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为了解市售食品标签现状。方法:随机抽取辖区内市售定型预包装食品按《食品通用标签标准》等规定的10个基本项目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食品标签合格率为87.9%,按食品种类及产地分:酒类及本地产食品标签合格率最高,分别为94%及90%,保健食品及进口食品最低,分别为80%及85%。结论:食品标签存在问题仍不容忽视,今后仍应加强食品标签的监管,尤其是加大对进口食品、保健食品、糕点及酱腌菜食品标签整治力度。

  • 标签: 食品标签 保健食品 卫生监督 卫生检疫
  • 简介:为探讨新生儿疾病与病死率关系,现将我院1993~1996年收浩1704例住院新生儿疾病构成比与病死率关系回顾分析如下。

  • 标签: 新生儿 住院 疾病构成比 病死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小脑出血患者,对其临床疾病形成原因,临床症状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 2010年 01月— 2014年 06月小脑出血患者 117例。回顾性分析所有小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针对小脑出血疾病, 50岁 -79岁属于此种疾病的多发年龄段。其中表现为小脑半球出血的患者 97例,所占百分比为 82.91%;表现为蚓部出血的患者 20例,所占百分比为 17.09%。依据患者小脑出血出血量以及患者脑室系统改变情况实施分组。其中 A1组患者属于出血但未破入脑室型,共计 42例; A2组患者属于小脑出血只破入第四脑室,并且其他脑室较小,共计 44例; A3组患者属于合并幕上脑室系统表现出积血或者表现出扩张的现象,共计 31例。针对所有患者, 73例小脑出血患者临床选择保守治疗的方法,治疗有效患者 61例,治疗有效率为 83.56%,疾病死亡率为 16.44%; 44例小脑出血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的方法,有效患者 33例,有效率为 75.00%,疾病死亡率为 25.00%。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患者出现了脑疝的情况。结论:针对患者小脑出血量以及脑室系统改变情况进行观察,完成有效分组,针对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以及患者的临床疾病发生变化的评价表现出重要的意义,能够为合理选择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充分的参考依据,有效降低小脑出血患者临床疾病的死亡率。

  • 标签: 小脑出血 蚓部 小脑半球
  • 简介:目的分析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方法对我院4年来膀胱肿瘤患者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60例复发10例。结论膀胱肿瘤术后复发的原因与多种因素有关。

  • 标签: 膀胱肿瘤 复发
  • 简介: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出血的止血方案。方法76例剖宫产术中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及宫腔纱布填塞,观察组患者接受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两组患者止血有效率及出血量、子宫切除发生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为84.8%(28/33),观察组止血有效率为97.7%(42/43),两组止血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为(896.23±185.47)ml,显著多于观察组患者的(549.82±132.51)ml(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为(4.52±1.05)h,对照组患者苏醒时间为(9.23±1.56)h,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子宫切除患者,对照组有3例患者需要进行子宫全切,切除率为9.1%(3/33),两组患者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中出血采用子宫背带式缝合能减少出血量,及时控制出血,对降低子宫切除率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剖宫产 背带式缝合术 术中出血 子宫切除率
  • 简介:我院自1985年以来收治低钾麻痹15例,其中9例出现软瘫,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性13例,女性2例,年龄20~58岁,平均33岁,发病以冬春季为多,起病多有外感病史。起病到入院时间24小时5例,48小时7例,72小时3例。1.2临床症状及体征1.2.1症状:酸胀8例,恶心、呕吐10例,

  • 标签: 临床分析 低钾麻痹 脑血管意外 严重低钾血症 血清钾降低 病理生理学
  • 简介:北京儿童医院是中国最大的儿科综合医院,日门诊量平均5000人次,拥有病床700余张。要科学、合理地满足这样一家庞大的医疗机构用药,药库工作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药库的管理者不仅要有足够的药学、医学专业知识,还要有一定的管理知识,反复思考,不断提高,做到让患者、医师、护理人员都对药学部门满意。笔者就目前我院药库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一些不足之处,并提出自己认为可行的改进方法。

  • 标签: 医院药库 管理模式 北京儿童医院 医学专业知识 药学部门 综合医院
  • 简介:现在产新已经结束一段时间,对近期走势分析如下。

  • 标签: 北沙参 麦冬 玄参
  • 简介:直肠癌是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由于早期症状易被忽视而漏诊,使许多病人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手术的机会,本文就我院1978年5月~1993年7月收治的31例直肠癌误诊情况分析如下,供同道引以为训。一、临床资料本组31例,男23例,女8例,年龄最大73岁,最小25岁,被误诊者23例,误诊率为

