉瘤壁外膜中膜炎症浸润区炎症细胞(如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胞浆内。结论动脉瘤发生可能与局部iNOS过度表达,继而合成大量NO有关。

  • 标签: 动脉瘤 一氧化氮合酶 一氧化氮
  • 简介:目的探讨弥漫轴索损伤(diffuseaxonalinjury,DAI)后纳洛酮干预对突触素表达影响。方法99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损伤组、纳洛酮干预组,对照组为假损伤,后两组采用改良Marmarou大鼠颅脑DAI模型。伤后分别检测突触素表达变化情况,同时评价行为学功能观察病理变化。结果伤后6h、24h,对照组行为学评分显著高于纳洛酮干预组(均P〈0.01),同时纳洛酮干预组显著高于损伤组(均P〈0.05)。大鼠致伤后,损伤组及纳洛酮干预组基底池、颅底可见轻度蛛网膜下腔出血,但无大面积或局灶挫裂伤。光镜下见损伤组伤后24h病理损害最严重,尼氏体数目显著减少、体积变小,甚至溶解消失,纳洛酮干预组上述改变有不同程度减轻。DAI后,突触素免疫阳性反应产物平均积分光密度(IOD)值分析表明:对照组IOD值高于损伤组(P〈0.01)及纳洛酮干预组(P〈0.05);损伤组DAI后突触素表达下降,24h表现最为明显(P〈0.01);纳洛酮干预组表达下降程度减轻,伤后6~72h突触素表达显著高于损伤组(P〈0.05),且24h差异最明显(P〈0.01)。结论早期纳洛酮干预对DAI后大鼠有一定保护作用,可能通过调节突触素表达而实现

  • 标签: 弥漫性轴索损伤 纳洛酮 突触素 大鼠
  • 简介:目的探讨侵袭脑膜瘤临床特点治疗方法。方法对手术治疗52例侵袭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肿瘤位于幕上凸面、镰窦旁、侧脑室内共44例,颅底6例,幕下2例。幕上肿瘤主要采用马蹄形瓣状开颅,幕下采用幕下旁正中切口。颅底肿瘤分别采用翼点、乙状窦后,额下入路。结果52例患者共进行75次手术,其中1次手术34例,2次手术14例,3次手术3例,4次手术1例。手术后24例行普通放疗,4例行适形放疗,11例行γ-刀治疗。SimpsonⅠ级切除30例,Ⅱ级切除10例,Ⅲ级切除11例,Ⅳ级切除1例。出院后共有37例患者得到1个月-11年随访,7例随访到Ⅲ级脑膜瘤全部复发。Ⅱ级脑膜瘤随访30例,其中16例患者尚未复发,14例患者复发。结论侵袭脑膜瘤是颅内较少见肿瘤,预后较差。手术切除手术后辅助放疗是延长患者生存期重要手段。

  • 标签: 脑膜瘤 侵袭性 诊断 治疗 放疗
  • 简介:目的动态观察实验脑出血大鼠脑内血肿周围神经细胞凋亡情况Caspas-3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变化,探讨脑H{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假手术组脑出血模型组,分为术后3h,6h,12h,24h,48h,3d,5d,7d共8个时相点,采用尾状核注射自体非抗凝动脉血复制大鼠脑出血模型,术后制作冰冻切片,对切片进行TUNEL染色,以及Caspase-5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之后利用图像分析仪,观察阳性细胞数。结果脑出血后3h血肿周围尚无凋亡细胞出现,6h有凋亡发生,以后逐渐增多,3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生理盐水对照组仅有少量TUNEL阳性细胞。假手术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3h无Caspase-3蛋白mRNA表达,生理盐水对照组6h以后有少量表达,脑出血模型组在6hCaspase-3蛋白mRNA开始表达,3d时Caspase-3蛋白达到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24hCaspase-3mRNA表达达高峰,5d以后逐渐下降。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Caspase-3蛋白表达与TUNEL阳性细胞数呈正相关(r=0.515,P〈0.05);Caspase-3蛋白表达与mRNA表达呈正相关(r=0.625,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神经细胞损伤有凋亡机制参与,在出血后6h发生凋亡,第3天达高峰。Caspase-3表达在Caspase-5蛋白水平变化趋势与脑m血后细胞凋亡趋势一致,Caspase-3mRNA水平表达高峰时间先于Caspase-3蛋白表达及凋亡发生,提示Caspase-3表达决定脑出血后细胞凋亡发生,在脑出血后细胞凋亡中起促进作用。

  • 标签: 脑出血 CASPASE-3 免疫组织化学 原位杂交
  • 简介: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微血管密度(MVD)在垂体腺瘤中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30例垂体腺瘤(其中侵袭17例,非侵袭13例)标本3例正常脑组织中OPN、MMP-9及MVD表达。结果垂体腺瘤侵袭组OPN、MMP-9及MVD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侵袭组(P〈0.05);OPN、MMP-9及MVD在侵袭垂体腺瘤中表达互为正相关(P〈0.01)。结论垂体腺瘤侵袭可能与其上调表达OPN、MMP-9及MVD有关。

