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创伤骨科收治的下肢骨折患者102例,其中男55例,女47例;年龄20~60岁,平均年龄(43.5±12.5)岁;84例为单侧骨折,18例为双侧骨折;22例为开放性损伤,80例为闭合性损伤;均于骨折后2h~7d手术治疗。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门诊随访,应用超声骨密度仪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39例检测双侧跟骨骨密度一次,取双跟骨平均骨密度作为对照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变化规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单侧下肢骨折术后骨密度表现为1~3月快速降低,3~6月缓慢降低,术后6个月时骨密度最低,6~12月缓慢升高但仍未恢复伤前水平的变化规律。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健肢、患肢、对照组BQI值整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单侧下肢骨折术后男性与女性相比,不论健肢还是患肢男性比女性BQI值均略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单侧单发骨折不同解剖部位之间相比,术后各月份健肢、患肢骨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骨折与双侧骨折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单侧患肢较双侧患肢骨密度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Ⅲ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性损伤Gustilo-AndersonI、Ⅱ型与闭合性损伤患肢相比,术后各月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下肢骨折愈合过程中,下肢骨密度出现快速降低(1~3月)-缓慢降低(3~6月)-缓慢升高(6~12月)的变化规律,�

  • 标签: 废用性骨质疏松 骨密度 下肢骨折
  • 简介:目的研究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模型中离肺气体容积(excisedlunggasvolume,ELGV)和肺密度的变化规律,探讨ELGV和肺密度与动物模型肺形态学改变的相关性。方法9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LPS4h组、LPS24h组和对照组,每组30只,LPS各组建立ALI模型。各组采用密度测量仪测量ELGV和肺组织密度,同时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检查(BALF)、肺湿/干重(W/D)比值测定以及肺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急性肺损伤小鼠LPS4h组【(0.440±0.027)cm。】和24h组【(0.354±0.025)cm。】ELGV明显高于对照组【(0.217±0.011)cm3】,LPS24h组ELGV明显低于LPS4h组;LPS4h组【(O.363±0.030)g/cm3】和24h组[(0.497±0.038)g/cm。】肺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0.606±0.016)g/cm3】,LPS24h组肺密度明显高于LPS4h组(P均〈0.05)。结论ELGV和肺密度可以作为监测和评价急性肺损伤动物模型肺形态学改变的可行性指标。

  • 标签: 离体肺气体容积 肺密度 脂多糖 急性肺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D2-40阳性者淋巴管密度(LV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74例胃癌和26例癌旁组织中D2-40的表达情况,并分别计数D2-40阳性的LVD,分析LVD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D2-40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7%(59/74)和30.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胃癌组织中LVD计数11.02±3.46,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3.55±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单因素分析显示LVD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肿瘤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与性别、年龄无关。通过随访证实,LVD与患者生存年限负相关。结论胃癌组织中D2-40阳性者LVD与胃癌预后呈负相关,LVD有望成为胃癌发展的预测指标。

  • 标签: 胃癌 D2-40 淋巴管密度
  • 简介:为掌握大兴新城地区农户家中鼠密度、种类及季节消长,进一步做好防鼠灭鼠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现将2004-2006年大兴新城地区农户鼠密度监测结果进行分析。

  • 标签: 农户 鼠密度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掌握武义县蚊类种群密度及其密度季节消长规律,为控制虫媒传染病的危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诱蚊灯法监测蚊密度。结果2009-2011年武义县蚊类平均密度为2.48只(/灯•h),蚊虫密度高峰在7—8月。以淡色/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捕获总数的67.63%。5个不同生境中,以牲畜棚蚊密度最高,为7.21只/小时•灯。结论淡色/致倦库蚊是武义县的优势蚊种,是防灭的重点。