  • 标签: 误诊者 误诊率 情况分析 直肠息肉 直肠指诊 肛门下坠感
  • 简介: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有增高趋势。本文对在我院治疗满5年的乳腺癌患者的治疗、生存及预后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临床分析 恶性肿瘤 治疗
  • 简介:目的了解慢性咳嗽的临床症状,分析慢性咳嗽的病因,为临床治疗慢性咳嗽提供依据。方法对208例患者进行病史、体征、X线、CT、肺功能、支气管舒张试验及痰细胞学检查,通过痰嗜酸细胞计数,及临床的特异疗法的分析,对慢性咳嗽的病因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咳嗽变异型哮喘,感冒后咳嗽,鼻后滴漏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胃食道反流综合征是慢性咳嗽的主要原因,本组病因的确诊率为98.6%。结论弄清慢性咳嗽的病因并确诊,对临床有针对性的进行治疗,快速缓解患者症状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慢性咳嗽 病因 哮喘 鼻后滴漏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究膝关节游离体取出术应用效果和体会。方法选定本院收治的膝关节内存在游离体患者21例,研究时段自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全部患者均接受游离体取出术治疗,对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估治疗效果和患者恢复情况。结果本组患者中1例术中确定为滑膜软骨瘤病,存在大量软骨碎片样游离体,3例为痛风性膝关节炎,呈现大量石膏状米粒体,剩余17例患者均取出2-10枚游离体,全部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术后3-6d可下床活动,平均时间为(4.21±0.98)d,关节疼痛情况在逐渐消失,交锁症状改善,随访3-12个月,均未出现复发情况。结论针对膝关节内存在游离体患者,游离体取出术可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改善临床症状,且复发率较低,值得借鉴。

  • 标签: 膝关节 游离体 游离体取出术
  • 简介:目的本文就1242例子宫肌瘤从临床病理诊断及处理给予总结分析。方法按不同年龄分布及月经史、生育史主要症状及妇科体征、诊断,术中所见详细对比。结果发现子宫肌瘤多发生在30-50岁妇女,本组1242例中有1043例,占84.0%;主要以月经改变及腹部包块就诊,1242例中占1129例。结论此病尤好生于生育期年龄妇女,发生月经改变、腹部包块、压迫症状、腰和骨骼酸痛者应及时就诊,做到早期治疗。对于手术治疗者,应根据其年龄和瘤体的部位及大小来决定术式(是阴式或腹式)同时应考虑到是否需保留子宫或附件的问题,使并发症和复发率降低到最低水平。

  • 标签: 子宫肌瘤 病理诊断 发病年龄 临床分型 手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小婴儿黄疸的病因,为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年龄32天~2.5月小婴儿黄疸50例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常见的致病原因为感染,其中CMV感染占居首位,经丽科伟抗病毒,抗生素抗感染及其它对症治疗,大部分病例治愈。结论CMV感染是小婴儿黄疸最常见的病因。CMV几乎可以侵犯机体的所有器官,其中肝脏是CMV的重要靶器官,明确病因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小婴儿 黄疸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胰腺癌的 CT诊断价值。 方法: 对36例胰腺癌的 CT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 结果: ①胰腺癌在CT上表现为低密度的肿块,不强化或强化不明显,肿块边缘不规则强化。②胰头癌可引起胆总管,胰管的扩张。③胰腺癌多伴邻近血管及脏器受侵。 结论: CT能正确评价胰腺癌及胰周浸润,是判断胰腺癌能否手术切除的重要检查手段。 关键词: 胰腺癌; CT诊断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对我院静配中心2020年全年所上报调配差错报告进行分析,为提高静配中心调配安全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静配中心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间的工作记录单进行整理,并对其中所上报的调配差错报告进行分析。结果 我院静配中心2020年1月1日-12月31日间共配输液33005袋,其中发生调配错误并上报共41袋,调配差错发生率为0.124%。其中人员因素39袋,占比95.12%,包括医师差错(16袋,占比39.02%)、护士差错(17袋,占比41.46%)和药师差错(6袋,占比14.63%);设备因素2袋,占比4.88%,均因打印不清晰导致信息无法读取,无法正常给患者使用。结论 我院静配中心在调配差错中以人员因素占比最高,应当加强对整个调配环节中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安全意识,同时还需要加强多环节之间的沟通、交流,进一步降低或消灭调配差错的发生率,通确保患者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 静配中心 调配差错 结果讨论 研究分析
  • 简介:目的:回顾分析药源性眼部损害的药品及其临床表现。方法:检索1998—2010年国内公开出版的医药期刊上有关药物所致眼部损害病例的报道,对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与剂量、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7种药物引起眼部损害216例,诱发药物主要包括抗感染药物、激素和抗肿瘤药;临床表现主要有青光眼、角膜炎、巩膜炎、视网膜病变等。结论:药源性眼损害轻者视力下降,重者可致失明,应引起医务人员高度重视。

  • 标签: 药源性眼损害 临床表现 文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