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性别决定区Y基因相关高可变区基因10(SRYrelatedhighmobilitvgroup—BoXgene10,SOX10)在先天性结肠(Hirschsprung’sdisease,HD)肠壁中的表达情况,以进一步了解HD在分子基础上的发病机制。方法分别取12例先天性结肠病例的手术标本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随机取12例非结肠手术病例(如结肠造瘘或关瘘手术)作为对照组,提取平滑肌组织总RNA,应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扩增目的基因和看家基因片段,观察病变段和正常段SOX10mRNA的表达,并与看家基因(B—actin)在病变段和正常段的表达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OX10mRNA在HD患儿痉挛段呈低表达,在扩张段及正常对照组呈高表达。痉挛段SOX10mRNA的表达量与移行段、扩张段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移行段、扩张段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D患儿结肠SOX10mRNA的异常分布显示SOXIO基因是出生后肠神经系统维持正常功能所必需的,SOX10mRNA表达减少可引起肠管痉挛,肠腔狭窄,造成肠功能障碍。

  • 标签: Hirschsprung病/外科学 RNA 信使
  • 简介:目的分析3179例便秘患儿直肠肛管测压结果,探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在先天性结肠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1年10月作者所行直肠肛门测压的3179例患儿检查资料,并与钡灌肠以及术中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HD患儿直肠肛门抑制反射诊断符合率为95.66%。在直肠肛门抑制反射阳性,而临床症状和体征符合HD的病例中,后经X线钡剂灌肠和直肠黏膜活检确定为常见型HD5例,短段型HD3例,特殊型HD1例。结论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可能存在假阳性,对假阳性病例建议重复检测,以降低漏诊率。

  • 标签: HIRSCHSPRUNG病 反射 异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研究新生儿先天性结肠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013年2月-2016年7月共20例经X线诊断并经外科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为新生儿先天性结肠病例,将其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儿腹部平片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管状积气。钡剂灌肠检查中10例表现为直肠远端狭窄;6例表现为乙状结肠远端、直肠狭窄,均无明显扩张段及移行段;3例无明显可见的狭窄段、移行段及扩张段;仅1例表现有明显狭窄段、移行段、扩张段。20例患儿24~48h随访均可见不同程度钡剂潴留。结论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结肠的首选检查;X线影像表现往往不典型,需要与类似疾病进行鉴别后根据排钡情况及临床表现进行诊断。

  • 标签: 新生儿 先天性巨结肠 X线诊断 钡剂灌肠造影 鉴别诊断
  • 简介:目的: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部分幼细胞性贫血(MA)病例的骨髓中存在着病态造血。因此,不典型MA需要与难治性贫血(RA)进行鉴别。方法:收集近几年于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就诊的MA和RA患者骨髓片,回顾性分析粒细胞、红细胞及巨核细胞系统的病态造血情况。结果:MA的形态改变以幼变为主,并可见少许病态造血细胞,偶见多核幼红细胞、巨大幼红细胞、超巨大红细胞、双核粒细胞、小巨核细胞,未见淋巴样巨核细胞;RA的形态改变除幼样变外,易见多种病态造血细胞。结论:由于MA有病态造血(包括小巨核细胞、超巨大红细胞),故对于不典型病例,应要结合血清维生素B12、叶酸等检测,并应建议还要治疗后复查或定期随访复查骨髓,以免漏诊或误诊。