  • 标签: 蚊类 密度 季节消长
  • 简介:目的:探讨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诱导人脐静脉血内皮祖细胞(EPCs)凋亡的信号途径。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取人脐静脉血单个核细胞,培养7天后,收集贴壁细胞分成以下各组:(1)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以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48h;(2)OX—LDL各浓度组(共3组):EPCs培养24h后,再分别换用含5,10,20mg/LOX—LDL的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Westernblot检测细胞内Akt、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时加上一组。(3)Wortmannin组:EPCs培养24h后,换用含Wortmannin100μmol/LRPMI1640培养液继续培养24h。采用MTF法检测EPCs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提取细胞RNA,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检测Bcl-2mRNA表达;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blot检测磷酸化Akt的蛋白表达。结果:Ox—LDL呈浓度依赖性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P〈0.01),基础状态下内皮祖细胞表达Bcl-2mRNA及蛋白,OX—LDL处理能抑制其表达,降低磷酸化Akt的表达,并存在量效关系(P〈0.05)。结论:Ox—LDL抑制EPCs增殖、诱导EPCs凋亡的作用是通过抑制Akt活化,下调凋亡抑制蛋白Bcl-2实现的;Ox—LDL的作用机制至少部分是依赖P13K/Akt信号通路实现,这可能影响血管内皮的修复及新生血管的形成。

  • 标签: 内皮祖细胞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BCL-2 PI3K/Akt信号转导
  • 简介: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hemodialysis,MHD)患者跟骨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与透析相关的临床因素及骨代谢、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2月大连市中心医院MHD患者459例。记录MHD患者性别、年龄、原发病、透析时间、透析治疗方式、使用肝素类型、心血管疾病、主动脉钙化情况。同期检测患者治疗前血钙、血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phosphatase,ALP)、甲状旁腺素(parathyroidhormone,PTH)、血白蛋白(albumin,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碳酸氢根(HCO3^2-)水平,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情况。使用美国Sahara超声骨密度仪进行跟骨BMD测量。结果低通量透析患者较高通量透析患者BMD降低(P〈0.05),有主动脉钙化患者较无主动脉钙化患者BMD降低(P〈0.01);不同透析时间之间、糖尿病与非糖尿病之间BMD无明显差异。低分子肝素组与普通肝素组BMD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心血管疾病组与无心血管疾病组之间BMD无统计学差异。血磷及Alb水平与BMD呈正相关(r=0.136,P〈0.01;r=0.148,P〈0.01)。女性、年龄≥60岁、低通量透析、有主动脉钙化的患者更易发生骨质疏松,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0.92,95%C10.892—0.949)、女性(OR=0.376,95%C10.203—0.697)、主动脉钙化(OR=0.01,95%CI:0.000—0.213)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透析治疗方式、血管钙化可能是影响骨密度的因素,血磷和白蛋白水平在骨的生物学功能和骨的矿化过程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高龄、女性、主动脉钙化可能是MHD患者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围产期妇女补充钙剂对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6名围产期妇女,根据补充钙剂不同分为补钙组和未补钙组,分别测量并比较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骨钙素、尿钙/肌酐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在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补钙组骨密度和骨代谢指标均优于未补钙组。结论围产期予以钙剂有益于围产期妇女健康。

  • 标签: 围产期 骨密度 钙剂 骨代谢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骨质疏松老年患者治疗中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方法:研究以2019.01-2020.12来院就医的骨质疏松老年患者96例为调查对象,以护理模式不同均分为两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应用优质护理,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骨密度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疼痛评分与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常规组,T=8.0607、6.2578(P<0.05)。结论:以优质护理模式对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展开护理干预,既能够有效缓解患者腰背疼痛,还能提高其治疗依从性与生活质量。