  • 标签: 骨桥蛋白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微血管密度 垂体腺瘤 侵袭性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预处理(IPC)对局灶脑缺血保护作用以及对TNFRSFexpressedonthemouseembryo(TROY)表达影响。方法33只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预处理6h组(IVC-6组,11只)、预处理72h组(IPC-72组,11只)缺血组(CI组,11只)。利用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致局灶脑缺血模型。MCAO10min作为IPC,IPC-6IPC-72组分别在IPC后6h72h制作短暂局灶脑缺血模型。再灌注24h后,对所有动物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并处死大鼠取脑,应用2%TTC染色测定梗死容积、TUNEL染色研究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观察TROY表达变化。结果与CI组比较,IPC-72组显著改善局灶脑缺血24h后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两组评分分别为2(1.5-3),1(0—2)],减少脑梗死容积[(299.33±70.98)mm^3,(69.25±47.66)mm^3],抑制细胞凋亡增强TROY表达(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2±11,87±17)(P〈0.01)。结论IPC对其后局灶脑缺血有明显保护作用.能诱导脑缺血耐受,可能与TROY表达上调相关。

  • 标签: 缺血预处理 缺血耐受 TROY
  • 简介:目的对ICU病房及各科需使用呼吸机治疗中枢呼吸衰竭周围呼吸衰竭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时间转归进行比较。方法2003年8月至2005年8月使用有创呼吸机治疗全部226例患者分为中枢呼吸衰竭周围呼吸衰竭两组,回顾分析呼吸机使用时间及机械通气治疗后转归。结果中枢呼吸衰竭患者120例,机械通气平均时间为(9.1±19.3)d,周围呼吸衰竭患者106例,机械通气时间为(5.4±10.9)d,P=0.038,前者死亡率为50%,后者死亡率为21.3%,P〈0.005。结论与周围呼吸衰竭患者相比,中枢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长、死亡率高。

  • 标签: 机械通气 中枢性呼吸衰竭 周围性呼吸衰竭
  •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血清胆红素血脂水平,探讨它们在老年腔隙脑梗死发病机制中作用。方法78例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腔梗组),与72例无腔隙脑梗死患者(对照组),抽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TC/HDL-C比值,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在老年人腔隙脑梗死患者中TG、TC、LDL—C、TC/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TBIL、DBIL、IBIL、HDL-C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TG、TC、LDL-C水平,TC/HDL—C比值升高,TBIL、DBIL、IBIL、HDL-C水平降低与老年人腔隙脑梗死发病密切相关。老年腔隙脑梗死患者存在胆红素脂质代谢紊乱,胆红素脂质代谢紊乱参与了老年腔隙脑梗死事件发生。

  • 标签: 老年腔隙性脑梗死 胆红素 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 简介:目的构建人源Notch1胞内段(NICD)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ICD,并观察其在真核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从人脑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系U251细胞中获得编码NICDcDNA,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经酶切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脂质体法转染HeLa细胞,并通过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内NICD表达。结果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ICD,将其转染HeLa细胞72h后,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到细胞内NICD表达显著增高。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IRES2-EGFP—NICD,为研究Notch信号通路在人脑胶质细胞瘤发生发展中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NOTCH信号 胶质细胞瘤 真核表达
  • 简介:目的探索丁苯酞对局灶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及咬合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成年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125只,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丁苯酞组。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灌胃。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脑水肿面积、脑组织形态学变化、脑组织含水量变化、梗死灶周围皮层咬合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丁苯酞组脑水肿面积明显减少。脑组织含水量明显降低。咬合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明显减少局灶脑梗死大鼠脑水肿形成,增加大脑皮层咬合蛋白表达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局灶性脑梗死 脑水肿 丁苯酞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及瘤旁组织中长链非编码RNACRNDE差异表达,以及CRNDE表达水平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相关。方法采集2007年—2017年在河北省儿童医院神经外科行脑胶质瘤切除术获取肿瘤组织及对应瘤旁组织标本164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real-timePCR)技术分别检测CRNDE相对表达水平,并比较其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及瘤旁组织中表达水平。分析164例胶质瘤组织CRNDE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单因素分析,并绘制生存曲线。CRNDE表达水平对患者生存时间影响采用Log-rank法分析。结果与瘤旁组织(1.00±0.06)比较,脑胶质瘤组织CRNDE表达水平(3.49±1.71)显著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低级别胶质瘤组(1.51±0.86)相比,高级别胶质瘤组CRNDE表达水平(4.26±1.29)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胶质瘤组织CRNDE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术前症状、肿瘤是否坏死之间均无相关(均P>0.05),而与肿瘤直径、病理级别、复发之间有相关(列联系数分别为0.2,0.38,0.2;P=0.01-0.001)。CRNDE高表达表达组患者1年生存率分别为91.4%及96.1%(P<0.05);高表达表达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3.2%及59.1%(P<0.05)。结论CRNDE在人脑胶质瘤组织表达水平较瘤旁组织显著升高;其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级别有关;高级别脑胶质瘤表达水平高于低级别脑胶质瘤。CRNDE表达水平与胶质瘤病理级别、肿瘤直径及肿瘤复发之间有正相关,而与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无相关。CRNDE高表达患者生存时间短。

  • 标签: CRNDE 脑胶质瘤 临床特征 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