  • 标签: 巨幼细胞性贫血 难治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我院开展腹腔镜辅助下行小儿先天性结肠根治术的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本院纳入腹腔镜手术指征的先天性结肠患儿10例,在腹腔镜辅助下行结肠根治术,给与患儿提供高质量的专业护理,积极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经腹腔镜治疗后患儿手术日排便,无肛周感染,恢复快,无护理并发症,术后一周均治愈出院,家属满意。结论先天性结肠的患儿加强术前、术后等护理环节,提高患儿的治愈率,减少其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辅助治疗 先天性巨结肠手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为研究期,期间纳入60例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利用计算机数字随机模型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0)两组,前组施以刺法配合电针治疗,后组施以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结果: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中,观察组(96.67%)高于对照组(80.00%),(x2=4.0431,p=0.0443);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面部残疾指数(FDIP评分、FDIS评分)、面部神经功能Sunnybrook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针对周围性面瘫后遗症患者,刺法配合电针治疗效果显著,对于改善患者颌面功能,提升生活能力作用明显,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巨刺法 电针 周围性面瘫 后遗症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至2019年7月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合并脾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每组各33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 21.0进行分析,围术期指标、肝功能指标、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指标采用(±s)表示,行独立t检验;术后并发症行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蠕动时间、引流量和住院时长方面均少于开腹组(P<0.05);腹腔镜组术时较开腹组长(P<0.05);(2)腹腔镜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24.2% vs. 54.5%), P<0.05;(3)腹腔镜组术后2周肝功能改善且优于开腹组(P<0.05);(4)术后2周两组患者门静脉系统血流直径、流速及流量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硬化 高血压,门静脉 腹腔镜 脾切除术 肝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先天性结肠术后给予患儿整体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4例先天性结肠患儿,所有患儿均采取整体护理干预,统计与分析护理后患儿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肛门功能评分、哭闹程度评分。结果 患儿护理后鸣音恢复时间为(11.25±3.65)小时、肛门排气时间为(17.38±4.01)小时、住院时间为(16.92±2.25)天、肛门功能评分为(6.43±0.37)分、哭闹程度评分为(1.25±0.46)。结论 给予先天性结肠术后患儿整体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儿术后快速恢复,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在专业、细致的护理操作下,患儿恐惧感可逐步消除,患儿在疾病护理中的舒适度不断提升,使得患儿的肛门功能恢复效果得以保障。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整体护理干预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改良回流灌肠在小儿先天性结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于2014年3月-2022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按照数字表顺序划分成两个组,其中50例设为观察组,另50例设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的回流灌肠护理方法治疗,而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回流灌肠法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灌肠时间、灌肠液的出入量、残留液量、灌肠合作程度、肛周皮肤状况、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灌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每次灌肠液的出入量上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灌肠合作性及肛周皮肤状况远远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除此之外,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较,观察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状的机率远远小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明显,P<0.05。结论 对于小儿先天性结肠患者给予改良回流灌肠方法进行治疗效果理想,住院时间等观察指标良好,并且患者发生并发症情况减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改良回流灌肠 小儿先天性巨结肠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治疗先天性结肠的效果。方法:纳入2020年3月—2022年3月进入本院治疗的70例先天性结肠患者进行试验,对其实行腹腔镜辅助经肛门Soave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平均时间为(3.53±0.47)h,术中出血量平均值为(6.91±0.20)ml,肠管切除长度平均为(12.14±1.25)cm,平均住院时间为(19.82±3.92)d;5例患者在术后1个月发生小肠炎,通过检查没有发现梗阻及狭窄的情况;患者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手术前后距离肛门不同距离内括约肌厚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 肛门Soave术 先天性巨结肠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中医护理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以辨证施治与整体观为指导原则,内涵博大精深,操作简单、实用、创伤小,得到了广大人民与国内外专家的一致认可。《全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指出:“十三五”期间,我国要大力培养中医护理人才,推广中医适宜技术,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发展。中医护理门诊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级护理实践,随着护理专科门诊的发展,中医护理门诊在各中医院也应运而生。为丰富医院的中医护理内涵,满足周边居民需求,成立中医护理门诊,现就建设思路与方法进行经验分享。

  • 标签: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安全隐患 对策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结肠术后肛周皮肤保护中应用精细化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自2021年1月~2023年1月到我院就诊的60例结肠手术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实验组及参照组(n=30)。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加用精细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程度。结果:实验组的失禁性皮炎发生少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程度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成立(P<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结肠术后患者的应用效果较好,患者的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减少,护理满意程度提高。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巨结肠 肛周皮肤保护 失禁性皮炎发生情况 护理满意程度
  • 简介:如何构建基于公益性的财政补偿及其核算体系是公立医院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从基本概念入手,通过文献分析与研究,对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偿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财政补偿机制进行了综述,评论了现有文献的研究情况,并提出了明确政府责任,加大对公立医院投入;改变财政补偿方式,完善补偿结构;健全医院成本核算,明确补偿标准;控制医院规模,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等建议,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公立医院 财政补偿 补偿机制 综述
  • 简介:2月21日下午,卫生部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低温雨雪冰冻灾害恢复重建阶段的卫生应急工作和人禽流感等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卫生部有关司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各省卫生厅局和省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综合医疗机构的相关负责同志在各省分会场参加会议。