  • 标签: 骨质疏松 老年患者 生活质量 骨密度 优质护理 疼痛程度
  • 简介:目的掌握南通市通州区鼠类的种群结构分布、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鼠类及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夹夜法进行鼠密度监测。结果2010-2014年共捕获鼠类297只,包括黄胸鼠、褐家鼠、黑线姬鼠和小家鼠。鼠类总平均密度为0.79%,其中2011年鼠密度最高为1.25%,2014年最低为0.45%,优势鼠种为黄胸鼠和褐家鼠,分别占鼠类总数的66.33%和25.93%。鼠密度月份分布基本呈双峰型,第一高峰在4-5月,第二高峰在10-11月。结论通州区鼠种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主,应根据鼠类的活动及消长规律,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在鼠类活动高峰前采用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降低鼠密度,更好地控制鼠类的繁殖,减少鼠传疾病的发生。

  • 标签: 鼠密度 监测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自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检测系统(简称自建系统)进行初步性能评价。方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EP10-A2文件1,使用自建系统和配套系统测定HDL-C,进行准确度、总不精密度及线性范围、抗干扰能力实验评价,并用患者标本与配套系统进行比对分析实验。结果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回收率分别为98.6%、99.3%、98.2%,平均为98.7%;自建系统低、中、高样本总不精密度CV值分别为1.79%、1.22%、0.80%;线性范围可达5mmol/L(相关系数r2=0.9995);与配套系统相比,Y=1.0319X-0.0003相关系数r=0.9854,测定结果显著相关(P<0.05)。当甘油三酯(TG)浓度≤10mmol/L,血红蛋白(Hb)浓度≤3g/L,维生素C(Vc)浓度≤1704μmol/L,胆红素(BIL)浓度≤342μmol/L时对本法无显著性干扰。结论自建系统各项分析性能满足临床使用要求,且检测成本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检测系统 应用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明确高血压视网膜病变(HRP)患者黄斑区血流密度变化。方法2019年1~ 4月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检查确诊的2级或3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23例(高血压组)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3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61.6±5.6)岁,平均BCVA 0.74±0.16。高血压病程>7年;Keith-Wagener (K-W)分级0级或1级。选取同期无高血压病史的正常人1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中,男性8名,女性7名;平均年龄(59.7±4.4)岁,平均BCVA 0.79±0.17. K-W分级0级。两组患者年龄(t=1.739)、性别构成比(χ2=0.036)、BCVA (t=0.585)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65、1.000、0.563 )。受检者均行BCVA、彩色眼底照相、OCT血管成像(OCTA)检查。采用OCTA仪对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软件自动将其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2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内环(中心凹区),1 ~3 mm的外环。测量黄斑区3 mm范围内总体及颞侧、上方、鼻侧、下方浅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以及黄斑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FT)。结果高血压组、正常对照组受检眼之间黄斑区总体血流密度以及颞侧、鼻侧、下方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8、2.472、5.105、2.734,P=0.037、0.020、0.000、0.010 );上方、黄斑中心凹区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75、0.140,P=0.570、0.889)。两组受检眼FAZ面积、CF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67、0.753,P=0.714、0.457 )。高血压组患者黄斑拱环结构均完整。结论无明确HRP患者黄斑区总体及颞侧、鼻侧、下方血流密度降低;FAZ面积无扩大;黄斑拱环结构正常。

  • 标签: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诊断 黄斑/损伤 微血管/损伤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预测妇科肿瘤患者骶尾骨和盆骨骨髓剂量。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治疗的15例妇科肿瘤限制骶尾骨和盆骨骨髓剂量的放疗计划作为机器学习的训练数据,另选取10例该类计划作为模型的验证数据,计算器官内各剂量点与计划靶区边缘的最小有向距离。应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训练模型,并用均方根差来评估模型预测的准确性。使用该模型预测实际计划的骶尾骨和盆骨骨髓剂量,对预测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和实际结果进行线性拟合,使用拟合优度R2来评估模型预测效果。结果在计划要求的DVH参数上,模型预测与验证计划较为接近:盆骨V40Gy差为2.0%,平均剂量差为1.6 Gy,骶尾骨V10Gy差为-0.4%。在非计划要求的DVH参数上,模型预测值除盆骨V10Gy外,其余参数值均明显偏高。在实际病例应用中,模型预测的DVH与最终计划的差异很小,骶尾骨和盆骨骨髓的R2分别为0.988和0.995。结论使用基于核密度估计方法的模型可以较准确预测骶尾骨和盆骨骨髓剂量,通过模型预测剂量也可以作为一种保障计划质量的方法,提高计划的一致性和质量。