  • 标签: 电视电话会议 卫生应急 卫生部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部署 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 简介:目的:探讨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结肠手术中的应用及可行性。方法:自2004年1月2010年7月.在婴幼儿先天性结肠手术中采用全凭静脉麻醉技术,与对照组(静吸复合麻醉组)比较。结果:全凭静脉麻醉组术后苏醒速度、苏醒质量与对照组相比有差异显著性(P〈0.05)。术后恶心,呕吐,躁勃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OAAS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在婴幼儿先天性结肠手未中效果确切,提高了麻醉质量,有利于患儿术后早期恢复,减少了术后护理风险,减少了手术室麻醉气体污染,该技术易于掌握.值得基层医院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结肠疾病 异丙酚 静脉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塞的患者42例进行分析讨论,在为手术期间给予有效的护理措施,术前充分的准备及心理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并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并发症的发生及时采取措施。结果此组患者经治疗和护理后期中肝癌肿块均全部缩小,期中缩小1/3的有38例,缩小1/4的患者有3例,术后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于块肝癌合并下腔静脉癌栓塞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对临床治疗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而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巨块肝癌 栓塞术 护理
  • 简介:摘要先天性结肠相关性小肠结肠炎(Hirschsprung-associated enterocolitis,HAEC)是先天性结肠患儿常见且危及生命的一项并发症。虽然关于HAEC发病的确切原因我们尚不清楚,但国内外学者一直致力于该病的各项研究,且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因而,本文将对HAE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危险因素、诊断、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小肠结肠炎 发病机制 危险因素 诊断 预防和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结肠患儿术后大便失禁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先天性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42例,女8例;患儿平均年龄为8.1岁,年龄范围在3.7~14.0岁;50例患儿均行先天性结肠改良Soave术。采用直肠肛管测压及Kelly's临床评分评价大便失禁的程度,评分为1~2分为重度组(39例),评分为3~4分为轻度组(11例);利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患儿进行治疗,7~10 d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一疗程,同时指导患儿主动进行盆底肌收缩训练,3个疗程为一阶段进行全面评估。采用单组数据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患儿生物反馈治疗前后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最长收缩时间、肛管静息压和直肠静息压指标。结果50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4年。轻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9.71±22.19)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61.88±28.53)mmHg,P<0.05;重度组治疗前肛管静息压为(34.62±26.66)mmHg,治疗6个疗程后肛管静息压为(59.03±24.06)mmHg,P<0.05。轻度组治疗前肛管最大收缩压为(84.03±45.07)mmHg,重度组为(63.39±38.22)mmHg;治疗6个疗程后轻度组肛管最大收缩压为(116.72±31.88)mmHg,重度组为(95.02±31.18)mmHg。全组43例(86.00%,43/50)结束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其中16例(32.00%,16/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27例(54.00%,27/50)经过3个疗程后症状好转,6个疗程后症状完全消失。另7例(14.00%,7/50)大便失禁症状好转,有不同程度的污粪现象。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先天性结肠术后大便失禁是一种治疗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需根据患儿大便失禁程度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生物反馈 大便失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既往误治的全结肠型结肠(total colonic aganglionosis,TCA)病例的误治原因、再手术流程及预后,以提高对TCA的临床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1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经病理证实为TCA的71例患儿临床资料,根据首诊是否接受合适的手术方案,将患儿分为误治组与无误治组。误治组17例,无误治组45例,确诊后放弃治疗9例。误治组首诊均在三级甲等医院(综合医院9例,儿科专科医院8例)。术前误诊10例,无误诊7例。分析误治组患儿首诊信息、再手术原因及诊疗流程。通过电话或门诊随访患儿预后,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生长发育和排便功能。排便功能评估采用Rintala评分,评估时患儿年龄需≥4岁。结果术前误诊患儿均未接受结肠手术,无误诊患儿6例行结肠手术,1例行升结肠造瘘,手术年龄为26(4,240)d。首次术后出现腹胀16例(16/17,94.1%)、排便困难14例(14/17,82.4%)、呕吐13例(13/17,76.5%)、小肠结肠炎10例(10/17,58.8%)。无误诊患儿再手术原因主要为痉挛段残留(5/7,71.4%)。除2例首次术后明确痉挛段残留以及1例吻合口漏患儿外,其余均再次接受术中多点冰冻病理检查(14/17,82.4%)。误治组17例患儿均再次接受结肠根治手术。与无误治组(41例已完成根治手术)相比,误治组平均手术次数、造瘘比例和最终根治手术年龄均明显高于无误治组[手术次数,3(3,5)次比1(1,2)次,P<0.001;造瘘比例,12/17比16/41,P=0.028;根治手术年龄,525(197,1971)d比164(29,464)d,P=0.007]。随访到误治组15例,无误治组31例,随访时间为5.4(2.1,8.0)年。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生长发育情况和Rintala评分无显著差异。结论TCA误治原因主要为术前误诊、手术经验不可靠和术中病理结果偏差。最终根治术前建议再次行多点冰冻病理检查明确诊断,必要时先行造瘘。首诊误治的TCA患儿的诊疗时间明显延长,但总体预后尚可。

  • 标签: 先天性巨结肠 误治 再手术 预后