  • 标签: 机器学习 核密度估计 剂量预测
  • 简介:目的:研究不同剂量环磷酰胺对雌性SD大鼠骨密度和骨微结构的影响。方法4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磷酰胺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只,环磷酰胺各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5mg/kg、8mg/kg、10mg/kg)的环磷酰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每天一次,连续15天,观察大鼠骨密度及骨微结构等指标。结果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组与对照组比较,全身骨密度分别下降了9.8%、13.3%和15.6%;股骨骨小梁数目分别下降了49.8%、65.5%和72.8%;股骨骨小梁分离度则分别上升了225.2%、416.9%和577.4%。结论环磷酰胺可使大鼠骨密度降低,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微结构受损,且环磷酰胺剂量越大,骨微结构受损越严重。

  • 标签: 环磷酰胺 骨密度 骨微结构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与老年男性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9例年龄≥60岁老年男性为研究对象,采用乳胶增强散射比浊法测定纳入患者的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用双能x线测定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密度(BMD),根据T≤-2.5,-2.5〈T≤-1.0,T〉-1.0分别分为骨质疏松症组、骨量低下组、正常组;评价各组间tHcy的差异,及tHcy与两部位BMD的相关性。结果①腰椎前后位总体及股骨总体骨质疏松组、骨量低下组及正常组之间tHcy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②tHcy与两部位BMD均无直线相关(r=0.27,P=0.778;r=-0.086,P=0.374)。结论tHcy与两部位BMD无直线相关,tHcy与骨质疏松性骨折间的关系可能独立于BMD和其他潜在的骨折危险因素。

  • 标签: 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 骨密度 老年男性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药补肾活血对骨质疏松患者骨密度影响。方法以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60例骨质疏松患者为对象,其中30例是参照组,30例是研究组,参照组应用阿仑膦酸钠治疗,研究组添加中药补肾活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骨密度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质疏松患者应用中药补肾活血治疗,有效提高骨密度,改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阿仑膦酸钠 骨质疏松 中药补肾活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在老年骨质疏松症病患者中实施护理干预的效果以及对于骨密度产生的影响。方法在本医院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间所收治的骨质疏松症病老年患者50例作为临床对象,分组方式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对照组(25例)、观察组(25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的患者为对照组,采取综合护理干预的患者为观察组,对比2组患者的疗效。结果2组在实施护理干预之后,观察组护理的总效率和对照组相比,明显更高;且腰椎正位的L3~4骨密度以及股骨近端的骨密度得以增高的幅度也较高。实施统计学分析后,均为P<0.05,组间的差异显著。结论对于患骨质疏松症病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的措施,能够将其骨密度显著增加,并将护理总有效率显著增高,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护理干预 老年骨质疏松症 骨密度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常参考值范围甲状腺激素对男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12月于航天中心医院健康体检甲状腺激素在正常参考值范围的男性体检者4420人,分为骨密度正常组和骨密度异常组,比较两组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差异;分析甲状腺激素对骨密度的影响。结果:骨密度异常组FT4高于骨密度正常组(P

  • 标签: 骨密度 甲状腺激素 男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患者甲状旁腺切除术后椎密度、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变化。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尿毒症继发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并行甲状旁腺切除术治疗患者55例,设术前为观察组,术后为对照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发测定骨密度,分析并记录腰椎L1-L4各椎密度、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数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各椎密度、骨矿含量及椎体面积较术前均明显增加。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能安全有效改善尿毒症患者椎密度情况。

  • 标签: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骨密度 椎体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